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为进一步弄清十二经筋的相互联接关系,现将其衔接走向简要介绍如下,可以边看边模仿,边看边比划,这样有利于对中医经脉学的认识,了解与掌握。

足太阳经之筋

  起于足小趾爪甲的外侧,向上结聚于外踝,再斜行向上结聚于膝部,在足背下循行的那一支沿着外踝结聚于足跟,沿着足跟上行结聚于国窝(国窝是:膝盖后的膝窝中心部位)内;从外踝别出的一支,结聚于腿肚的外侧,上行至国窝内缘,与从足跟上行结于国窝的筋并行,结聚于臀部,上挟脊柱到项部;由此分出的一条筋,别行入内结于舌根;从项部直行的一支,向上结聚于枕骨,上行头顶,由头的前方下行到颜面,结聚于鼻;由此分出的一条支筋,象网络一样围绕上眼胞,然后向下结聚于颧骨处;其下行的支筋,从腋后外侧,结聚于肩骨;另一条支筋,入腋窝下方,然后绕行到缺盆,向上结聚于耳后完骨部,再有一条支筋,从缺盆分出,斜行向上入于颧骨部,与前下行结于颧的支筋相合。

病症:足太阳经筋异常时,可见足小趾支撑不适和足跟部掣引疼痛,国窝部挛急,脊背反张,项筋拘急,肩不能抬举,腋部支撑不适,缺盆中如纽掣样疼痛,不能左右活动。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足少阳经之筋

  起于足第四趾端,向上行结聚于外踝,沿着胫骨外侧,向上结于膝部外缘;其支筋,别起于外辅骨,上走髀部,分为两支,行于前面的,结聚于伏兔之上,行于后面的,结聚于尻部;其直行的,上行至胁下空软处与软胁部,再向上走腋部的前缘,横过胸旁,结聚于缺盆;其起先的上出于腋部,穿过缺盆,出行于足太阳经筋的前面,沿耳后绕上额角,交于巅顶上,从头顶侧面向下走到颌部,又向上结聚于颧部,分出的支筋,结聚于眼外角为眼的外维。

病症:足少阳经筋异常时,可见足第四趾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并牵连膝外侧转筋,膝部不能随意屈伸,国部的经筋拘急,前面牵连脾部,后面牵引尻部,向上牵及胁下空软处及胁作痛,向上牵引缺盆,胸侧、颈部所维系的筋发生拘急。如果从左侧向右侧维络的筋拘急时,则右眼不能张开。因此筋上过右额角与跷脉并行,阴阳跷脉在此互相交叉,左右之筋也是交叉的,左侧的维络右侧。所以,左侧的额角筋伤,会引起右足不能活动,这叫维筋相交。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足阳明经之筋

  起于足次趾连及中趾间,结聚于足背上,斜行的,从足背的外侧上行至辅骨,结聚于膝的外侧,再直行向上结聚于髀枢,又向上沿胁部联属于脊;其直行的,从足背向上沿胫骨,结聚于膝部。由此所分出的支筋,结聚于外辅骨,与足少阳经有筋相合;其直行的,沿伏兔上行,结于髀部而聚会于阴器,再向上散布于腹部,上行至缺盆部结聚,再上颈挟口合于颧部,继而下结于鼻,从鼻旁上行与太阳经筋相合,太阳经的细筋网维于上眼胞,阳明经的细筋网维于下眼胞;另一从颧部发出的支筋,通过颊部结聚于耳前。

病症:本经筋有异常时可出现足中趾及胫部支撑不适,抱紧疼痛,足部活动感觉到僵硬不舒;股前拘紧疼痛,髀前部肿,疝气,腹部筋肉拘紧,向上牵制到缺盆和颊部,突然发生口角歪斜,如有寒邪则掣引眼脸不能闭合;如有热邪则筋松驰使眼睑不能睁开。颊筋有寒使筋脉紧急,牵引颊部致口角移动;有热时则筋肉松驰收缩无力,所以口歪。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足太阴经之筋

  起于足大趾尖端的内侧,上行结聚于内踝;其直行的筋,向上结聚于膝内辅骨,沿股内侧上行,结于髀部,聚于前阴,再上行至腹部,结聚于脐,沿腹内上行,结于两胁,然后向上散布于胸中;其行于内里的附着于脊旁。

病症:可出现是大趾支撑不适,牵引内踝作痛,转筋,膝内辅骨痛,股内侧牵引髀部作痛,阴器部有扭转疼痛,并可向上引脐及两胁作痛,且能索引胸膺和脊内疼痛。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足少阴经之筋

  起于足小趾的下方,入足心,行内侧,与足太阴经筋并行,再斜行向上,至内踝之下,结聚于足跟,下与足太阳经筋相合,而向上结于内辅骨之下,在此于足太阴经筋并行,向上沿着股的内侧结于阴器,又沿着脊的深部挟脊旁肌肉上行至项,结于头后部的枕骨,与足太阳经筋相合。

病症:足少阴经筋异常时,可见足下转筋,所经过和所结系的部位,都有疼痛和转筋的症候。病在足少阴经筋,主要有痫症、抽搐和项背反张等症。病在背侧的不能前俯,在胸腹侧的不能后仰。北为阳,腹为阴,阳筋病,项背部筋急,而腰向后反折,身体不能俯。阴筋病,腹部筋急,而身不能后仰。

足厥阴经之筋

  起于足大趾之上,上行结聚于内踝之前,再上沿着胫骨而结于内辅骨之下,又沿着股内侧上行结于前阴,并联络足三阴及足阳明诸经之筋。

病症:足厥阴经筋异常时,可见足大趾支撑不适,内踝前部疼痛,内辅骨处亦痛,大腿内侧疼痛转筋,前阴不能运用,若房劳过度,耗伤阴精则阳萎不举,伤于寒邪则阴器缩入,伤于热邪则阴器挺长不收。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手太阳经之筋

  起于手小指上,结聚于手腕,沿前臂内侧上行,结聚于肘内高骨之后,如用手指弹拨此处的筋,则酸麻之感能反应到小指上,再上行入结于腋下;其支筋,向后走腋窝后缘,上绕肩胛,沿颈部出走足太阳经筋之前,结聚于耳后完骨;由此分出的支筋,入于耳中;其直行的筋,出耳上,下行结于领部,又上行联属外眼角。

病症:可见手小指支撑不适,肘内锐骨(指肘内的高骨),即肱骨内上髁后缘疼痛,沿臂的内侧,上至腋下,及腋下后侧等处均痛,绕肩胛牵引颈部作痛,并感到耳中鸣响且痛,疼痛牵引颔部,眼睛闭合一会才能看清物景,颈筋拘急,可发生筋瘘,颈肿等症。

手少阳经之筋

  起于无名指靠近小指的侧端,上行结聚于腕部,再沿臂上行结于肘部,向上绕肘的外侧,过肩走至颈,与手太阳经的筋相合;从颈分出的支筋,当曲颊部深入,系于舌根;又有一条支筋,上走曲牙,沿耳前联属外眼角,向上过额部结于额角。

病症:手少阳经筋异常时,可见本经循行部位支撑不适,转筋掣引,以及舌卷。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手阳明经之筋

  起于食指靠近大指的侧端,结聚于腕,沿臂上行结于肘的外侧,上行肘部而结于启髁;从此分出的支筋,绕过肩胛,挟脊两侧;直行的筋,从肩踝上行至颈,从此分出的支筋,上行到颊,结聚于颧部;直行的筋向上出于手太阳经筋的前方,上至左额角,络于头部而下行入右颔。

病症:在所经过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紧和疼痛,肩关节不能高举,颈不能向两侧顾视。

手太阴经之筋

  起于手大指之端,沿指上行,结聚于手鱼之后,行于寸口的外侧,沿臂上行结于肘中,上行臂内侧,入腋下,出缺盆,结于肩踝前,再向上结于缺盆,自腋下行的筋则入胸,结于胸内,散布于膈,与手厥阴经之筋合于膈部,下行低季胁部。

病症:在本经筋所循行各处,可出现支撑不适,拘紧掣痛,重者可成息贲病。病为五积之一,属肺之积。其主要症状为胁下有积块而气逆上行、胁肋拘急、上逆吐血。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手厥阴心包经之筋

  起于手中指之端,沿指上行,通过掌后与手太阴经筋相并行,结聚肘的内侧,上行臂的内侧而结于腋下,从腋下前后布散挟在两胁;其支筋,入于腋下,散布胸中,结于膈部。

病症:手厥阴经筋异常时,可见本经筋所循行,结系的部位支撑不适,制引、转筋以及胸痛或成息贲病。

手少阴经之筋

  起于小指的内侧,循指上行结于掌后小指侧高骨,再上行结于肘的内侧,上行入腋内,与手太阴经筋相交叉,走胸,伏行于乳内,结于胸中,沿膈下行联系脐部。

病症:可风胸内拘紧,心下有积块坚伏名为伏梁(伏梁,古病名,五积之一,为心之积,主要症状为积块起于脐上,上至心下,伏而不动,如屋之梁,因而得名)。上肢筋有病,则肘部牵急屈伸不利。本经筋循行部位支撑不适,掣引转筋和疼痛。

少林内劲一指禅总论(2) 十二经筋的联接关系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