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是在第一册第二章溶液概念的基础上,从物质能不能无限溶解在一定量溶剂里入题,介绍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难点是对饱和与不饱和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为溶解度及结晶的学习作了铺垫

从知识的角度上,学生已经了解了物质溶解等现象和概念,但是对一定量溶剂是否能无限溶解溶质没有做出深入思考,生活经验不足。而这正是本节课的切入点,从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实验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观察、猜想、交流、归纳、总结等学习方法。

本节课成功之处:

1、我设计了一组实验,三个小实验进行对比,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引出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后,要重点理解概念中的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这种溶质这三个前提,于是就设计了三个问题“1、硝酸钾饱和溶液是不是指试管里的所有物质? 2、为什么要强调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否去掉?3、硝酸钾饱和溶液里是否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不难得出,在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后,再进一步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在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后,最后实验演示:1、硝酸钾饱和溶液加热变为不饱和溶液2、食盐饱和溶液加水变为不饱和溶液3、食盐在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解。验证学生的回答。

此设计并不复杂,但课后学生的反应及掌握情况很好,我想这是与提问具有很好的针对性有关,且结论容易得出,使所有学生在认为自己正确的情况下,愿意参与设计实验方案。又因为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对实验现象记忆较深刻。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是学生讨论得出的,这样有针对性的讨论对初二的学生可以完全放手,他们的能力也是很强的。

浓稀溶液的概念采取的是简要讲述,因为这很好理解且没有难点。然后就做了演示实验,问学生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结论?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讨论的参与度不够,许多同学在四人小组讨论时,没有很好的参与发言,且小组分工不明确。在讨论时,对问题没有深入,应加以引导。

2、由于时间不足,讨论不充分,只有个别学生能够抓住主要变量;在探究时,由于没有任何实物,探究有些空洞,学生的兴趣没有充分调动。

3、在学生操作时不应该打断学生的思路,提问要有针对性。

4、课后练习比较少。

本节课给我的启示:

1、备学生的工作不可缺,充分估计学生的兴趣所在,知识水平。

2、设计的探究活动须有可操作性,且能发动全体学生参与

3、注重探究活动后的总结延伸

4、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实验中去。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