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一周调理脾胃,唇炎好大半

李某某,女,30岁,2020年4月5日初诊。双唇部肿胀脱屑反复2年。曾间断治疗,一直未愈。现上、下唇稍肿胀,干燥、脱屑,时皲裂、刺痛。口干苦但不多饮,纳欠佳,二便可,舌体胖大,舌质略暗,苔淡黄根腻,脉细弦。

证属:太阳、太阴合病夹饮。

拟方:五苓散合平胃散。

处方: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0g,苍术12g,桂枝9g,陈皮9g,厚朴9g,大黄3g,生薏苡仁30g,甘草5g。7剂。

二诊:唇部肿胀基本消退,舌稍红,苔中薄黄,脉细。于一诊方中去大黄,加白芍9g,4剂。药后大便稍干,腹胀,遂再予一诊方5剂。唇部肿胀消失。

体会:唇风一证,早期发病并不难治,一般口服中药1~2周,外加“黄连膏”外涂,不过10天即愈。唯有一种“慢性唇风”溃烂出血,层层剥脱,可迁延数月、数年不愈,十分棘手,但临床十分少见。《内经》云“脾开窍于口”,口唇为脾所主,故唇部病变常从脾胃论治,著名老中医干祖望亦认为本病“病在脾胃”,且认为“本病三证风、湿、热毒并存,但首先辨别三者哪证为主要的证”。以笔者临床观察,反复不愈之唇炎最多见者为湿证,故五苓散最为多用;其中,若兼脾胃困阻不运者,常合平胃散;兼脾虚明显而湿盛者,常合参苓白术散;兼湿热明显者,常合泻黄散;而惟以血虚风燥证者并不多见。不少医者但见唇部脱屑、干燥即谓血虚风燥而处养血润燥祛风药,往往无功,此但见局部未见整体也。鉴别之点在于舌象,其舌体多胖大,苔多白润、白厚、白腻等,此湿证的据也。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