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如何破解教师小课题研究的“三大问题”

如何破解教师小课题研究的“三大问题”

车言勇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小课题研究应运而生。由于它起点低、操作简单、周期短、破解问题快,日益为中小学所推崇和倡导,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校本研修方式。自2006年8月以来,海阳市区域推进小课题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但反思当前的教师小课题研究,发现其主要存在视野狭窄、研究泛化、提升乏力三大突出问题。下面,笔者尝试从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探索这三大问题的解决。

一、加强文献研究,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发展,解决视野狭窄的问题

忽视文献研究,专业视野狭窄是小课题研究中普通存在的问题。教师之所以忽视文献研究,究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文献研究意识薄弱,不知道文献检索在课题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其二,拥有同类研究的资料太少,又不愿购买大量的相关专著,长年订购相关报刊;其三,查阅文献费时费力,不能长期坚持。忽视文献研究会出现这样的弊端:第一,不能借鉴与吸收已经有的研究成果,导致重复性劳动;第二,不能准确把握研究现状,分析不出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第三,不能形成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假设,搞不清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什么。如果上述三个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那么小课题研究就必然收效甚微。

其实,中小学教师有效地检索研究文献,能拓展研究视野,就具体领域学习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他人成功的基础上再发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别人研究成果的过程,实际也是磨练我们的思想和思维方法的过程,关键在于我们是怎样去做的;只要做得深入,查阅文献所花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是会得到回报的。”[1]笔者认为,只有做好文献研究,中小学教师才能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才能为小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才能超越简单的经验积累和原有的思维方式。

作为中小学教师,在小课题研究中要注重文献检索,加强文献研究,其具体对策有以下几条:第一,明确相关文献的分布,能够购买相关专著,订购专门的教育报刊,或从诸如中国期刊网等网络媒体下载文献资料。第二,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能根据研究需要正确运用顺查法、逆查法、引文查找法和综合查找法来搜集相关文献,并对文献资料去粗取精,然后分类编排。第三,撰写文献综述报告,理清研究问题的发展过程,阐明该课题范围内当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在研究方法上反思已有研究,归纳研究发展趋势。第四,掌握归纳、演绎、类比等形成假设的基本途径,并能正确表述研究假设,明确研究起点、研究性质、研究者的自身条件等诸因素。

二、正视行动研究,坚持凭实事与数据分析,解决研究泛化的问题

近年来,“行动研究”深受中小学教师欢迎,绝大多数课题研究都强调运用行动研究法,课题研究呈“泛化”倾向。受此影响,小课题研究难免存有以下问题:一是“有行动无计划”,即有些教师自以为“工作就是行动,行动就是研究”,运用行动研究法,就不必制定课题研究方案,不必确定清晰的研究目标,不必设计周密的研究过程,更不必规范地运用实证研究法;二是“有行动无研究”,即把课题研究等同于教学改革甚至等同于日常工作,只是对工作的背景介绍、成效分析和经验总结,而不是开展系统、持续的专题研究,没有研究的成份和价值;三是“有行动无反思”,即在课题研究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但没有深刻的“反思”,更没有基于具体数据和典型案例的科学分析。笔者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是教师对行动研究并非真正了解。

刘良华 教授指出,“所谓的行动研究,它不过是实验研究的变式和变形。它的前身是实验研究,它的身份乃是准实验研究” [2] 。由于教育实验研究不可能做到严格控制和测量,所以几乎所有的教育实验研究都只能是“准实验”。西方人把这种“准实验”称为“行动研究”。有的专家认为,行动研究就是一种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教育研究方法,其目的是改善教育教学实践,其一般程序分为界定问题、制订方案、展开行动、反馈修正四个步骤[3],也有人将其程序分为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环节。从研究方法的划分看,行动研究属于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不同于哲学研究,它以“调查”的方式提供“资料与证据”,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凭事实说话”、“靠数据分析”。

由此看来,中小学教师要正视行动研究,不能把行动研究降格为低级的、任意的问题解决,在运用行动研究法开展小课题研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规范的小课题研究方案,界定拟解决的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假设,并设计好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规划课题研究的阶段、目标与任务等。第二,在行动中不断澄清研究问题,通过调查找出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专题研讨中将问题聚焦并进一步定位。第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优化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如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第四,详细搜集和积累课题研究中的各方面资料,特别是要搜集研究数据、整理典型案例、记录关键性事件。第五,在小课题研究中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育案例、课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并通过一定的平台或方式进行成果共享。

三、优化经验总结,学会综合性分析与概括,解决提升乏力的问题

研究成果提升乏力是小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一大突出问题。小课题研究成果虽然形式很多,但课题研究报告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对中小学教师来说,撰写高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的确是一件难事。如果是校级的小课题,教师撰写的课题研究报告水平较低,尚有情可原,但县级小课题的研究报告决不能只停留在一般性经验总结的层面。笔者发现,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小课题研究报告存在扣题不紧密、结构不完整、内部逻辑不严谨、语言文字不精炼等低层次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以下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一是不能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只是研究成效的概括和研究结果的描述,关键性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也并没有交待清楚;二是通过列举事例来说明问题,即使有数据也多停留在例举和罗列的水平,不能采用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变化中揭示一般规律和特点,更缺少差异检验;三是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不能严谨地提出结论,缺少研究发现与创新点,也没有提出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以及今后的思考或建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教师只会一般性经验总结,而不会科学性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课题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分为一般性经验总结和科学性经验总结两个层次。一般性经验总结是具体地描述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和经验,指出运用这些经验的优越性及其前景。“科学性经验总结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出别人可以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4]

在撰写小课题研究报告时,教师应学会科学地总结经验,其具体对策如下:第一,有效提炼。选用最有价值的材料,重点对调查数据、测试数据、实验数据等材料采用教育统计的方法进行加工提炼,使之条理化、规范化、系统化,从中找出规律,得到正确的结论。第二,理性分析。对事实材料本身所提供的普遍意义和社会效果进行认真分析,以现象为向导,揭示具体事实的内在本质联系。第三,综合概括。围绕研究假设形成明晰准确的结论,归纳出研究发展与创新点;根据关键性问题来撰写研究结果,并要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简洁明了;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研究成果进行概括,特别是有关“模式”、“策略”、“方法”的研究要寻找出核心概念,构建起概念框架,能够正确地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进而将丰富的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杨小微.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185.

[2]刘良华.教师研究与专家研究的大同小异[J].上海教育科研,2010(9):4-9.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449.

[4]王坦,张志勇.现代教育科研:原理?方法?案例[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1:105.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