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母婴育儿 > 正文

说得越多越被人嫌弃,掌握3个技巧,高效沟通开口就赢

一、不要总跟人讲道理

前几天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户,把我气得快要崩溃,一下班我就约了朋友,准备向她说说这一天奇葩的经历。

点了一份沙拉,吐槽还不到两句话,朋友就打断我,开始了她语重心长的劝慰,大致意思是:

你应该更加让自己显得成熟一点,不要那么情绪化;

越是面对这样的人,你就越不能生气,你一生气,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

没等她说完,我早已失去了表达的欲望, 继续静静的看着她发表个人“演讲”。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有时候我们明明是出于好心的帮助,但繁复冗长的道理,说得越多,越是令人厌倦,反而让人不想跟你沟通。

再说个小例子:

《大话西游》中师徒三人取经路上,悟空犯了一个小错误,于是唐三藏开启了他念经般的说教:

喂喂喂!悟空你也太调皮了,我跟你说过叫你不要乱扔东西……

月光宝盒是宝物,你把它扔掉会污染环境,要是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是不对的......

虽然听起来句句都有道理,但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人,有时候就想堵住他的嘴。

二、道理难以服众,因为你缺乏同理心

很多人之所有喜欢动不动讲道理,其实来源于我们从小被教育的方式,比如:

宝贝,你怎么又不吃晚餐,你应该吃晚餐,因为不吃晚餐对身体不好;

你怎么又没有写作业,你应该照我说的去做作业;

......

因传统的教育方式,我们的潜意识里早已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你应该怎么做?

我应该怎么做?

他应该怎么做?

哪里来的这么多应该?爱讲道理的人,满脑子都是“要求”、“对错”。

可是,我们的人生一定要被这些应该所影响吗?

那些尝试用所谓道理去影响他人,去说服别人的人,本质上他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无法感知到别人的内心。

这也意味着,他们缺乏一定的同理心。

缺乏同理心的人,他们感受不到人的差异性,所以即使他们是对的也难以打动别人,甚至还会引起别人的逆反心理,得罪别人。

三、想要说服别人,试试这三个技巧

有时候我们跟人讲道理,并不仅仅是为了安慰对方,更有可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

书籍《先发影响力》指出:“说服和影响别人的最高境界,不是简单的怎么“说”,而是通过一系列事先策略,改变受众对将要提出内容的体验,在开口之前就奠定胜局。”

书中给出了三个说服目标受众的技巧:

1、引导注意力

很多人存在一个思维误区:“别人的观点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独立思考。

事实上,仅仅是引导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观点就可能发生变化。

小西参加一个酒会,会上很多人都不认识他。

为了打破尴尬的气氛,小西便给男主人看手相,对他说“你真是一个固执的人呐”。

男主人笑道:“是啊,我这个人就是比较固执”。

到了酒会结束的时候,小西又对男主人说“您真是一个灵活的人。”

男主人回答说:“谢谢你的夸奖,我也这么觉得。”

是不是很奇怪?面对这种截然不同的结论,主人居然认为小西看手相很准。

奥秘在于:当主人听到手相结果显示很“固执”时,固执一词便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开始在记忆里搜寻自己行为固执的时候,当然会想起来一两个现成的固执例子;

而当小西说“灵活”时,灵活一词也在主人的脑中回荡,当然也能发现几个生活中可以佐证灵活的例子。

太奇妙了,我们之所以容易受到这一花招的摆布,是因为人的本性,叫“正向检验策略”。

意思是:为判断一种可能性是否成立,人们一般会寻找它说中而非漏掉的地方,寻找它所证实而非证伪的地方。

科学家们做过一个实验,将抽选的人分为两组,研究员问一组人:

“你对自己的社交生活是否感到不开心?”;问另一组人“你对自己的社交生活是否感到开心?”。

前者在思考答案时,想到不满情况的可能性要高得多,他们回答自己不开心的概率比后者高375%。

这就是正向检验策略的效果,当被问道“是否不开心”,你会自然而然地去搜寻支持这一叙述的证据,从而着眼于考虑自己不开心的例子,反之亦然。

小西看手相和科学家的实验,都是通过先发行为引导对方的初始注意力,利用正向检验策略在他人身上制造出转瞬即逝的顺从,将对方引入定向心理滑道。

那是不是只要引导了对方的注意力就能够引导他们的行为了呢?其实也不是,要达到先发影响力的效果,还需要触发对方的心理联想。

2、触发心理联想

引导注意力是直接改变别人心理框架的方式,联想则是让别人通过想象来间接改变心理框架。

我们看一个小案例:

有人需要你做一个公益筹款,在广场发放传单,说服人们捐款,帮助山区里的失学女童。

方案一是拿着传单,上面印着有多少女童应该在上学的年纪,因为家里面贫困上不了学;

方案二是拿着一张海报,上面印着一个小女孩背着一大捆柴,正在艰难的爬山。

这两种方案你觉得哪种效果更好呢?

显然是第二种,这就是通过图像触发人的心理联想,激起同情心,从而达到捐款的目的。

触发心理联想,一共包含三种方式:

(1)语言联想

比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小饿小困就喝香飘飘”,听到这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是不是有一种想让人购买的欲望。

(2)图像联想

“世界上最重要的一部车就是爸爸的肩膀”,好感动。

(3)情景联想

“把1000首歌装到口袋里”,1000首歌呀,太多了,立马被说服,被吸引,下单购买。

3、建立归属感

除了攫住注意力、触发心理联想,还有一招:建立归属感

巴菲特每年发布公司报告时,为了营造可信赖感,通常会在报告的前两页介绍自己犯的某个错误,或是公司在过去一年里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它可能对公司的未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西奥迪尼说,“巴菲特视我为家人的那一刻,我的心就属于他了。

如果我们得知对方是老乡,瞬间就觉得亲切;我们更相信朋友圈里朋友的介绍。这些都是乡土意识的表现。

四、写在最后

想要通过讲道理来说服别人,其实也要讲究套路,话既不能说太满,也不能说太多,要想通过说服别人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先发影响力》总结了三点:

1、引导注意力

2、触发心理联想

3、建立归属感

通过学习先发影响力,我们可以借助那些最微小却能产生巨大成效的行为,来影响和说服别人。

在传递信息的时候,仅仅在措辞、时机等情景设定上做一些小小的调整,而不必动用高昂的成本和宝贵的时间,就能大幅度改变我们的说服效果。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