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历史上的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秦、赵有人入选?

战国四大名将是指中国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将领。南北朝时期《千字文》中以“起翦颇牧,用军最精。宣威沙漠,驰誉丹青。”来形容这四位将领的功绩。这四位将领分别为:秦国的白起、王翦,赵国的廉颇、李牧。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战国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天天打仗,战火纷飞。出现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并称战国七雄。在名将辈出的年代,却只有秦、赵有人入选后世所说的战国四大名将。这是为什么?

是不是代表这四人就是整个战国时期,最强的将领呢?是不是别国的名将水平太低?这当然不是。比如作为齐国人孙膑同样在战场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甚至还写出了《孙膑兵法》,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超高的成就,为什么他会落选“战国四大名将”的称号呢?

其实所谓的战国后期四大名将,我认为战国四大名将不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四大名将,而是战国后期的四大名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就能站得住脚。

历史上的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秦、赵有人入选?

“杀神”白起

战国四大名将成名最早的是白起。白起卒于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虽然白起前半生无史可考,但也可以看出是战国后期。杀神白起的名号在历史上如雷贯耳,他凭一己之力在战场上率众歼敌100多万,这几乎是古往今来军事将领战绩的天花板。

白起的战略眼光、战术水平在名将云集的战国时代自成一档,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可谓是实至名归。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曾评价他说“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能出其右。”白起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他是战争史上运用围歼战术作战的无与伦比的统帅。

“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有;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毛泽东经典的战略思想之一。

历史上的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秦、赵有人入选?

“防守之神”廉颇

廉颇则是成名于公元前283年,败齐之战。谈起廉颇,人们最易想起的便是成语"负荆请罪"和“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是一个“求稳”的名将,守城的功力无出其右,他不似白起那样会创造令人难以想象的战果,但是也不会造成较大的损失。公元前284年,名将乐毅同时担任燕、赵之相,联合秦、韩、魏,形成五国联军伐齐,大败齐军,眼见败局已定,但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晋阳,威震诸侯。战国时期这场战役非常辉煌,廉颇被奉为上卿。长平之战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如若不是赵王受反间计,撤了廉颇,可能廉颇就能破秦军速胜的计谋,守住城池,再谋反击。

历史上的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秦、赵有人入选?

“军阵之神”李牧

李牧则是在大败匈奴后,一战成名的。

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的李牧。

李牧,赵国后期顶梁柱,是赵国可以和秦国对抗而不落下风的名将, 李牧毫无疑问是史上最为惊才绝艳的名将之一。李牧前期抗击匈奴起就表现出一代战神的风范,如若不是李牧在北边镇守,当时的匈奴不知道有多嚣张。李牧在镇守代、雁门时,大破匈奴兵,斩杀匈奴十多万人马,匈奴单于率残兵逃亡而去,此后十多年不敢再接近赵国边境。

后期廉颇离去,赵国无将,只好启用李牧。李牧采用南守北攻的策略,自己率兵在北方攻击长途跋涉的秦军,取得胜利后。又和赵国守军会合一举歼灭南方秦军。李牧从此声威大震,让秦军胆寒。连王翦都知道李牧不除,秦军在战场上不能速胜,又使用反间计,李牧被罢军权。(我靠!!反间计这么好用?)后赵国覆灭。如若李牧在,那秦国不会这么容易收拾赵国。

历史上的战国四大名将,为什么只有秦、赵有人入选?

“智勇将军”王翦

四大名将中,成名最晚的是王翦。秦始皇一统六国,其中五国的覆灭与王翦有关,三国更是其亲手覆灭的。王翦是在公元前236年,被亲政不久的秦王嬴政,任命为将军,从此声名鹊起。王翦是秦国杰出的军事家,也是继白起之后,秦国不可多得的大将之材。作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王翦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最大军事功臣。

另说一句王翦可是四大名将中唯一善终的人,所以可以担得起一个“智”字。

所以换而言之,战国四大名将确实有实力,但最早成名最早的白起已经是战国后期了,所以所谓的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指的是战国后期四大名将。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