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世家《石室秘录》摘录

诸淋门 病源 湿热 气郁 肾虚 气虚
夫淋者小便淋沥而痛也盖由房劳忿怒醇酒浓味酿成湿热容于胞中使气郁不能运化而出故有五淋生焉曰气淋石淋膏淋血淋劳淋是也法当清解湿热疏调滞气分利水道此治之大略也然而肾气虚弱亦当补益使心肾自交水火既济而诸淋癃闭自然痊矣。临病审之
形证
戴云:淋者小便淋沥欲去不去不去又来来时作痛皆属于热也。
气淋为病小便涩而常有余沥也。
石淋者茎中痛尿不得出则有沙石块也。
膏淋者尿似脂膏而出也。
劳淋者劳伤即发痛引气冲也。
血淋者遇热即发小便淋痛而溺血也。
初起为热淋血淋,久则煎熬水液稠浊如膏如沙如石也。
脉法
经曰:诸淋脉盛大而实者生虚细而涩者死
治法
诸淋通治先,宜用 八正散加减
气淋,宜用 木香散 瞿麦汤
石淋,宜用 琥珀丸 石韦散 五淋散 石燕丸
膏淋,宜用 沉香散 菟丝丸 参苓琥珀汤
劳淋,宜用 六味地黄丸 清心莲子饮
血淋,宜用 当归散 瞿麦栀子汤 海金沙散 小蓟汤
冷淋,宜用 生附散 泽泻散
作渴而小便不通者,宜用 清肺饮子
阴茎中作痛乃厥阴气滞有热,宜用生甘草梢以缓其气耳
诸淋通治
大黄 瞿麦 蓄 车前子 木通 山栀子 滑石 生甘草
开郁加 郁金 琥珀
行气加 青皮 木香
破血加 蒲黄 牛膝
滋阴加 黄柏 生地黄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治石淋涩痛溺下沙石
琥珀 滑石 大黄 葵子 木通 木香 腻粉
一方无大黄 腻粉 有郁金 蓄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用灯心汤调下
治石淋
石韦 葵子 木通 瞿麦 芍药 白朮 滑石 当归 甘草 王不留行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气淋此行气药也。
木香 当归 木通 槟榔 茴香 青皮 泽泻 芍药 官桂 陈皮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治渴淋小便不通
茯苓 猪苓 泽泻 车前子 琥珀 木通 瞿麦 蓄 通草 灯心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石淋血淋
茵陈 淡竹叶 木通 滑石 甘草 山栀 赤芍药 赤茯苓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血淋石淋
海金沙 木通 滑石 瞿麦穗 通草 杏仁
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瞿麦 栀子 生甘草 当归 蒲黄 牛膝 芍药 木通 生地黄 黄芩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血淋
当归 淡竹叶 麦门冬 乌梅 甘草 木龙 竹园荽
水二钟红枣一枚灯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淋尿痛不可忍
通草 滑石 冬葵子 赤茯苓 车前子 黄芩
上为末,每服一钱用熟汤调下
治血淋
生地黄 小蓟根 通草 滑石 栀子 蒲黄 淡竹叶 当归尾 生藕节 甘草梢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诸淋急痛
海金沙 滑石
上为末,随淋用药煎汤引下
又方 治血淋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蒲黄(炒) 槐花(炒) 升麻 红花 地榆 藕节(汁)
治膏淋
人参 茯苓 琥珀 当归 柴胡 泽泻 玄胡 川楝子 甘草
用长流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气淋涩滞
瞿麦 黄连 大黄 枳壳 当归 羌活 木通 牵牛 玄胡 桔梗 射干 官桂 大腹皮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膏淋脐下妨闷不快
沉香 陈皮 黄芪 瞿麦 榆皮 韭子 滑石 黄芩 甘草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清米汤调下
治沙石淋
石燕子(烧红水淬次研) 滑石 石韦 瞿麦(各等分)
上为末,用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灯心汤送下
治肾虚劳淋
生地黄 黄芪 防风 远志 茯神 鹿茸 黄芩 人参 栝蒌 石韦 当归 戎盐 蒲黄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治膏淋
菟丝子(一两) 桑螵蛸 泽泻(各五钱)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灯心汤下
方治虚淋久不痊用 六君子东加 黄柏(酒炒) 知母(盐水炒) 滑石 石韦 琥珀
白水煎食远服。
治劳淋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茯苓 牡丹皮 怀山药 泽泻 山茱萸肉
治劳淋
麦门冬 黄芩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 白茯苓 黄芪 石莲肉 人参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冷淋
人参 茯苓 益智 萆薢山药 泽泻 黄柏(酒炒) 五味子 麦门冬 远志 菟丝子
治冷淋
泽泻 姜皮 桑白皮 枳壳 槟榔 木通 赤茯苓


赤白浊门 病源 湿热 气虚 湿痰
浊病有赤有白赤乃心虚有热因思虑而得之白乃肾虚有火因嗜欲而得之河涧所谓浊属热如清水作汤则有白脚夏日则水混浊冬寒则水澄清此理昭然明也盖赤白二浊出自小便尿孔中来澄定则有浑脚其状旋面如油或如膏糊渐久而成虚损之病治当清其湿热升提下陷之气滋水降火自然痊安
治方
治心中烦热思虑抑郁小便白浊夜梦遗泄涩痛便赤或因酒色皆治
麦门冬 黄芪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 白茯苓 石莲肉 黄芩 人参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心中客热烦躁赤浊或心肾不交水火不济
白茯苓 石莲肉 益智仁 远志 人参 白朮 泽泻 甘草 麦门冬 石菖蒲 车前子
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治思虑过度清浊相干小便白浊
益智仁 石菖蒲 白茯苓 乌药 川萆
水二钟点盐少许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湿热下陷小便白浊或赤涩久不愈
黄柏(炒二钱) 蛤粉(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 青黛(五分) 茯苓(一钱五分)泽泻(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服
又方 治湿热便浊
生黄柏(一两) 炒黄柏(一两) 蛤粉(二两) 神曲(五钱) 生地黄(一两)
上为末,水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治湿痰入膀胱下为白浊
白朮(一钱) 茯苓(一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升麻(六分) 苍朮(一钱) 甘草(二钱)
水二钟,姜三片,灯心十根煎八分食前服
治气虚便浊
白朮 陈皮 黄芪 人参 炙甘草 当归 柴胡 牡蛎 黄柏 升麻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下元虚寒小便白浊或如米泔凝指
牡蛎(煨一两) 菟丝子(酒煮焙另研) 韭子(炒各二两) 龙骨(生用一两) 五味子(五钱)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盐汤送下
治梦遗精滑
黄柏(酒浸炒紫二两) 白朮(一两) 白龙骨(五钱 ) 枸杞子(一两) 当归(一两酒洗)石莲肉(五钱) 海蛤粉(五钱) 干山药(一两) 白芍药(一两酒炒) 五味子(五钱)白茯苓(
上为末,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六十丸,空心盐汤或温酒任下
治思虑伤心便下赤浊
白茯苓(去皮) 石莲肉(去心炒) 龙骨(生用)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柏子仁(炒另研) 紫石英(火炼研细)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 酸枣仁(炒) 当归(酒洗) 龙齿(以
上各一两) 乳香(五钱另研)
上为细末,蜜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温酒或大枣煎汤任下
治男子因房劳过度小便日数十次稠如米泔或赤或白心神恍惚瘦瘁减食此因耗伤真气而得之也。
桑螵蛸(盐水煮) 远志(甘草水煮去心苗) 菖蒲(盐炒) 龙骨( 研) 人参(去芦) 茯神(
上为末,每服二钱临睡用人参汤调下
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小便白浊频数无度旋面如油光彩旋脚澄下凝如膏糊
益智仁 川萆薢石菖蒲 乌药(各等分)
水二钟入盐一捻煎八分食前服
方加 茯苓 甘草
治思虑太过心肾虚损便溺白浊梦寐频泄 方见消渴门
又方 治虚弱白溺
黄芪(一钱) 人参(三分) 知母(一钱) 黄柏(六分) 白朮(六分) 茯苓(四分) 陈皮(六分)
方 治心经伏暑小便赤浊
人参 白朮 赤茯苓 香薷 泽泻 猪苓 莲肉 麦门冬(去心各等分)
用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 治小便白浊出髓条
酸枣仁(炒) 白朮 人参 白茯苓 破故纸 益智仁 大茴香 左顾牡蛎(童便 各等分)
上为细末,加青盐酒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或米汤任下


喘门 病源
有寒 有火 有痰 阴虚 气虚
人之五脏,肺最居上,专主乎气,喜清而恶浊。经曰:清阳出上窍,或为四气外感所干,或因七情内郁,郁而生痰则为喘,喘则气急促而不能定息焉,然喘有不同有因痰而致者,有因火而致者,有因气而致者,有因痰而喘者,发则有声,因火而喘者,肺属金而恶火,邪火来乘肺而为之也,因气而喘者,七情之气干于肺气逆上冲而为之也大抵喘皆属肺治法宜降火清金豁痰抑气或曰喘有利下而愈之者亦有因下而殂之者盖视其虚实察其寒温若汗出发润而喘者为肺绝汗出如油而喘者为命绝直视谵语喘满者皆不治其或风邪浸肺久而不散盐酸伤肺因而不解而为 喘者亦有之呜呼可不慎哉!
形证
戴云:喘症不一有痰喘有气喘有胃喘有火炎上喘痰喘者凡喘便有痰声气喘者呼吸急促而无痰胃气虚喘者抬肩撷项喘而不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大概胃中有实火膈上有稠痰得食入咽坠下稠痰喘即止稍久食已入胃及助其火痰再升上喘反大作勿以胃虚治用燥热之药是以火济火也。
脉法
儿喘病脉滑而手足温者生脉涩而手足冷者死
治法
一感冒风寒鼻塞声重咳而喘急者,宜用 三拗汤 华盖散 小青龙汤
痰喘咽中半有痰声,宜用 千缗汤 半夏汤 抑痰汤
气喘因肺气不清呼吸急促而有声,宜用 苏子降气汤
胃气虚喘,宜用 人参保肺汤
火炎上而喘者,宜用 泻白散
老人素有痰喘病遇寒暄则发连绵不已,宜用 苏沉九实饮 杏苏散
形实有痰喘热者,宜用 七神定喘汤
治方
治痰有声脉沉者
大半夏(三钱) 茯苓(一钱五分) 甘草(三分) 陈皮(二钱) 细辛(三分) 桑白皮(一钱)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治痰喘不得卧
半夏(二钱) 皂角(一寸) 甘草(四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治痰喘
紫苏子 半夏 桑皮 陈皮 甘草 大腹皮 杏仁 青皮 前胡 木香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治忧思伤脾肺作喘胀
紫苏子 半夏 木香 陈皮 大腹皮 木通 人参 草果 甘草 厚朴 枳实 白朮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治形实有痰喘热
杏仁 麻黄 石膏 桑皮 陈皮 青皮 甘草
细茶一撮煎服
治痰嗽喘急
杏仁 紫苏 陈皮 青皮 枳壳 甘草 麻黄 知母 桔梗 前胡 黄芩 半夏 桑皮
姜三片,细茶一撮煎服
治火气作喘
桑皮 知母 青皮 杏仁 地骨皮 甘草
姜三片,煎服
治胃气虚邪
人参 茯苓 阿胶 白朮 甘草 杏仁 陈皮 桑皮 五味子 薄桂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方见嗽门 治感冒鼻塞声重咳喘
方见寒门 治同上
治同上
麻黄 杏仁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煎温服出汗
治同千缗汤
栝蒌仁 半夏 贝母
治同苏子降气汤
麻黄 杏仁 半夏 片芩 桑白皮 款冬花 甘草 白菜
治同杏苏散
紫苏 桑白皮 麻黄 半夏 杏仁 五味子 甘草 乌梅 大腹皮 干姜 薄荷 陈皮

附哮喘
宜薄滋味治痰为主不用寒凉须带发散此寒包热也。
治方
寒包热作喘
麻黄 杏仁 甘草 半夏 桔梗 紫苏 枳壳 桑皮 薄桂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劫去
用猪胆七个 硫黄(一两) 取胆汁同黄熬干后用慢火煮待硫黄中清汁出倾于瓷器内冷定
为末


关格门
形证并治法
关格者关则不得小便格则吐逆
戴云:关格者,谓膈觉有所碍,欲升不升,欲降不降,欲食不食,此为气之横格也。
丹溪云:关格必用吐法,以提其气之横格也。有中气虚不运者,补气药中升降,寒在上,热在下,脉两手寸口俱盛,四倍以上 有痰,宜二陈东加以升提之药。


呕吐门

病源
有寒有热有食有火有痰有气
内经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火
东垣云:夫呕吐哕皆属于胃胃者总司也以其气血多少为异耳呕者阳明也阳明多血多气故有
声有物气血俱病也吐者太阳也少阳多血少气故有物无声血病也哕者少阳也少阳多气少血故有
声无物气病也。
形证
丹溪云: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
河间曰胃膈热甚则为呕火气炎上之象也吐症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在胃口上通
于天气主纳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气下通地气主腐肉水谷下焦在脐下下通地气主出而不纳
是故上焦吐者皆属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症食已即吐渴欲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而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长其症或先痛
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峻药去其积槟榔木香行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气也其脉沉而迟其症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以峻药通其秘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
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外有伤寒阳明实热太甚而吐逆者有内伤饮食填塞太阴以
致胃气不得宣通而吐者有胃热而吐者有胃寒而吐者有久病气虚胃气衰者闻谷气则呕哕者有脾
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使清痰留饮壅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呕吐清水者宜各以类推而治之不可
执一见也。
脉法
脉诀云:滑脉居寸多呕逆阳脉浮紧浮者胃气虚紧者寒在上二气相争其人即吐
脉诀云: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死不吐者死
又曰呕而脉弱小便弗利身有微热厥者难治
胃中有热脉数而滑胃中有寒脉迟而滑
治法
一胃中有痰作呕者宜二陈东加减用
胃中有寒作呕者宜治中东加丁香或养胃汤
痰逆呕吐眩晕者宜旋复花汤茯苓半夏汤
发热而呕者宜柴胡竹茹汤
食积作呕中脘痛者宜香砂养胃汤
胃寒作呕吐者宜藿香散
肝火逆上呕吐者宜抑青丸
病患胃虚呕吐者宜丁香治中汤
内伤饮食填塞胃气呕吐不已者,宜用藿香平胃散
痰逆胸满呕吐者,宜用温胆汤
治方
方见痰门治胃中有痰作呕
方见中寒门治胃寒脉沉而呕
治胃中痰逆呕吐眩晕
旋复花半夏陈皮干姜人参甘草白朮槟榔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脾胃虚弱身重有痰恶心欲吐此风邪羁绊于脾胃之中
白朮茯苓半夏神曲陈皮天麻麦芽
姜三片,煎服
治发热呕吐
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竹茹陈皮
姜三片,煎服
治食积作呕中脘痛
香附砂仁陈皮半夏甘草草果山楂厚朴神曲官桂苍朮藿香
姜枣煎服
治胃寒作呕吐
藿香半夏陈皮甘草苍朮厚朴桔梗茯苓
姜枣煎服
方见火门治肝火逆上呕吐
方见伤寒门治痰逆胸满呕吐
治病久胃寒呕吐
即治中东加丁香
治痰逆呕吐
半夏生姜
水二钟,煎服

泄泻门
病源
泄泻有湿有火气虚痰积食积
经曰:湿胜则濡泄,太阴者脾也,脾恶湿,因寒湿之气客于脾土,不能与胃腐热水谷,致使清浊不分。水入肠间则洞泄如水,随气而下,故小便不利,为濡泄也。又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气冲和传化水谷令清气下降而不升因春伤风邪久而干胃,是木贼土也。使冲和之气不能运化,致令完谷而出,所谓春伤于风,夏必飧泄者是也。至如飧泄洞泄,肾泄濡泄溏之类,名虽不同,未有不因脾胃虚弱,饮食不节,及外来四气所伤而致也。治当分其所受因,脾湿自胜则燥湿,利水因风下陷则升提其气,因食伤脾胃则消导理脾,不可使用参朮之药以补之,切恐邪气得补愈增其势,而欲取效者,戛戛乎其难矣。
形证
戴云:凡水泻腹不痛者,是湿食入于胃即泻,完谷不化者是气虚,泻水腹痛鸣痛一阵者泻一阵者是大,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是痰积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是食积。
经曰:泄凡有五,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胃泄者饮食不化色黄,脾泄者腹胀肿满泄注食即呕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溲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茎中痛,此五泄也。
治法
一濡泄者是湿身重泄下如水,宜用五苓散加苍朮
飧泄者,水谷不化湿兼风也,宜用防风苍朮汤
大泄者,肠鸣切痛阵痛阵泻急迫者,宜用四苓散加黄芩黄连
食积泄者,腹痛甚则泄泄后则痛减宜利利后用胃苓汤加神曲麦芽青皮或调中散
虚寒泄者,久下不止气虚脉沉,宜用四柱散理中汤
痰积泄者,宜用二陈汤加海粉神曲苍朮白朮之类
酒积泄者,晨起即泄色黄腹痛,宜用黄连丸姜黄散
脾虚久泄者,宜用参朮养脾汤启脾丸参苓白朮散
脾肾泄者每至五更便泄,宜用五味子散或四苓散二神丸
久泄肠滑不固者,宜用固肠丸豆蔻散
泄泻之症,虽分湿火寒虚痰食六者之殊,必以渗湿燥脾为主,而随症以治之,湿则燥之火则清之寒则温之虚则补之痰则豁之食则消之是其治也六症既明三虚不可不察有脾虚有肾虚有肝虚脾虚者饮食之所伤也肾虚者色欲之所伤也肝虚者忿怒之所伤也饮食伤脾不能运化色欲伤肾不能闭藏忿怒伤肝木邪克土皆令泄泻然肾泄肝泄间或有之而脾泄恒多盖人终日饮食一或有伤泄泻必矣。
治方
治受湿濡泄
茯苓白朮猪苓泽泻官桂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风湿所伤飧泄不化
防风苍朮升麻木香陈皮神曲麻黄芍药甘草
不用引煎服
治火泄一治脾肾泄
猪苓泽泻白朮茯苓
姜三片,煎服
治食积泄加味用
治同上
砂仁蓬朮陈皮官桂苍朮神曲甘草麦芽干姜藿香草果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方见中寒门治虚寒泄
治同上
人参诃子木香茯苓
姜三片,煎服
方见痰门治痰积泄加味用
治酒积
川黄连(一斤)四两酒煮四两砂仁煮四两吴茱萸煮四两姜汁煮煮后炒干去砂仁茱萸姜汁糊为丸
治同上
片姜黄蓬朮红花桂心川芎玄胡索牡丹皮芍药当归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不拘时服。
治脾虚久泻
人参白朮茯苓甘草山药薏苡仁肉豆蔻神曲
不用引煎服
治同上
人参白朮茯苓山药莲肉(各一两)陈皮泽泻甘草山楂(各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和丸
方见脾胃门治同上
治脾肾泄
五味子(二两)吴茱萸(五钱)
二味炒香为细末每服二钱陈米饮调下
治同上
破故纸(四两炒)肉豆蔻(二两生)
上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个同生姜四两煮烂去核与姜不用将枣肉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送下
治泄久肠滑不固
诃子人参赤石脂白朮龙骨枯矾木香
治同前
豆蔻附子陈皮干姜白朮麦芽茯苓甘草诃子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脾胃虚弱风湿下陷饮食不思肠鸣腹痛四肢困软
升麻柴胡防风神曲泽泻猪苓苍朮陈皮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痛泄
白朮(土炒)芍药(酒炒)陈皮防风甘草
不用引煎服久泄者加升麻
治肾泄久不愈脉沉细无力
破故纸(炒香)肉豆蔻(用面裹煨去油为末各等分)
上为细末,空心米饮送下


痢门
病源
食积湿热风毒下陷暑热白属气赤属血疫痢
痢者,滞下也。本自脾胃所受饮食内伤,留滞不行,至于秋时,调养失宜,感受风寒暑湿之气,湿热内蒸而成痢矣。其症腹痛急迫,后重,如厕不能纵行者是也。盖肺主气,与大肠通为表里,因肺气留陷于大肠,不得升提,是故里急而后重也。然四时感受之不同,必求所因而治,因风而致者,纯下清血,因湿而得者,下黑豆汁,因寒积于内而成者,寒久而变热,怫热内而成赤白矣。又有脾胃虚弱,为寒所凝,以致身冷汗利如鱼脑者,治当温之,此水火阴阳偏胜之不,岂可执一而以热论哉,治法当先疏通积滞,分利阴阳,补养脾胃,不可使用止涩之药,况郁毒未散,止涩太早而成噤口者多矣。可不慎哉!可不慎哉!
形证
丹溪云:湿热伤气则成白痢湿热伤血则成赤痢气血俱伤则成赤白痢其症脐腹痛或下赤白黄黑五色者或下如黑豆汁如鱼脑如屋漏水或下清血或大孔痛频欲登厕日夜无度皆是候也。
戴云:痢虽有赤白二色亦无冷热之分皆是湿热但新久更量虚实与赤白带同又云赤自小肠来白自大肠来。
内经曰:身热则死身寒则生此大概之言必兼形胜察之可也岂无身热而生身寒而死者哉又曰先
不治症
如鱼脑者凶如尘腐者死纯血者凶如屋漏水者死肛门空陷者死身热烦渴者死
脉法
脉诀云:下痢微小却为生脉大浮洪无瘥日
治法
河间云行血则便脓自愈和气则后重自除宜芍药汤
痢病后重者宜下腹痛者当和身重者除湿
痢本湿热首先除湿清热开郁化积行气和血为主
痢病一二日间元气未虚先用推逐之药,宜用调胃承气东加减
三五日后脾胃渐虚当用消导化滞之药,宜用导气汤化滞东加减
病久挟虚当用滋补收涩之药,宜用真人养脏东加减
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者,宜用胃苓东加减
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宜用黄连香薷散加减
因风而痢者下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宜用胃风东加木香黑豆陈米
因寒下痢如鱼脑肚腹疼痛四肢逆冷口中如霜雪此为冷痢,宜用理中东加减
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是乃毒气充塞心胃之经,宜用仓廪汤香连丸同莲肉人参服
大孔痛是毒气流陷于大肠也宜温之清之久病身冷脉小者宜温之用当归肉豆蔻
升麻之类暴病身热脉大者宜清之用黄连黄芩木香槟榔之类
噤口痢用封脐法引火下行用田螺捣烂入麝香少许封脐
有时疫作痢一方一家大小传染相似必须明速气之胜复以治之
后重者初起宜下日久宜升提调气经曰:调气则后重除
痢病小便不通,宜用木香滑石车前子泽泻之类
赤痢宜香连丸归连汤
白痢宜苍朮芍药汤
治方
方见寒门治痢一二日元气未虚
治赤痢初起
芍药当归黄芩黄连木香槟榔甘草陈皮大黄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白痢初起
芍药当归黄芩黄连肉桂槟榔甘草木香大黄
不用引煎服
当归芍药陈皮茯苓苍朮白朮猪苓泽泻厚朴甘草
不用引煎服
治白痢
苍朮芍药官桂陈皮甘草厚朴当归茯苓
不用引
芍药汤主药
芍药当归黄连槟榔木香官桂大黄黄芩甘草
治病久挟虚滋补收涩之药加减用
罂粟壳人参当归肉桂诃子皮木香肉豆蔻白朮白芍生甘草
治痢初起不问阴阳赤白加减用
陈皮苍朮厚朴甘草猪苓泽泻白朮茯苓官桂
治伤暑下痢脉微细者加减用
香薷厚朴黄连扁豆甘草
治因风下痢清血
防风当归羌活川芎芍药白朮茯苓黄连泰米
治因湿痢如黑豆汁或如浊酒加味用
当归川芎炒白芍人参白朮茯苓肉桂
治因寒痢如鱼脑腹痛四肢逆冷加减用
人参干姜白朮甘草
治未经止涩噤口不食者
柴胡前胡羌活独活甘草桔梗人参川芎茯苓枳壳仓米黄连
姜三片,煎服
治赤痢
当归芍药黄连木香槟榔黄芩甘草
当归导气汤
当归芍药甘草青皮槐花生地黄
不用引煎服
粟壳当归芍药榴皮甘草地榆
不用引煎服
木香(三钱不见火)豆豉(一两)巴豆(四十九粒一半用生的一半用针穿向灯头烧过)
为细末水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赤痢者甘草汤下白痢者姜汤送下
治白痢后重
苍朮防风白朮芍药茯苓
不用引
治血痢发热
白朮茯苓黄连黄芩黄柏芍药
不用引
治肠风血痢方用鲫鱼一尾破开去肠入白矾三钱用纸封烧封性为末米饮下
治下痢纯血
槐花黄连粟壳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
不用引
治赤痢腹痛
阿胶黄连芍药白朮当归生地黄甘草陈皮升麻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白痢
白朮茯苓陈皮甘草芍药山药诃子肉豆蔻人参升麻莲肉
不用引煎服
木香(四两)黄连(二十两)先用乌梅汤拌浸晒干即用姜汁拌润晒干次用芍药同浸再晒干,去芍药不用,再用吴茱萸十两,同拌用汤湿润同炒,仍去茱萸不用。共为细末用鸡子清少入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米汤送下
方加肉豆蔻(一钱)名香连豆蔻丸
治痢疾口淡无味
乌梅肉莲肉人参茯苓
为细末蜜丸
治痢久不止
肉豆蔻(曲炮一钱)木香(五分)人参(一钱)砂仁(五分)白龙骨(一钱)赤石脂诃子肉枯白矾
上为末,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用清米汤送下


附类狂心门
病源
丹溪云:大率多因痰结 郁怒 风热 中邪 夫癫狂之病亦名心风盖为惊忧郁怒心受风邪
或因思想以逆其气或因心虚以中其邪而有积热生痰结于心肺之间以致神不守舍精神恍惚妄言
狂叫歌笑不已骂詈奔走甚则不避亲疏举止失常此皆痰迷心窍而然也若证见一二速当求治否则经
形证
经曰癫病始发意不乐直视僵仆狂之始发少卧而不饥自高贤也自辨智也自贵倨也妄笑好歌
乐妄言不休是也此患盖因痰热热盛而类风也故名心风治宜顺气降火豁痰养心甚则大吐以去其痰或大下以通其气使痰清而心自宁矣。
脉法
丹溪曰风狂之脉虚浮者易治实大者难痊 重阳者狂谓阳部中有见洪大滑数之脉者是重阳
脉也病必发狂 重阴者癫谓阴部中有见沉涩微短之脉者是重阴脉也病必发癫
脉诀云:寸口滑疾痰蓄于心发为心风又曰中邪之脉乍大乍小乍短乍长
治法
一癫风狂病先量人元气虚实得病久近用药庶不混治亦无差失
狂病眼斜妄言狂走形盛气实者先宜吐痰用藜芦散 三圣散
心风是心受邪热精神昏乱狂笑多言此因积想以动心火而生热热盛生痰宜用 清心养神
汤追风祛痰丸
狂风形实叫骂奔走不识亲疏形体不避宜大下之用 滚痰丸 泻心汤 保命丹
癫狂痰盛不识人歌唱不已神昏狂乱不避水火先宜吐痰后用 定志豁痰汤 牛黄清心丸
风癫病发则目瞪作吐耳如蝉鸣此心虚血少宜养心化痰用 养心汤
因惊怒发病狂乱无时神不守舍恍惚不宁宜用 引神归舍丹
心风狂乱日久吐下之后心胆虚怯语言不定神衰脉弱宜用 补心汤合 温胆汤
气心风因恼怒郁结日久生痰邪于心肺妄言狂叫胸闷乱不饥目常斜视而语中多怒此肝气
伤于心经宜用 平肝顺气汤
心风邪病须用灸法
治方
藜芦散 治狂病吐药
藜芦 白矾 猪牙皂角 雄黄 瓜蒂 上为细末水调服。
三圣散 吐药 方见前中风门
清心养神汤 治心风精神昏乱狂笑多言
黄连 郁金 南星 生地黄 天麻 茯神 陈皮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追风去痰丸 治诸风痫暗风
防风 天麻 僵蚕(炒去丝嘴) 白附子(煨各一两) 全蝎(去蓝毒) 木香(各五钱) 朱砂(七钱五分另研为末) 牙皂 白矾 半夏(汤泡七次六两作末一分姜汁作曲一分皂角洗浆作曲) 南星(三两一半化白矾水浸一半用皂角浆浸共一宿) 上为末,用生姜汁打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临卧用姜汤或薄荷汤送下。
滚痰丸 方见痰门 治同上
泻心汤 治狂风形实骂詈奔走宜下之
枳实 黄连 大黄 黄芩 栀子 朴硝 薄荷 甘草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保命丹 方见小儿门 治同上
定志豁痰汤 治癫狂痰盛不识人歌唱不已
陈皮 半夏 南星 茯苓 枳壳 黄连 远志 甘草 石菖蒲 防风 薄荷 黄芩 水二钟
牛黄清心丸 方见前中风门 治同上
养心汤 治风癫
人参 当归 生地黄 半夏 陈皮 茯神 天门冬(去心) 甘草 竹茹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引神归舍丹 治惊怒发病神不守舍
朱砂 白附子 雄黄 胆星 生甘草
上为末,用猪心血和丸如大每服二十丸用萱草根煎汤下
补心汤 治心风狂日久吐下之后心胆虚怯
茯神 生地黄 远志 酸枣仁 麦门冬 当归 人参 柏子仁 川芎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平肝顺气汤 治气心风因恼怒郁结此肝气伤于心经宜用此平之
青皮 青黛 陈皮 茯神 川芎 甘草 柴胡 黄连 龙胆草 半夏 枳实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温胆汤 治同补心汤合用
枳实 橘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竹茹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服
灸法 缚两手大拇指甲合缝灸之及 间使人中合谷俱宜灸
治验
一人患疯狂,日久语言狂妄,不肯服药。予思顽痰郁结,药不能入,何以去,非大吐其痰,不得保全。以桐油和面,纳入砂糖,做成饼子,焙香与食数饼,少顷吐出顽痰如胶者,盈盆昏睡一日方苏,大势已定,后用调养胃气之药,旬日而安。


疟门
病源
有风 有暑 有食 有痰 有虚 有邪 有疟母
疟病何为而致也?经曰:夏暑已甚,腠理空虚,风暑之邪乘虚而入,秋阳复收,两热相攻,此疟之所由生。也有因脾胃气弱,内伤生冷油面之物,郁而不散则土亏,土亏不能行湿,湿热久留则生痰也。当分内外,各从所因,以施方治,从外而入及新发者,宜发散而解之,因内伤及久发者,宜消导理脾为主,大抵此疾多因暑月腠理不密,邪留经络,与营卫偕行,并于阳则热,并于阴则寒,邪正相交则病作,邪正相离则病安,浅则日作,深则间日而作,然类各不同也。有风疟、瘅疟、老疟、虚疟、食疟、邪疟,临病当稽其类求其本,审其感以权其方斯可矣。
形证
东垣云:太阳经病发寒疟阳明经病发为热疟少阳经病发为风疟三阴经病总为温疟此言虽是但三阴经分说未明凡作于子午卯酉日者少阴疟也寅申巳亥日者厥阴疟也辰戌丑未日者少阴疟
也发于阳分者易治发于阴分者难治
日一发者受病一月 间日一发者受病半年 三日一发者受病一年 二日连发住一日者气血俱病。
脉法
脉诀云:疟脉多弦弦迟多寒弦数多热
心法曰疟脉多弦热则弦而数寒则弦而迟亦有病久而脉虚微无力似乎不弦但虚数之中略有
弦而不搏手耳
治法
一疟病子时至午发者邪在气分(属阳) 午至亥时发者邪在血分(属阴)
邪在阴分夜间发者,宜用 夜疟散
夏秋病疟初因外感内伤阴阳未分寒热交作恶心头疼先宜发散用 藿香正气散 二香散人
夏暑汗不出者发为风疟宜发散以解之用 二香散
太阳经病疟寒多不热者名寒疟,宜用 桂枝芍药汤 养胃东加桂枝
阳明经病单热不寒者名瘅疟作渴,宜用 白虎东加 柴胡 不渴用 黄芩葛根汤
少阳经病寒热交作者,宜用 小柴胡汤 柴苓汤
三阳合病寒热甚者,宜用 桂枝黄芩汤
三阴经病寒多热少者名温疟,宜用 柴胡桂枝汤
感时气先热后寒亦名温疟,宜用 小柴胡东加减用
疟病寒热交作通宜 清脾东加减用
疟病日久不愈者名为老疟,宜用 老疟饮 四兽饮 四圣散 阿魏丸
疟发作日久不止元气虚弱脾胃亏损食少自汗先服祛疟饮后用补中益气汤
疟病热多烦渴者,宜用 柴胡栝蒌根汤
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宜用截法 常山饮 七宝饮 露星散
疟病烦热头疼者,宜用 柴胡石膏汤
元气虚发不止者,宜用 四圣散 截住后用补中益气汤
疟病发热作泻者,宜用 柴苓汤
有元气素虚为邪祟所侵寒热如疟状谓之邪疟邪退则止
治疟病胁下有痰块名曰疟母,宜用 鳖甲饮
疟病烦热作渴大便不通者,宜用 大柴胡汤
痰疟为病胸满恶心有痰寒热者,宜用 鬼哭丹
食疟恶食胸闷或有积块者,宜用 阿魏丸 红丸子
乡野无药处有发疟者用 生姜四两连皮捣汁,露过夜,和童便温服随效
治方
方见胃寒门 治疟初因外感内伤
方见伤寒门 治同上
方见暑门 治同上 一治风疟暑不汗
治寒疟寒多不热 方见伤寒门
治疟寒热交作 加减用
青皮 厚朴 白朮 半夏 黄芩 柴胡 草果 甘草
姜煎食远服。
方见伤寒门 治瘅疟热不寒渴加柴胡
治瘅疟不渴
黄芩 柴胡 麦门冬 甘草 干葛 茯苓 白朮 天花粉 知母 黄柏
水二钟,姜三片,煎服
方见伤寒门 治少阳经病,寒热交作,一治温疟感时气,先热后寒加减用
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 治寒热交作 一治疟发热作
治三阳合病寒热盛
人参 甘草 黄芩 柴胡 半夏 石膏 知母 桂枝
不用引煎服
治疟日久不愈
苍朮 草果 桔梗 青皮 陈皮 良姜 白芷 茯苓 半夏 枳壳 甘草 桂心 干姜 紫苏 川芎
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治同上
人参 白朮 茯苓 陈皮 半夏 草果 乌梅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同上
常山 槟榔 知母 贝母
水一钟酒一钟,煎一钟露一宿清晨空心温服
方见内伤门 治疟久元气虚弱,先服祛疟饮,后用此
治疟热多烦渴
柴胡 黄芩 天花粉 人参 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疟烦热头疼
柴胡 石膏 知母 黄芩 甘草
不用引煎服
截药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
常山 知母 草果 甘草 良姜 乌梅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同上
常山 厚朴 青皮 陈皮 甘草 槟榔 草果
水一钟酒一钟,煎一钟露一宿隔日清晨温饮
治久疟有块 名曰疟母
草果 鳖甲 黄芪 白朮 芍药 厚朴 槟榔 陈皮 川芎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痰疟
常山(用醋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 槟榔(各四两) 半夏 贝母(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鸡子清熬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临睡冷酒一口吞下
治食疟恶食胸闷或有积块
青皮(炒三两) 阿魏(醋化二钱五分) 蓬朮(醋煮) 三棱(醋煮各二两) 胡椒(一两)
上为细末,用陈仓米阿魏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姜汤送下。
治一切寒热疟疾胸膈停痰发散不愈
槟榔 常山
上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当发前一日临睡时用冷酒一口吞下
治元气盛发五七次不止者
甘草(五分) 槟榔 茯苓 常山(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一钟,浸露一宿,临发日五更,空心温热,去渣服。
治见前合小柴胡汤用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治疟疾日久不止有疟母
阿魏 栗瓣者不拘多少,研为细末,用面糊和丸,如绿豆大,朱砂为衣,每服十五丸临作日空心用
人参煎汤送下 量人大小加减丸数用
治疟疾发久,元气虚弱,不得止者,用此截即住,随服补中益气汤。
白朮 青皮 厚朴 常山 草果 槟榔 人参 黄柏 知母 黄芩 甘草 陈皮
水二钟,姜三片,乌梅一个去仁,煎至八分,临发日空心温服。

痛风门

病源
大率有痰 有风热 有湿热 有血虚
痛风者百节走痛古方谓之历节风是也。
形证
痛风者是百节走注疼痛或痛处作肿或发热手足不能举动谓之历节风是也盖因感受风湿之
邪郁于经络入而生热津化为痰治当分其上下辨其风湿以豁痰养血痰自瘳矣。
脉法
风热脉浮数 湿热脉沉数 湿痰脉沉滑 血虚脉濡弱
治法
因风而作痛者宜用 小续命东加减
因湿而作痛者宜用 当归拈痛汤 苍朮复煎散
因痰而作痛者宜用 二陈东加减
因血虚而作痛者宜用 四物汤加减 或当归活血汤
痛因上中下用药


上部多从于风治用风药 川芎 防风 羌活 独活 威灵仙之类

中部血虚宜用养血活血之药 当归 生地黄 桃仁 乳香 红花之类

下部多从于湿治用湿药 苍朮 木瓜 牛膝 薏苡仁 防己之类

痰饮为痛宜用 活痰顺气之药 陈皮 南星 半夏 白芥子之类
湿热为痛宜用 酒黄芩黄柏之类
湿寒为痛宜用 官桂附子之类
肩脊痛不能回顾者是太阳经气郁而不行宜用风药以散之宜用 防风通圣散
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宜用 羌活胜湿汤
凡肢节痛必须用薄桂引至疼痛之处或用酒炒方得入经络
治方
治因风作痛加减用
麻黄(去节)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川芎 杏仁 甘草 肉桂 附子 防风 姜三片,煎服
治因湿作痛
当归 知母 茯苓 泽泻 猪苓 白朮 苦参 人参 葛根 升麻 茵陈 黄芩 羌活 甘草 防风 苍朮
治因痰作痛加减用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治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
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湿重加苍朮
方见中风门 治血虚作痛加减用
方见湿门 治同上
治湿作痛
苍朮(二两) 羌活 升麻 泽泻 柴胡 本 白朮 黄柏 红花 先将苍朮用水煎熟 去渣方入各药再煎一二沸服
治脊肩痛不能回顾
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甘草 川芎 蔓荆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走注疼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
草乌 苍朮 白芷 乳香 没药(各三钱另研)当归 牛膝
上为末,酒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温酒化下
治走注历节诸风
草乌(去皮二两) 熟地黄(或生者) 南星 半夏曲 僵蚕 乌药
上为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治痛风肢节疼痛作肿发热
秦艽 羌活 陈皮 威灵仙 黄芩(酒炒) 当归 茯苓 半夏 防风 防己 牛膝 木瓜薄桂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火门

病源
内经曰::诸热瞀螈暴喑昏昧躁扰狂越骂詈惊骇肿痛气逆冲上禁栗如丧神守嚏呕疮痒喉闭耳聋耳鸣涌溢吐食目昧不明 螈暴病暴死皆属于火。
丹溪云:人具五行各一其性惟火也心为君火而又有相火焉寄乎肝肾二脏之间经所谓二火也。
诸动属火五者之性感物而动经所谓五火也相火易起五火相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
形证
气有余便是火气从左边起者肝火也气从脐下起者阴火也气从脚下起入腹者虚极也烦而渴
者肺火也渴而能食者胃火也手心发热郁火也烦燥发热者气随火升也亦三焦火也人壮气实癫狂
者实火也人虚气衰发热烦躁者虚火也。
脉法
脉浮数而无力者虚火也脉沉实而大者实火也洪数见于左寸为心火见于右寸为肺火见于左关为肝火右关为脾火两足为肾经命门之火男子两足洪大者必遗精阴火胜也。
治法
丹溪云:阴虚火动者难治 郁火可发看在何经轻者可降重者则随其性而消之 实火可泻虚火可补 小便降火极速
火盛者不可骤用寒凉之药必须温以散之
饮酒之人发热者难治不饮酒之人因酒发热者亦难治
轻手按之热甚重手按之不甚此热在肌表宜用地骨皮麦门冬之类
重手按之热甚而烙手轻手按之不觉热此病在肌肉之内宜发之用 东垣升阳散火汤 或火郁汤之类
阴虚发热者宜用 四物汤加炒黄柏是降火补阴之妙剂 补阴丸
手心发热者是火郁土中宜用 火郁东加炒栀子
实火可泻宜用 黄连解毒汤 三黄丸 此苦寒泻实火
虚火可补宜用 参朮黄 甘草之类 此甘温能泻虚火
四肢发热肌肉髓筋困热如烙扪之烙手此阳气郁遏于土中火郁则发之宜用 升阳散火汤 泻阴火升阳汤
治法
泻心火 黄连
泻肝火 黄连 人中白 柴胡
泻脾火 白芍药
泻肺火 山栀 枯黄芩 麦门冬
泻胃火 软石膏
泻肾火 黄柏
泻小肠火 木通
泻膀胱火 黄柏 细辛
泻肝胆火 黄连(用猪胆汁拌炒)
泻五脏之郁火 青黛
泻无根之游火 玄参 山栀子仁炒能降火从小便中泄出其性能屈曲下行
治方
治男子妇人四肢发热肌肉热如火燎扪之烙手此火郁于土中
升麻 干葛 独活 羌活 防风 柴胡 甘草 人参 芍药 不用引不拘时服。
治五心烦热或气血虚而得之或胃虚食冷郁遏阳气于土中
羌活 升麻 葛根 芍药 人参 柴胡 甘草 防风 葱白 不用引煎服
治阴虚发热
黄柏(盐酒炒半斤) 知母(酒炒) 熟地黄(各三两) 龟板(酥炙四两) 白芍药(炒) 陈皮 牛膝(各二两) 锁阳 当归(各一两五钱) 虎胫骨(酥炙一两)
上为末,酒煮羊肉丸盐汤下冬加干姜五钱
治实火并一切火热狂躁心烦口燥咽干目睛赤
黄连 黄芩 黄柏 栀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三焦火盛消渴并实火
大黄 黄连 黄芩
上为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滚白汤化下
升阳散火汤
升麻 干葛 独活 羌活 防风 柴胡 甘草 人参 芍药 不用引不拘时服。
治肌体烦热面赤痰盛右脉虚浮
羌活 甘草 黄 苍朮 升麻 柴胡 人参 黄芩 黄连 石膏 不用引煎服
治发热癫狂烦躁面赤咽痛
栀子仁 大青 知母 升麻 黄芩 赤芍药 石膏 杏仁 柴胡 豆豉 生甘草 不用引
治浑身壮热脉长而滑阳毒发渴
地骨皮 茯苓 柴胡 黄芩 知母 生地黄 石膏 羌活 麻黄 姜三片不拘时服。
治实火烦热作渴
大黄 朴硝 甘草 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
水二钟淡竹叶五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风热蕴积时发惊悸搐搦神昏不宁营卫壅滞头目昏眩肠胃燥结躁扰狂越火热等症
当归 龙胆草 栀子(炒) 黄连 黄芩 大黄(各一两) 青黛(五钱) 芦荟(五钱) 木香(二钱) 麝香(二分) 青皮(一两)
上为细末用神曲作糊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滚白汤
治三焦火热寐汗切牙睡语悸惕溺血淋闭烦热口疮咽痛
大黄 黄芩 黄连 黄柏
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滚白汤送下
治肝火
川黄连(不俱多少用姜汁炒紫色)
上为末,用粥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滚白汤送下
左金丸 泻肝火
黄连(六两) 吴茱萸
上为末,用粥丸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白汤送下
治胃火并食积痰火
软石膏 为细末醋糊丸绿豆大每服五六十丸清米汤送下
滋肾丸 降肾火
黄柏(酒拌炒二两) 知母(酒浸二两) 肉桂(一钱不见火)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空心滚白汤送下
治阴火方见虚门

中燥门病源

内经曰:诸涩枯干涸劲皱揭皆属于燥原病式曰风热火同阳也寒燥湿同阴也燥湿少异故火热盛则
形证
丹溪曰:皮肤皱揭折裂血出大痛或肌肤燥痒皆火燥肺金燥之甚也。
脉法
脉紧而涩 浮而弦 芤而虚
治法
燥是火热,因火盛伤金,宜用血药,以四物汤减川芎加天花粉 麦门冬 黄柏之类,以润其燥.
血虚肺燥皮肤折裂及肺痿宜用 天门冬膏
治诸燥宜用 白蜜同生地黄汁调服
口燥舌干肌肉消瘦宜用 和血益气汤
肤燥津涸口干宜用 辛润缓肌汤
大便燥结肠胃干涸宜用 润燥汤 润肠丸 通幽汤
治方
治肺燥有痰咳血及皮肤干燥
天门冬 新掘者不拘多少 去皮心 用将此一味净洗细,捣取汁,滤去渣,用砂锅慢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用滚白汤调下.
治口燥血干肌肤消瘦
柴胡 甘草(生炙俱用) 麻黄根 当归尾 知母 羌活 石膏 生地黄 汉防己 黄连 黄柏 升麻 红花 桃仁 杏仁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肤燥津涸口干
生地黄 细辛 石膏 黄柏 黄连 熟地黄 知母 柴胡 升麻 防风 生甘草 杏仁 荆芥 小椒 桃仁 当归身 红花 不用引 食远服。
治大便燥结肠胃干涸
当归(二钱) 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 大黄(一钱) 桃仁(去皮尖一钱) 熟地黄(一钱)
不用引,食前服。
治同上
桃仁(去皮尖) 麻仁(各一两) 归梢 煨大黄 生地黄 枳壳 羌活(各五钱)
上除二仁另研,余为末,炼蜜丸,白汤送。如风加皂角(煨去皮) 秦艽如脉涩
治同上
当归 桃仁 生地黄 熟地黄 升麻 红花 甘草
治血少肤燥搔之有屑作痒出血手足枯瘦
生地黄 熟地黄 川归 黄芪 蒌仁 天门冬 麦门冬 红花 升麻 甘草 五味子 片黄芩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中湿门 病源有外受有内生
湿乃地之体风雨蒸气流行于四时而于秋则为正令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盖湿本
属土脾主肌肉故也或为风雨所袭或卧卑湿之地或感山岚蒸气皆令人一身尽痛身目俱黄肢体沉
重不能转侧声如瓮中出此皆外气而受之也外气郁久变而为热湿热伤血不能养筋故大筋 短而为拘挛小筋弛长而为痿弱矣。又有内伤生冷湿面醪酪灸爆浓味伤于脾土脾受怫郁湿热之气不能
发越而为肿满经曰:因于湿首如KT 此由内伤而致也大抵湿病有热有寒又当以脉证辨之若脉
数小便赤引饮身热者为湿热宜清利之脉沉濡而小便清大便泄身痛不热者宜温补之按气察色切
脉酌方则疾可以瘳矣。
形证
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或卧卑湿之地或感山岚蒸气令人一身尽痛身目俱黄肢体
沉重此外气之所伤也又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土其症 肿体重腹胀浮肿肉如泥按之不起小便不利此因内伤而受之也从外而受者宜汗从内而致者宜疏通渗泄又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所谓
开鬼门洁净府此治湿之大略也。
脉法
经曰:中湿之脉沉濡而弱浮而缓者湿在表也沉而缓者湿在里也。
治法
湿症脉沉数而小便赤少作渴而为湿热宜清利之佐以柏皮酒芩之类
湿症脉沉濡小便清大便泄身疼不热宜温暖之佐以附子姜桂之类
湿病身目俱黄内热小便赤少宜用 五苓散加茵陈
肾气虚弱之人当风取凉久卧湿地腰背拘急筋挛骨痛脚膝冷痹行步艰难宜用 独活寄生汤 当归活血汤
内伤脾气浮肿者宜用 五苓散 五皮汤 橘皮汤
湿症身重痛胸不快恶心大便溏宜用 除湿汤
因风雨卑湿感受浑身重痛腰冷如坐水中此为肾着宜用 肾着汤 渗湿汤
受寒湿腰痛者宜用 生附汤
六七月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湿热相合而刑庚金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化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两足欹侧宜用 清燥汤
项似拔腰似折头疼脊强宜用 羌活胜湿汤
治方
治感气湿腰背疼痛脚膝冷麻无力拘急筋挛
独活 桑寄生 杜仲 牛膝 细辛 秦艽 熟地黄 茯苓 桂心 防风 川芎 人参 甘草 当归 芍药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治人年老腰胯冷痛不能举动夜痛尤甚左脉微弱此血衰之故当归 芍药 川芎 牛膝 玄胡索
乳香 没药 肉桂 甘草 熟地黄
水二钟,姜三片,不拘时服。
治湿病足肿泄泻小便不利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受湿浮肿腹胀
大腹皮 五加皮 地骨皮 伏苓皮 生姜皮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内伤脾气浮肿
槟榔 茯苓 官桂 白朮 泽泻 橘皮 甘草 木香 滑石 猪苓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治湿症身重痛胸不快大便溏
半夏 厚朴 苍朮 藿香 陈皮 茯苓 白朮 甘草
水二钟,姜七片红枣一枚煎八分前服
治肾虚腰重如坐水中
干姜 甘草 茯苓 白朮
治坐卧卑湿或风雨蒸袭身重脚弱关节疼痛小便涩大便滑
白朮 干姜 芍药 附子 茯苓 人参 桂枝 甘草 姜三片,枣一枚,煎服
治受湿腰胯疼痛
附子 牛膝 厚朴 干姜 白朮 茯苓 甘草 苍朮 杜仲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治腰以下痿软瘫痪不能行两足欹侧
苍朮 黄芪 五味子 白朮 陈皮 当归 黄连 麦门冬 神曲 甘草 人参 黄柏 生地黄 猪苓 泽泻 柴胡 升麻 白茯苓 不用引食远服。
治项似拔腰似折头疼脊强
羌活 独活 本 防风 蔓荆子 川芎 甘草 湿重加苍朮 不用引食远服。
治患湿热历节作痛痛处红肿身微发热
秦艽 羌活 当归 防风 茯苓 黄芩(酒炒) 薄桂 防己 独活 甘草 柴胡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形肥人患右胯疼痛恶心不食此湿痰为病
苍朮 半夏 南星 陈皮 牛膝 白芥子 当归 羌活 茯苓 甘草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中暑门 病源
暑者夏之令也火热之气行于天地之间斯时也人能谨谨不妄作劳精气内固饮食和调则暑热
之邪自不能伤若夫辛苦之人日中之劳苦饥饿以远行使暑热之邪乘虚而入乃中热之病亦名中
其症头痛发燥热大渴引饮此动而得之有余之热病也治宜清解设或安逸之人避暑于深堂乘凉于
大厦使阴寒之气郁 于内不能发越乃中暑之寒病其症恶寒拘急肢节烦痛发热无汗此静而得之
乃表虚之寒症也治宜发散又有热伤元气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身热心烦食少自汗乃
暑伤元气之病也治宜补养盖暑病有三曰冒曰伤曰中治各不同临病之际宜分辨轻重而求治焉
形证
暑之为病有伤暑有中暑有冒暑冒暑者胃与大肠受之其症恶心呕吐腹痛水泻伤暑者热伤肌
肉其症身热头痛面垢烦躁身如芒刺口干作渴中暑者热伤肺金其症身发寒热自汗咳嗽四肢痿弱
五心烦热症虽有三热则一而已矣。又有夏月猝倒不省人事手足逆冷名为暑风因相火发动痰饮阻
塞心窍故手足不知而猝倒也
脉法
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又曰伤暑脉缓伤暑脉弦细芤迟皆虚脉也浮缓无力冒暑之脉弦细芤
迟伤暑之脉微弱隐伏中暑之脉
治法
伤暑玄府开张暑气盛行热伤肌肉头疼身热烦躁呕吐不宁面垢大渴宜用 白虎东加干葛

伤暑烦躁不眠小便不利宜用 五苓散
伤暑与中热少异
中热因辛苦日中劳役其病苦头疼发燥热不恶寒大渴引饮宜用 白虎东加竹叶 人参
麦门冬
中暑因静而中头痛恶寒拘急咳嗽无汗恶心胸满身热倦怠宜用 六和汤
冒暑因元气不足之人脾胃气弱不能运化水谷暑湿相搏其症头晕恶心恶寒发热吐泻胸膈
不利宜用 二香散
暑伤元气经曰炅则泄暑热之气脾肺受伤令人四肢困倦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胸满气促身热
心烦小便黄数大便溏频食少自汗或渴体重宜用清暑益气汤
呕吐腹痛泄泻宜用 胃苓汤
头痛自汗脾胃不和宜用 十味香薷饮
预防却暑毒宜用 香薷饮
暑病烦渴胃中有热宜用 益元散
夏月病暑身如火燎若有芒刺在背心烦作渴自汗此乃热伤肌肉宜用 白虎东加人参 黄芪
麦门冬 天花粉 黄连 柴胡
暑月因饮冷卧风偶病腹痛四肢冷逆吐泻脉微宜用 附子理中汤
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盖体素虚有痰痰因火动故猝倒也脉必虚浮名曰暑风宜用 香连
橘半汤
暑风猝仆昏沉宜用 蒜捣水灌即苏
治方
治伤暑头疼身热烦渴呕吐面垢大渴
石膏(七钱) 知母(三钱) 甘草(五分) 粳米(一撮)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治伤暑烦躁不眠小便不利
茯苓 白朮 猪苓 泽泻 官桂 上为细末姜枣汤调服水煎亦可
治因静中暑咳嗽头痛恶寒拘急恶心胸满身热倦怠
砂仁 半夏 杏仁 人参 赤茯苓 藿香叶 木瓜 香茹 白扁豆 厚朴 甘草 水二
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
治冒暑头疼发热吐泻
陈皮 藿香 厚朴 苍朮 紫苏 白芷 大腹皮 香茹 桔梗 茯苓 甘草 白扁豆 半夏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暑伤元气精神短少懒于言语胸膈饱闷气促身热心烦
黄芪 苍朮 升麻 白朮 人参 神曲 甘草 陈皮 黄柏 麦门冬 当归 干葛 泽泻青皮 五味子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暑月腹痛吐泻
苍朮 厚朴 陈皮 甘草 白朮 茯苓 猪苓 泽泻 官桂 水二钟,姜三片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冒暑头疼自汗脾胃不和
香薷 人参 陈皮 白朮 黄 白扁豆 甘草 厚朴 木瓜 赤茯苓 水二钟,姜三片
煎八分,食远服
香薷饮 预防暑毒并一切暑气
香薷 厚朴 白扁豆 甘草 水煎冷服加黄连名黄连香薷饮加乌梅一个同煎服亦好
治伤暑烦渴胃中有热
滑石(六两) 甘草(一两) 上为细末凉水调服加辰砂名辰砂益元散
治暑月饮冷卧风腹痛四肢逆冷吐泻脉微
即理中东加附子煎服(理中汤方见中寒门)
治夏月忽然猝仆不省人事
防风 黄连 木香 陈皮 半夏 香薷 茯苓 白朮
治伏暑烦渴引饮小便不利
五苓散加人参 柴胡 麦门冬 水二钟灯心十根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暑伤元气四肢困倦手指麻木
黄芪 甘草 升麻 芍药 人参 五味子 柴胡 水二钟,煎六分不拘时服。
治热伤肌肉身如芒刺烦躁作渴自汗脉数
人参 黄芪 知母 石膏 黄连 天花粉 甘草 柴胡 麦门冬(不用引子)
治日中劳苦头疼壮热
石膏 人参 麦门冬 甘草 知母 竹叶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验
一人于暑月日中劳苦忽然晕仆其气将绝予思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
厥是中暑晕厥之候也速移病者于阴处徐以温汤灌之尚有微息仍煎生脉散灌之方醒
新妇于暑月偶患腹疼肢冷脉微不能言语众作阴寒症治七日不解惟唇红面赤后命以凉水
饮二小杯即醒能发声此因暑伏心气故不发声仍用麦冬饮子数服而安


中寒门 病源
寒为杀厉之气水凝气结万类深藏冬则见之善摄生者事身周密则不犯此若夫体虚之人调护
失宜为寒所袭猝中人五脏经曰阴受之则入脏其症忽然猝仆不省口噤失音肢冷强直洒洒恶寒翕
翕发热脐腹痛甚吐逆冷气浑身冷汗六脉沉迟皆是候也或有甲青舌卷卵缩者难治盖人以肾为根
本肾水也阴也其性寒惟寒则伤肾肾气一虚外邪交作所以舌卷甲青而莫收疗治之功也甚哉肾乎
其或养之不充不特冰霜之时有寒以入之虽于暑月冲风卧地寒亦自皮肤而入经络自经络而入脏腑病亦生焉故曰人以肾为根本也其或口噤急痛厥逆昏迷谓之中寒治宜理中四逆温之头痛恶寒
拘急腹中微痛谓之感寒治宜五积正气散之又有如 痛唇青肢冷而危急者可速灸脐下丹田穴以
肢暖为度噫治斯候者酌其轻重而随变以应之斯可矣。
形证
戴云:中寒为身受肃杀之气或口伤生冷之物因胃大虚肤腠空疏猝中而即病也其症手足逆冷
身倦息微心腹疼痛六脉沉细或虽热亦不渴倦于言动者是也宜急温之迟则不救矣。此与伤寒热病
若似而实不同如水火然不可得而同治误则杀人
寒之伤人有感有中感者微而中者甚中者中也寒入五脏令人脐腹绞痛四肢逆冷六脉沉迟身
如被杖吐利冷汗此中寒之阴症也甲青舌卷卵缩者难治有如头疼腹痛洒洒恶寒翕翕发热吐逆冷
汗此感寒症也
脉法
脉经曰沉迟为寒沉者重按至骨脉来三至为迟此寒冷所中之脉也又曰沉紧心中逆冷痛沉而有力者易治无力者难痊
治法
一寒症恶寒发热腹痛恶心肢冷自汗宜用 五积散 正气散
寒气结于肠胃之间令人四肢逆冷呕吐腹痛或泻脉沉宜用 理中汤 四逆汤
寒气客于胃脘气逆作呕胀吐肢冷宜用 治中汤 姜附汤
虚寒无阳胃弱呕吐宜用 沉附汤
中寒脉沉紧胃中作痛胸膈饱胀手足逆冷身体拘急宜用 温中汤 理中汤 或理中丸
治方
治寒症腹痛肢冷恶寒发热自汗
白芷 陈皮 厚朴 甘草 桔梗 枳壳 半夏 苍朮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干姜

治寒冷所伤憎寒恶风呕吐
半夏 厚朴 甘草 白朮 陈皮 藿香 水二钟,姜三片黑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寒中五脏口噤失音四肢逆冷心腹痛甚
人参 干姜 白朮 甘草 水二钟,姜三片红枣一枚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阴寒腹痛
甘草 干姜 附子 水二钟,煎六分不拘时服。
治寒气攻心吐逆作痛
即理中东加青皮 陈皮 水引同
治虚寒伤胃呕吐作痛
附子(炮一钱) 沉香(五分) 白朮(二钱) 干姜(炮一钱) 甘草(炙五分) 水二钟姜五片煎八分食远热服
治胃寒吐逆作痛
干姜 附子(俱炮等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
治寒伤中脘作胀疼呕吐
丁皮 厚朴 干姜 白朮 陈皮 丁香 水二钟,姜三片葱白二根煎八分服
方见前 治同上
即理中汤料作末用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姜汤化下
治三阴中寒一切腹痛四肢逆冷自汗脉微
食盐(四两) 麦麸(二升) 葱白(二十根细切)
上三件入水一钟拌匀分作二次于锅同炒极热用布包热熨脐上如冷更易一包冷则再加水炒依前用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