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放下疗愈原生家庭 去疗愈你的内在家庭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来自家庭,并且,这种磨难是可以遗传的。

邀请你和我一起做一个探索,在你成长过程中,爸爸妈妈常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怎样的?他们的表情是怎样的?你感受到的家庭氛围是怎样的?那个画面是什么颜色的?彩色的还是黑白的?你感受到家庭的场域是轻松的,还是焦虑的呢?你的内心感受呢?随着这些感受,你立下过什么样的誓言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隐藏在我们身体中携带着的最早的一张旧地图,也是我们的内在家庭。

我们进入世界,并不是根据现实情况做出回应,而是根据内在地图做出回应。虽然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是我们回应现实的方式,往往也是用这一张老旧的地图。

当我回到原生家庭,看到妈妈做事情总是带着一种催促感的时候,“你快点呀!”“你再拖拖拉拉,又赶不上了!”

然后,我成长中那种被控制、被催促,感受到焦虑的旧地图就被激活了,然后我就大声和妈妈说:“妈!不要这么急,好不好!”

但事实上,我对妈妈的回应,代表着我成长中某个卡住的地方需要疗愈。

为什么说不要去疗愈我们的原生家庭,而是去疗愈我们的内在家庭,因为现在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但我们依然带着旧的地图进入到原生家庭里,重复同样的反应,制造同样的结果,那我们可能一直在那个地方轮回。

要如何做到呢?

我们需要问作为成年人的自己,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你现在多大呢?

第二个,现在和一个小孩子有什么不同呢?

第三个,作为一个成熟的人,你可以为自己创造的是什么?

把这三个问题的回答,带着成熟的爱,带回到卡在成长过程的那一个受伤的自己,对他说:“谢谢你,帮助我度过了这么艰难的时光,我现在就是你长大之后的样子,谢谢你在这里等我,现在我回来跟你说,我足够好了,我是ok的,现在和过去已经不一样了,曾经你想得到但又得不到的需求和渴望,我现在可以聆听你,我可以为你做,请你来到我这个成熟的年龄里,成为我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和我一起,从完整中朝向美好的未来,谢谢你,我爱你······”

这就是疗愈我们内在家庭的方式,因为现在我是自己的父母了。

带着这种成熟的爱和内在的完整,做一个呼吸,想象父母站在你的面前,对他们说:

“爸爸妈妈,我想从你们那里感受到被爱,有时候,我感觉不到,我很悲伤,但是,爸爸妈妈,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感激你们把生命传给我,我可以凭借你们给我的生命,运用你们给我的力量,为自己做。

爸爸妈妈,我不能改变你,但我爱着你;

我没有办法代替你们去受苦,但我抱持着你们的苦;

我没有办法背负你们的人生,但我会活出我美好的生命······”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放下改变你的伴侣

先让自己完整

在亲密关系里,我们常常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对彼此有这样的一种要求——你要改变,但是这里面会隐含着另一面的意思——你不够好,你要变得更好一点,才有资格做我的伴侣。

请问对方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如果他同样对你有这样的要求,你又是怎样的感觉呢?

如果我们要求别人去改变,你改变了,你才能做我的伴侣,你改变了,你才能拥有我对你的爱,那我想这是一种操控,一单生意。
这会让我们的关系变得更绷紧,让我们失掉了连接,也没有了亲密感。
在生生不息的改变里,我们会这样说, 人是不会改变的, 除非他感觉到了爱; 人是不会改变的, 除非他感觉到被尊重; 人是不会改变的, 除非他被允许不改变也是可以的。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你对你的伴侣打开心,呈现你内在的脆弱,“我每天工作这么努力,但是总是没有办法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感觉好挫败啊。”

如果你的伴侣对你的回应是这样的,“你看你,每天都在刷手机,难怪你今天会遇到这种情况,你一点都不上进。”

如果你遭到这样的回应,你脆弱的部分再也不会想向对方打开了。

请记得,一个人永远不会为了那个让自己感觉到很糟糕的人去改变。因为如果你改变了,你就证明自己是糟糕的。

相反,如果你能够这样跟你的伴侣说:

“亲爱的,你不需要改变,你就这样就可以做我一生一世的伴侣;

亲爱的,你不需要改变,你就这样我就可以爱你;

亲爱的,你不需要改变,我就这样我们就可以同舟共济,朝向美好的未来。”

在这一个放松的、尊重的、连接的空间里,改变才有机会发生。
在每一段关系里,都是从「我」开始进入到关系中,如果你更爱自己,你就有能力更爱其他人。
如果你让自己变得完整,你就不需要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完美的。 所以成长,并不是要求别人去成长,而是永远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去疗愈去完整去成长。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放下项目式育儿 和孩子建立情感的连接

这是去年的一则新闻,小女孩原本要买一部手机,自己存了4000元,妈妈帮忙出2000元,但是去到手机店,妈妈却临时改变主意,女孩崩溃了,然后就出现了这一幕,小女孩坐在妈妈的电单车上,拍打着妈妈的头盔,要她快点开车离开,但是妈妈偏偏不开车,就像凝固的石像一样,我猜这是妈妈惩罚女孩哭闹的回应,随着越来越多人围观,小女孩陷入到崩溃中,瘫倒在地上······

我不想在道德层面去评论对错,我只从心理层面去做一些延伸。

爱尔兰诗人John O’Donnohue所写,诗的名字叫《祝福》

当人生像一叶小舟

飘荡在狂风骤雨的黑夜海上

愿温暖的月光在水面照出一条小径

带你安全回家

愿大地滋养你

愿这光使你澄明清澈

愿你像海洋一样舒畅流动

愿你的祖先保护你

愿一缕轻风把这些充满爱的话语吹向你

环绕在你周围

像一件隐形的美丽披风

眷顾你的生命

这首诗里面有一句非常美丽的话语:愿你能够有一件美丽的隐形的披风,环绕在你的周围,眷顾你的生命。

这样一件隐形的披风,是每一个人生命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因为它保护着我们,守护着我们,让我们可以安全、安心地行走在这个世界上。

我发现那些有过创伤经历的人,不能正常的进入关系和人际交往中,其中的原因就是:伤口之外,没有一件温暖而美丽的披风保护着。对他们来说,脆弱之外是不安全的。

可以想象,新闻中的小女孩失去了一件隐形的披风,她的伤口被暴露在人群之中,被人指指点点。

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是孩子的隐形披风。能够感受到这件隐形披风的孩子更愿意冒险,爱自己,爱他人,更高的自尊、自重、自爱,更高的自我价值······

所以,在亲子教养中,不要把孩子的养育当成是一个项目,而是建立情感的连接。

我永远记得,在我上初中第一天,那个时候,如果能够有一部自行车骑着上学,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象征:一个大男孩的象征。

可是,因为我长得太矮小,没法骑家里唯一的一辆28寸的自行车——一辆比我高出半个头的永久牌大自行车。放学的路上,看着其他的同学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但是,当我回到家里,推开门进到屋里的时候, 那一刻的画面让我终生难忘:爸爸站在屋里的中央,张开怀抱,露出大大的笑容对着我说:“哇哇,欢迎,欢迎我们家里的初中生,欢迎,欢迎······”

无法骑单车的挫败感、破碎的身份、一个长大的大男孩、还有爸爸成熟的爱······很多不同的面向,在家庭的场域里被欢迎进来,被友善地触碰。

这一幕的画面,永远让我热泪盈眶同时又面露微笑。我感受到了我的存在,感受到我在这个世间的价值,我是被欢迎的,我是被喜欢的,我归属于一个更大的场域和关系之中。爸爸的爱和善意,就如同我生命里的一件隐形而美丽的披风。

作为家长,如果我们在亲子关系里带入更多的情感的连接、正向的教养,可以想象,当我们的孩子长大了,回想起父母,会热泪盈眶同时面露微笑,在他的生命旅程上感受到一件美丽而隐形的披风······

一个家庭停止内耗,从三次放下开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