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最顶级的修养:不猜人心,不揭人短,不议人非

听过这样一句话:

“好心态,一半在性格,一半在涵养。性格怎样,看你和什么人在一块;涵养如何,看你怎样要求自己。”

言行就是一面镜子,映出一个人的三观。

比起咄咄逼人的进攻,退一步的包容才是更高级的境界。

余生,不猜人心,不揭人短,不争人过,做好自己足矣。

最顶级的修养:不猜人心,不揭人短,不议人非

莫揭人短

俗话说: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

朋友之间,无论关系有多亲密,都要遵循这两个原则:

隐私,别去说;伤疤,别去揭。

明朝皇帝朱元璋,年轻时生活困难,曾经和穷孩子一起放牛砍柴,也要过饭。

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乡下的朋友都来找他攀关系。

有一次,一个老乡来到皇宫,跟朱元璋叙旧。

老乡对朱元璋说起以前的穷日子:

“还记得我们去芦苇荡偷蚕豆,你真是穷怕了,还抢豆子吃。豆子撒了一地,你抓一把就吃,被杂草卡住喉咙,差点翻白眼。”

老乡越说越激动,把朱元璋出丑的画面,描绘得十分详细。

他原本以为把这故事说出来,能拉近彼此的距离。结果,朱元璋没有感动,反而很生气,当即下令把他赶出去。

有时候,你以为的玩笑,可能是别人想要遮盖的伤疤。

《菜根谭》里有句话: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所谓的尊重,就是别在伤口上撒盐,别在痛处扎针。

人间非净土,各有各的苦,同是悲伤客,莫笑他人难。


最顶级的修养:不猜人心,不揭人短,不议人非

莫猜人心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宁肯赌天意,也不猜人心。

心理学中,有一种“投射效应”。

它指的是,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想法,来判断他人。

一旦陷入“投射效应”,就会把自己的个性、欲望、情绪等心理,像投影仪一样,强加在别人身上。

《三国演义》里,曹操是个猜疑心很重的人。

他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到了吕伯奢家中。

曹家和吕家是世交,于是吕伯奢想要款待曹操,为此特意杀猪。

而一旁的曹操,躲在房间里偷听到磨刀声,以及一句“绑着杀了”。

他便立马大起疑心,以为吕伯奢要杀了自己。

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把吕家八人杀死,酿成一场悲剧。

俗话说:

“疑心生暗鬼,过虑损精神。”

在家庭中,最忌讳猜来猜去,伤了感情,坏了关系。

朋友梅子和婆婆住在一起,两人生活习惯不一样。

婆婆比较节俭,除夕那天做的菜太多,没有吃完,于是从初一到初五都在吃剩菜。

梅子觉得婆婆看不起自己,故意做剩菜给她吃。

一次饭桌上,她忍不住跟婆婆吵了起来,当晚就跑回了娘家。

而事实上,婆婆只是认为过年吃剩菜,意味着年年有余。

这件事中,梅子将自己的观点投射在婆婆身上。

猜忌心让她失去理智,把小问题上升为家庭矛盾。

有句话:“世上没有比猜疑更让人煎熬,更深入骨髓的毒药了。”

不要去猜人心,因为人心隔肚皮,是猜不透的。

猜得越多,越透支心力;想得越深,越容易憔悴。

一段关系中,最累的事情,从来不是物质上的给予,而是精神上的钩心斗角。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