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游戏式爱情人群的爱情三角与依恋模式

本文是北京大学通选课程《爱的心理学》华立成、江逸梵、俞远远的小组作业。版权归学生们所有。如需要转载,请联系本头条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大学生恋爱调查报告——游戏式爱情人群的爱情三角与依恋模式

华立成(北京大学法学院)

江逸梵(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俞远远(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 随着大学生恋爱人群比例的逐渐升高,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也在逐渐变化。相比起建立一段认真踏实的感情而言,很多人开始追求以“玩”为主的游戏式的爱情。本文通过问卷对北京大学生的恋爱观念和态度进行调查,并将这一数据与问卷中包括爱情三角的问题的答案作比较。通过计算其“恋爱谨慎程度”与爱情三角分布和方差,结合爱情三角分析,得出这种现象背后的结论。不仅如此,通过对上述结论的分析,我们将该结论与RQ量表表征的成人依恋模式互相联系,运用依恋理论将成人依恋模式与爱情谨慎程度联接起来。从而分析年轻人滥情的原因。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 游戏式爱情 恋爱三角 爱情谨慎程度 依恋理论

爱情游戏诡计_爱情游戏心计泰剧免费观看_游戏的爱情

1 引言

Lee(1973)提出了“爱情的颜色理论”,他定义游戏式爱情是和不同的伴侣一起玩的游戏。伴侣的欺骗以及没有关于自我和其他伴侣信息的表露是游戏型的主要特性,是一种很多人想要的现实。 & (1978)将爱情分为了激情式的爱情和同伴式的爱情。他提出激情式的爱情是一种包含强烈情感、温柔的、带有性欲的感情。在感情中,人们会被激情所控不可抗拒地被吸引到爱人的身边,与此同时,思想也会被爱人所占据,并常常将对方理想化,即认为对方在所有方面都是完美无缺的。这样的感情虽然强烈却很短暂,不比同伴式的爱情来的长远和实际。(1986)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的理论,将爱情的成分分为三类:亲密成分、激情成分和承诺成分,三个成分分别作为三角形的定点,并且按照成分的多少组成不同形状的三角形。他指出激情在短期关系中有着至高的重要性,并将单纯靠激情维持的爱情称作“愚昧的爱”。国内关于大学生爱情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都停留在恋爱观的调查,全面却不深入,本文将对以激情式的爱情为核心,运用爱情三角形的理论基础,分析现代大学生游戏式爱情的原因、心理和影响。第二部分通过对以上结论的使用,结合问卷中关于依恋理论的问卷分析(本研究采用RQ量表)

2 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

以北京大学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包括本校225位本科生,27位硕博生。

2.2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你贪“玩”嘛?——大学生爱情谨慎程度与爱情三角、依恋模式分析》为主要调查载体。将除基本信息外的23个问题分为四组,包括对自己与理想对象的自定位(包括第3、9、10、12、13题,共五题),对自己恋爱经历的事实陈述(包括第4、5、6、7、8、11题,共六题),以及恋爱三角分析(采自的爱情三角量表,共六题)。最后一组涉及该同学的成人依恋模式,(采自RQ量表,包括20、21、22、23题)。

对每一份问卷,完成如下分析:(1)对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的问题分别赋分,取平均值,记作“爱情谨慎程度”。从而探求出该同学真实的爱情谨慎程度,降低问卷的形式可能带来的误差。(2)对第三组问题的结果,分别给出三个维度的评分,作出“爱情三角”。(3)对第四组问题(RQ量表)的结果取平均值,得到平均结果(平均结果的科学性后文论证)。(4)将三个数据相互比较,研究这位被调查人爱情谨慎程度与爱情三维度得分情况的关系,得出经验性结论,并用爱情理论和依恋理论解释之。

游戏的爱情_爱情游戏心计泰剧免费观看_爱情游戏诡计

2.3 调查问卷内容及赋分情况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常理和第19题的“自我认知”两个要素,对前两组分体进行赋分,分数越低表示情感越谨慎,分数越高表示对待情感越随便。详细方法见问卷调查内容。

3 结果分析3.1 根据爱情谨慎指数分类

根据爱情谨慎指数的高低,我们将所有252位参与实验者分成三组,21分以下为低分组(69人);21.05至25分为中分组(117人);25.5以上为高分组(66人)。

3.2 爱情三角理论与爱情谨慎程度的关联

3.2.1、谨慎指数和性别对爱情三角形各指标的结果分析:

根据问卷的结果,我们将不同分组的不同性别再次分开,通过第三组问题,得到以下数据分析和结果:

爱情游戏心计泰剧免费观看_游戏的爱情_爱情游戏诡计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6.623, p=.002),但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不显著(F(2,246)=0.614, p=.434);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246)=8.658, p=.000)。

在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5.296, p=.006),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较不显著(F(2,246)=2.316, p= .129);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较显著(F(2,246)=4.740, p=.010)。

在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显著,(F(2,246)= 5.376, p= .005),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非常显著(F(2,246)= 8.882, p= .003);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非常显著(F(2,246)= 15.080, p=.000)。

游戏的爱情_爱情游戏诡计_爱情游戏心计泰剧免费观看

可以得到以下三个结论:

结论 1爱情谨慎指数与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关联,爱情谨慎指数较低(比较谨慎)的人有平均程度的亲密度,激情,有较高的承诺。爱情谨慎指数较高(比较随意)的人有较高的亲密度,平均程度的激情,有较低的承诺。

结论 2 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在亲密、激情均较不显著。在承诺维度非常显著。男生的承诺指数较高。

结论 3 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在三个维度均较为显著。

3.3 成人依恋模式与爱情谨慎程度的关联

游戏的爱情_爱情游戏诡计_爱情游戏心计泰剧免费观看

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avoid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不显著,(F(2,246)= .923, p=.399),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不显著(F(2,246)= 1.349, p= .247);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较不显著(F(2,246)= 2.366, p= .096)。

在指标上,三种不同谨慎指数组的被试的主效应不显著,(F(2,246)=6.022, p=.003) ,不同性别的被试差异不显著(F(2,246)=.077, p= .782);并且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较不显著(F(2,246)=.716, p= .490)。

结论 4 在成人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主效应还是不同性别的被试,还是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在三个维度均较不显著。

4 分析与讨论

4.1“游戏式爱情”分析

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爱情谨慎指数高的学生在承诺、亲密三角形的得分高于爱情谨慎指数低的学生。对于激情、承诺、亲密三个成分而言,爱情谨慎指数低,即恋爱经历较多的大学生因为多次体验过恋爱的“甜美”,所以对激情、承诺和亲密三角形颇有经验和心得,导致对三个成分的认同感较高,进而较能理解和接受恋爱过程中的浪漫激情。这和结果与倪林英等人(2013)的研究结果相似:恋爱经历丰富的学生比恋爱经历少的学生更愿意追求以浪漫激情为主的爱情,原因在于厌倦了以往一贯的恋爱模式,希望摆脱束缚追求新的刺激。而以上结论与性别并无显著的关系。可能是因为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比较进步不再保守,男女平等的思想也深入其心。所以差不多的爱情谨慎指数的分组中,男生和女生在三方面的表现都不是差距很大。

4.2“游戏式爱情”人群表现和心理

大多抱着“玩玩”心态的人往往不能给对方一种确定而且清晰的承诺,这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身处的关系的“保质期”,知道这段感情无法长久,只是享受当下所带来的快乐,在面对对方的过于依赖时会做出一些退缩;在面对对方对长期的规划时往往会选择逃避。他们相信不想让对方知道的自我部分会伤害到他。同时部分人群有多个暧昧对象,并且避免让他们互相查明对方,他们享受被不同对象的喜爱的感觉,存有侥幸心理,并且知道如果事情败露,对方将会觉得难过苦恼。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感情谨慎程度低的人往往在伤害到了对方以后觉得不太好但是无动于衷,他们会产生一定心理上的愧疚感,但程度不足以制止他们停下这样的行为。

4.3“游戏式爱情”的影响

根据爱情三角形的理论,激情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很高的强度,却很快会随时间的变化而迅速下降。大学生“贪玩”的表现为刚开始就爱的淋漓尽致,恨不得把整个世界都给对方,却又在很短时间内感到疲倦,想要从这段感情中“抽身而去”。这份失恋会让感情中的另一半痛苦不已,无法承受这当中的落差,从而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在失恋挫折的巨大心理压力下,大学生内心的痛苦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往往表现出消沉的失落感,从而陷入空虚、焦虑甚至巨大痛苦之中,所以导致自卑心理以至抑郁,持续的消极挫折体验使得个体可能面临崩溃的威胁,有的人甚至因此而走上绝路。经历失恋的大学生深刻体验失恋的痛苦,因此对人、对社会都有一种敌对心理,他们对伤害极度敏感,对周围事物不信任,抱有恐怖心理和广泛猜疑的特征,有的有的甚至形成偏执性人格。

4.4 从爱情谨慎程度与依恋模式的关系看“游戏式爱情”的原因

根据结论 4 在成人依恋理论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主效应还是不同性别的被试,还是谨慎指数和性别的交互作用在三个维度均较不显著。所以一个人对爱情不谨慎,也就是滥交或者对伴侣不负责的行为往往与其成人依恋模式并没有明显的关系。如果根据 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依恋模式的发展具有连贯性,成人后会建立新的情感联接,那么本结论意在说明一个人对情感的态度是否谨慎并不取决于其幼儿时期的依恋模式,也就不取决于其幼儿时期家长的能力和及时的回应( )。而更有可能取决于别的因素。

5 结论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恋爱谨慎程度与其对“爱情三角理论”里的三个要素,即忠诚度、激情、亲密性的需求程度有关。而对这三个要素的需求程度又离不开其自身的情感经历。一般来说,情感经历较少的同学,比较倾向于承诺和亲密这两个要素,而对激情的需求并不会很高,因此在恋爱观上表现出来的就是会比较谨慎,希望与伴侣保持一个长期渐进的发展计划,并不急于发生亲密的关系;同时也相对自律,在面对其他异性时也能保持适当的距离。

对于情感经历较丰富的同学,特别是在感情中受过伤的人来说,他们往往能比较“熟练地”享受恋爱中的激情与浪漫,同时又不愿受到保守恋爱模式的束缚。加上一些受过伤的经历,使得他们更容易因为不愿再次受到同样的伤害而抱着玩玩的态度去恋爱。他们不愿给对方承诺,也不愿作出长期的计划,总是采取逃避、敷衍的态度。更有甚者会与多人保持暧昧关系,即使他们会因为伤害对方而感到愧疚,但仍然不足以阻止他们继续这样做。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种种情况,根本原因是三种元素的特性造成的。忠诚度和亲密性都是一开始增长较快后期逐渐变慢,最终稳定在一个水平上,对谨慎的恋爱观的促成有积极作用;而激情则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性——一开始就可以达到顶峰,但也可能迅速滑落谷底,这样的特性带来的后果就是失恋后的自我保护心理,要么紧闭心门,难以开始下一段恋情;要么开始“游戏式”爱情,追求新鲜和刺激,极端的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以玩弄别人感情为乐。

不仅如此,成人时期的安全依恋,可能在成人后导致对他人的依赖太高,从而发展出相对“游戏式爱情”。而成人时期的不健康依恋类型,可能对其恋爱造成终生的影响——也就是说,他可能不信任别人的帮助,从而发展出保守的爱情。

综上所述,很多大学同学初尝恋爱滋味时,其尚未成熟的心智,尤其是对感情稚嫩的把控能力不足以使他们正确面对荷尔蒙的诱惑,容易引发种种不符合传统道德观点的恋爱心理和行为。在此我们不作道德评价,但还是希望大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恋爱三种要素的本质,形成良好健康的恋爱观,拥有美满幸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袁立,当代大学生恋爱态度调查与分析,2005,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第13卷第

4期;

[2] 张萍,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2012,《重庆教育学院学报》第25 卷 第1 期 ;

[3] 王希华、张瑞,失恋对大学生恋爱态度和心理健康的影响,2011,《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第19卷第5期;

[4] 余水,基于“爱情三角形”的大学生恋爱调查研究,2015,《铜仁学院学报》第17卷第2期;

[5] 曹娜、宋修岩,关于大学生恋爱问题的调查与分析,2012,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7卷第4期

/r/ (二维码自动识别)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