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清华大学的一位本科生: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还写不好作文?

今天,和前年考入清华大学本科的一个学生聊天,问起,他当年是如何解决读书和写作的问题。他说,会读书的同学,即使读金庸的武侠小说,也能提高写作水平;关键是如何读!

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享,或许能给一些孩子以启示:

狭隘一点说,学生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和水平最终落实在语文高考的作文上面。作文,是高考考生送给阅卷老师的一份礼物。

如何让这份“礼物”讨得阅卷老师的欢心?除了要有精美的包装,更要有丰富的内涵!

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味,这是“丰富内涵”必不可少的组件,但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角度的新颖与独特,尤其是辩证统一的思维模式,更是作文中的亮点。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呢?个人觉得教会学生两种简单的辩证思维模式,几乎所有作文都可以轻松应对。这种两种思维模式,一是因果,二是对立统一。

先说因果。

以2022年全国甲卷为例:

元妃省亲,贾府修建了“大观园”,为一个建好的亭子拟写“题额”,有人拟“翼然”,有人拟“泻玉”,宝玉拟写了“沁芳”,得到了清客们的赞誉。

在写作要求里,暗示考生,这里蕴含着一组写作的重点,即“继承与创新”。

用因果关系去观照,此题立意豁然开朗:“创新”从“继承”来!“泻玉”受到“醉翁亭”的影响,而宝玉又是从“泻玉”得到了启发。把这种思维拓展到其它方面,学生不愁作文写不出来。

再说,对立统一关系,还以全国甲卷为材料,“继承”和“创新”,既对立又相互包含:继承中有创新,创新中有继承,那么它的“统一性”表现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琢磨一下宝玉拟写的这个题额为什么好?这个亭子为元妃而建,让元妃满意,这才是关键,(“玉”固然喻意德,但那是指向君子;元春是个女子,用“玉”有点生硬;“芳”同样有美德之意,但用于女子身上更为贴切!)宝玉的这个思维模式,无意中暗合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这个对立关系能统一的基础就是“以人为本”! 王夫之说:意犹由帅也!学生以此观照作文,是不是给他们的作文思路打开一扇门!

考生如果能看到这一层,我估计阅卷老师也会高看他作文一眼的!

比如这次的期中考试作文题,如果学生从颜回“谦虚”立意,运用因果与对立的思维审题。《易经》有言:劳谦,有终,吉!

劳的意思本来是勤勉的意思,这里可以引申为德行操守有成的意思,这样的人如果再能始终如一地谦抑退让,一定会大吉大利。一以贯之的思想也是孔子最得意的一种品行,他在诗经里,就直言不讳地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再以淮阴侯韩信“夸功矜能而身死族灭”来佐证,不难写出一篇思辨色彩浓厚的作文来。

学生这种思维品质的培养,当然可以用这些高考作文题去有意训练,但是功夫在诗外,更需要学生走入名著,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思维品质。

前面有许多老师谈到如何阅读的问题,判断文章标准很多,但是,教会学生两样东西,可以轻松地“读以致用”,而不会让学生感觉读了很多书,最后还是写不好作文考不好语文,被老师教坏了。

这两个东西,一是“逆转”,二是“细节”!

“逆转”,行文的表现就是“移步换景”,“山阴道上, 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它其实就是一种反向思维模式,或者说是违反常理的,比如,《史记》里霍去病为什么把皇帝赏赐的酒肉倒掉也不给士兵吃;贵为皇亲、又立下赫战功的樊哙为什么要对韩信行跪拜之礼。刘邦临死之时,为什么派陈平去杀樊哙?刘邦父亲被项羽要烹杀,刘邦为什么高喊“分我一杯羹”!

——刘邦那个时候如果表现出一点儿软弱,估计就会被他手下咔嚓了,作为效忠项羽的投名状!陈胜不就是这样死的嘛,刘邦岂能不知!——跟着强者获得荣耀才更符合人性的法则!乱世之中谈忠诚,那纯属扯淡!刘邦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他是明白人啊,洞察了人性而已!

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这些“反常”情节以及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学生的思维品质才能够真正得到锻炼!

其次就是细节!

很多学生阅读,其实都是受“情节驱动”使然,这和上网打游戏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多巴胺刺激肾上腺素的兴奋而已!

如果你让他合上书本,再回忆书里讲了什么?那基本上是“潮打空城寂寞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关注书里的细节!有一个教育案例:孩子喜读金庸的武打小说,他的母亲不是简单粗暴地制止,而是拿过他看的《天龙八部》,翻到段誉迷恋王语嫣的一段,她问儿子:

“如果你站在王语嫣身边,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想到什么?”

这其实就是写作中的“五感”意识!名家的巅峰笔意就是这样锻造的!

“孔子学琴”,在反复弹奏之中,他从琴曲中悟出曲名为《文王操》,老师襄子离座向学生行礼致敬!

黄庭坚向苏轼求教为文之道,苏轼拿出一篇文章让他读100遍,黄庭坚回去读了三百遍!

茅盾可以背诵《红楼梦》,苏轼可以背诵《汉书》,三毛可以背诵《水浒》,张爱玲三天不读《红楼梦》就有丢魂的感觉?

他们的阅读深究其理,其实就是“细节阅读”啊!“咬文嚼字”远比“走马观花”收获要大得多啊!他们的阅读态度和阅读方法才最值得向学生推荐和讲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这位学生之所以能够考入清华大学,源于他的精读深思,源于他对阅读和写作的独到见解。

这或许就是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的差别!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