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7万多的钢琴搁家里当玩具”:培养孩子的兴趣,应遵循4个原则

每个家长都希望把孩子的特长发挥到极致,他们拼尽全力为孩子提供好的教育资源,花很大的价钱把孩子送到兴趣班学习。然而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有些家长耗费了大量时间和金钱,换来的却是“一无所有”。
1)
范女士从小就有一个“钢琴梦”,不过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小时候基本上没碰过钢琴,长大了也只有羡慕别人的份。为了弥补内心的缺憾,她给儿子报了钢琴学习班,把自己小时候的梦想寄托在儿子身上。
虽然范女士的儿子对钢琴兴趣不大,丈夫也不太支持,但范女士坚持给儿子报班,还报了“精品学习班”,给6岁的儿子请了一个“知名指导教师”。

“7万多的钢琴搁家里当玩具”:培养孩子的兴趣,应遵循4个原则

儿子学了两个多月之后,在钢琴老师的建议下,范女士购买了一款日本原装进口的某品牌立式钢琴,花了7万多。
学钢琴,是每天都要练习的,刚开始的一年时间里,儿子感觉比较新鲜,再加上范女士的强势,差不多能坚持每天练半个小时左右。不过在儿子上了小学之后,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以及对钢琴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强烈,每周弹琴的次数越来越少。现在每个星期仅弹一两次琴,且每次都明显在“划水”,钢琴不再是学习工具了,而是变成了玩具。
“7万多的钢琴搁家里当玩具”,范女士懊恼地说,“每次课两百多学费,每周上一次课。花了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真不甘心啊”。
2)
记得某知名人士曾说过一段话:中国是世界钢琴大国,钢琴销量和学钢琴的人数都是世界最多的,但最后能走进音乐厅听钢琴演奏的,又是最少的。
这段话是真是假,我们无从考证,但确实有很多孩子,从小学钢琴,越学越不喜欢,他们长大了也不可能主动去音乐厅听钢琴曲。
不管怎么说,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都应遵循4个原则,不要自己想怎么来就怎么来。
第一个原则:顺应个性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兴趣,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好,成人是这样,孩子也是这样。我们培养孩子的兴趣,要顺应他们的个性,不能强求孩子按照自己设计的路线来。
顺应孩子个性的东西,才是孩子喜欢的东西;孩子喜欢这个东西,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热度,才会想办法把它学好。家长要把孩子的个性了解清楚,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倘若家长为孩子设计的“兴趣培养”路线,真的是顺着孩子的个性来的,孩子自然会积极参与其中。
第二个原则:量入为出
量入为出,既包括孩子方面的“量入为出”,又包括家长方面的“量入为出”。
有些孩子学习能力很强,学东西一学就会、一点就通;有些孩子学习能力一般,学新的知识,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家长给孩子安排兴趣班的学习任务,要“量入为出”,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来,不要过分在乎所谓的成绩。如果孩子学习能力一般,就少给孩子报几个兴趣班,同时适当减少上课的频率。
家长方面的“量入为出”,是指家长要根据自身的经济能力,按照收入的多少决定给孩子报多少兴趣班,请多好的指导老师。
第三个原则:主次分明
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情。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固然要学一点兴趣方面的知识,但不能主次不分。可惜的是,有些家长,太过看重兴趣培养,花重金给孩子报班,让孩子花很多时间练习,看到孩子取得了一些成绩,就带孩子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孩子的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兴趣培养上,文化课成绩一落千丈。
双减之后,孩子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但家长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要有个度,不要让孩子把太多的重心和注意力放在这个方面,要保证孩子在享受“兴趣培养”的同时,能较好地开展文化知识学习。如果家长有很特别的资源,能让孩子走专业道路,学成之后靠兴趣吃饭,那就另当别论了。
第四个原则: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的道理大家都懂,不过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无论是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是兴趣类知识的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期间感到枯燥在所难免。简而言之,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有的学习最终都会变成形式,成为一种过去的记忆。
当然,持之以恒,不仅仅是孩子个人的事,也是家长的事。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表现出退缩的意思,家长要介入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双方齐心协力把学习这件事坚持下去。
培养孩子的兴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今日话题:作为家长,你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方面有什么诀窍呢?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轶工坊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