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伤寒论》学习笔记3——桂枝汤治疗病发于阳的外感

原创大熊敦敏大熊敦敏2023年08月19日 12:58北京

《伤寒论》学习笔记3——桂枝汤治疗病发于阳的外感

中医老苗说

想学“五运六气”和《伤寒论》的朋友可扫码关注“大熊敦敏”公众号,进入学习群,每周二、三有公益直播。

适合中医爱好者和中医医生学习的《五运六气入门课》已经上线,带你系统学习五运六气。(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昨天我们从营卫不和的角度理解了太阳病中风,病了解了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作用。(点击这里查看上篇学习推文)今天,我们从“病发于阴,病发于阳”的病因视角,分析桂枝汤的临床应用。《经方实验录》医案

我治一湖北人叶君,住霞飞路霞飞坊。大暑之夜,游大世界屋顶花园,披襟当风,兼进冷饮。当时甚为愉快,觉南面王不易①也。顷之,觉恶寒,头痛,急急回家,伏枕而睡。适有友人来访,乃强起坐中庭,相与周旋。夜阑客去,背益寒,头痛更甚,自作紫苏生姜服之,得微汗,但不解。次早乞诊,病者被扶至楼下,即急呼闭户,且吐绿色痰浊甚多。其身无汗,头汗不多,两手臂出汗,抚之潮。

盖系冰饮酿成也。随疏方用:

桂枝四钱 白芍三钱 甘草钱半 生姜五片 大枣七枚 浮萍三钱

这个患者后来在路上偶遇曹先生,告知:“前病承一诊而愈,先生之术,可谓神矣!”

[词解]

① 南面王不易:意为即使用王位换,也不愿意。南面王,即南面称王,古制王座皆坐北朝南,故称。易,交易,交换。

《伤寒论》学习笔记3——桂枝汤治疗病发于阳的外感

上面这个出自《经方实验录》的医案,患者在大暑之夜“披襟当风”,这是体表感受风邪,是《伤寒论》中的“病发于阳”的情况,同时“兼进冷饮”,寒凉的冷饮直接入胃,可能造成伤寒论中提到的“病发于阴”的情况。

从患者的症状表现来说,表现为恶寒、头痛,即可判定为因为“病发于阳”而导致太阳病中风,并没有出现“病发于阴”的少阳病出现。医案中分析病因,提到“盖系冰饮酿成也”的分析是值得商榷的。哪怕我们不用《伤寒论》中“病发于阳”“病发于阴”的视角进行分析,生活常识告诉我们,进食寒凉会直接导致我们胃肠受寒,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不会直接出现恶寒、头痛的太阳病中风症状。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位患者症状的能量代谢模型病机:

恶寒:外邪侵袭人体体表(病发于阳),身体需要生发阳气行于体表去抗邪。阳气从哪里来?是从身体存储的津液来,津液通过吸收体内热量而生成阳气去抗邪,体内热量被消耗了,就会出现恶寒怕冷的症状,哪怕盖上厚被子也不得解。

头痛:阳气抗邪导致头部阳气不足。

汗出:提示表开。该名患者“其身无汗,头汗不多,两手臂出汗,抚之潮”,说明该患者表开程度不高,所以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味药——浮萍。

浮萍药性辛,寒,能够宣发肺气,开毛孔而助力发汗解表,透疹止痒。浮萍的这个功效类似于麻黄,但不及麻黄峻猛。

《伤寒论》学习笔记3——桂枝汤治疗病发于阳的外感

在曹先生的医案中也提到,此患者的方用桂枝汤还要另加浮萍,是因为“其身无汗,头汗不多故也。”

这个患者还出现“吐绿色痰浊甚多”,在《伤寒论》中,未提及“痰”这一症状。如果用能量代谢模型分析“痰”形成的成因,是由津液快速转化阳气的同时,会生成水,水在体内凝练而成痰。

今天,我们学习“”病发于阳而成的太阳病中风,用桂枝汤治疗的医案就讲到这里。建议大家购买一套曹颖甫医学三书,作为学习教材,能极大提升学习效果。满100减50的活动也不是随时都有,需要的赶紧入手。

同时,我们组织了一批优质的农产品,桂枝、白芍、甘草等,大家可以酌情选购,居家搭配生姜、红枣,搭配桂枝汤等经方,调理保健使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