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第七讲:增强五根的方法、第八讲:定力比较 四大

第七讲:增强五根的方法、第八讲:定力比较 四大

恰宓尊者澳大利亚堪培拉毗婆舍那禅开示

第七讲:增强五根的方法

今天是公元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在澳洲堪培拉,是我们第八天的禅修。

今天跟大家继续讲解五根这五项心理功能。五根也就是信心、精进、正念、定力和慧观。慧观,或者说是内观的智慧,或者内在的觉悟。这五根必须培养,让它强而锐利,修行才能够成就。

《清净道论》的注解上讲到有九种方法能够使五根增强、锐利,今天只讲几种。

第一种方法:修行者他要相信一切法是变化无常的,他如果相信诸法无常这项事实,他就能够生起要精进修行的欲望,这样子能令他的五根增强锐利。当他相信一切事物是无常的,他的信心坚定,他能够放下世间的执著,然后他能够生起勇猛的精进,然后他的正念能够持续增强,定力越来越深,然后慧观的力量就锐利。然后他锐利的慧观就能够透视到一切法身心现象的真相,能够见到一切身心的现象都是迅速生起,迅速消灭——生灭非常迅速,证实是无常的。

第二种方法是他必须很认真的修行。如果你修行的态度不够认真,你就不能付出足够的努力精进,也就不能达到灭除痛苦的目的。修行内观,能够让修行者解脱一切的痛苦,过着快乐安宁的生活。所以你必须很认真的来修行内观,很认真的修行,也就能够让五根增强、锐利。

第三个方法是你的修行必须稳定而且持续。稳定持续的修行,定力才能越来越深。如果你想让你的修行稳定而持续,你就必须要努力的观察每一瞬间所发生的身心现象,不能遗漏掉。每一瞬间、每一瞬间,你都必须要很小心的观察。如果能这样子,你的定力就会越来越深,然后觉悟的智慧会越来越锐利,能够洞澈了见身心的真相。这样子稳定持续的修行,能够让五根增强、锐利。

在这五根当中有两对是必须保持平衡,那就是信心和智慧必须平衡,精进和定力必须平衡,如此你能够很容易就澈悟到身心的真相。在注解上讲到,如果一个修行者他的信心强,智慧弱,这个人他会变得轻信,迷信。一些不应该相信的事情他很容易就会相信,这时候他很可能会被误导到错误的路上,所以他必须增加他智慧方面,他必须常常听闻佛陀的正法,研究佛陀的教导,亲近正知正见的法师。他有充分的佛法的认知之后,他就不会再轻易相信一些不可信的事情。然后,如果一个修行者他的智慧强,信心弱,他是一个有丰富佛法知识的人,但是他没有信心。这时候他变成一个顽固的人,他只相信他自己的经验、他自己的推理和成见,这样子他也是不可能修行有成就。他必须要亲近正知正见、解行相应的法师,来增强他对正法的信心。

再讲到如果修行者他的定力强,精进弱。当他来观察任何修行目标的时候,因为他定力深,他的心很容易能够专注观察。因为他已经有相当丰富的修行经验,他的定力越来越专注在修行的目标,而且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能够一直专注下去。在这个时候如果他没有多加努力,没有加以用心让所观的境界能够越观越微细的话,他的精进力会越来越弱。精进力弱下去的时候,他的心就会渐渐变得昏暗、沉重,然后最后他就被昏沉所超越。所以注解上讲,定力强而精进力弱的修行者,容易转变为昏沉。在我们这里恐怕没有人他是定力强而精进力弱的,一方面因为大家都是初学,都是初修,定力都还不够深。其实一个内观的修行者,他为了要达到一层接一层高层次的观慧,他是需要某种深度的定力,但是所需要的定力不必太深。所以大家要小心,不要令你的定力太深。因为如果你的定力太深而精进力不够,这时候没有精进力的推动,定力不能持续。等到定力越来越弱下去的时候,你就转变成昏沉。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容易:如果你感觉你的定力够深了,你就多加一点努力来观照,这样子你的精进力跟上去,有精进力的推动,定力就能够保持持续。

反过来说,如果精进力太强,定力弱,你就会变得心神不定、散乱,会觉得浮躁不安。前天有位修行者听到我讲解说观察妄想的时候必须很有正念,很有精神,而且速度要稍微快,他修行的时候就照着来做。因为他的妄想很多,所以他观察妄想的时候观得非常的快,速度很快。当他观察妄想速度很快的时候,就表示他必须付出很多的精进,他的精进力太强,远超过定力,结果他人变得很浮躁不安,变得很累。因为他这样日夜不断很精进的在观,身体发热,头部感到有压力感到紧。因为他急着要让心专注,要让定力加深,所以他不断努力观,越观越快,但是他忽视了我讲解时所提到的一点:他忽视了我说观的时候必须稍微快,而不是要太快。今天他好了,因为他了解到自己错误的地方。精进力太强的人,他必须要减低他的精进程度,令他的心保持稳定。他要做的只是保持正念,观察所发生的一些身心现象,不要太急、不要太贪快。这样子他的精进力变得稳定,他会感觉到舒适快乐,心越来越平静,定力自然就能越来越深。

但是在这五根当中有一根不怕太强,这一根就是正念。正念是越强越好,不怕会太强,不必跟任何一项保持平衡。所以你来修内观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日夜保持正念观察一切身心现象,你能够正念不间断,正念越来越强越来越有力。这时候你不能说“我的正念太强”,因为正念越强的时候,内观力越锐利,你就透视身心真相就会越来越深,达到越来越高的观智。所以我常常鼓励大家要日夜保持正念,让它持续不断,能够整天正念不间断这样子最好。

有一个修行者问到:“如果修行人他精进修行内观两个月,他能不能达到整天正念都不间断呢?”我回答他说,“如果他能够很忠实很认真的按照老师给他的指导来精进修行,他必然能够达到整天正念都不间断这样子的经验。”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就请到缅甸我的修行中心来精进修行,你可以达到整天正念不断。这是经由你自己亲身的体验来回答你。但是现在你不能修行两个月,因为我们这一期禅修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且我也不能待在这里待到两个月这么久。

保持稳定而且持续的正念,对于你修行的进步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所以你必须努力,尽你一切最大的努力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而且要越来越仔细。有一年,我在英国所办的一次禅修,那是一期为期两个月的禅修,大约有十八位修行者参加。其中有一位美国籍的比丘,年纪大概三十岁,他没有足够的时间能够参加全期两个月,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从他参加的第一天开始,他就非常仔细非常小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不管是站起来也好坐下也好,伸手屈手,每一举一动他都非常慢非常仔细的在正念观照。因为他不遗漏掉任何一个动作,所以在那一个月之内,他达到了第十一观智,就是所谓行舍观智。他的心变得非常的稳定,不受到一切外境的干扰:一切快乐的事情、苦恼的事情,都不能打动他的心,他的心一直保持中道。在他离开那个修行中心之前,他来向我顶礼告辞。他就说到:“如果没有观察日常生活,就谈不上修行”。我一直记得他这句话,你们也应该记住这句话:“如果没有观察日常生活,就谈不上修行”。他是从他自己亲身经验中讲出这句话,因为他尽可能努力的观照日常生活中一举一动,而且越来越仔细。他能够在一个月内达到第十一观智,这是一般修行者很难达到的境界。他之所以能够达到,是因为他努力观照日常生活。如果你想像这一位美国籍修行者能够得到这样的成就,你就必须尽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一直保持正念观照每一个动作,而且要越来越仔细。

这边讲到的这五根,这是每一为修行者必须要培养让它增强、锐利,而且要保持平衡。能够培养增强这五根,你就能够超越五盖的障碍,心能够从五盖当中清净出来。这五盖也就是贪欲盖、瞋恚盖、昏沉盖、掉悔盖和疑盖。

今天有一位修行者来告诉我他的疑问,因为他昨天听了佛法讲座,他了解到五盖的这种障碍,他说他有第五项疑盖,但是他并不是怀疑三宝或者是怀疑修行的方法。而是他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没有能力能够修证佛法产生怀疑。我怎么样回答他呢?我回答他说:“因为他没有付出足够的精进,努力修行,所以他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他勇猛精进努力修行,他就不会再怀疑自己的能力,他绝对能够达到相当高的观智。”其实不只是他,在座的每一位都一样,只要大家能够付出足够的精进努力,仔细观照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大家都能够达到相当高的,相当深的观智。

当一个修行者他的五根增强、锐利,心能够从五盖障碍中清净出来,他就具备锐利的觉观力量,能够透视到身心。这时候他开始了知身心的特殊性质,能够分辨名色的差别,或者说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差别,就达到第一观智。譬如说你在走路修行的时候,在这个经行当中,你很专心观走路的时候脚步的移动,从脚一举起来就开始仔细观察,但是这时候你的眼睛不应该东张西望,不应该看其他地方。因为虽然你在经行,在走路的时候很努力在专注,但是如果你的眼睛还是常常向其他地方看的话,你不能够达到深的定力,不能够观见到移动里面的真相。因为你的定力常常分散掉,定力常常分散掉就不能加深,所以你的内观力不能锐利。所以在走路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收摄眼神,只垂视在眼前两公尺的地方,不要左顾右盼。这样子努力来观照的时候,定力才能持续的加深。等到定力深到某一个程度,然后他就开始感觉到脚步变轻,他整个人变得非常的平静,乃至觉得有快乐的感觉。当然这时候他不应该执著在这种平静快乐的感觉里面,不然的话它也是一种障碍,会阻碍他的进步。然后他了知有脚举起的动作,还有观察举起的心;然后有跨出的动作,看观察跨出动作的心;有落下的动作,看观察落下动作的心。也就是他能够分辨脚的移动是物质现象或者说身体的现象,观察移动的心这是心理现象,他明显的看出物质现象和心理现象的差别,或者说身心这两种现象的差别。这时候他可能还感觉到脚的形状和身体的形状,还有这些形状的感觉存在。但是当他的定力越来越深、内观越来越强,他完全没有见到脚的形状,乃至于完全不见到自己身体的形象,这就表示他渐渐能够去除自我的执著。

今天时间到了,最后祝福大家能够付出勇猛的精进,都能够达到大家的目标,证到离苦的涅槃境界。

----------------------------------

第八讲:定力比较 四大

昨天讲到心清净,跟各位解释了五根。心清净是奢摩他修行者和毘婆舍那修行者所共同必经的道路。舍摩他或者说修禅定,毘婆舍那或者说修内观,这两种修行方法都必须具备戒清净,都必须持戒清净作基础,然后进而达到相当的定力,心从烦恼和五盖中清净出来,就是心清净。所以这两种清净,是这两种修行法的人都必须具备的。

奢摩他的修行者他的目的是要得到深的禅定。当修行者他的心专注在目标,非常的稳固,定力渐深,到某一个阶段他的心完全吸收在目标上,完全不动摇,他就得到不动的禅定,就是初禅以上的禅定。但是在他得到不动禅定之前,他先达到近边定,就是很接近不动禅定的一种定力。他在达到近边定或者不动禅定的时候,他的心是相当清净。在这两种定的情况下,他的心从烦恼和五盖当中清净出来,这就是达到心清净的境界。然后借着近边定或者不动禅定作基础,他继续修更深的禅定,乃至于他能够修得神通,就是超自然的能力。神通,譬如说他能够在空中飞行,在水面上行走,能够穿透墙,穿过山壁,或者一个人变成很多人等种种。然而他没办法灭除任何烦恼,因为他的目的只得到深的禅定还有神通。

佛陀的教法当中有七种清净,奢摩他修行者他只得到前两种,就是戒清净和心清净。至于毘婆舍那修行者,他能够达到七种清净,最后达到完全的清净。

毘婆舍那内观分作两类:第一种是先修行奢摩他,然后在禅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行毘婆舍那,这样的修行法。第二种是纯粹直接修毘婆舍那,不必先修奢摩他。这两种当中的第一种:先修奢摩他再修毘婆舍那这种方法,它所适合的人是具有充分的时间,能够运用在修行上这样的的人。比如说他有七个月的时间可以来修行,或者一年、两年、十年、二十年。因为他能够修行的时间很充分,所以他先修行奢摩他,得到禅定之后,再转过来修行毘婆舍那。

根据佛经,禅定可以分成八个层次,也就是八种定,就是所谓的“四禅八定”这八种定。这八种定,也就是四禅,前面的四禅是四种色界定,然后后面四种是四种无色界定。四种色界定的意思,它是必须要借着色身——这个身体,还有心理现象来得到禅定。因为它还必须依靠色身,所以叫色界定。然后四种无色界定,它是单靠着心理现象来入到禅定,没有任何身体现象,没有色身的现象,所以叫作无色界定。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去了解这八种定的分类,因为当我们的心很能够专注在目标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开始来修内观。

我们讲说第一种毘婆舍那修行者,他先修行奢摩他禅定,将他的心专注在单一项目标,如果他的心跑出去,胡思乱想,他必须把心拉回来,继续专注在单项目标之上。当他的定力越来越深,达到了近边定,再过两三个瞬间达到了不动禅定,然后他就以近边定或者不动禅定作基础,转过来修内观,观察一切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这种毘婆舍那修行者,叫作先修奢摩他,以禅定的基础再转过来修毘婆舍那的情况。他先能够尽他最大的努力修行奢摩他禅定,要达到近边定或者不动的禅定,可能要花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或者说一年、两年、三年,或者更久都不一定。也许过了三年的时间,他达到了近边定或者不动禅定,然后他必须转过头来观照任何当下发生的身心现象,修行内观。各位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最好能够先修禅定。比如说至少你有六个月的时间能够用在修行上,那么各位可以先用三个月的时间修奢摩他禅定,然后后面三个月的时间来修毘婆舍那内观。当修行者他达到近边定或不动定的时候,他的心相当清净,他一来修行内观,观察身心现象,他很容易能够透视到身心的真相,因为他的定力相当深。这是先修奢摩他的好处。

然后讲到第二种,也就是纯粹修毘婆舍那内观,他一下手就直接修毘婆舍那,也正是现在各位在修的方法。因为各位并没有先修舍摩他禅定,直接一开始就来修内观,观察身心的现象,所以是纯粹的毘婆舍那修行法。为什么各位必须来修这种纯粹的内观法呢?因为大家没有足够的时间能用在修行上。大家有多少时间呢?有的人只有三天、五天,有的人只有一星期、两星期乃至五个星期。所以,大家只能够靠这种纯粹内观法,才能够在修行期间得到相当的成就。

当一个修行者他的心,能够专注不分散的观察在修行目标上大约一两个小时,这时候你可以说这位修行者已经达到近边定。但是纯粹直接修毘婆舍那的人,他不是靠这种近边定,他所靠的定力是什么呢?就是瞬间的定力:当修行者专注观察腹部起伏上下的瞬间,他专注观察目标,就具有这种瞬间的定力。但是腹部的上升下降并不能持续很久,上升下降它的时间大概是持续多久呢?因为根据医学,我们人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大概是十四到十六次。所以说算起来腹部上升的时间大约是两秒钟,下降的时间也是大约两秒钟。有少数的人他的呼吸特别短,也许他只有半秒钟,所以这样的人他比较难观察到腹部的起伏上下,比较容易累,比较辛苦。但是也有些人他的呼吸特别长,他腹部的上升或者下降也许可以持续到三秒钟、四秒钟,他能够观察“上、上、上”五六次之多。不过大多数普通的人,腹部上升的时间大约是两秒钟,下降的时间大约是两秒钟。当他们来观察腹部的起伏上下:“上下、上下”。这样子一直观的时候,一分钟内大约能够观三十次,但是各位不要去算它,因为这样会让定力分散掉。

所以当你观察腹部上升的时候,你的瞬间定力大概持续了两秒钟,接着就改换观腹部下降,又持续了两秒钟。然而虽然是瞬间的定力,如果你能够一个接一个继续观察每一个生起的目标,不间断,这样子你的定力就会越来越加深。比如说你能够专注的观腹部起伏持续五分钟或者十分钟,这时候你的心变得非常的平静、安宁。乃至你这种平静安宁的情况能够持续到三十分钟、四十分钟,这就表示你的心相当的专注,很少往外跑。也许在这三十分钟之内,心跑出去三到四次而已。而且当你的心往外跑的时候,你能够马上觉察到,你马上观察这个往外跑的心,心就立刻回到腹部的起伏。心能够持续专注观察目标三十分钟,你的心就是达到心清净三十分钟。这时候,与专注的心和定心一齐生起来的内观,就非常的锐利,能够洞察、透视到身心的真相,于是你能够达到某一阶段的内观智慧。

所以我们说奢摩他修行者他是借着近边定或者不动定来达到心清净,而纯粹内观的修行者他是借着瞬间的定力,来达到心清净。近边定和不动定,都有能力能够超越烦恼、五盖。而注解上讲到,瞬间定力能够达到和近边定相同的深度,也就是说瞬间的定力具有能够同样超越烦恼和五盖的能力。有一些巴利文的学者坚持说,因为奢摩他修行者才能达到近边定和不动定,所以只有奢摩他修行者才算达到心清净。因为这些学者不了解瞬间定力能够达到和近边定一样的深度,因此他们坚持说纯粹的毘婆舍那修行者不能够达到心清净,因为纯粹毘婆舍那修行者不能达到近边定和不动定。你觉得怎么样呢?他们讲得正确吗?

哦,你希望他们讲的是错的。不是这样子,你应该是亲身体验到他们是错误的。因为你是内观的修行者,你已经多少能够体会到心清净的滋味。也许再过两三个星期,你的定力更深的时候,你更能够达到更深程度的心清净。在《阿毘达摩论》第一部份的注解里面,很详细的解释瞬间定力。而且在《清净道论》当中也讲到,专注观察“四大”的修行者,他们能够借着瞬间定力而达到心清净。

这“四大”是修行者所熟知的,“四大”是什么呢?就是构成身体的四项物质组成。第一是地大,第二是水大,第三是火大,第四是风大。虽然把它翻译作地水火风,但是它们不是真正的地或者水或者火或者风,因为它们的特殊性质很接近这些字,所以如此把它翻译。

地大是构成身体固体的部分,水大是液体的部分,火大是温度,风大是具有动性的一切现象。地大的特殊性质是坚硬和柔软,不久大家也能感觉到身体的坚硬性质或者柔软性质。当你在走路修行,在行禅当中,你能够很专注的观察脚步的移动,开始你能够感觉到很轻,走路的时候很轻,渐渐的你发现你不必用力脚它自动在走。然后你也不必用心去观照,心自然而然跟着脚步一直观察下去,这时候你感觉非常平静非常快乐,你心里面非常满意,甚至你不想停止,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直走下来一点也不感觉到累。因为你心非常专注、定力够深的时候,你感觉到轻,感觉到你不必用力,脚自动在走路。好像是一个机器人在那边走,你看见的是,好象是一个机器人在走。

这代表什么呢?“好象是一个机器人在走”代表说你不再把走路的这种动作认为是一个“人”,或者说认为是“我”、“我在走路”。然后渐渐的你会感觉到好像走在一堆棉花上,因为这时候你的脚变柔软,地板也变得柔软。当你走路的感觉很柔软,你不再觉得说是走在任何固体的物质上面。然后你渐渐感觉说好像走在空中一样,脚好像没接触到地板。有时候你感觉好像你离开地面两尺的高度在走路一样。当你感受到脚步柔软,那就是感受到地大的特性。这时候你发觉只有脚步柔软的感觉,还有观察柔软的心,这两样存在。你不再感觉到自己脚的形状,或者自己身体的形状,这就表示说透视地大柔软性的内观已经破坏掉“人、我、众生”的错误见解,也就是破坏掉“我见”。

然后渐渐的,当你在观察脚步“举起、提起、跨出、落下、接触、压下”,“举起、提起、跨出、落下、接触、压下”,不断观察的时候,有时候你感觉到你的动作有反弹性:当你举起脚的时候,脚突然弹起来,这时候你很惊讶,因为你没有预料到脚它会自己弹上来。当你跨出脚的时候,脚它突然向前跨出去,你自己无法控制,你会很惊讶是谁把我的脚往前推。当脚落下去的时候,脚是一下子向下掉,你本来是想把脚慢慢慢慢落下,但是它一下子就掉下去,这就代表你了知风大它吸力的作用。有时候当你的脚落下去之后,立刻又反弹上来,这是风大将脚弹上来,因为在你的脚和地板之间有风大的存在。当你把脚向下压的时候,风大就把你的脚反弹回来。有时候脚并没有真的反弹,但是你感觉到有反弹的感觉在你的脚和地板之间,这就表示你内在的智慧透视到风大的特性,然后能够破坏“人、我、众生”的执著。有“人、我、众生”的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本种子,如果你把这个种子去掉,把“人、我、众生”的执著去掉,你就能够灭除一切的烦恼。最后愿大家都能够去除“人、我、众生”的执著,达到灭苦的目标。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