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平淡之方退10+天西医难退之烧



代*,女 10岁,2010年0616初诊,家属诉10天前发热,38-39度左右,伴下肢密布针头大红疹,某二级医院以过敏性紫癜入院治疗3天,无效,反增烦躁,心悸后转入某三级医院住院一周以头孢米诺,青霉素,琥珀氢可等静滴无效,嘱腰穿查脑脊液,畏之,溜出来看中医,体温39度,脉弦滑细数,舌咽红苔黄多津,下肢仍可见针头大红疹,大便数日不解,1周来也进食甚少,小便正常

诊断,温邪郁卫

治疗,辛凉清解,开郁

方药:升降散合银翘散加减

川银花15克连翘10克 淡竹叶10克 荆芥8克 僵蚕15克蝉蜕15克 生甘草8克 苇根30克 大力15克 栀子10克 杏仁10克 薄荷5克

一剂,嘱冷水泡半小时后煎开5分钟后服用,3小时一次。

今日复诊,昨服药2小时后热退疹消,精神好转,知饥求食,前方略加减一剂

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准备办出院去了

后记,昨天开方时其婆婆要求开水牛角等,我说病不到血分用之使邪热冰伏难解恐生变症,坚持不开。其走时那态度,呵呵,难以言表,和今天感激我的言语,那感觉啊,怪怪的

能否再解释下 病不到血分用之使邪热冰伏难解恐生变症,坚持不开 》楼主为何判断病邪还未到血分?下肢仍可见针头大红疹,是否能判断是邪已入血分了?才学疏浅,还请赐教!

回复正骨世家
此例如果在一年前我绝对的下诊断,热入营血分,治以清营汤加减
因为其发热伴下肢红疹
但一年前我书店偶得赵绍琴讲《温病讲座》,读后获益菲浅,每见其治疗昏迷,高热者皆因过用或过早用大苦寒及咸寒甘寒所误,以至气机雍遏,生机亡失之误,而医家病家也以为其为该死之候,不知道造成了多少冤死之魂,但在此生死关头,赵老往往以1-2钱或者数分之藿香,紫苏,荆芥等加蝉蜕,僵蚕,白茅根,芦根等看似平淡无奇之品收起死回生之功,不由佩服得五体投地。
此例为什么没有诊断热入血分而诊断为温邪郁卫因为舌虽红而苔黄,但其多津!非为热入血分之绛红,瘦红,无津,且脉不沉,不过身见红疹,当为热郁较重,有入营之嫌,但也未有身热夜甚,谵语等邪陷入里营之侯

此案甚好
1.此案到底还是以郁为主,宣郁疏卫为主,少佐清热即可,个人认为方中宜加少许宣郁疏卫之品:如淡豆豉芥穗等,如此会更快的热退疹消。
2.不能一见血证就想当然认为是血分证,楼主此案就是很好的教材型案例。
3.其婆婆要求开水牛角-----呵呵,看来也是懂医之人啊。
4.***喜欢学习温病的道友不多了,希望有机会向楼主多多请教。

此和伤寒之衄乃解,麻黄汤主之有一寒一热之异,机理则同,症象却异;彼则辛温发散,此则辛凉解散。
用方之妙,可见一斑。

大力15克,楼主,大力啥玩意?

大力子乃牛蒡子也!

很好的医案,尤其是后面的解释,经典

昨天,即20100619,其同病房,王**,女、9岁3月,也是高热39.5-40度住院5天,诉昨天查脑脊液后正常,具体其他检查不祥。舌咽红,苔黄,脉滑数,
书方川银花15克 连翘10克淡竹叶8克 荆芥5克 薄荷5克 大力10克 生甘草6克 桔梗10克 苇根30克 白茅根20克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10克 栀子10克 淡豆豉4克 杏仁8克 建曲10克 浙贝母10克
煎服法如前
也是两小时后即开始退烧,38.50度,
不过让人郁闷的是家属为求速效,加服,锌布颗粒,甜倩两种西药(甜倩是医院开的,锌布颗粒是自己加的)今天早晨大汗淋漓,头疼,呕恶,查体温35.8度,舌红,苔黄脉细数,嘱其自购口服补液盐2袋兑水1000毫升后频服,服用250毫升后汗出减少,头疼,呕恶缓解
为其书方
桑叶5克 菊花5克 蝉蜕6克 僵蚕6克 姜黄3克 白茅根30克 南沙参12克 栀子10克 麦冬10克 玄参6克 川银花6克 连翘5克 淡豆豉2克 薄荷1克 竹茹10克
嘱其38.5以下停用西医开出的任何退热药物(不敢出院,西医说退热观察3天才能出院,否则一切后果自负,家属怕得紧)

我发帖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如果对发热病等有疑虑的话
可以参考下赵绍琴讲《温病讲座》
并读读其医案,相信能有所获益
反正是纠正了以前我对发烧病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现在觉得啊)而且现在的药量轻了,药味少了,但效果可是明显多了相对以前,还有一剂药的价格是明显降多了,老百姓受益了,不过药房的收入是要下降了
感谢赵绍琴(确切的是应该磕谢,我的小娃娃,近1年多历次高热,39-40度,均为其法,服后2小时就退热,有时间我可以把我自己小孩的方药贴出来,我老婆也是一很敬业的西医,娃娃生病都净让娃娃服用我的中药,为什么呢,几次都是西药无效,不是西医理论病毒一周--两周好吗?但一服用中药,一会就退热,她不得不服),还有赵老的法子,药量轻,药味少,而且都不大苦,娃娃容易下咽。

记得吗,疹为太阴风热,斑为阳明热毒。况且关键是无热入营血之舌质红绛,神志症状等。

热邪入营血:舌质红绛,神志症状<谵语> 身热夜甚,脉沉

呵呵,中医的思路很好啊!值得学习!!!
病人就是这样的了,好了就是神,不好就骂人!

可谓经典之作,现在的人大多都相信西医来的快,其实中医治疗那才叫个快,可惜现在的好中医是越来越少了,病人都是用西药,而发烧却很少问其中医,郁闷------不要郁闷。“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现在的医疗制度是以卖药、而非疗效论英雄的。

我学的中医。平时用西医多。都是市场经济惹的祸!郁闷了!

能问下楼主吗,既然有大便不通,为何弃掉大黄不用。------ 大黄苦寒,虽泻便通下,却有引邪内陷之嫌,毕竟郁在表,以宣透为主。本人愚见,望指教。案例很好,受益,谢谢

楼主,我想对煎服法了解细些,是头煎、二煎相隔3小时,一天只用一帖,对吗?

大便不通未必就是大黄适应症啊,此患为表证重型,应该可以从肺与大肠相表里上去考虑吧。

好的中医少了
你要病人找谁?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如果辨证不清你敢用药吗?现在病人向上帝一样!(顾客嘛)所以还是西医对症你没得说!
当然有好中医我也赞成!

中医只要求辩证准确,治疗效果也是很好的。甚至优于西医。

楼主经验再次证明,中医药的灵验与准确的辨证用药分不开!国内西医治疗感冒高热、咳喘、鼻炎等等方法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昨天,即20100619,其同病房,王**,女、9岁3月,也是高热39.5-40度住院5天,诉昨天查脑脊液后正常,具体其他检查不祥。舌咽红,苔黄,脉滑数,
书方川银花15克 连翘10克淡竹叶8克 荆芥5克 薄荷5克 大力10克 生甘草6克 桔梗10克 苇根30克 白茅根20克 僵蚕10克 蝉蜕10克 姜黄10克 栀子10克 淡豆豉4克 杏仁8克 建曲10克 浙贝母10克 加姜黄10克用意可否告诉···谢谢!

中医汤剂在儿科实在难有市场,味道太重,小孩很难服下去,好歹骗着1,2口,难以见效,不说病号家属,我自家小孩喂药都头疼要死。

思路好,案子好,用药精。中医有中医的好,西医有西医的好,各取所长,没必要太偏执@

楼主断案准确,下药不重,且正中病根,好!值得学习!

不错的例子,确实现在真能用好中医的人比西医的人少得多,鼓励你

爱爱***曾经高手如云但不知道何故现在大都隐声不发了,咋的?
不才水平低下 尚在鹦鹉学舌阶段,在临证中时读前贤书,偶得一点体会,反复申明了东西不是自己的,是读赵绍琴书后纠正了自己在处理外感热病认识之惑,故反复提出 赵绍琴书纠时下滥用方之偏,更加纠正了时下治疗温病滥用寒凉之偏,
看温病**谁不熟伤寒,谁不用伤寒方?仲景其自序中也言“....虽未能尽愈诸疾,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已...”但世之医,为显医源之正统,不思考仲景教我们需“见病识源”(至少也要分寒热虚实,是不?)见病皆言我用的经典伤寒方,不问老幼,多用大量麻桂姜辛附,可违仲景意了,(不才现在临证也一半左右是伤寒方,不是说我水平高而是仲景方确实好,但我们要用得好才是好)
升降散为清杨栗山推崇治疗温病第一方,可百度全方及方义,
此方我有时候不用大黄,根据具体情况用了栀子 淡豆豉 或者芦苇根 白茅根 但高热只要不是大便稀溏一般用了酒军的,但老幼用上1-2克酒军一般不引起的,用芦苇根的时候是看其舌苔润而多津偏湿热换上的,----赵绍琴法
最后说明 不才西医知识真的一塌糊涂,有个中西医结合的***,但西医课考试真的是蒙混过来的,汗

胖哥哥有空请把小儿发高热的方子公布下 供后学者拜读 赵前辈对外感病开方很重视平正轻灵 芦茅根 谷麦芽。。。

尹** 男 4岁3月 2012呢喃 3月6日初诊,近数月反复,今发热 1天 体温37.9度,扁桃2度肿大 咽红,咽喉可见多个白色疹子,舌红苔薄白,以火郁论治,书方
僵蚕5克蝉蜕5克姜黄3克 酒军2克 杏仁4克 芦苇根15克生甘草6克 紫苏4克 浙贝母8克 大力子8克 马勃6克 桔梗6克 川银花4克荆芥4克陈皮2克

尹** 男 4岁3月 2012呢喃 3月6日初诊,近数月反复,今发热 1天 体温37.9度,扁桃2度肿大 咽红,咽喉可见多个白色疹子,舌红苔薄白,以火郁论治,书方
僵蚕5克蝉蜕5克姜黄3克 酒军2克 杏仁4克 芦苇根15克生甘草6克 紫苏4克 浙贝母8克 大力子8克 马勃6克 桔梗6克 川银花4克荆芥4克陈皮2克

3月8日复诊述 服药后1小时则见小汗出,2小时候体温正常,现扁桃肿大1度 微红 咽喉白色疹子消失,舌红苔薄黄脉浮弦滑, 书方 杏仁3克紫苏4克 僵蚕5克蝉蜕5克 马勃6克栀子6克生甘草6克 桔梗6克 玄参6克 大力10克 穿银花 6克 浙贝母6克芦苇根10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