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军事 > 正文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4月13号,根据俄罗斯官方消息,俄罗斯海军黑海舰队的旗舰—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起火弹药库发生猛烈爆炸,处于对舰员安全的考虑,俄军已经撤离莫斯科号上的全部官兵,当前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但是乌方表示,是敖德萨地区的岸防部队近距离成功地突袭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两枚乌克兰“海王星”亚音速反舰导弹击中了莫斯科号,造成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的弹药殉爆,殉爆随即造成舰艇严重受损并且大面积起火,俄军不得不从莫斯科号上全面撤离。有军事专家声称,乌克兰的海王星导弹,击中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左舷部位上方,正好命中了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左舷的P1000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射筒,殉爆了左舷的P1000超音速反舰导弹,才使得俄舰无法扑灭大火。

那么俄舰“莫斯科”号到底行不行,如果不是疏忽大意能否抵挡住乌克兰才刚部署十多天的“海王星”最新反舰导弹,“海王星”导弹都有哪些性能,乌克兰是如何发起偷袭的,美国或北约在里面有没有参与,真相到底是什么?

本期节目专门就这个话题做了一个兵棋推演,还原当时“莫斯科”号被击中的过程,让我们通过技术分析,来判断事情背后的真相。

“莫斯科”光荣级导弹巡洋舰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我们先来看看中弹的“莫斯科”光荣级导弹巡洋舰,该舰是俄黑海舰队旗舰,是俄罗斯1164型重型巡洋舰,光荣级巡洋舰满载排水量近12000吨,是世界上少数几种仅存的巡洋舰之一。本级舰在外观上最大的特点就是船舷两侧硕大的并列布置P-1000“沙箱”长程反舰导弹发射装置,发射装置每组两具,每舷侧四组,共16枚,使得本级舰拥有了世界上仅次于基洛夫级巡洋舰(20枚)的长程对舰投送火力。

1164型巡洋舰舰上的反舰作战装备主要有:8座双联SS-N-12(P-1000)“沙箱”反舰导弹,用鱼雷管发射的T3-31 或T3CT-96反潜反舰两用鱼雷以及53-68型核鱼雷,1座双联130毫米舰炮等。

其中P-1000“沙箱”反舰导弹作战范围为680公里,采用500公斤半穿甲战斗部,2.7马赫的巡航速度,主动雷达导引头有9.2公里的搜索距离,被动雷达导引头有18.5公里的搜索距离。

导弹采用惯导+中继修正+主动雷达末制导方式,需要依赖舰上装设的卫星数据接收系统和卡-27直升机进行中继制导。

防空方面,8座“雷声”SA-N-6导弹发射装置,2座双联SA-N-4“壁虎 ”导弹发射装置,6座AK630型6管30毫米炮以及电子对抗系统等。

主要分为四层拦截体系,最外层防空由8座SA-N-6导弹承担,该型导弹射程92公里,射高25~25000米,最大飞行速度5~6马赫,战斗部为近炸引信与破片杀伤式,装药144千克,舰上共备弹64枚。

第二层由2座双联SA-N-4“壁虎 ”点防空导弹承担,射程1.8-14.8公里,备弹36枚。

第三层由6座AK630型6管30毫米防空速射炮拦截。该炮有效射程8.1千米,每座炮射速达4000~5000发/分。

第四层由子战设备及红外干扰弹实施,可同时对抗多个不同方向来袭的雷达、红外及光电制导武器,具有很强的对抗反舰导弹的能力。同时装备有60枚PK-2红外箔条弹和20枚PK-2红外干扰弹,用于对来袭导弹的欺骗和干扰。

由此看来,“莫斯科”号的防御能力并不弱,那么乌克兰本次袭击用的“海王星”导弹又是什么性能呢?

RK-360MTS“海王星”岸防反舰导弹系统

该导弹是乌克兰刚刚服役不超过10天的最新导弹,可能大家对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可能比较陌生,实际上它是乌克兰自己改进的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乌克兰曾是前苏联的军工重镇,参与研制并生产了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有这型导弹的图纸并具备生产能力。

乌克兰早在2013年就开始研发这种导弹,并在2018年完成了第一次试射。

2020年末,基辅以2600万美元购买了第一套完整的海王星系统。基辅国防部在几个月后移交了第一套“海王星”导弹原型,只有一个发射器。

乌海军部长奥列克西·内日帕帕上将在2021年12月说,“海王星”的第一个完整部队将于2022年4月服役。当时的计划是增购同样规模的产品,配备至少12辆发射车和144枚导弹。

第一个装备“海王星”反舰导弹的部队将是于今年春天抵达乌克兰南部海岸(敖德萨)的前线部队,该部队有六套发射器、72枚导弹和配套雷达。

相较于KH-35,“海王星”换装了MS-400涡轮喷气发动机,巡航速度为0.8马赫,射程提高到了290公里。

战斗部为145公斤半穿甲高爆燃烧弹,这个弹头就是本次俄舰为何起火,却没有重创的重要因素。该弹头威力太小,而且是燃烧弹,所以无法马上击沉俄舰。

其最大特点是仅有9米的巡航高度,在地球曲率的掩护下,如果没有空中预警机或预警直升机执勤,对空搜索雷达对其发现距离仅为60公里左右,这是“海王星”能达成突袭的首要条件。

现在我们具体来看看本次事件是怎样达成的,我们通过兵棋推演来重现这一过程。

双方布局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首先,我们根据推特上一张事发态势图,布设了本次推演的双方布局。

乌克兰在敖德萨南部布设了一个RK-360MTS“海王星”岸防反舰导弹排,装备有2个发射筒,4枚“海王星”反舰导弹,一次可以齐射两枚。

另外在敖德萨机场有2架 Bayraktar TB2攻击型无人机,装备有通用电视摄像机,最大距离55.5公里;前视红外探测系统,最大距离83公里;通用激光指示器,用于测距和定位,最大距离18.5公里。

另据俄军报道,北约战机经常在乌克兰周边的北约国家飞行和巡视,其中有大量的预警机,这也就是俄军为何屡次被乌克兰偷袭的原因所在,预警机给乌克兰提供了精确的打击信息和情报,而这些预警机并未进入乌克兰境内,俄罗斯也没有办法。

所以在这次推演中在罗马尼亚中部的机场设一个北约预警机巡逻区,刚好在俄舰的对空探测范围外,俄舰无法探测与知晓预警机的行踪。

俄“莫斯科号”位于蛇岛以东18公里处,与图纸及乌克兰宣称的地点吻合。

乌克兰“海王星”自带的车载Mineral-U雷达,有源C波段探测距离185.2公里,俄舰正处在其探测范围内,有源X波段探测距离为129.6公里。

但我们这里设定海王星自带车载雷达未开机,理由很简单,如果开机辐射出电磁信号,很快会被克里米亚及海上的俄军截获,就算不被打击,俄军也有了戒备,从而无法达成偷袭的目的。

再来看俄军的探测系统,“莫斯科”号有30部对空对海探测设施(反潜的不算在内),因为要进行技术分析,所以这里列举一下。

主要的探测雷达是三型:

1是3R41“顶罩”火控雷达1部,最大距离166公里;

2是“前门C”导弹跟踪雷达[Argon 1164]1部,作用距离500公里;

3是“顶对”[MR-800]和“顶舵”[Fregat]对空搜索雷达,各1部,作用距离370公里。

剩下的是各职能雷达:

3部MR-231-3型“棕榈树”导航雷达,作用距离92公里;

2部MPZ-301 型“气枪群”火控雷达,作用距离44公里;

2部“T形柱”光电指挥仪,用于对空搜索和测距定位,作用距离55公里;

3部“倾壶”光电指挥仪,作用距离55.5公里;

1部“光荣级”情报支援系统,作用距离926公里,可被动对空对海搜索;

1部“田酒桶”[MP-404电子战系统],作用距离926公里,可用于超视距雷达(地波)及特定辐射源ID定位。

如果乌克兰车载雷达站开机,可瞬间被上述两种情报及电子战系统定位,确定辐射源,因此我们才假设乌克兰雷达并未开机,否则早就被发现。

3部“椴木棰”火控雷达,短距火控指引,作用距离22公里;

3部“歪椴树”激光测距仪,对空对海搜索测距,作用距离9.2公里;

1部“鸢鸣”B火控雷达,作用距离74公里;

1部“鸢鸣”B电视摄像指引器,可见光测向,作用距离74公里。

由此可见,“莫斯科”号的搜索范围几乎覆盖了半个乌克兰和半个罗马尼亚,敖德萨更是覆盖其中。

这里做了几张态势图大家看一下。

海王星反舰导弹的打击范围;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海王星雷达的对海搜索范围;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莫斯科号的对空搜索范围;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莫斯科号的对海搜索范围;

俄罗斯真的这么拉跨吗?完整还原莫斯科号被击中的全过程

莫斯科号的对海打击范围;

技术分析

为找出真相,我分别假设了几种情况用于测试,分别找出几个关键参数。

测试一:俄舰雷达全部开机的情况下,掠海飞行的“海王星”导弹何时会被俄舰探测到,以及俄舰能否拦截“海王星”。

我们这里设定俄舰的卡-27舰载直升机没有升空,并没有报道说俄舰直升机在空中预警,因此只能全靠“莫斯科”号自带的舰载雷达搜索。

时间:4月13日21点整

海王星岸防系统发现俄舰,距离137公里,发射。2枚齐射,间隔5秒后又射出2枚。

由于是掠海飞行,受地球曲率影响,一开始俄舰并未察觉。

13分钟后,俄舰“顶对”和“顶舵”搜索雷达发现来袭目标,方位349度,距离60.3752公里。

紧接着,俄舰发射了6枚“雷声”[5R55RM]中程防空导弹进行拦截。

由于“海王星”是掠海飞行,受海面杂波影响,影响了雷声导弹的制导部件精确锁定,只击中一枚,又补射了3枚,还是未击中,在“海王星”突防到距离俄舰8公里时,被俄舰发射的2枚“壁虎”点防空导弹击中。

当然,这个概率有高有低,有时候仅3枚“雷声”就拦截了。

经过数次推演,“海王星”都无法突进到俄舰的第三、四层防御体系,这就是亚音速反舰导弹的弊端,无论你飞得多低,一旦被发现,都很难逃脱被拦截的命运。

经过测试,掠海飞行的“海王星”在离俄舰还有60公里左右时,会被发现。

测试二:乌克兰如何制导

前面我们说过,乌克兰不可能开启车载雷达,会被俄军提前发现,从而失去偷袭的突然性,因此我们也要测试利用TB2无人机和罗马里亚的预警机能否顺利为“海王星”制导。

这里我们把俄舰3部远程雷达全部关闭,否则TB2很早就会被发现并击落,俄军舰也的确击落过好几架TB2,因此只能如此设定。

TB2攻击无人机从敖德萨机场起飞,直奔俄舰。

经过59分钟的飞行,TB2无人机的通用前视红外探测系统探测到了俄舰,方位183度,距离51.856公里,传递给通用电视摄像机进行识别锁定。确认后乌克兰的“海王星”导弹根据无人机提供的大致方位,向俄舰发射了2枚导弹。

由于俄舰雷达全部关机,并未发现来袭导弹,直到“倾壶”光电指挥仪和“田酒桶”电子战系统在导弹距离俄舰仅有29公里时,才察觉目标,俄舰椴木棰火控雷达急速开机,在距离导弹还有8.5192公里时锁定目标,发射弹药进行拦截,这次4层防御都用上了,但还是被一枚击中,损伤18.5%,P-1000沙箱反舰导弹被击中爆炸,电子战系统损毁,但动力完好。这个结果跟真实事件高度相似,包括击中部位和损伤情况。

经过这次测试,我们知道了乌克兰如果用无人机制导,前提是俄军舰大型搜索雷达都未开机,可以在距离50公里左右,耗时一小时左右,给“海王星”导弹提供打击信息。

由此得出结论,俄舰远程搜索雷达并未开机,否则以无人的慢速和俄舰100公里的作战范围,无法突进到50公里。

下面我们再测试北约预警机在罗马尼亚境内能否制导。

21点,一架E-2C预警机从罗马尼亚中部的机场起飞,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对海搜索范围也不断扩大。

经过25分钟的不断螺旋爬升,E-2C预警机在7880米海高时,AN/APS-145型预警雷达发现了俄舰,方位103度,距离390.772公里,随即将打击诸元传递了位于敖德萨的“海王星”导弹,海王星2枚齐射。

俄舰雷达关闭,虽然最后阶段发现进行了拦截,但距离太短拦截失败,2枚导弹命中俄舰,造成21.8%损毁。

随后海王星又射了两枚,但这次俄舰雷达已经开机,虽然有部分损毁,但众多的防空系统和探测系统仍有很多可用,轻松拦截下来,这就是为何“海王星”为何只射两枚的原因,看来美国事先也是帮乌克兰做过推演的,知道仅凭“海王星”145公斤的半穿甲燃烧弹很难彻底毁灭俄舰的防空能力,如果再发射,会招致报复性打击。

经过测试,北约可以在罗马尼亚境内无声无息地在俄舰探测范围外,给乌克兰“海王星”导弹提供打击信息,从始至终俄舰都未发现北约预警机,可以说做的天衣无缝。

测试三:俄军要懈怠到何种程度才会被击中

通过测试不难发现,俄舰的防空能力很强,只要不是雷达全部关机,亚音速的“海王星”就很难突破防御。

但我们知道,俄舰再懈怠,也不可能全部雷达关机,因此这里把雷达挨个关闭,测试了一下。

经过测试,那三部主要的预警搜索雷达都要关闭,一是耗电太大,二是随便一部开机,都可以轻易发现来袭导弹,不至于被偷袭。

下面挨个试验智能雷达,只保留对海搜索和导航雷达,乌克兰导弹还是会被发现,据俄军的通报着火原因还在调查,说明他们也不知道有导弹来袭。

把对海搜索雷达关掉,只保留小型火控雷达,还是能发现来袭导弹。

过程太繁琐,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说一下结果。

只有剩余MPZ-301 型“气枪群”火控雷达时,“海王星”导弹才有击中俄舰的可能。

由此可见,该型雷达存在缺陷,而俄军当时,恐怕唯一开启的雷达,就是这部。哪怕是作用距离极短的“椴木棰”雷达,也能及时应对。

“气枪群”火控雷达的主要职能是对空搜索,而不是对海搜索,对于掠海飞行的“海王星”来说,正好钻了个空子,利用这部无法对海搜索雷达的缺陷,轻松击中俄舰未被发觉。

是不是冒了身冷汗?难道俄军内部有奸细通风报信?

所以说,俄军当时要么就是开着作用距离44公里的“气枪群”火控雷达,要么一部雷达没开。要知道俄军不可能全部睡觉,总有值班人员守在雷达前,一旦发现就会及时应对或者预警,因此只开启一部有缺陷的雷达,恐怕是俄舰此次遭遇滑铁卢的主要原因。

好了,今天的技术分析就到这里,至于答案和真相,还是大家自己分析和判断,这里仅就技术问题做了一个还原和推演,相信有比我脑瓜更好使的观众,能从中得到启发,寻找到答案。

真相我们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北约是否参与也许是个永远的迷。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