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 > 正文

结合本土适量小农经济才是中国分散式土地地区可持续道路

2018-09-27 14:35 ·

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原始的自然经济模式具有着很大局限性,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当下中国的重要课题。分析小农经济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局限性,才有利于了解我国小农经济的未来走势。

小农经济发展过程

小块土地的收益有限,农民的收入有限,农民的农业投入有限,向非农产业投资就更加有限,因而农业和农村的面貌也就难有根本性的改变。

小农经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经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束缚。三农问题成为九十年代中国最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不可能在工商业不断转型升级下长期脱离经济运行的主轨道而固步自封在落后状态。第二:小农经济低下的劳动生产率已无法承受上游农资产品的涨价压力,农民增收将越来越难。第三:城乡一体化和工商业向传统农业区域转移,土地作为生产力要素在市场规律下流动和配置将会动摇小农经济的根基。第四:日益增强的国家财力取代小农经济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已具备了条件。

小农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

在我国周边的日本、韩国、台湾等东亚小农经济社会里他们是通过政府资助的综合农协组织把广大小农户联结起来组成庞大的协作链,实现小农经济的社会化合农业现代化。显然这值得我国借鉴。由于国情的不同,中国不能照搬这些国家的农业模式。因此创建中国自己的发展模式成为一个当下重要课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耕文明,随着土地私有制度的出现,中国进入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度一直都是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由于允许私人进行土地买卖,必然的出现了土地兼并现象。这种现象最终导致了“富者田连阡陌贫无立锥之地”的对立局面。社会最终形成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阶层和只拥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的农民阶层,然而由于受当时生产水平的制约,土地高度集中并不能发挥出其优势。一家一户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依然占据社会的主题。

在封建社会,由于整个社会的负担都压在了农民的肩头繁重的税赋极易激化阶级矛盾。农民起义所带来的朝代更换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民的问题,从上个朝代承袭下来的制度很快又使整个社会步入原始的循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三国时期推出了“屯田制”北魏至唐朝一直延续“均田制”都从一定程度了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农业生产的发展。然而根本制度的不变导致了社会矛盾只能缓和不能化解。分配不均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造成了周期性的社会危机和农民起义。

建国以后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经济体系已经濒临崩溃百废待兴,人民流离失所,急需一个高效的制度使社会迅速稳定下来步人正轨。于是中国进入了集体化时期,这种完全依靠政府的意志建立起来的土地公有制度,虽然对社会稳定以及在短期内实现经济恢复效果显著,但是并没有成功的改造中国农村经济体系。这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废除土地私,有并过分控制生产和价格,因此没有允许市场机制发挥其应有作用。另外对农业经济控制过严,统死卡死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劳动效率低下以及人口迅速膨胀,都使得集体化经济急需转型。

19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时期,体现在农业上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虽然土地依然归属国家,然而使用权是属于农民的,调动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新的科技手段如机械农药以及化肥等使用于农业领域,也极大提高了生产水平,在市场经济下富裕的劳动力开始脱离农村参与到城镇生产建设中。但时至今日农村仍然人口过剩(农村人口比重,并非说农村空心化),农业仍然过密。大量务农劳动力仍然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农业收入也因此十分低下,这是今天的所谓三农问题的基本原因之一。

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局限性

解决中国小农经济的根本问题在于怎样激发扶持小规模家庭农场的积极性。是否要引入现代生产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这需要制定一系列的稳健制度保障,提供以小家庭农产为主要目标的融资渠道。如免息或低息贷款,触发以小家庭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协作为他们的生产、运输、销售提供必要条件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廉价后工业时代生物技术。从经营组织上看。就是要转换小农经济而形成现代化大农业经济。这样才有可能使用新技术的低成本、高收益经济环境,凭此充分发挥小农业的创新性和积极性。此外由国家为农民提供基本医药保险,解除农民今天在城乡对比下强烈感受的不安全。事实是唯有在国家的积极领导和扶持下才可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

总之,转换小农经济,重建我国新型的集体化大农业(东部平原地区),改革和转化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广大农民成为改革的主人直接分享改革成果,实现邓小平理论指出的农村第二个飞跃,提高农业和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生和创新能力,让农业能够更好的利用现代生产要素。转换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经济均衡发展,这样才是健康的经济模式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律。

中国可实行的小农经济发展窥探

适度规模的山区小农经济和适度规模化的平原化现代农业才是中国可走的农业道路

小农经济在我国存在了几千年了,存在就肯定有合理的地方。一味的谈消灭小农经济,就是对广大农民的不尊重,就是对衣食父母的不孝道,就是对新中国毛主席倡导人民当家做主理念做出的极大践踏。当下小农经济理效率低,污染重,地无耕,人无留等问题,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艰难的拖腿问题。小农经济规模大小和现代化农业并无直接联系,适度结合当地实情发展的经济也能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结合国家近年政策,能看出一些趋势,农村土地流转,国家收归持有权,避免集体干部侵犯农民权益。赋予农民土地年限使用权,允许有能力企业或机构入驻农村批量式土地,农民持股,年终分红,参与机构日常种植,实现身份转化。同时不允许工商资本在农村购买或无政府等担保性土地,维护农民权益。

分散式不利于机械化的土地将分散小农整合,联通平原地区集中式机械化种植,或许就会在未来某天来临。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