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1
作为一个以文字为生同时又日常带娃的人,如今我已经不辅导娃的作文了。
以前他二三年级的时候,我还会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一点意见,可到了四年级以后,孩子在写作上信心越来越强,也不喜欢我去干涉,所以我就干脆让他自由发展。
虽然是自由发展,但是在如何写作这件事上,我已经帮他完成了基本的奠基。我反复向孩子重申过两个写作文的核心要点:
1)文章贵在真实。 一定要写你真实的感受,把你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如实地写下来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编造一些虚假的东西,写进作文里。

2)尽量写出画面感。 要让读这篇文章的人,虽然看到的是你的文字,却能通过你的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出一幅画面,因而你要尽量写出一些细节,供人去想象。(可参见我以前的一篇文章《 》)
我把这两个要点从一年级说到四年级,让他相信,作文就应该这样写。所以渐渐地,他就对写作有了自信。尤其对于第一条原则,他很容易接受,也这样去实践着;但第二个要点画面感要实现起来是有难度的,但他也有缓慢地进步,而我也不操之过急,顺其自然就好。

为什么文章贵在真实呢?“修辞立其诚”这句古训,塑造了中国人写作的传统。你写文章,须求真,不要作假,这是最最基本的原则。虚假的东西,写得再天花乱坠,也没有价值,更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典籍《论语》,不过是孔子与其学生的日常对话的记录,正因为它的真实和真诚,方才能流芳百世,为一代代中国人所诵读,这就是真实的力量。
唐代文豪韩愈在给别人的一封信里写自己:

鄙钝不通晓于时事,学成而道益穷,年老而智益困,私自怜悼,悔其初心,发秃齿豁,不见知己。
头发秃了,牙齿掉了,如此凄惨,令人动容,这也是很真实的描写。韩愈在给 朋友崔群的信中把自己的惨状写得更具体:
近者尤衰惫,左车第二牙无故动摇脱去,目视昏花,寻常间不分人颜色,两鬓半白,头发五分亦白其一,须亦有一茎两茎白者。
以上这两封书信都是古文中的名篇,正因其真挚而动人,没有丝毫虚饰和遮掩。

汪曾祺有一篇散文叫《故乡的元宵》,写的是故乡节日当晚闹腾腾的景象,比如街上有“赌钱的摊子”,“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北市口有捏面人的”,转笔写到“泰山庙”时,竟写了这样一句:
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
谁写传统节庆,会写到鞋底的牛屎呢?但大作家就敢写。而这句正好是妙笔,超凡脱俗。一笔白描,一个真实的、如特写镜头一般抓到的细节,就写出了一个白天在田间劳动、晚上来庙里烧香的老妈妈的形象。如若嫌牛屎“不雅”而不写上去,就达不到这效果。
正巧,有一次我娃在写作文时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形。这篇作文是写他去西溪湿地游玩的经历,那次我们还坐了船,在湿地的水塘间穿行,两边岸上满是花草树木。
写到一半时,娃有点卡住了,我就说:
“你刚才写了,坐在船上你看到的东西,那么在有这么多花的地方,你闻到了什么香味呢?”
娃停顿了一下,说: “我没有闻到香味,我闻到了一股臭味。
“臭味?怎么可能有臭味呢?什么臭味啊?”我很诧异。
“对啊,我闻到的就是臭味啊,是一种说不清楚的臭味。”
“呃……好吧,既然你闻到了臭味,那就在作文里这么写吧!”
于是,娃就真的一笔一划写了上去:“坐在船上时,我闻到了一股说不清楚的臭味。”
我心里暗自高兴:这便是写作,这才是真正的写作。

2
因为作文是写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所以娃对写作渐渐由抗拒、害怕到喜欢和自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之河源源不断,那么文字也不会枯竭。
与这种作文观相反的是套路作文、模板作文,所写的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而是编一些好人好事,造一些虚情假意,堆一些陈词滥调。写这样的作文,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折磨,他们无法从写作中收获乐趣,也没有任何成就感,作文于他们就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我不赞同在小学阶段,就一味追求在作文上拿高分。因为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阅读经验有限,他们本就不太可能写出多好的文章。如果要为了拿作文高分而写,就只能灌输一大堆写作的套路和模板,搭出一个花架子来,实际上是揠苗助长。从短期看或许能在考试中拿高分,但长期来看,他们的思维会变得僵化,以后的道路反倒会越走越窄。
学习写作,就应该细水长流。更何况,写作也不是目的,生活才是目的。要培养孩子的观察之眼、好奇之心、自在之笔,功夫皆在诗外矣。
我从小就抗拒套路式的作文,一贯以言为心声、我手写我心的态度来写作,这跟我的语文老师们的悉心点拨是分不开的。现在我孩子的作文也是这样,而他的语文老师也给予了充分的包容和鼓励,有一次他的语文老师给的评语是“哈哈哈哈哈,你的文章真是不走寻常路啊!” 我深为感激。
我反对把各式各样的“学生优秀作文选”作为学习写作的材料。所谓“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再优秀的学生,在写作上也只是见习生,跟名家的手笔一比,差了十万八千里。既然有名家名作可看,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呢?
所以,在写作上有企图心、有上进心的同学,特别是进入了初中阶段以后,就可以大胆地阅读各种经典文学名著,基本上也没有什么禁忌。如果是外国文学作品,要尽量去读老一辈翻译家翻译的版本。也不需要有什么书单推荐,你能读得进去的名著,就尽量去读,读一遍不够,可以读两遍、三遍。

3
除了阅读经典之外,如果大家觉得还不够,还需要一些写作的参考书,“写作指南”之类,我也可以推荐几本,我的推荐不在多,而在精:
1)郝广才《写作教练在你家》
2)张大春《文章自在》 3)汪曾祺《晚翠文谈》 4)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5)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第一本是《写作教练在你家》。这本书小学生就可以读,对于开拓写作的思路,打破条条框框,激发想象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接下来几本则适合初中、高中生阅读。张大春是著名小说家,这本《文章自在》是他特地为中学生写的写作指南书,书中有很多例文,结合例文来讲清一个写作的要点,非常有启发。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汪曾祺是谁,我想不用多介绍了吧。这本《晚翠文谈》是汪曾祺关于写作心得的一本文章集结。读了这本书,你可能会渐渐懂得如何拿捏文字了。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
余下两本书,《汉语修辞学》和《语法修辞讲话》都出自大学者之手,而且它们根本不是中学生读物,而可以作为大学教材甚至研究生教材,我估计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没读过。但我觉得,学有余力的中学生也可以看看这两本书,会非常受益,为什么呢?这就叫降维攻击啊!
回到我今天这篇文章的题目,学生的作文之路,突破点在哪里?归纳起来就四条:

1)写文章要求真,不写虚假的东西,让生活成为写作的源泉;
2)写作要构造出画面感,勾画出细节; 3)尽量多读名家名作,多读文学经典; 4)选择高水准的写作参考书,包括对汉语的修辞学、语法学也要有所了解。

最后的总结便是,写作是一条长期的道路,不必急于求成,而是要耐心研磨,细水长流。孜孜以求,方见真章。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