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来,看一看这幅金文作品创作的难度

创作一幅稍微如意的作品不容易,创作一幅满意的金文作品更难。

应《中国金融家》杂志社之约,需创作一幅迎春作品。

于是,脑海里忽然萦绕一句话:“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远”和“难”的问题,唯有迈开脚步去行方可到达目标。在多年研习商周金文过程中,我对这句话感同身受,其中对古人的临摹是不易的,更不要说用金文去创作了,所幸自己在探究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脚步。

以此次创作为例,难点有五:

其一,“雖”“做”两字在先秦文字里并无可参照资料。

其二,“雖”“難”两字右部首雷同,规避有一定难度。

其三,“雖”“則”出现两次。

其四,“将”字有甲骨文及小篆做为参考,如何借鉴、变通和融合?

其五,十四个字,整体作品如何布局?

创作金文作品,我一向慎之又慎,查阅各种资料,不停地修正。这幅作品先后我进行了七次创作,手记如下:

一、对于金文中无出处的“雖”“做”二字,只能进行改造,“做”字的部分参照了先秦玉玺“畋”的造型,创作时做了适当的错位。

二、“雖”“難”的右边部首尽可能规避雷同,第一个“雖”字右部首参照商与西周早期,“難”字参考了西周晚期青铜壶铭文。

三、两次出现的“雖”“則”通过部首的移位避免了雷同。

四、“将”字在金文中存有另外一种造型(但容易存有歧义),小篆“字”的造型太过于整饬,考虑到整体作品的布局,几经尝试,最后选择了甲骨文的造型。

五、至于作品的整体布局,充分考虑了穿插、大小、错落的关系对比以及气息的联动。

喜欢书法几十年,越深入越艰难,幸好在艺术的道路上有挚友们的鼓励。翰邦兄曾与我共勉,越难创作的作品越要去面对。很多时候,有意选择那些平时很多人绕着走的内容去创作,正如这幅作品的创作,所谓“事虽难,做则必成”。

人生在世,甘苦相伴。三年疫情,改变了多少人的人生。再过几天就到春节,寒冬再漫长也终将过去,让我们在信念的坚守中,穿行过冬天,用心去迎接春天的到来。

创作手迹

图片

第七次创作

图片

​第一次创作

图片

​第二次创作

图片

​第三次创作

图片

​第四次创作

图片

​第五次创作

图片

​第七次创作

图片

孙璋,山东郓城人,毕业于兰州大学数学系,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喜商周钟鼎、摩崖石刻、敦煌残卷,长期专注于商周金文的研究,致力于创作

​不一样金文书法。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