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榜样”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以平常心,养育孩子,以从容心,成就孩子。——萨姐



作者:木青

原创首发:萨提亚育儿(ID:satiryuer)

天气回暖,一家人常抽空去江边跑步。跑着跑着,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开始,儿子喜欢和爸爸比赛,爷俩摩拳擦掌,一个箭步就冲出去不见了人影。我一个人落在后慢慢跑,没多久,就会遇到半途折回来的儿子。

我问他:爸爸呢?

他撇撇嘴:跑远了。然后又告诉我,他是怕我一人无聊,所以找回来陪我。一阵暖心,然后母子俩肩并肩前行。

跑着跑着,儿子总会怂恿我:

“妈妈我们来比赛吧?”

“妈妈,我先让你二十米怎么样?”

“妈妈,你跑得太慢了,我一加速就超过了你……”

看我跑得气喘吁吁却落在后面,儿子总显得兴高采烈,然而这样美好的画面,常常在老公回跑过来后戛然而止。

“小子,你怎么就没跟上来呢?我年纪比你大都在坚持跑,你怎么就先退缩了?走,再跟我赛一程!”

然而此时的儿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任凭老公怎么鼓励,他都不愿意再比试。

我偷偷问儿子为什么,他有些丧气地告诉我:“爸爸每次都跑那么快,我追不上,没意思,才不跟他比呢!”

也因此,他宁愿陪在我这个“不中用”妈妈身边,彰显他的跑步能力。

为这事,老公没少埋怨,我也很纳闷:都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父母领着孩子在前面冲,为什么孩子却拼不动?

后来我才渐渐发现,很多我和老公擅长的方面儿子总不屑,理由往往是:比不过你们没意思。

原来,榜样的力量也是一个“伪命题”。

01

用优秀碾压孩子,是最大的误伤

前两天,抖音有个英国爸爸教混血儿子英语的小视频,令无数网友笑出了鹅叫。

爸爸是地道英国人,妈妈是中国人,生出一个混血儿子,结果每次英语考试都不及格。

英国爸爸无比内伤,对着镜头说:我都不好意思说他是个混血儿。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优秀,孩子也应该具备其潜能。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把父母的光环投射在孩子身上,却其实,这只是偏见。

雨果说:一片树叶受到阳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阴影;阳光越亮,阴影越深。

纵然父母优秀能够为孩子树立榜样,但很多时候,父母的优秀,也容易成为碾压孩子的最大误伤。

尹建莉老师曾在著作《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提到过一位重点大学教授的苦恼。

这位教授从农村考进大学,进入城市,一直读到博士。

她自己是高知,丈夫同样优秀,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总经理。

按理说,父母双亲如此优秀,从小就为孩子做好了榜样,孩子势必出类拔萃,再不济也应该与同龄孩子平齐。

但事实相反,被寄予厚望的儿子并未担负起父母的重望。

小学时成绩还可以,中学则马马虎虎,到了高中后便失去读书兴趣,好不容易考上了二本,结果大学一年不得不退学。

教授以为,孩子上了大学,剩下的就是为孩子的工作铺好路。

可谁知,大学生活让儿子完全失去自控,沉迷在游戏世界里无法自拔,根本完不成学业。

面对不争的事实,教授流下了作为一个老母亲的伤心眼泪。

尹建莉老师说:孩子出问题,父母的“榜样作用”就是原因之一。

优秀的父母,往往能量越大,越怕孩子出问题,也对孩子的自由剥夺越多,后果则越严重。

于社会而言,父母优秀或是良好的生产力;但于家庭而言,优秀的父母容易成为强权,是对孩子最大的隐形伤害。

好比韩国知名校长李柳南,她是最成功的老师,也是被一双儿女最仇视的家长。

原本成绩优异的儿女,双双在高考前夕提出退学,只是在家中吃、睡、打游戏、看电影......宅家十年,过起“废柴”的日子。

李柳南后来检视自己的人生,她在《妈妈的悔过书》里悔悟到:正是自己用“优秀”两个字,逼得两个孩子走向“颓废人生”。

“我的标准是,我的孩子至少要比我优秀,要比我教的学生中的最优秀的还要更优秀。”

李柳南费尽心思想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作品,因此,她的孩子除了念好书,还要拿很多奖;

哪怕拿着全校第一名的成绩回来,迎接孩子的依然是一盆冷水:

“语文是进步了,可数学怎么退步了呢?你这样的成绩在名校里,根本连中间名次都排不上。”

日积月累的打击,到最后践踏毁灭的是孩子的信心。

“有本事”的家长养不出“有出息”的孩子,不是孩子太无能,而是优秀的目标像一个无底洞。

孩子被优秀激励着,孩子也被优秀重重碾压着,那些众人眼中榜样的力量,实际上成为笼罩在孩子心理的阴影,挥之不去,无奈选择逃避。

02

征服欲,是每个孩子的前进动力

父母太优秀是什么体验?

知乎有一个来自迷茫孩子的问题,底下一串匿名回答,透过文字你会发现:

征服欲是每个孩子的前进动力,但无法超越的高度,也成为了孩子前进路上的阻力。

有个孩子说,因为父母太优秀,从小的饭桌上,他听到最多的教导是:“榜样就在身边,好好向父母学习。”

父母的优秀给了他巨大却无形的压力,逼迫着他去达到一些既定的目标,中途的努力艰辛可想而知,所幸高考成绩不错。

然而身边的声音总是这样反复回响:优秀的家长,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啊。

被看见的是家长的光芒,被掩盖的是孩子的努力。

即便郁闷,他还不得不继续挑战自己,以此证明:我能行!

被逼着优秀,或是成长中的小确幸。

但很多时候,即便孩子千辛万苦达到与父母齐平的优秀目标,最终依然是失落。

有答主感慨:妈妈是名医,受影响他也走上了医学路,上了和妈妈一样的大学。

虽然达到了看得见的高度,可在他的心里面,妈妈永远都是一座翻不去的山,永远成为向往的存在。

别人看见的是高度,孩子心里依然过不去的是坎途。

还有更多的孩子,在优秀的光芒下迷茫。

父亲北大本硕,母亲北大本科清华研究生,因为父母工作关系,他从小生活在大院里。

“上北大?还是上清华?要不上哈佛,总不能比你爸差……”

从小就在优秀的光环下被设计未来,可他清醒地认识:自己根本没有本事考清北。每每想起未来,他感觉痛苦、迷茫……

每个孩子的心里都藏着征服的梦想,特别是在亲密关系里,他们渴望被父母认可,也渴望着超越父母。

被超越,是一种成就感,在一次次征服欲被满足的胜利喜悦中,会不断构建孩子的信心,令孩子充满前进的动力。

但遗憾的是,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常常无视自身优秀的高度,忽略孩子的努力,却拿着孩子的“不足”横加指责。

无法超越的难度令孩子备受煎熬,不被理解的困境,更一次次击垮孩子的信心。

03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成就孩子

好的父母,固然要成为孩子眼里的优秀榜样,但他们更懂得成就孩子:

既不与孩子“比优秀”,也不做孩子遥不可及的榜样。

他们懂得成就孩子,始终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让孩子在积极奋进中成长。

如何让孩子充满前进的动力,两个建议给家长。

1)“跳一跳,摘到桃”

有人说,家长的心有多大,孩子的舞台就有多大。

此话不假。

父母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拓宽孩子的人生格局,但与此同时,父母更应该帮助孩子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让孩子“跳一跳,摘到桃”那样,踮踮脚就能够实现愿望。

如此才能更有效地一步步激励孩子,挖掘出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2)学会示弱

李玫瑾教授曾在《圆桌派》上指出:12岁之后,父母的沟通方式一定要改变。最关键的是,父母要学会示弱。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自恃长辈的身份,总以为必须保持威严才能够让孩子听话,无法接受用“示弱”的方式向孩子低头。

但其实,示弱并非认怂,也不是对孩子无底线的让步。

相反,它是一种养育的智慧,更是一种沟通技巧,以无声胜有声的力量,帮助孩子慢慢变得强大,成就孩子成长。

04

曾经看到过一张教育漫画,画面中的父亲浑身插满枝丫,长开双臂,鼓舞孩子飞翔。

孩子振臂而飞,在空中轻盈盘旋。

有远见的父母,从不做孩子的“榜样”

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不是取决父母教给孩子什么,而是父母自我境界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形成人格力量。

孩子会自我感召,自觉提高,从而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就像雅斯贝尔斯说的那样: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有远见的父母,以平常心,养育孩子,以从容心,成就孩子!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