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为什么要社会主义》 (2021年10月整理)

一、作者:〔美〕爱因斯坦, 译者:许良英

二、关键点:

1、强调:一个既不是专门研究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人,对社会主义这个题目发表意见是适当的。

①从科学知识的观点来考查,即方法论上的差别是存在的,但社会主义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克服并且超过人类发展的的掠夺阶段,所以处于目前状况下的经济学就不能说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

②指引社会主义方向的是一个社会——伦理目的。而科学不能创造目的。

③结论——在涉及人类的问题时,我们就应当注意不要过高地估计科学和科学方法;我们也不应当认为只有专家才有权利对影响社会组织问题发表意见。(即提出分析社会问题的“大众论”)

2、分析该时的人类社会危机:人类社会的稳定性遭到严重损害,即个人主义(唯私性)盛行——个人对他所属的集体,不论大小,都漠不关心,甚至有敌对情绪。(举例讨论战争的威胁,客人却无动于衷、冷言冷语。)

3、其关于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的诠释——人既是孤独的人,同时却又是社会的人?

①作为孤独的人,其企图——保卫自己的生存和那些同他最亲近的人的生存,企图满足他个人的欲望,并且发展他天赋的才能。(唯我倾向)

②作为社会的人,其企图——得到他的同胞的赏识和好感,同他们共享欢乐,在他们悲痛时给以安慰,并且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社会倾向)

③其两种倾向之间是多种多样的,时常相互冲突的——这种努力的特殊结合决定了个人所能达到的内心平衡的程度,以及他对社会福利所能作出贡献的程度。

④表现出来即为个性,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在发展中所处的环境,取决于他所成长于其中的社会的结构,取决于那个社会的传统,也取决于社会对各种特殊行为的评价。

⑤两种倾向的交融——个人是能够自己进行思考、感觉、奋斗和工作的;但在他的肉体、理智和感情的生活中,他是那样地依靠着社会,以至在社会组织之外,就不可能想起他,也不可能理解他。(个人身上的矛盾性)

4、了解,其关于人的生物学本性(本能)(生物学上的素质)和社会化行为(文化上的素质)之分析?

①相一致——个人对社会的依赖,显然是自然界的一个不能抹煞的事实,如蚂蚁和蜜蜂也正是这样。

②区别——但蚂蚁和蜜蜂的整个生活过程,甚至在最微小的细节上也都是由遗传下来的不变的本能所决定着的,而人类的社会形式和相互关系却是非常不固定的,容易改变的,造成了一种不听命于生物学上的必然性的可能发展。其表现在传统、制度和组织中;表现在文学中;表现在科学和工程成就中;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人能够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生活,其自觉的思考和愿望能够在这种过程起着作用。

③通过文化的比较研究得出两个结论——即a:随着主要的文化形式和社会中占优势的组织类型的不同,人类的社会行为可以相差很大。(存差别性,也即种种可能性)。b:人类不是由于他们的生物学的素质而注定要互相毁灭的,或者要听任那残酷的、自作自受的命运来摆布的。(即人与动物的区别存在,有自主改善的可能性——递进证明)。

5、理解:其关于我们时代的危机的本质之说明?其解救措施?

①即牵涉个人对社会的关系的冲突性——现在的个人比以往都更加意识到他对社会的依赖性。但他并没有体会到这种依赖性是一份可靠的财产,是一条有机的纽带,是一种保护的力量;反而把它看作是对他的天赋权利的一种威胁,甚至是对他的经济生活的一种威胁。……以致他性格中的唯我倾向总是在加强,而他本来就比较微弱的社会倾向却逐渐在衰退。所有的人,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全都蒙受这种衰退过程。他们不自觉地做了自己的唯我论的俘虏,其便感到忧虑不安、孤单寂寞,并且丧失了天真、单纯和淳朴的生活乐趣。(既依赖却又厌弃、既得益于却又抗拒而不感恩、既强调个人唯我却又痛恨社会唯我等矛盾心态;且趋向社会化,是为现代社会人格的客观分析)

②解救措施——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即跳出唯我论)

6、理解:其关于资本主义的祸害之阐释?

①真正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的无政府状态。(即工商业界拼命剥夺集体劳动果实,且严格按法定的条例进行)

②造成私人资本的寡头政治——私人资本趋向于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这部分是由资本家之间的竞争,部分是由于技术上的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分工促使更大生产单位的形成,从而牺牲了较小的生产单位。(资本发展的必然性:垄断)

③民主失效——寡头政治的巨大权力甚至连民主组织起来的国家也无法有效地加以控制,……人民的代表事实上不充分保护人民中无特权的那一部分人的利益。此外,在目前的条件下,私人资本家还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控制情报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报纸、广播电台、教育)。因此,一个公民要达到客观的结论,并且理智地运用他的政治权利,那是极其困难的,在多数场合下实在也完全不可能。

④失业的威胁——即经营生产是为了利润,而不是为了使用……迫逐利润,加上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使资本的积累和利用不稳定,从而导致日益严重的不景气。无限制的竞争导致劳动力的莫大浪费,也导致个人社会意识的消沉。

⑤最大的祸害——对个人的摧残。如整个教育制度蒙受其害,人们把夸张的竞争姿态教给学生,训练他们对好胜喜功的崇拜,以作为他们未来生涯的一种准备。(即竞争思想、成功至上理念)

7、理解:作者关于克服资本主义的祸害,建立社会主义的构想?

①唯一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并同时配上一套以社会目标为方向的教育制度。

②计划——在这样一种经济制度里,生产手段归社会本身所有,并且有计划地加以利用。

③工作——计划经济按社会的需要而调节生产,还应当把工作分配给一切能工作的人,并且应当保障每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幼,都能生活。

④个人教育——除了要发挥其本人天赋的才能,还应当努力发展他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以代替目前这个社会中对权力和名利的赞扬。

8、理解:其关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警惕,即经验?

①计划经济并不就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本身还可能伴随着对个人的完全奴役。

②社会主义建成,需要解决这样一些极端困难的社会——政治问题,鉴于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怎样才有可能防止行政人员变成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怎样才能使个人权利和行政权力有一种民主的平衡力量。

三、现实应用及探索

1、思考:现行状况下,强调代表和委员的精英构成是否有损广泛性?

是否导致人民中无特权的 那一部分人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慎防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人员构成攀比?更不能以履职能力为美好缘由强化人员的精英成份,一味依赖代表、委员履职能力中的“拿来主义”惰性,而淡化履职培训等自我成长、自我促进的必然功能。特别是慎防以文本“高大上”而形成一种无形的意见抗拒和人为屏障。特别是慎防沾沾自喜于人员构成中“文化的高学历”,尤其钟情于“能想、能说、能写”的,而不是“敢想、敢说、敢写”的。

2、辨析:现实中,公民是否能表达自我客观结论,能否理智地运用其政治权利?

3.思考:爱因斯坦对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促进人的竞争意识和成功至上理念的批驳,那么,设若没有这两种意识如此浓烈地存在于社会,其又会如何发展?

①发挥本人天赋的才能——即避免唯一性;

②发展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而代替对权力和名利的赞扬。——即端正目的性;

即并非竞争意识和成功至上的理念不应弘扬与培养,关键应是人类发展的方向不能千篇一律;人类发展的目的应是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而非个人权力和名利。

4、思考:政治权力和经济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会导致权力无限和傲慢自负,使个人权利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力量失衡,结合现实分析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