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袁敏

5月7日,河南洛阳凤凰山生态纪念园遗体捐献纪念碑前,72岁的王晓丽在儿子和孙子的搀扶下,手捧鲜花,眼含热泪,擦拭着纪念碑上丈夫的名字。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王晓丽和丈夫丁明亮早在10年前,就已经拿到了遗体捐献申请表,捐献遗体的想法来源于他们看到的一篇报道,报道中提到一位女大学生,在车祸去世后捐赠了自己的器官,救活了5个人,这让夫妻二人深受触动。

于是,他们就萌生了去世后捐献遗体的想法,随后递交了申请,并用了3年时间说服儿子,在申请书上签字同意。如今,王晓丽的丈夫已经去世3年了,遗体正在为社会做着贡献,他们的儿子也签订了捐献遗体的协议。王晓丽说,他们年龄大了,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不多了,因此就想通过遗体捐献的方式,去帮助更多的人。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王晓丽和丈夫丁明亮相识于工作中,在结为夫妻后,风风雨雨走过了将近50年,感情特别的好,“捐赠遗体是我们的心愿,现在我先生已经实现了他的心愿,我为他感到骄傲。”提到丈夫丁明亮,王晓丽的心中满是不舍,在丈夫去世后,王晓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带着鲜花,鲜花上放着丈夫的照片,前往凤凰山生态纪念园的遗体捐献纪念碑前,向丈夫敬献鲜花,认真的擦拭着丈夫的名字,和丈夫说说心里话。“我对他的感情就像开始一样浓厚,永远都不会改变,他的去世是我心里永远的痛。”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当我们把想要捐赠遗体的想法告诉儿子时,他特别反对,儿子觉得我们作为父母在百年之后就要风风光光的入土为安,但是我们告诉儿子,如果我和你爸爸的遗体还能为这个社会做出一些贡献,我们就觉得值了。”就这样,王晓丽和丈夫用了3年的时间说通了儿子,让儿子同意他们在遗体捐赠协议书上签字。2015年1月31日,夫妻俩的遗体捐赠申请表通过了审核,二人商定,不管谁先离开这个世界,活着的那个人一定要坚持到底。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2020年12月16日,当王晓丽和丈夫丁明亮相互依偎着,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时,丁明亮突然歪头看了一眼妻子,一滴泪水从眼角划过,随后便安详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之后,按照生前的愿望,丁明亮的遗体被相关机构接走做医学研究。此后的3年,王晓丽每天都带着丈夫的1寸照片,和身份证一起放在自己的手包里,想念丈夫的时候就拿出照片看一眼。她也时常带着儿子和孙子,去刻有丈夫名字的遗体捐献纪念碑前看望。“捐献遗体是我们的心愿,现在儿子也很支持我们的想法,他自己也同意了捐献遗体,并且也签订了协议,儿子说,支持爸妈就是最大的孝顺。”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据了解,自2018年5月以来,在河南省遗体捐献接收中心、洛阳市红十字会的大力支持下,凤凰山生态纪念园内建成红十字遗体捐献者纪念碑,这也是洛阳市首个为遗体捐献事业树立的纪念碑。

经过全社会广大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已成功举办五届遗体器官捐献缅怀仪式,截至目前,共有73位遗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以爱的名义镌刻在纪念碑上。

丈夫捐献遗体,妻子为寄托哀思将照片每天随身携带:他的离开是我永远的痛

他们有农民、工人、教师、医护人员,也有军人和公职人员。有的正青春年少,有的是耄耋老人。但是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馈赠“生命礼物”,将自己生命的终点作为另一人的起点,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当这些令人敬畏的生命完成他们最后的使命,他们的骨灰将免费安葬在凤凰山生态纪念园。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