当前位置:首页 > 音乐 > 正文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世界最负盛名的美籍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Vladimir Horowitz)1903年10月1日出生于乌克兰基辅的别尔季切夫。霍洛维茨很早就显露出音乐天才,先后师从俄罗斯和德国的演奏大师,集俄罗斯学派与德国学派之大成。霍洛维茨是古典浪漫派钢琴的最后一位巨人。

霍洛维茨卡内基音乐厅钢琴演奏会(1951)

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Rachmaninoff Piano Concerto No.3 in d minor,Op.30),表现了最坚毅的俄罗斯精神与最强大的生命力,被称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至现在也是非常火爆热门的曲目。在公认的版本中,连作曲家本人也承认,能把这首钢琴协奏曲演绎好的只有霍洛维茨。

作为作曲家的拉赫玛尼诺夫与作为演奏他作品“拉三”最好的霍洛维茨在德国受到的待遇又是如何的不同?在拉赫玛尼诺夫有生之年,他没有赢得多少德国的知音。在当时德国,人们对于音乐的理解侧重在理智的层面,拉赫玛尼洛夫的音乐,被认为无非是纠缠不清的痛苦与无尽的折磨,当然人们还不愿意认同他的一如既往地固守他自己的创作风格:他只听凭自己灵魂的召唤。他所做的便是把灵魂的声音忠实地、不加任何矫饰记录下来。因此,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在这片土地上可谓寸步难行,时间是在1918年~1943年代。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享有崇高地位的柏林爱乐乐团,有次竟然发生这样的趣事,有个钢琴家复出,由于年事已高机会难得,音乐会门票万人空巷,一票难求,就算乐团的成员也有难买到票的。鉴于钢琴家的威望,乐团跟他协议,希望合作协奏曲或者灌录作品,时间、地点、曲目随钢琴家本人挑选,乐团全力以赴配合,这位钢琴家就是霍洛维茨。拉赫玛尼诺夫生前得不到的荣耀,霍洛维茨都得到了,并且空前绝后。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的演奏技巧辉煌而潇洒,音乐趋向深刻完美,表现手段丰富纷呈。有的乐评家认为,他的钢琴音色如同七种基本颜色,可以调出各种不同的色调,从而表达各式各样的思想感情。另外,他的演奏能充分地表现出乐曲的内容,但又不是盲目地尊重原作。他的演奏曲目相当广泛,尤以弹奏肖邦、斯卡拉蒂以及舒曼、李斯特、斯克里亚宾等名家的作品见长。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身为一个钢琴家,霍洛维茨首先是个渊博的音乐家。他曾公开宣称最大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作曲家。尽管除了《卡门主题变奏曲》以外,大师鲜有自己的作品问世。但是作为安东·鲁宾斯坦的传承者和伟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乘龙快婿,霍洛维茨有着难以比拟的综合音乐素养。霍洛维茨和普罗科菲耶夫30年代在巴黎相识结为好友。后者曾问前者为什么不多谱曲创作。霍洛维茨说自己动力不够,不懂对位,写不好赋格……普罗科菲耶夫便不耐烦地打断说:“我也不会,那又有什么关系。我相信你能够作曲。你改编到钢琴上的《卡门主题变奏曲》,我觉得很精彩。”

普罗科菲耶夫这种鼓励、引导创作思想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浪漫主义时期很多作曲家都喜欢改编一些伟大作品,让作品在不同的乐器上或思想内涵上更富表现力。比如李斯特的钢琴曲《钟》改编自帕格尼尼的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三乐章;勃拉姆斯根据帕格尼尼的《24首随想曲》最后一首的主题所作的《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在波格雷里奇的现场音乐会上听过,让人情不自禁地走进一座富有变化而美丽的迷宫;拉赫玛尼诺夫也有辉煌技巧并表现作曲家个人风格的a小调《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这些美丽的改编曲都是一部部感人肺腑,动人心弦,轻易地让人灵魂出窍的美好作品。

《卡门主题变奏曲》(白宫/1978)

霍洛维茨演奏《卡门主题变奏曲》的情景,你会被他在键盘上狂野神奇的演奏震撼。据说曲子难到极点,很少有钢琴家敢去弹。当然此曲有炫技的成分,少了小提琴表现的女性妩媚魅力。“吉普赛音乐听起来,带点金属声响!听到这奇妙的音乐,吉普赛姑娘会跳得更欢畅,小手鼓把双手绑在,狂野的吉他声中......”这首《卡门主题变奏曲》,霍洛维茨改编自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Carmen Fantasy中的第四部分,是根据法国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剧《卡门》中第二幕开场时,卡门在酒店中所唱的一首吉普赛舞曲写成。霍洛维兹的改编明显脱胎于这首小提琴与乐队的作品,可见其在钢琴上的天赋非一般人所能及。这首改编曲多次在霍洛维兹的演奏会中出现,而且几乎每次出现都有令人耳目一新的变化。由于这首钢琴曲,我个人把卡门的电影、歌剧等表现卡门形象的音乐都重温了一遍,涉及哈巴涅拉舞曲、幻想曲、各种版本的卡门。当今如日中天的卡门首席,拉脱维亚美女、女中音嘉兰查,现场听她的演绎,深具卡门追求爱情、酷爱自由的神韵,爱屋及乌,也爱上她唱的一首西班牙萨苏埃拉(Elina Garanca - Al pensar en el dueno)。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晚年弹奏的舒曼《童年即景》(KINDERSZEN OP.15)是极受欢迎的演奏版本。他将这些分解和弦上的简单旋律弹得极富浓郁的怀旧气息,这种怀旧的色彩,正是一个老者对童年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聆听的过程中,我们总会不由得忘形于音乐,让思绪翱翔于时空之外。1987年5月大师在维也纳演奏这部作品时,钢琴弱音的处理真是美妙地不可思议,舒曼在乐谱中隐藏着千丝万缕繁杂的复调线条,他表现得单纯至简,娓娓道来。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历尽沧桑也历尽荣耀的82岁老人在阔别祖国六十年之后回来了。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的大礼堂里,他弹奏舒曼的《童年即景》,当电视镜头从键盘上霍洛维茨的手指移到听众席,一位观众紧闭双眼,头略微后倾以便面部朝上……一滴泪珠从他的脸颊流下。透过特写镜头,你能看到一个老人用音乐来温馨地回顾自己一生,从中能听到深入对人生的感悟。那种经历过沧桑后的风淡云轻,洞察世事。历经浊世之后依旧纯真,对美好事物一如既往不变的向往,拂去征尘,内心依旧澄明纯净。正如许多俄罗斯艺术家一样,祖国确定了他们的艺术气质和处世态度。

舒曼《童年即景》


对于舒曼这套《童年即景》,如果不限定标题多好,不一定是指童年,对美好场景消逝,对爱情的不可挽留,对往事的回眸等等都可以无限想象。舒曼崇拜肖邦,积极引荐,但肖邦却对舒曼不冷不热,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肖邦对标注标题看法不屑一顾。标注了标题,少了一半的想象空间!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前几天中秋节,有句话引起思考,问海外游子思故乡否?答:不,现在这样的时代,已经无海外游子的概念。我知道虽然不代表大众,但仍不乏精辟。时代的变迁,大环境为当今的艺术家们提供温润的文化学术与思想交流条件,国界的概念真的模糊了。探及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历程,需深入到文学、绘画、建筑、宗教等各个领域。只要还有苦难,俄罗斯诗人永恒的忧伤就挥之不去。曾被称为“美丽的新世界”的美洲大陆,在二十世纪上叶迎来过众多俄罗斯艺术家,它在上世纪注定成为俄罗斯受迫害艺术家的一块心灵的自由栖息之地:诗人布罗茨基、小说家纳博科夫、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而生他养他的俄罗斯家园则成为他们泪水归去的方向,无休止思念而归不得的家园,我甚至想用“漂泊的荷兰人”的含意来形容他们。《日瓦戈医生》作者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获了195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由于政治原因都拒绝接受这项奖金;过于渴望生活的安娜·阿赫玛托娃,曾被苏联官方诬蔑为“半是修女,半是妓女”,如今这位俄罗斯的安娜,早已进入永恒的殿堂。霍洛维茨自然也是经历不同寻常的沧桑,所以世人感叹霍洛维茨在莫斯科,是喝彩与泪水交织一生的回顾。

【今日钢琴大师】霍洛维茨

霍洛维茨创作与改编的曲目只有《卡门主题变奏曲》,我仍然为之惋惜。关于作品创作的重要性论述,欣赏乔治·桑的观点,天才是应该发挥其最重要的特质,去创作的。她对肖邦说:“你的天赋是创造音乐,供那些能力不如你的人去演奏。利用你的天赋,否则你会迷失方向,并且失去一切。对你的天赋就是要自私,留在这儿,写你的音乐!”艺术创作与存世是如此需要天赋如此需要人类的呵护可见一斑。同时也赞叹一对姊妹花,与意大利美第奇家族齐名的收藏家族的德埃斯特姐妹,她们本身文采出众,才华横溢,妹妹贝阿特丽丝更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美丽最富才华的公主,是失意的感情让她们在庇护和赞助人文主义学者和艺术家方面焕发出别样的激情。在用自己的财富和品味撑起艺术天空的同时,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的性灵与自由。

枯坐砚前,琐事杂然纷呈于心,漫然而记之。十月秋之歌,纵使秋风萧瑟,霜园一片凋零,枯黄落叶随风飘荡,然晴朗的日子洗衣晒被出游,阴冷的日子围炉读书写字弹琴也是极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