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关键点

1.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ST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学起源于胎盘种植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

2.PSTT多继发于足月妊娠,主要临床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

3.血hCG轻度升高或正常。

4.PSTT多数无转移,领后良好。

5.PSTT对化疗相对不敏感,手术切除子宫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site tumor/PST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织学起源为胎盘种植部位的中间型滋养细胞,临床相对罕见。

PSTT主要发生于生育年龄,可以继发于各种类型的妊娠。临床病程多为良性经过,病灶多局限于子宫,预后较好。尽管接受了手术和联合化疗,PSTT一旦发生转移,预后不良。与其他类型的GTN不同,PSTT对化疗相对不敏感,因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手术将导致育龄期病人失去生育能力。

【概述】

1.命名1895年最早描述该病为“非典型绒癌( )”或“非典型绒毛上皮瘤( )”。到1910年美国病理学家James Ewing通过文献复习,对其进行了更深入的病理研究,但未有正式命名。根据1954~1966年的文献,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度被称为“绒毛膜上皮增殖(-osis)”。直到1976年,等描述了12例这种特殊类型的滋养细胞疾病,将其命名为“滋养细胞假瘤( )”,当时认为是一种良性疾病。之后等发现该病具有恶性行为,并可发生远处转移并导致病人死亡。因此,1981年和Young将该病易名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site tumor,PSTT)”,以描述其病理特征和恶性潜能。1983年WHO正式命名PSTT,并沿用至今。据文献综述,自1976至2016年,已有超过500篇文献对PSTT进行了报道,但多为个例报道和临床病例回顾分析,有关其分子遗传基础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很少。

2.流行病学 PSTT临床相对罕见,约占全部GTN的1%~2%。英国回顾30年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病例,PSTT占所有GTD的0.2%;根据北京协和医院的资料,该院1998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共收治GTN病人2086例,其中绒毛膜癌984例,侵蚀性葡萄胎1037例,例,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8例,PSTT占全部GTNM2.73%。

在既往的报道中,因为PSTT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典型,HCG升高不明显,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往往易造成误诊、漏诊,所以PSTT的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对PSTT精准诊断认识的逐渐提高,以及各种影像学诊断手段的应用,PSTT的诊断水平有所提高,确诊率也有所增加。

【发病机制】

PSTT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遗传学分析为PSTT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PSTT的基因型多为二倍体,但也有少数病例发现存在四倍体。Hui等发现PSTT病人的前次足月妊娠大多数为女性胎儿,89%(23/26)病例组织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XX,提示PSTT的形成需要功能性的父源性X染色体(Xp)的存在,并推测Xp可能的两个作用机制为:①Xp上存在癌基因,如Esxl、Pem、MYCL2、IAP等;②功能性X染色的含量异常。他们在后续的研究中扩大了样本量,进^步验证了功能性的Xp与PSTT发病的关联性。

分子生物学研究发现,PSTT组织中P53,EGFR和Ki-67高表达,bcl-2不表达,提示p53失活,EGFR和Ki-67的上调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和增殖中起到一定作用。与正常的中间型滋养细胞(IT)相比,PSTT中病理性IT的Ki-67染色指数明显增强,同时表达各类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并且p53阳性细胞与 A阳性细胞的分布区域比较一致。Nagai等分析了12例PSTT病例中p53的表达情况,发现FIGO( of and )分期为Ⅱ期及以上的6例病人均有p53表达,而FIGO分期为Ⅰ期的6例病人仅有1例表达p53,提示p53还可能参与了疾病预后。

目前世界范围内首次报道一例PSTT母婴同时发病,提示PSTT可以在宫内经胎盘转移至胎儿。母亲PSTT伴有肺转移,行子宫切除和联合化疗,26个月后痊愈;男婴因PSTT伴多脏器转移,最后死于多器官衰竭。

【组织病理】

1.组织来源 滋养细胞是人体中一种特殊类型的细胞,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组织来源、发育过程、形态变化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滋养细胞来源于胚胎外层细胞,着床后分化为两层,内层的细胞滋养细胞(,CT)和外层的合体滋养细胞(,ST),也存在中间型滋养细胞( ,IT)。目前的研究大多认为,ST是由CT分化而来的,IT是这种变化的过渡性细胞。

CT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绒毛表面的CT分化为ST,而绒毛外锚定绒毛的CT分化为IT,IT又可分为三个亚型:绒毛型IT、种植部位IT、绒毛膜型IT。种植部位IT可侵入蜕膜和肌层,浸润并取代子宫螺旋小动脉内皮细胞,进行血管重塑,以增加胎盘血供,而当IT异常侵入到子宫肌层时,形成PSTT。

与其他类型的滋养细胞疾病(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源于细胞滋养细胞(CT)及合体滋养细胞(ST)的异常增生不同,PSTT源于种植部位中间型滋养细胞(IT)的异常异常增生。

2.病理 PSTT的生长方式多样,可呈结节息肉型、实质性肿块型或弥漫浸润型。肿瘤平均直径为5cm。肿瘤切面多呈黄色或褐色,组织软脆,可有局灶性出血及坏死,但无绒癌样的广泛出血坏死。

PSTT镜下特征为肿瘤组织几乎全部由中间型滋养细胞(IT)组成,几乎没有典型的细胞滋养细胞(CT)和合体滋养细胞(ST),没有绒毛结构。瘤细胞通常由弥漫一致的单核细胞组成,多核巨细胞少见,核分裂象不一。最能反映PSTT特点的表现是肿瘤细胞对子宫基层和血管的浸润,这种大的单核瘤细胞可呈单个,也可融合成片状、条索状或岛状。

3.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STT肿瘤组织中50%~100%的细胞人胎盘生乳素(hPL)染色阳性,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阳性的细胞不足10%,强hPL与弱hCG的免疫组化染色可作为PSTT相对特征性的标志,用于鉴别诊断。

近年来,随着胎盘分子病理的研究进展,发现PSTT肿瘤组织还可表达p53、、CDKs、Mel-CAM等标志。妊娠相关基质蛋白(PMBP)是中间型滋养细胞的标志物之一,在PSTT病例中阳性率达78%。Shih和利用MIB-1抗体双染色技术,检测Mel-CAM阳性细胞中Ki-67的增值指数,该方法得到的PSTT增值指数约为14%,可用于PSTT的鉴别。Shih后续又提出了一种两步骤模型“”,利用p63、hPL和Ki-67染色,以鉴别不同种类的滋养细胞疾病HLA-G染色阳性是中间型滋养细胞相对特异的标志,有助于PSTT与其他类型GTN相鉴别。抑制素()染色有助于PSTT与子宫肉瘤以及上皮性癌的鉴别。

【临床表现】

PSTT多发生于生育年龄女性,平均年龄34岁;PSTT可继发于各种类型的妊娠,包括足月妊娠、葡萄胎、自然流产、人工流产、异位妊娠等,其中足月妊娠最为多见。文献综述,PSTT,有61%继发于足月妊娠,12%继发于葡萄胎,9%继发于自然流产、8%继发于人工流产,2%继发于其他妊娠相关疾病,另外有8%原因不明。

PSTT病人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常见症状包括不规则阴道流血、停经、子宫增大等,其他并发或继发症状还有子宫穿孔、肾病综合征、高催乳素血症等。

大多数PSTT临床进程表现缓慢,病灶局限于子宫,预后较好。但有约10%~15%的病例发生子宫外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包括阴道、肺、肝等。一旦发生转移,尽管接受了手术和联合化疗,预后不良。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PSTT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漏诊。临床确诊需要结合病史、病理学、血清学及影像学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

常用的辅助检查有:

(1)血清hCG测定:多数阴性或轻度升高,范围在2~/ml不等,80%不高于/ml。超过35%的PSTT病人血清游离hCG-β亚单位呈阳性、高糖化hCG(HCG-H)阴性或低水平、尿β核心片段阳性。这些血清学检查均有助于PSTT与绒癌及其他滋养细胞肿瘤相鉴别。

(2)血HPL测定:一般为轻度升高或阴性。

(3)超声检查:是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二维超声提示子宫增大,腔内未见胚囊,子宫肌层内多个囊性结构或蜂窝状低回声区或类似子宫肌瘤的回声,或腔内见光点紊乱区。彩色多普勒提示肌壁间蜂窝状回声内血流丰富,呈低阻血流图像。

(4)其他影像学检查:CT对肺部转移灶有很高的敏感性,主要用于肺转移的诊断;MRI多用于对子宫和盆腔病灶的诊断。在MRI图像上精确定位,尤其适用于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子宫孤立病灶的PSTT年轻病人,为保守性治疗提供依据。PET-CT敏感性高,多用于判断有无全身转移和复发后评估,但费用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

(5)宫腔镜和腹腔镜诊断性检查:需要与其他妊娠相关疾病鉴别,如胎盘残留、异位妊娠等;对无法经过诊刮确诊的局限在子宫腔或子宫壁的占位,可经宫腔镜、腹腔镜或宫-腹腔镜联合切除病灶或活检,获得组织病理,以明确诊断。

(6)染色体核型检查:大部分的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是二倍体,少数四倍体。

(7)组织学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金标准,同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其他滋养细胞肿瘤鉴别。

2.鉴别诊断 PSTT需要与绒癌、胎盘部位过度反应(EPS)、胎盘部位结节(PSN)、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ETT)等滋养细胞疾病进行鉴别。与其他类型的GTN相比,PSTT有其特异性:病灶以坏死性病变为主,而非出血性病变,这是由于PSTT的血管受累程度不如其他GTN明显;其他类型GTN中合体滋养细胞(ST)增殖旺盛,可分泌大量hCG,血清hCG水平明显升高,而PSTT由中间型滋养细胞(IT)组成,仅能分泌少量hCG,其血清hCG升高不如其他类型GTN明显。但鉴别需要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同时,PSTT还需与其他妊娠相关疾病相鉴别。足月产后以及流产后hCG轻度升高,发现宫腔占位,需与胎盘和妊娠物残留鉴别,需要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停经后阴道出血,或不规则阴道出血,hCG升高,超声发现子宫肌壁间,尤其是位于宫角的血供丰富的病灶,还需要与异位妊娠鉴别。近年随着二胎政策放开,剖宫产切口妊娠发病率增加,剖宫产切口部位PSTT也有报道。

对于hCG正常的宫腔占位,还需与黏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鉴别。

3.临床分期 PSTT的临床分期采用FIGO解剖学分期,但WHO/FIGO预后评分系统不适用PSTT。

【治疗】

1.手术治疗 PSTT对化疗不敏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首选全子宫切除术,因卵巢镜下转移率仅为3%,故卵巢外观无异常者可以保留卵巢,特别是绝经前希望保留卵巢功能的病人。对于无高危因素的PSTT病人,全子宫切除后不必给予任何辅助治疗。

2.化疗 与其他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相比,PSTT病人对化疗不敏感,一般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化疗指征为:①有高危因素(距前次妊娠时间>2年、有丝分裂指数>5个/10HP、肌层浸润深度>1/2、脉管受累)的Ⅰ期病人;②Ⅱ期及Ⅱ期以上的PSTT病人;③保守术后可疑有残余肿瘤病人;④远处转移、术后复发或疾病进展病人。一般认为对于FIGOⅠ期低危病人术后可不予化疗,Ⅱ期及Ⅱ期以上的病人应给予辅助性化疗。

由于PSTT对化疗不如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敏感,不主张单药化疗,推荐首选EP-EMA方案和EMA-CO方案,实施化疗的疗程数和巩固化疗原则同高危GTN。

3.放疗 在姑息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但非一线选择,仅推荐用于局部、孤立的复发病灶病人,对于盆腔残余灶,放疗联合手术和化疗可能有一定好处。放疗必须个体化。

【预后相关因素】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预后评分不适用于PSTT。目前认为,FIGO分期是PSTT最重要的预后因素。局限于子宫的PSTT病人治愈率达95%,病灶扩散到子宫外的存活率约为75%。

影响PSTT预后的高危因素有:① FIGO分期Ⅲ~Ⅳ期;②有丝分裂指数>5个/HPF;③距先前妊娠>2年;④具有子宫外转移病灶。另外,年龄≥40岁、β-hCG>/L、肿瘤体积较大、肌层浸润深度>1/2、脉管受累、大面积肿瘤出血坏死、出现肾病综合征、高血压、红细胞增多症、脾大等并发症等都提示预后不良。

【随访】

和其他GTN一样,PSTT治疗后也应随访。一般建议,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然后每6个月1次至3年,此后每年1次直至5年,以后可每2年1次。随访内容同GTN,由于通常缺乏肿瘤标志物,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在随访中的意义相对更重要。

尽管大部分PSTT病人血清hCG阴性或轻度升高,但目前多数学者还是建议通过血清hCG水平的测定来监测治疗的疗效和疾病是否复发。即使β-hCG水平很低,可能疾病仍有进展。对于β-hCG无法检测或低血清水平,尿β-核心片段或β-hCG也是一种好的监测方法。磁共振(MRI)对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病灶的监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因此在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随访中MRI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临床特殊情况的思考和建议】

1.PSTT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PSTT病人大多是年轻妇女,渴望保留生育功能。尽管大多数PSTT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但由于其特殊的原发部位和生长方式,以及对化疗的不敏感性,对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PSTT本身发病率极低,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指导,对PSTT保守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对预后的影响等均无统一认识。目前认为,PSTT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仅适用年龄<40岁、渴望保留生育功能、病灶局限子宫的Ⅰ期病人;术前除外其他不孕因素,并保证术后能够密切随访的PSTT病人。

2.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方法 经腹或腹腔镜子宫病灶切除术+子宫重建术±术后化疗;对病灶较小、且局限于内膜无肌层侵犯的PSTT可在宫腔镜下行病灶切除±术后化疗:术前对于病灶大、血管丰富、hCG水平较高的PSTT病人可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或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术前影像学评估很重要,确定病灶范围和定位;充分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知情同意,告知其残留、复发的风险;术中对病灶切缘进行冰冻病理检查,保证病灶切缘阴性;术后根据高危因素选择是否辅助化疗。

参考文献

1. Seckl MJ, NJ, RS. . , 2010,376(9742):717-729

2. G, Laganà AS, A, et al. , and of site : from bench to . of & ,2017,295(1):173

3.赵峻,向阳,郭丽娜,等.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17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265-269

4. Hui P, V, AS, et al. of site tumor may the of a X . Lab , 2000, 80(6):965-972

5. Hui P, Wang HL, Chu P, et at. of Y in human site tumor. Mod , 2007,20(10):1055-1060

6. Nagai Y, Kamoi S, T, et al. of p53 in or site : a study of 12 cases. Oncol, 2007,106(3):446-524

7. Shih IM, G, RJ. of cell lines from PSTT and mole. Modem , 2002,15(1):210A-210A

8. Kobel M, Pohl G, WD,et al. of is for and of site tumor. Am J ,2005,167(3):879-885

9.向阳,宋鸿钊.滋养细胞肿瘤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10. N, M. site tumor. J Res Clin Oncol,2008,134(1):1-6

11. - A, JM, JL, et al. site tumor: human and major basic as . Hum , 1998,29(3):280-288

12. Shih IM, RJ. Ki-67 index in the of site, site tumor, and : a using Ki-67 and Mel-CAM . Hum , 1998,29(1):27-33

13. Shih le M. , an -based , in the of and . Ann Diagn , 2007,11(3):228-234

14. G, RJ, MT, et al. HLA-G is for in and can serve as a in . of , 2002,26(7):914-920

15. Guven ES, Guven S, I, et al. tumor in a with brain and lung . Int J , 2004,14(3):558-563

16. AJ, M, Seckl MJ, et al. -' with site . Med,2002,47(6):460-464

17. Zhou Y, Lu H, Yu C, et al. of site tumor. ,2013,41(6);679-684

18. Cole LA, SA, CY, et al. : 3. Human -free , a of site . Oncol,2006,102(2):160-164

19. Chang YL, Chang TC, Hsueh S, et al. and for site tumor- of 3 cases and of 88 cases. Oncol,1999,73(2):216-222

20. RN, JL, Young RH, et al. site tumor: A study of 55 cases and of the of . Oncol, 2006,100(3):511-520

21. P, Nagai Y, R, et al. and long-term of -site : study. , 2009,374(9683):48-55

22. Zhao J, Lv WG, Feng FZ, et al. site tumor: A of 108 cases and their for and . ,2016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