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比逍遥丸还强,这个药能打通各种郁结

比逍遥丸还强,这个药能打通各种郁结

一提到郁结,很多读者会联想到肝郁气滞,赶紧上逍遥丸通一通,没错,逍遥丸下肚,肝气舒开,的确能打通部分肝气之郁结;

但是有的人,就是感觉浑身不自在,总觉得似乎哪里堵了,全身气机不畅、说不出来的不舒服、憋得难受,用了逍遥丸呢,效果却不大显,这种人不在少数,这是什么情况呢?逍遥丸不灵了吗?

其实不是药不灵,而是人体的郁结有很多种,除了气郁,还有血、火、湿、食等郁结,都是非常常见的郁结,你只用一个逍遥丸,最多能打开肝气郁,万一其他几种郁结也都综合存在,怎么搞得好呢?
尤其是当今社会,压力颇大、日积月累、保养不当,各种郁结聚齐,或者聚齐三五种的,大有人在!
就像有人得了慢性胆囊炎,就只用大柴胡汤吗?你说TA肝胆气郁吧,肯定是有的,但是久病肝气不畅、有没有淤血呢?肝胆不好,肝克脾引起的脾胃消化食积、痰湿有没有呢?都很可能存在呀。
所以有位临床多年的老中医,总结了一下临床几十年的经验,说人体生病,无非三大种:一种不及、一种太过,还一种就是郁结,气血冲和平衡,才能百病不生呀。
说到这,不少读者不太懂医,那有没有一个方子,可以综合起来,帮你打通各种郁结呢?的确有,所以古代出了个代表方,叫越鞠丸:香附、川芎、苍术、神曲、栀子
就先说这气郁,一般主要是肝胆气郁肠胃气郁常见,肝胆气郁用香附、佛手、柴胡、川芎等药非常多见,脾胃气郁,用木香、槟榔、青皮、枳壳等,也很常见;
血郁呢,就是淤血,常用药有川芎、桃仁、元胡、三七、牡丹皮、大黄等;
火郁呢,就是火气大、邪火足,常用黄连、黄芩、大黄、栀子、石膏、连翘等;
湿郁呢,就是湿气足,这种主要是外湿,就是邪湿之气,不是脏腑虚弱导致的津液不运产生的内湿,这种主要用苍术、麻黄、茯苓、泽泻、猪苓、独活等;
食郁呢,就是吃多了不消化,食积,这种大家都熟悉了,用焦三仙最多,就是神曲、麦芽、山楂、生萝卜等物最常用;

所以越鞠丸这个方子,就精选了气郁的香附、气郁血郁的川芎、湿郁的苍术、食郁的神曲、火郁的栀子,来全面打通身体里各类郁结。

气郁、血郁、湿郁、食郁、痰郁、火郁,一个方子,通通化掉

这个时代有郁滞的人太多了,有的郁是暂时的,很快就能消解掉,而有的郁就好像在体内安营扎寨一般,赖着不走了。

在古代名医之中,对郁病的研究最为透彻的非朱丹溪莫属。朱丹溪把郁病详细地分为六种情况,气郁、血郁、湿郁、食郁、痰郁、火郁,这六种郁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实则环环相扣。
首先是气郁,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是以百病皆生于气郁。
气郁是其他五郁的基础,气郁是怎么来的?比如你跟别人吵架生气,或者整天闷闷不乐,气机郁结在身体里出不去,就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在体内横冲直撞,窜到心窝处,胸口就会憋闷,堵得慌;窜到咽喉,咽喉就会干痒、疼痛;窜到头部,就会头晕眼花。气停而不走,堵在身体某一个部位就会形成气滞。
比逍遥丸还强,这个药能打通各种郁结 气郁出现后、接着会出现食郁。为什么呢?因为五脏之中,肝气最怕郁,但往往又最容易郁结。当肝气郁积的程度超过了肝的疏泄能力,就会直接横逆过去侵犯脾土,你看好多人一生气,饭都吃不下。所以,肝气不舒之人,脾胃大都不怎么好,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胃胀,反酸,打嗝,没有食欲,看到好吃的饭菜没有胃口,或者想吃但是吃不下。 脾胃一旦受伤了,对水湿的运化功能会随之降低,很容易出现水湿内停。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体内水液过多,久久不化,时间一长即成痰湿,也就是说,痰是在湿的基础上慢慢形成的,因此,体内有痰湿的人湿气重是必然的。 气郁本身还会造成血郁,气和血的关系,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停而不走,血液也会变得慵懒、不通畅,最后形成瘀血堵在血脉管道里。 气郁还会化火。人体内的那股气闷久了就会发热,热积足了就上火,好比把一团杂草埋到土里,过不了多久,它就发热了。 所以你看,这六郁绝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紧密相连,于是,朱丹溪编织了一张大大的网,把这六种原因引起的问题一网打尽了,这张“网”就是越鞠丸。 越鞠丸由苍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组成,直接买中成药即可。 香附治气郁。香附,李时珍说它是气病之总司,李东垣说它能治一切气。香附解气郁,一斧头劈下去,便能给这郁结之气松通松通,让气机流通畅快一点,该升的升,该降的降,郁闷之气就会消解。香附行气解郁相当厉害,它不光能解肝郁,通身的郁闷,都能帮你打开。 川芎调血郁,它是活血化瘀的,关于川芎,古人是这么总结的,上行头目,下行血海,旁开郁结。川芎的性子很活泼,它负责疏通全身上下的血中瘀滞。 川芎和香附,一个是血中气药,一个是气中血药,这两味加在一起,就好比关云长跟赤兔马,一个骁勇善战,一个日行千里。几乎所有的气滞血瘀,这两味药下去都有效。 神曲消食郁,能把肚子里运化不了的食物一点点分解掉。 苍术燥湿郁,什么叫燥湿?就是用干燥的药物来祛湿。你看那坑坑洼洼的乡间小路,一下过雨,水湿是不是就很重,这时候铺几铲干燥的泥土上去,立马干爽。 苍术的药性可以从肌肤走到脏腑,不管是在表之湿还是在里之湿,它都能通治。好多人以为苍术燥湿,它是偏干燥的,但不知道苍术还能帮助恢复脾胃运化。脾胃这个中轴一旦运转起来,等于是从源头上切断了水湿的来源。 栀子解火郁,栀子是中药里的清火高手,能清三焦之火,上焦的心肺之火,中焦的肝胆脾胃之火,下焦的膀胱水府之火,栀子一去到体内,就能一一给它们下逐客令。栀子清火是把火热从上往下降,最后通过小便排出体外。 越鞠丸是朱丹溪的得意之作,五味药,香附、川芎、神曲、栀子、苍术分别对治气、血、食、火、湿,有人要问了,这不是只有五郁吗?不是说治疗六郁吗?通常来讲,前面五郁都解了,自然也就没有痰郁了。

越鞠丸一吃下去,能令所有的郁闷烟消云散,非常适合郁郁寡欢之人,不过,越鞠丸主要以祛邪为主,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否则,攻着攻着,把邪气赶出去的同时,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了。

越鞠汤治疗老年抑郁症42例
老年抑郁症当属中医的“郁症”范畴,是老年期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是指首次发病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龄的关系,肝肾渐亏,机体由健康均衡逐步向衰退的老年过渡,随着精血日趋不足,阴阳易于失调,进而出现多方面生理机能衰退,“精气夺则虚”,精血不足、脑神失养,加上心理上的失落感,更易致机体脏腑、经络、气血津液、饮食情志的阻塞结滞等一系列变化而形成抑郁症。临床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性趣减低,思维迟缓,悲观无望,缺乏主动,自责自罪,不思饮食,失眠多梦,多疑多虑,烦躁易怒,胸闷胁通、善太息等。常伴有全身多系统的与客观检查不相符的多种多样的躯体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抑郁症发病病机是气机郁滞,而气机郁滞中又以肝气郁结为核心,固有“治郁先治气,调气要先治肝”之说。中医学五行中,肝属木,因此《黄帝内经》中有“木郁达之”的著名治法,对临床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后世医家论治抑郁症多尊用此法。故而笔者采用中医之理气解郁之古方越鞠汤(丸)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均为门诊病人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74岁得老年抑郁症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32例,病程为2个月至2年。

1.2 临床表现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闷胁痛、善太息,不思饮食,甚则多疑不寐,寐则多梦,烦躁易怒易哭等。严重者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失望乃至绝望,有的还伴有体重下降等。
2.治疗方法
用《丹溪心法·卷三·六郁五十二》之越鞠丸(汤):“越鞠丸解诸郁,又名芎术丸。”所谓“越鞠”:“鞠”即郁也,因药能发越郁结之气,故名“越鞠”,可使郁结之气慢慢的发越解散之。其组成为川芎10克、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炒山栀10克、神曲10克。方中以川芎、栀子为君药。川芎,辛散温通,既能活血化瘀,又能行气止痛,为“血中之气药”,肝藏血,以气为用,血瘀、气郁都可影响肝经气血的调畅,故而川芎可开郁调肝,通达气血。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栀子虽能通泻三焦之火,但尤以清泻心、肝、胃经热邪见长,故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香附主入肝经气分,芳香辛行,善散肝气之郁结,味苦疏泄以平肝气之横逆,故为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要药;既能行气又能活血,所以前人称之为“血中之气药”。苍术燥湿健脾,气味芳香,善行而不守,可行气解郁。《丹溪心法》谓“苍术总解诸郁”,“苍术系足阳明经药,气味辛烈,强胃健脾,发谷之气,能入诸经,疏泄阳明之湿,通行敛涩。配以香附,乃阴中快气之药,下气最速,一升一降,郁散而平。”故越鞠丸是治郁之首选。神曲味甘、温,能够行散消食,具有很好的健脾和胃,消食化积的作用,能增进食欲,维持正常的消化功能。如若气郁偏重者,加厚朴、木香、枳壳以加强行气解郁之效;湿郁偏重者,加茯苓、泽泻、藿香以加强利湿化湿之功;食郁偏重者,加麦芽、山楂以加强消食导滞之功;痰郁偏重者,加半夏、胆南星以加强除痰之力;血郁偏重者,加红花、郁金以加强活血祛痰之功;火郁偏重者,加黄连、黄芩以加强清热燥湿之力;如肝郁犯胃、脘腹胀满、消化不良者,加入砂仁、陈皮、内金以化气行滞。在治疗上应注重平调肾中阴阳,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可妄用克伐,以免犯虚虚之戒。
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减轻;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

4.治疗结果

经治疗后2月,临床症状消失者24例(显效57.1%),临床症状减轻者16例(有效率38%),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变者仅2例(无效率4.9%)。

5.病例介绍

李X,女性,68岁,患者近来自觉紧张不安,情绪低落,夜寐不安、多梦,伴有身体疲乏,胸闷心悸,胃脘胀闷不适,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咽干口苦。视其患者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无华,舌苔簿黄,脉弦细。诊为抑郁症,治宜行气解郁,兼以和胃消食,予越鞠汤(丸):川芎10克、苍术10克、制香附10克、炒山栀10克、神曲10克、并加入麦芽10克、山楂8克,每日一剂,分2次服,连服4剂,药后症状明显好转,继服上药6剂,症状基本消失。嘱继续隔日服越鞠汤1剂,连服1月,2月后随访症状未复发。

6.小结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是指一种持久的抑郁状态,伴情绪低落,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症状。由社会、心理因素引起,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从中医角度讲,抑郁是由于七情太过,脏腑功能失调,脾肾两虚,肝火郁结,湿痰内停,血气凝滞,火痰相搏而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正如《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凡病之起也,多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意。”以及《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可见情志波动,失其常度,则气机郁滞,气郁日久不愈,由气及血,变生多端,可以引起多种症状。既所谓“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所以在治疗上本着《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木郁达之”以及《论治汇补·郁证》中所说:“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故舒畅气机为抑郁症总的治则。中药治疗抑郁症最大的优势是疗效稳定,以后不易复发,且此方没有副作用,不会产生依耐性和成瘾性。如若服药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心理治疗,中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与调适,认为形神合一,即只有“形与神俱”才能身心健康。《医心方》有云:“喜怒忧思,伤神为病者,须以理清。明惰性,去喜怒忧思,然后以针药裨(神)而助之。但用针药者,不可愈之。”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郁》中谓:“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医者构思灵巧,不重在攻补”“惟怡悦开爽,内起郁热可平”“务以宽怀解释”。否则,“郁结不解,徒恃药石,其效不著。”清·吴尚先在《理瀹骈文》中说:“七情之病,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也。”清·程杏轩之《医学溯源》也记载:“心之不养,而多郁多思,多疑多虑,即日饵良药,亦何益之有?”中医学重视心理疏导,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因素,解除思想顾虑;再配合体育锻炼,如太极拳、跑步等,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性格开朗,减少负性情感,结果不仅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对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且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越鞠丸治疗抑郁症及其相关问题的几点体会文章来源:      2005-12-19 16:07:55 张廷模蒋麟 2005-12-13 13:05:28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5月第4卷第9期
临床观察,越鞠丸对肝郁气滞 抑郁 症的轻、中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 医学 认为,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结合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于中医学的“郁证”范畴。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泛指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诸多病变。狭义的郁证,系指以情志内伤为主要病因,气郁不行的病机为先,进而引起其他郁滞之证。以此而论,则抑郁症多见于狭义的郁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五郁”之说,并确定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治疗原则。朱丹溪秉承经旨,从内伤情志致郁立论,倡气、血、湿、热、痰、食的“六郁”之说,并拟越鞠丸以“解诸郁”,成为后世主治郁证的著名方剂。选用该方治疗抑郁症,应符合丹溪制方本意。现将对越鞠丸“解诸郁”、治疗抑郁症,及其方义的认识,提出以下管见。
首先,越鞠丸宜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妇女 月经 失调,苔薄白、脉弦等。而不能视为通治之剂。中医理论认为,肝是人体五脏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除主司藏血之外,还在于主疏泄。该功能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体条畅与否,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主要是协调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体就能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平和。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可见孤僻寡欢、抑郁不乐、多愁善感、嗳气太息,甚至沉默痴呆、表情淡漠,时欲悲伤啼哭、胸胁胀闷、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此外,肝的疏泄功能,对于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和生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1〕
本方主治之抑郁症,主要系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所致。肝木失疏,肝经自身功能不调,肝气郁滞,则症见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脉象为弦。肝气犯胃,土木不和,中焦纳受和运化功能受阻,脾胃升降失司,则症见腹胀纳呆、脘闷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及苔腻。病久及血,气滞血瘀,心失所养;或气郁化火,热扰心神;或脾不运湿,痰浊内生,上阻心窍,则症见神情抑郁、心烦不宁,或见呆滞、失眠等。肝失疏泄,冲任二脉失于调理,则又可见妇女月经失调,出现月事愆期、量少或少腹疼痛诸症。由上可见,该证的基本病因病理为肝气郁滞,但兼有中焦不和、痰湿不化,心神受扰及冲任失调。仅以疏肝之品,则已成之血、湿、痰、食、热五郁难消。诸邪不去,又往往加重气郁之症。朱氏不仅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且同时提到:“郁病多在中焦……四脏一有不平,则中气不得其和而先郁也。”故其相应的治法应以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为主,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常;并辅以理气和中、健脾躁湿、消食化痰及清心宁神、调经止痛之品,其证可望减轻或治愈 〔2〕 。本方完全切中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病机,故临床用之有效。
其次,虽曰该方“解诸郁”,但以行气开郁、疏肝理脾胃主要功效,实则首重气郁,只是兼顾其他五郁而已。后世医学对朱丹溪“解诸郁”之论相继发挥,但多谓其治气为主。如吴昆认为:“此以理气为主,仍不易之品也。” 〔1〕 季重楚认为:“六者之中,以气为主,气行则郁散矣。”〔2〕 费伯雄认为:“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但吴谦等人又称此方“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相须,共收五郁之效。” 〔3〕 因而此方“统治六郁”与“五药分治五郁”的观点颇为流行。费伯雄曾对此提出置疑,曰:“此方注云统治六郁,岂有一时六郁并集者乎?” 〔4〕 实际上,一种中药 具有多种功效,方中诸药并非各逞一能而针对一郁,而是在共同体现行气解郁的治法基础上,再各司其特长而兼治别的邪气。这是正确理解和灵活应用此方的关键。第三,方中君药是川芎而不是香附。朱丹溪本人明确指出:“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并将该方命 名为“芎术汤”,足见其对方中川芎的重视。朱氏还另拟分治六郁的六郁汤六首,其中俱有川芎,而香附未用于湿郁,苍术未用于血郁,此亦可作为朱氏重视川芎的有力佐证。方中抚芎(或川芎),辛温香燥,主归“肝、脾、三焦三经”(《药品化义》),又归心经。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除胀,宁神,燥湿,止痛等多种功效。其用以行气,,可以主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又可主治脾胃气滞,脘腹不舒。故前人称其“调一切气”,“气郁者宣之”,“中开郁结”。其用以“燥湿”(《本草纲目》),可以主治湿阻中焦之证,李时珍称其治疗湿泄,“其应如响”,可见其燥湿之力甚强;因其又能祛风胜湿、止痛、宁神,故对湿郁肢体、气血痹阻之周身走痛、关节疼痛、头痛,及心神不宁者,亦颇为常用。其用以活血,因其本为血中气药,对肝郁气滞而致瘀血,心失所养及妇女月经不调者,十分常用。欲解诸郁,本品可以直接针对气郁、湿郁、血郁。又因其辛香温燥,行气调中,对食郁、痰郁亦有间接效果。故朱丹溪称:“开郁行气,止胁痛,心腹坚痛,诸寒冷气疝气,亦以川芎辛温……行气血而邪自散矣。”又谓:“郁在中焦,须抚芎开提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阳气血之使。”(引自《本草纲目》)因而越鞠丸用以为君 〔3〕 此外,朱丹溪治气郁、热郁多用抚芎,治湿郁、血郁多用川芎,认为抚芎长于开提中焦之气,川芎则活血、燥湿。《本草纲目》记载芎“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朱氏所用之抚芎与川芎,到底是产地或品种差异,尚有待考证。目前,江西产的茶芎,又称抚芎,为川芎的同属植物(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 Mss.)主要栽培于九江地区。除江西习用外,还销至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据考证 〔4〕 ,抚芎入药始于宋代,其名首见于《和剂局方》,当时是作为川芎的代用品在南宋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药理研究表明其代用川芎是其合理性的。为弄清抚芎是否可以代川芎用,有人在相同条件下,将二者分别提取、分离挥发油,并按对应部位,进行生物活性对比试验,结果相似 〔5〕 。因此,越鞠丸等方中的抚芎,目前大多使用川芎。此外,川芎产区在清明前后10天(距收获期尚有4个月左右)挖出的健壮而未成熟的根茎,亦被药农称为抚芎,一般作繁殖种苗,做药用则质量很差,临床不能做“抚芎”使用。

越鞠丸临床应用举隅

【关键词】 越鞠丸 临床应用
越鞠丸是 朱丹溪 《丹溪心法》 方,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 六郁 之剂,但凡六郁所致的胸膈痞闷,脘胀 疼痛 吞酸 呕吐 ,饮食不化之症均可施治。笔者在临床中谨守肝 脾郁 结之 病机 ,根据不同案例病因病机的特点,精于辨证,灵活遣方施药,推广新用于“自汗”、“ 阳痿 ”、“ 痛经 ”、“ 胃脘 痛”、“ 反胃 ”和“ 强中 ”,收到满意效果。
  1 自汗
  男,52岁,2007年12月18日初诊。 主诉 心烦 汗出,入夜尤甚,历时2月。患者曾有 甲状腺功能亢进 胆囊炎 史4~5年,近两个月来因单位裁员,竞聘待岗引发 精神 紧张,夜寐不实,蒸蒸汗出, 面赤 低热,气粗 干呕 ,渴喜冷饮, 胸胁 胀痛, 烦躁 郁冒 大便 干而 排泄 不爽。脉滑数, 舌质 红,苔黄腻。 中医 辨证属自汗,病机属 肝郁 气滞 ,里热迫蒸,治以 疏肝解郁 ,清泄里热, 消导 畅中。方用越鞠丸 合金 铃子散加减: 川芎 10 g, 香附 15 g, 神曲 15 g,生 栀子 6 g, 苍术 6 g, 川楝子 15 g,元胡15 g,制 大黄 15 g, 黄芩 10 g, 青蒿 15 g, 法半夏 10 g, 火麻仁 20 g。投药三剂,腹中 肠鸣 矢气 频转,5剂后大便日行2次,自觉胃肠豁然,心平神安。自汗渐止,上方调整后再进7剂告愈。按:该例患者年逾六八,时届更年期,既往患 甲亢 胆囊 炎4~5年,久病缠绵,历尽艰辛,又值裁员待岗,肝郁阳亢,加之阳旺之躯,里热素盛,肝郁 积滞 酿热, 邪热 在里则迫津外泄,故见 躁烦 郁冒,蒸蒸汗出,面 赤气 粗,津液初耗则口渴饮冷,大便干结,解而不爽,脉滑数,为 气郁 化热 之候。治用 疏理 气机 以解肝郁,苦降消导以泻腑实,郁热得以清泄则汗自止而神自安。

2 阳痿

  男,42岁,公司经理,2008年3月3日初诊。主诉: 阳物 痿软不举,不能正常行房3个月。自述日多疲命于酒、湿、桑拿,商场劳神,心疲肝郁。3个月前即有阳痿表现,偶能正常房事,间发所欲不遂,妻询医并施于鹿鞭、 海马 及兴肾助阳之品,乏效,且阳痿渐重,尚不能行房, 阴茎 痿软, 阴囊 潮湿,下肢疲困, 腰痛 ,膝软, 耳鸣 。诊见颜面红赤, 口干 舌燥, 大便秘结 小便黄赤 舌红 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辨证属阳痿, 湿热下注 型,其病机为湿食蕴聚下注,宗筋弛纵则阳具疲软, 湿阻 于下则阴囊腥臊潮湿。治以 疏肝 解郁,清 化湿 热,处以越鞠丸合 龙胆泻肝汤 出入,药用:苍术15 g,川芎6 g,制 附子 12 g,生栀子16 g, 龙胆草 5 g, 车前子 包煎 )15 g, 当归 12 g, 木通 6 g,黄芩12 g,生地10 g,大黄12 g,仙灵脾15 g, 荷叶 12 g。嘱戒酒,上药连服10剂,腰痛耳鸣,阴囊潮湿,口 干苔 腻, 便秘 尿黄改善。后以上方去生地、木通加 白芍 20 g, 甘草 6 g,又服7剂,阳物渐起,后再以越鞠丸原方服用15天,配合同仁堂 六味地黄丸 善后,沉疴彻起,6个月后随访正常。按:《灵枢· 经筋 篇》:“热则筋弛纵不收,阳痿不用。” 《景岳全书》 :“凡思虑焦劳, 忧郁 太过者,多致阳痿。”本例患者疲于经营,郁于 湿热 ,湿食蕴聚,宗筋弛纵则阳具疲软,湿热下注则阴囊潮湿,效验诚 如华 岫云在《临证指南 医案 ·阳痿》中所指:“有湿热为患者,宗筋必弛纵而不坚举。治用苦寒味 坚阴 ,淡渗去湿,湿去热清而病退矣。”
3 痛经
  女,19岁,高三复习学生,主诉:痛经1年,加重6个月。于2007年5月28日(周一)来诊。家长介绍患者既往痛经尚能坚持 学习 ,但6个月前因高考失利,复习班学习紧张,成绩不满意郁闷引发痛经加重。 经前乳房胀痛 少腹 下坠 腰酸 腰痛, 经行腹痛 挛急 难忍, 经量 少而艰涩,色黯有块,伴颜面苍 白汗 出,频繁呕吐,大便干秘3日一行,脉弦紧,舌黯红,苔厚而黄。中医四诊辨证为痛经。病机为气郁不疏,血行失畅,瘀阻 胞宫 ,不通作痛。治以 行气活血 逐瘀 止痛。方以越鞠丸化裁:川芎15 g,制附子20 g,生栀子5 g, 六神曲 15 g, 桃仁 20 g,制大黄20 g, 吴茱萸 3 g,法 半夏 12 g, 柴胡 6 g, 荔枝核 20 g, 黄柏 12 g,生甘草5 g,方以2日3剂6次频服,首期3剂收效。次月于经前2天,施药5剂,未再痛经,后继3 月经 前调理收功。患者已成功考取上海财经大学。按:该女 前期 痛经系于 经期 饮冷受凉,血滞胞宫,后由宫内 瘀血 化热,加之情志抑郁,恚 怒伤肝 ,气郁不舒,血 行瘀 阻,瘀热互结壅滞冲任,“不通则痛”发为痛经。诚如 《张氏医通》 云:“经行之际……若郁怒则 气逆 ,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本例抓住瘀 血郁 热之病机,得当选用直中病的之 药物 ,适时辨证施药之机,则药进痛止,再进收功。
  4 胃脘
  痛男,38岁,2006年5月23日初诊。主诉:胃脘部隐痛1个月,加重3 d。1个月前暴饮后引发胃脘隐痛作胀, 嗳气 泛酸 ,后每因辛辣食物诱发加重。昨日朋友聚会,过食辛辣饮酒,出现胃脘剧痛, 冷汗 淋漓,暴作剧烈,呕吐黏浊,痛苦难耐。诊见:面色青晦,拱胸呻吟,口干苦涩。胃脘挛急 拒按 ,触痛明显,腐 气冲 鼻,舌红苔厚腻,脉弦。辨证属胃脘痛(饮 食积 滞,郁热于中)。治拟 消食导滞 ,缓急止痛。方以越鞠丸加姜 竹茹 10 g,良姜6 g,黄芩6 g, 炙甘草 5 g,生大黄6 g。药用两剂痛减,15剂调理病愈。按:患者时值壮年,素体热盛,屡食辛辣 燥热 之品,久 伤胃 阴,胃络挛急致痛。昨又 暴食 辛辣烧酒,痰食、湿食迭加,胃脘急剧膨胀, 胃阴 戕耗,顿失通降,浊热上距,气血 阴阳 阻遏 不通,胃失和降则疼痛暴作不休,呕恶逆乱不已,今经越鞠加味 行气 解郁,治用辛开苦降而收效。
  5 反胃
  男,56岁,因食后呕吐伴胸膈 痞满 3周。于2007年3月19日来诊。患者因吞吐不利,食后呕恶,在蚌医附院检查诊为 食管 - 贲门失弛缓症 经中 西药物治疗收效不显,来我门诊要求服 中药 治疗。诊见其消瘦语低,呕吐频繁,呕吐物多为不 消化 宿食及酸浊黏液。面色红赤,心急烦躁,连绵燥咳,口渴干苦,舌红少津,苔黄腻,脉滑数,便秘尿黄。中医辨证属 脾胃郁 滞型反胃。治拟清泄 胃热 理气 降逆。方宗越鞠丸加减:川芎6 g,苍术8 g,制香附6 g, 焦栀子 6 g, 建曲 15 g,法半夏12 g, 橘络 12 g,制大黄10 g, 旋覆花 (包煎)10 g,炙甘草6 g,荷叶8 g, 九香虫 5 g,外加 生姜 7片为引,用此方加减调理5周而愈。按:患者 胃火 素盛,喜嗜酒湿,肝约胆横,暴 怒伤 阴,湿盛损阳,木乘 土位 ,火灼 肺金 。肺金不肃则州都 气化 失常;治节不行困土则升降转化失司,以致食入反出。今以苍术、法半夏、建曲、炙香附、旋覆花理气祛湿,降逆止呕;大黄、栀子、荷叶、橘络清泄肺胃之热又导热下行, 宽中 破积;川芎、九香虫、制香附、炙甘草疏肝之郁,畅行 枢机 ,和中缓急。诸药共助肺肃胃降,泄热 消痞 清阳 之气得以升腾而濡养 五脏 六腑,诸官各司其属,自行其职,反胃断然消失。
  6 强中
  男,53岁,体育教师。于2008年4月18日初诊。主诉:阴茎易起,久举不衰2个月余。2个月前酒后行房时出现主诉症状,延时约2 h不衰,性生活结束后渐至疲软, 精液 流出,事后腰酸膝软,阴茎肿胀疼痛, 肛门 睾丸 下坠。以后常无诱因而自行勃起,坚挺不疲,多于上课时遭遇尴尬,十分苦闷,因此请假休息前来我门诊治疗,诊见患者身体清瘦, 五心烦热 目赤 口渴, 夜不安 寐,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中医辨证属肝 郁火 盛之强中。治拟疏肝解郁, 滋阴降火 ,方用越鞠丸合 引火两安汤 调治:川芎6 g,苍术5 g,香附10 g,生栀子6 g, 玄参 12 g, 麦冬 15 g, 牡丹皮 12 g, 北沙参 12 g, 黄连 5 g, 肉桂 3 g,生大黄20 g, 车前 子15 g。每日1剂,6剂后主诉症状改善,但大便稀溏,疲惫明显,二诊于上方去车前子、北 沙参 、大黄,加 枸杞子 20 g、 桑椹 20 g、 女贞子 15 g,再进25剂,恢复如常,后以六味 地黄丸 逍遥丸 巩固3个月,随访无恙。按:本例患者之强中(又叫 阳强 ),现代 医学 认为是因 神经 血管 功能 障碍所致的 阴茎异常勃起 ,在此前一直 睡眠 不佳,加之大便干秘,复又酒后 房劳 发病,病机多为瘦人多火, 肝经 郁热,火灼宗筋,败精阻窍所致。 《诸病源候论》 中说:“强中病者,茎长兴盛不衰,精液自出。”本病临床较为少见,但对于53岁的中学教师来说更是十分痛苦,笔者在辨证中抓住了气火之郁,肝肾之 阴虚 ,施药直达病所,并随机辨治调整,善后4月而瘥。
王立忠:六郁与越鞠丸
郁指结滞,郁而不通之义。郁病之说,源于 《黄帝内经》 ,元代朱丹溪承《 黄帝 内经 》之说创立了六郁学说,经后世不断完善,使其对治疗内科 杂病 ,尤其是郁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郁病有六

  丹溪认为人以气为本,气和则升降不失其度、出入不停其机。 气血冲和 ,百病不生,一有 怫郁 ,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他明确提出了郁病有六,即气郁、血郁、 痰郁 、火郁、 湿郁 、食郁。气郁者, 胸胁痛 ,脉沉涩;血郁者,四肢无力,脉沉涩;痰郁者,动则喘, 寸口 脉沉滑;火郁者, 瞀闷 小便 赤,脉沉滑;湿郁者,周身走痛或 关节 痛,遇寒则发,脉沉细;食郁者嗳酸,腹饱 不能食 人迎 脉平和,寸口脉繁盛。但六郁病机,实乃相互挟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可以单独为病,也可以相因而发病。
  治六郁的代表方越鞠丸
  六郁常因 饮食不节 寒温 不适, 喜怒 无常,忧思无度,气机运行失常而发病。肝喜条达,怒气伤肝,气郁则胸膈痞闷; 肝藏血 ,气郁者血瘀,出现胸 胁痛 ,或 月经不调 ,痛经等。肝与胆互为 表里 ,为 相火 寄居之所。气郁 化火 ,则 口苦 泛酸,此气、血、火郁在肝胆, 肝病 及脾,使脾失运化,导致湿郁、痰郁;不能运化水谷则食郁。食、痰、湿三者壅滞 中焦 ,则胀满 不食 、吞酸呕吐诸症丛生。此证虽有气、血、火、湿、痰、食六郁,而实际多为肝脾郁结为病。
  由于六郁以气机不畅为主要病机,因此治疗上,重在疏 通气 机,首选 方剂 为朱丹溪的,越鞠丸(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主治气、血、火、食、痰、湿诸郁,症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消化不良等。其方由 五味 药物组成:君以香附 调气 疏肝,善解气郁;臣以川芎辛温活血,善治血郁;栀子善清肝热而解火,使气血郁开,肝 胆热 去,则胸胁痞闷,口苦诸证消;苍术芳香辛温, 醒脾 燥湿 ,振奋 脾阳 ,使脾健湿去痰消;神曲消食 和胃 健脾 调中。诸药相伍,重在行气解郁,气郁解则湿、痰、食等诸郁自除。
  越鞠丸的灵活达变
  临证时可根据郁结情况,辨证治疗,灵活加减,以增强疗效。若以气郁为主的,如治乳腺增生,时常 乳房 胀痛,可酌加柴胡、 郁金 路路通 、川楝子、 莪术 等; 肝胃不和 者,加 佛手 枳壳 檀香 陈皮 、半夏等。血郁为主加桃仁、 红花 丹参 、丹皮等,如常加用 血府逐瘀汤 治疗 头痛 胸痛 失眠 等病。火郁为主,加黄芩、黄连、 虎杖 、大黄等,常加用 大柴胡汤 金铃子散 ,治疗 急性胆囊炎 等。痰郁为主的,加半夏、郁金、 瓜蒌 僵蚕 夏枯草 、生 牡蛎 等,治疗 瘰疬 。湿郁为主的加苍术、 茯苓 厚朴 薏仁 、陈皮、半夏等,常加用 平胃散 二陈汤 加减,治疗急 慢性胃炎 等病。食郁为主的,加 山楂 、神曲、 莱菔子 鸡内金 等,常加用 保和丸 加减治疗慢性 胃炎 ,消化不良等病。
郁有六名

丹溪曰:“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①,诸病生焉”。大抵诸病中多有兼郁者,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故凡治病必以郁法参而治之。郁有六:气、血、湿、热、食、痰也。气郁:胸胁痛、脉沉涩。血郁:四肢无力、能食、便红、脉沉。湿郁:周身走痛,或关节痛,遇阴寒则发,脉沉细缓。热郁:瞀闷②,尿赤,脉沉而数。食郁;嗳酸饱满,不喜饮食,人迎脉平,气口脉盛。痰郁:动则喘满,寸口脉沉滑。治以六郁汤、越鞠丸主之。湿加白术羌活。气加木香槟榔。食加山查、砂仁。血加桃仁、红花。热加柴胡、黄芩。痰加半夏、南星。

六郁汤
六郁香(附)苍(术)(神)曲,栀(子)(连)翘共(枳)壳陈(皮),(川)芎(黄)芩苏梗(甘)草,郁结总能伸。
越鞠丸
越鞠丸开郁,香附并苍术,川芎栀子仁,神曲各 等分 。湿加白术、茯苓。热加 青黛 。痰加南星、海石、瓜蒌。血加桃仁、红花。食加山查、砂仁。气加木香。
①怫:fu2(音拂)。怫郁:不高兴,不痛快。
②瞀闷:
附: 嘈杂

嘈染者,俗谓之心嘈也。有痰因火动而嘈者,二陈汤加酒炒黄连、桅子仁。有心血少而嘈者,八珍汤加麦冬、栀子、陈皮、乌梅、炒米。有因食郁而嘈者,以越鞠丸治之。

越鞠丸治疗 抑郁症 及其 相关 问题的几点体会
临床观察,越鞠丸对肝郁气滞抑郁症的轻、中型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医学认为,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 心境障碍 情感 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 心境 自我 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结合其临床表现,该病属于 中医学 的“ 郁证 ”范畴。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泛指 外感 六淫 内伤 七情 引起的 脏腑 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的诸多病变。狭义的郁证,系指以情志内伤为主要病因,气郁不行的病机为先,进而引起其他郁滞之证。以此而论,则抑郁症多见于狭义的郁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 五郁 ”之说,并确定了“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 土郁夺之 金郁泄之 水郁折之 ”的治疗原则。朱丹溪秉承经旨,从内伤情志致郁立论,倡气、血、湿、热、痰、食的“六郁”之说,并拟越鞠丸以“解诸郁”,成为后世主治郁证的著名方剂。选用该方治疗抑郁症,应符合丹溪制方本意。现将对越鞠丸“解诸郁”、治疗抑郁症,及其方义的认识,提出以 下管 见。首先,越鞠丸宜于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症见精神抑郁、 情绪 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 腹胀 纳呆,或 恶心 呕吐、大便失常、妇女月经失调,苔薄白、脉弦等。而不能视为通治之剂。

   中医理论认为,肝是人体五脏之一,其主要生理功能除主司藏血之外,还在于主疏泄。该功能关系到人体全身的气体条畅与否,在人体生理活动中主要是协调精神情志。人的精神情志活动,除由心所主宰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故有“肝主谋虑”(《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体就能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平和。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可见孤僻寡欢、抑郁不乐、多愁善感、嗳气太息,甚至沉默痴呆表情淡漠,时欲悲伤啼哭、胸胁胀闷、心烦不安、失眠多梦等。此外,肝的疏泄功能,对于促进消化吸收,维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代谢生殖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1] 。

   本方主治之抑郁症,主要系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所致。 肝木 失疏,肝经自身功能不调,肝气郁滞,则症见 胁肋胀痛 、痛无定处, 脉象 为弦。肝气犯胃,土木不和,中焦纳受和运化功能受阻,脾胃升降失司,则症见腹胀纳呆、脘闷嗳气、恶心呕吐、大便失常及苔腻。病久及血,气滞血瘀,心失所养;或气郁化火,热扰心神;或脾不运湿, 痰浊 内生,上阻 心窍 ,则症见神情抑郁、心烦不宁,或见呆滞、失眠等。肝失疏泄,冲任二脉失于调理,则又可见妇女月经失调,出现 月事 愆期、量少或少腹疼痛诸症。由上可见,该证的基本病因病理为肝气郁滞,但兼有中焦不和、痰湿不化,心神受扰及冲任失调。仅以疏肝之品,则已成之血、湿、痰、食、热五郁难消。诸邪不去,又往往加重气郁之症。朱氏不仅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而且同时提到:“郁病多在中焦……四脏一有不平,则 中气 不得其和而先郁也。”故其相应的治法应以疏肝解郁,条达肝气为主,以恢复肝主疏泄之常;并辅以理气和中、健脾躁湿、消食 化痰 清心 宁神、 调经 止痛之品,其证可望减轻或 治愈 [2 。本方完全切中肝郁气滞型抑郁症的病机,故临床用之有效。其次,虽曰该方“解诸郁”,但以行气开郁、疏肝理脾胃主要功效,实则首重气郁,只是兼顾其他五郁而已。后 世医 学对朱丹溪“解诸郁”之论相继发挥,但多谓其治气为主。如吴昆认为:“此以理气为主,仍不易之品也。” [1] 季重楚认为:“六者之中,以气为主,气行则郁散矣。” [2] 费伯雄 认为:“凡郁病必先 气病 ,气得流通,郁于何有?”但 吴谦 等人又称此方“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术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食郁。此朱丹溪因五郁之法而变通者也。五药 相须 ,共收五郁之效。” [3] 因而此方“统治六郁”与“五药分治五郁”的观点颇为流行。费伯雄曾对此提出置疑,曰:“此方注云统治六郁,岂有一时六郁并集者乎?” [4] 实际上,一种中药具有多种功效,方中诸药并非各逞一能而针对一郁,而是在 共同体 现行气解郁的治法基础上,再各司其特长而兼治别的 邪气 。这是正确 理解 和灵活应用此方的关键。第三,方中君药是川芎而不是香附。朱丹溪本人明确 指出:“苍术、抚芎总解诸郁,随证加入诸药”。并将该方命 名为“ 芎术汤 ”,足见其对方中川芎的重视。朱氏还另拟分治六郁的六郁汤六首,其中俱有川芎,而香附未用于湿郁,苍术未用于血郁,此亦可作为朱氏重视川芎的有力佐证。方中抚芎(或川芎),辛温香燥,主归“肝、脾、 三焦 三经”( 《药品化义》 ),又归 心经 。具有疏肝解郁,活血化瘀,行气除胀,宁神,燥湿,止痛等多种功效。其用以行气,,可以主治肝郁气滞,胁肋胀痛,又可主治脾 胃气 滞,脘腹不舒。故前人称其“调一切气”,“气郁者宣之”,“中开郁结”。其用以“燥湿”(《 本草纲目 》),可以主治 湿阻中焦 之证, 李时珍 称其治疗湿泄,“其应如响”,可见其燥湿之力甚强;因其又能祛风胜湿、止痛、宁神,故对湿郁肢体、气 血痹 阻之周身走痛、关节疼痛、头痛,及心神不宁者,亦颇为常用。其用以活血,因其本为血中气药,对肝郁气滞而致瘀血,心失所养及妇女月 经不调 者,十分常用。欲解诸郁,本品可以直接针对气郁、湿郁、血郁。又因其辛香 温燥 ,行气调中,对食郁、痰郁亦有间接效果。故朱丹溪称:“开郁行气,止胁痛,心腹坚痛,诸寒 冷气 疝气 ,亦以川芎辛温……行气血而邪自散矣。”又谓:“郁在中焦,须抚芎 开提 其气以升之,气升则郁自降,故抚芎总解诸郁,直达三焦,为通阴 阳气 血之使。”(引自《 本草 纲目》)因而越鞠丸用以为君 [3]。
   此外,朱丹溪治气郁、热郁多用抚芎,治湿郁、血郁多用川芎,认为抚芎长于开提中焦之气,川芎则活血、燥湿。《本草纲目》记载芎“出关中者,呼为京芎,亦曰西芎;出蜀中者,为川芎;出天台者,为台芎;出江南者,为抚芎。皆因地而名也。”朱氏所用之抚芎与川芎,到底是产地或 品种 差异,尚有待考证。目前,江西产的茶芎,又称抚芎,为川芎的同属植物(Ligusticum sinense Oliv.Cv.Chaxiong Mss.)主要栽培于九江地区。除江西习用外,还销至湖北、湖南、安徽等地。据考证 [4] ,抚芎入药始于宋代,其名首见于《和剂局方》,当时是作为川芎的代用品在南宋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药理研究表明其代用川芎是其合理性的。为弄清抚芎是否可以代川芎用,有人在相同条件下,将二者分别提取、 分离 挥发油 ,并按对应部位,进行生物活性对比试验,结果 相似 [5] 。因此,越鞠丸等方中的抚芎,目前大多使用川芎。此外,川芎产区在 清明 前后 10天(距收获期尚有4个月左右)挖出的健壮而未 成熟 的根茎,亦被药农称为抚芎,一般作繁殖种苗,做药用则质量很差,临床不能做“抚芎”使用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