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人物素材】秦淮河畔的那些传奇女子(上)

【人物素材】秦淮河畔的那些传奇女子(上)

明末清初南京秦淮河畔有这么几位才情兼备的女子,她们被后人称为“秦淮八艳”或“金陵八艳”。

关于这八位才艺名伎,最先记载于余怀的《板桥杂记》中,其分别为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六人,后人又在此基础上加入柳如是、陈圆圆两人。

风骨嶒峻—柳如是

柳如是是活动于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伎才女,她个性坚强,正直聪慧,魄力奇伟,声名不亚于李香君、卞玉京和顾眉生。

柳如是名隐,字如是,小字蘼芜,本名杨爱,因读辛弃疾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后又称“河东君”、“蘼芜君”。

这位女子才华横溢,被推为“秦淮八艳”之首,其在音律、绘画方面都堪称一绝。

清朝先后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的大书法家翁同龢在评价柳如是的书法时说:“铁腕拓银钩,奇气满纸。”

著名学者陈寅恪读过她的诗词后,“亦有瞠目结舌”之感,对柳如是的“清词丽句”十分敬佩。

清雅幽兰—马湘兰

明代的女诗人、女画家。据《秦淮广记》载,她名守真,字湘兰,小字玄儿,又字月娇,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称“四娘”。

她秉性灵秀,能诗善画,尤擅画兰竹,故有“湘兰”著称。她相貌虽不出众,“姿首如常人”,但“神情开涤,濯濯如春柳早莺,吐辞流盼,巧伺人意”。

马氏在绘画上造诣很高,当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接连三次为《马湘兰画兰长卷》题诗,共7句,记载在曹寅的《栋亭集》里。

《历代画史汇传》中评价她的画技是“兰仿子固,竹法仲姬,俱能袭其韵”。

在北京故宫的书画精品中也间杂着马氏的兰花册页,发着独异的光彩,她的绘画在国外一直被视为珍品。

在文学上马氏亦颇具才华,曾撰有《湘兰子集》诗二卷和《三生传》剧本。

马氏多才多艺,还通音律,擅歌舞,并能自编自导戏剧。

在教坊中她所教的戏班,能演出“西厢记全本”,随其学技者,备得真传。

灵秀青莲—董小宛

董小宛董小宛是明末有名的秦淮八艳之一,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莲,别号青莲女史,她的名与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她在绘画上有极大的天赋,在其15岁时画的《彩蝶图》现被收藏在无锡市博物馆,上有小宛题词,并有二方图章印记,还有近人评价很高的题诗。

侠骨芳心—顾横波

明末清初鼎鼎大名的“秦淮八艳”中,顾横波是地位最显赫的一位,她曾堂皇受诰封为“一品夫人”。

她本名顾媚,字眉生,又名顾眉,号横波,又号智珠、善才君,亦号梅生,人称“横波夫人”,婚后改名徐善持。

据《板桥杂记》记载,顾横波“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支轻亚”,她通晓文史,工于诗画,所绘山水天然秀绝,尤其善画兰花,十七岁时所绘《兰花图》扇面今藏于故宫博物院中。

【人物素材】秦淮河畔的那些传奇女子(上)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