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我从祖辈那里学到的耳鸣方,一用就是四十年。
学习中医的都知道,都很羡慕八十年代,那时候百家齐放,大家也不都是为了利益,而黑了心。
之所以现在成了这样,更多人是利字当头,成了医术不在精,而在于谁能赚钱,可叹,可悲!
言归正传!熟悉我的都知道,我的从医路,是受了祖辈的影响,那时候初心就是学医术,造福人。如今虽然清贫,没有奔驰宝马,倒也是心安。记得此前我跟着祖辈学习,经常在旁边见习,也帮着录病例,写方子,至今想想,受益匪浅。
直到我正式从医,有些成为我治耳鸣的良方。我就先来说一个医案,帮助你理解一方。
患者是一位23岁女学生,耳鸣7年余,加重2周。自述无明显诱因自初中出现左侧低调耳鸣至今,长期服用耳聋左慈丸,但时轻时加重。曾服用家乡一位名中医之方剂(滋阴平肝潜阳佐以活血化瘀,具体药物不详)初服稍有效果,但两周来耳呜突然加重,左耳高调,右耳低调,夜间不能入睡。
过来我这看诊时,见神志清楚,精神欠佳,面白无华,但两颧稍红·舌质稍胖,苔薄微黄。三部脉均细数但柔软无力,语声低怯,体态偏瘦,饮食如故,大便偏稀。
于是,开一方: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柴胡,升麻
结果怎样?5剂之后,复诊时告知甚效,右耳鸣已停,左耳虽鸣但已不明显,夜能安睡,效不更方,继服5剂后痊愈,改用补中益气丸合肾气丸善后,随访半年未复发。
别看这个方子小,效果很好,关键在于对症!患者两颧稍红,脉细数,虽似阴虚阳浮,但大便偏稀,语声低怯,又似阳气不足,再合脉象虽浮数,但细寻之柔软无力,患者乃三七之年,肾虚少见,故审之仍乃中气不足致脑窍失养而耳鸣,阴火浮于上故两颧稍红。所以对于很多不是老年人的耳鸣,要考虑中气不足。
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职,中气升、脑窍得养而使耳鸣治愈。
所以其实耳鸣看诊,不一定需要大动干戈,对症开方,一个小方子也可以收效甚著。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