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超强读书笔记法,帮你有效读书

关于看书在日常生活中有这么几种类型。

第一种:看书很好啊!我要看书!看什么书呢?这书也太多了,这本看了会有用吗?要不从小说开始看?加入购物车,加入收藏夹,一气呵成。之后这些书就一直在原来的位置躺着。

第二种:我知道看书很有用,看过好多书单推荐,买过很多大神们推荐的书,也读过其中的一大部分,可是看过之后总觉得:哇,这书果然很好看,果然很多好观点,但是如果被别人问这书好在哪啊?纵是心里百般看好这本书,却回答不上来只能说一句:“你看了就知道了”。

第三种:有很好的看书习惯,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脑子里也有很多自己的观点,但是多年之后,总觉得看过的书好像没什么用,没对生活产生实际性的影响,就会就经常想不通:为什么有些观点在脑子里,在要向别人表达观点的时候总是感觉思路不清晰,没法有条理的表达清楚;阅读真的可以对自身有所提升吗?身边那些不爱看书的人挣的钱也不少?好像读书这件事情并没有对自身生活起到明显的作用。

也许你不是这三种类型的读书者,但是也都会产生这些困惑:

读书真的有用吗?

怎么挑读书呢?

想要记读书笔记,但是好麻烦!

看书可以对我产生什么影响?

怎样坚持看书?

日本作家奥野宣之是网络与杂志专栏的撰稿人,并且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在他撰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读书笔记法》中给了我们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借鉴的答案。

“一味读下去”等于没有读过。

奥野宣之认为,读书后只是记住1%~2%这样的读书等于没有读过,只能算用眼睛看过而不是记在脑袋里,读再多也没有用。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被问到这些问题时好像没有办法很好的回答出来。这是因为在匆匆读完后,书中的提供的信息并没有被吸收,并没有成为自己的东西。或者说,在读书的过程中并没有带着目的去读,获取的信息极其有限。

作者将读书分为五个阶段:

选书

购书

读书

记录

活用

一、选书、购书

超强读书笔记法,帮你有效读书

要培养带着目的读书的意识,就要运用购书清单,而不是想到什么买什么,看到什么买什么。在购书时经常会被丰富的封面吸引,或者随便买几本畅销书,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的想法 。

只有从日常生活取材,才能列出反应自己真正需求的购书清单。

这里要了解一个概念:“信息一元化”,简单来说就是把相关的信息都放在一个地方,不需要任何复杂的加工。这样做的好处是信息都存在于同一个地方,在需要的时候就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在这里找不到的话就是没有。

在日常生活中谁都会有随时一闪而过的小想法,而这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就可以变成我们选书的源泉。而把这些小想法记录在笔记中,比如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台词、别人推荐的书名、电影、刷微信公众号推荐的书单、看过的书中作者提到的书或者突然想了解某一特定领域,把这些想法都记在笔记本上,作者称这样的笔记本为“随想笔记”。不需要分类,随意一点写上就好,可附上日期、或者直接粘贴。正式打算购书之前可以在购书网站上先搜索一下,判断内容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列出清单再去购买。

有过这样的过程就可以促进我们对书的思考,让书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你会慢慢化身成一个敏感的接收器,就不会在担心不知道读什么书了。

二、读书、记录

超强读书笔记法,帮你有效读书

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要求看书的时候要记读书笔记。回家以后看书,兴致勃勃的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抄着抄着就觉得好累啊,而且抄过后就不会再重新看,慢慢就放弃了,一直也不知道记读书笔记的意义是什么?

所谓的有没有用其实是针对于自己,只有对自己思想有启发、对行为有影响的才算是有用。所以在记读书笔记的过程过程中要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重点来了,到底要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通读

一边阅读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不用做标记,不要怕自己后来不记得哪里觉得好,因为真正觉得好的不会记不住,可以用来检验是不是真的觉得好)

重读

读完一遍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页也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标记

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几页,如果第三次阅读后仍然觉得一读,就在笔记上做记号。接下来再读一遍标记的内容,把最后还是无法舍弃的内容好超在读书笔记上就可以了。

要怎么记笔记呢?

写读书笔记的日期

书名

作者名

摘抄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