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四川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仪式

(视频记者:萧永航 袁秋岳 龙泠宇 尚文意)

新华社成都4月6日电(记者尚文意、袁秋岳)清明节当天,在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飞沙堰溢洪道,几名堰工登上竹笼杩槎筑成的临时围堰,挥舞利斧,砍断捆绑杩槎的绳索,数十名堰工在河滩上拉动绳索,放倒杩槎。霎时,岷江水奔涌向前,将延续千年的都江堰放水大典推向了高潮。

“2023都江堰放水节”仪式上,来自厄瓜多尔、泰国、马耳他等17个国家的驻华外交使节及千余位观礼嘉宾沉浸式参与其中。

四川都江堰举行清明放水节仪式

4月5日拍摄的都江堰放水节“祭祀祈福”环节。新华社记者 尚文意 摄

在放水大典上,演员和舞者装扮成古代的民众、战士、堰工、祭祀官等,对传统文化进行丰富演绎。祭水、拜水、放水等各环节严格按照古法进行,生动呈现了古时川西平原多姿多彩的社会风貌。

体验了拉绳索开杩槎的马耳他驻华大使白瀚轩非常兴奋,他认为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古老仪式能够被如此完整地重现,离不开中国长期以来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尽力保护。

据介绍,古时,每到冬季,人们便用杩槎筑成临时围堰,淘修河床,加固河堤。到清明时节岁修结束,便举行仪式拆除杩槎。后来,放水仪式演化为灌区人民的一项传统文化活动,以祭祀主持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李冰父子,祈求五谷丰登。都江堰放水节已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放水大典前一日,驻华外交使节们还参观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详细了解这一宏大水利工程的修建历史、功能和运行原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参与采写:萧永航、龙泠宇)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