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人生天地间, 行走思未来。
作为青年教师,如何走好自己的教育之路,又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早年,魏书生为青年教师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给青年教师提了20条建议,可谓条条洞见句句箴言!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笔者尤感于其中这两条,现照录分享如下。
“获得同事的支持,不要单打独斗。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
'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坚持做一个良师益友,一个好同事。
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会广交朋友,请他们多多指教’。
的确,朋友多了路好走,同事支持事好办,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单打独斗吃苦头。
青年教师如果人缘好、口碑好,就会成绩大、荣誉多。”

“尊重老教师,不能太张扬。当教师是不同于当医生的。

医生是越老越吃香,而教师,哪怕曾经是非常优秀的教师,等到他临近退休时,他的教学几乎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


究其原因,面对病人,医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诊断分析,丰富的经验能帮助他对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面对学生,老师的讲授应该是行云流水,回答学生的问题应是对答如流,而衰老显然会让他力不从心。
因此,当青年教师看到老教师力不从心时,一定不要在他们面前太张扬、太逞能,应该尊重老教师,关心老教师。”
魏书生的话,可谓语浅意深,其精髓就是:谦 逊向下!
谦逊向下,不仅是青年教师的处教之道;
而且,当青年教师具有“谦逊向下的人格”时,则能在为人处世中,既能做到高瞻远瞩,大气磅礴,也能俯身尊重和聆听他人。
说到“为人处世”“尊重与聆听”,会很自然地想到人际关系。
于是有青年老师,特别是锋芒毕露、尚需打磨棱角的青年教师就心生反感,认为这是阿谀奉承,巴结领导,曲意谄媚,丧失人格。
但是,老师,其实真不是,学校里的人际关系不只有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更多更重要的则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我们可要知道,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和别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特别是现代社会,更需要团队合作精神,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早已过时。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曾记得前些年,在一次中国科学院的讲座上,李小文院士的一张照片走红网络。
走红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李小文院士一丝不苟的研究学术的模样,而是因为他的潇洒不羁——光着脚、穿着布鞋,翘着二郎腿。
衣着朴素、不拘小节,这与人们想象中的院士有着天地之别。
可是经过人们深度了解之后,才知道李小文院士竟然是一位享受副部级待遇的我国“国宝级科学家”!
曾有人问过李小文院士愿意教哪种学生,他的回答是:有教无类。
这种承袭于孔子的大教育观念听起来容易,却鲜有人做得到,但李小文院士真正将此落到了实处。
李小文院士对学生并不摆老师的架子,而是像对待朋友一样跟他们相处,他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耐心和宽容。
在专业学术研究上,他也会认真聆听每个学生或许不太成熟的想法,并且相对应地进行点拨,有时还会认真地采纳一些。
这种谦逊向下的作风,受到了学生们的普遍尊重。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这就是“谦逊向下”的人格魅力!
身为一名老教师,曾遇到过很多看起来很优秀的青年老师,他们确实在某些地方是优于别的老师,尤其是老教师。
如高学历,思维活跃,行事敏捷前卫,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娴熟,普通话标准,或写得一手好文章等。
可这些老师,通常过于放大自己的优秀,不愿再与相对弱一些的老师为伍。
其实这些老师,恰恰是缺少了谦逊向下的能力。
而真正优秀的老师、一直保持优秀的老师,却始终都拥有着谦逊的品德。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谦逊向下,对教师而言,是一种谦逊的态度,而这,也是一个教师最好的教养。
魏书生、李小文可谓名震寰宇的大师,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告诉我们,大师的人格魅力,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谦逊向下”!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因此,谦逊向下,我们首要的是不要忘了学校里那些可敬的老教师。
李老师对我说,这几年,学校出现了一个退休潮,招聘进的都是些高学历的年轻老师,本科保底,研究生一抓一大把。
他那个曾在过去吃香一时的老中师生底子、自学专科文凭,早成了那些后浪们不屑一顾的“尾巴”。
的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但作为年轻教师,应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曾听过一位优秀老师分享:“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
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
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其实,正如有人所说,博士并不“博”,而是“专”,受教育程度越高,学科的区分越具体。
到了博士学习阶段,往往会集中在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
而对专业领域之外的知识,掌握的并不是很多,博士不“博”应该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而我们做基础教育的,特别是小学教师,恰恰相反,要求的是“博”而非“专”,其职责是传授知识。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传授知识需要教育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恰是“高学历们”在学府学不到的,缺乏的。
因此,要成为合格的教师,这些“高学历们”还需要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才能够适应教师的需求,而这些恰是老教师们身上所具备的。
正如盖茨基金会资深顾问,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说的那样:
我觉得做教育做得越久,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越多,到现在我也不觉得自己是教育的内行。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谦逊向下,最重要的当属合作共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
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
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
特级教师窦桂梅说:“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她刚参加工作在教务处“打杂”时,就虚心向各类教师学习,几年里光听课就上千节;
终于在公开课上一炮而红,从市里到省里,从省里到全国,惊艳了世人。
以至后来成了特级教师、清华附小校长、博士生导师,也不忘时时刻刻俯身向同行们学习。
合作共进还离不开相互分享。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俗话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分享,是一种优良的品质。
一个不懂得分享的老师往往是自私的,而懂得分享的老师,总是会得到人们的喜爱。
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左传》讲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人生在世,谁的人生都不是一场独角戏,每个人之间相互连接,彼此依存。
聪明的人,彼此帮助,道路会越走越宽,而愚笨的人,互相拆台,路越走越窄,最终只会害到自己。
曾国藩曾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境界高的人,能够彼此欣赏,互相扶持,实现共赢。
大千世界中聪明的人懂得帮助他人正是帮助自己。正如人们常说:“渡己是一种能力,渡人是一种格局。”
真正有格局的人,能够做到渡人又渡己,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成就更加光明的人生。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著名导演王家卫曾分享过一句话:人的一生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
见自己,是了解自身,清楚自己;见天地,是不局限于自我,让眼界更开阔;
见众生,是将所学所思分享给别人,与他人同成长。
当然“谦逊向下”,并不是让我们一味地放低姿态,去迎合,去虚与委蛇。
而是既不委屈自己,也要不忽略别人,既能拥己之长,也能容人之短。
亦即,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既需铠甲,身有锋芒,也需打开蜷缩的身子,伸出紧握的手,去感受去接纳不同。
这样谦逊向下,才能优秀且持续优秀,才能更好地彰显我们教师优秀的人格魅力!
诚如波兰诗人、198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米沃什的诗所说:“我不想成为英雄。只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
的确,如果我们一直保持像树一样,谦逊向下,努力从大地吸收营养,供其向上生长的样子。
那么,这便是最美最优秀的样子,也是最踏实最富魅力的幸福。

一位资深教师的总结,让青年教师变得更优秀的办法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