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牛津大学

久仰牛津、剑桥的大名,何况本人是在中国第一流大学校园里长大的,对高等学府,对学富五车的学者,有种骨子里的崇敬。能到世界第一流的学校看看,是一大快事。

途中,依然是风景如画,感到英国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美好。路过一块墓地,墓碑都很普通,不知道今天英国人是不是还是这样安葬?路边的房子整齐结实,红色或黄色的砖墙,白色的窗户,窗台很矮,里面多是白色纱帘,没看到一家有防护栏的,即使是临街的房子也没有高大的院墙,一派富足平安的景象。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导游用了10分钟讲完了牛津大学的历史和游览的路线。

她说“全球最老的大学是巴黎大学,牛津老二,剑桥老三。原来英国人都在法国念书,没想到1167年,英格兰国王同法兰西国王闹不愉快了,英王立马把英国学生召回来,禁止他们再去巴黎上学。到了13世纪牛津的学生和附近的农民发生冲突,于是一部分学生迁到剑桥,后来就有了剑桥大学。”听着这两座名校的开头都不怎么堂皇。

回来的英国学者得找个地方接着练呀,他们来到了牛津,因为这里有座亨利二世的宫殿,背靠大树好乘凉,就是这儿了。在天主教本笃会的协助下,从事经院哲学的教学与研究。

900年历史的牛津大学,培养了7个国家的11位国王、6位英国国王、4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3位总统和首相、12位圣人、86位大主教以及18位红衣主教,影响着整个文明世界。有这样的成绩单,谁与争锋?

大巴停在一座罗马式建筑门口,这是阿什莫林博物馆。是英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但过其门而不得入哇!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牛津街上很繁华,老建筑很多,颜色多是姜黄色的,有的窗台上放着一大捧小花,极为雅致。按照导游的指示,顺着一条马路往牛津大学走去。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看到一座宏伟的大教堂,激动得跑到马路对面去拍照,教堂造型别致漂亮,高耸的钟楼顶上是白色的拱顶,最上面是绿色的风向标。教堂下面是巨大的拱形门洞,门洞上方有个手持权杖的女人塑像,一切是那么典雅精致,与众不同。这时候,导游已经看不到了,也没地儿问这是啥教堂?写游记时在网上翻了半天,才整明白:这是牛津大学基督教堂学院的教堂。那个钟楼叫汤姆塔,建于1681年,塔中有一口重达7吨的大钟,人称 “大汤姆(Great Tom)”。每晚9点5分,“大汤姆”都要连续敲响101次,因为学院设立之初有101学生。学院的所有大门全部在最后一声钟响后关闭,回来晚的学生就等着挨罚吧。遐想一下,101声洪亮的钟声在牛津上空回响,牛津的学生拼命地往回跑,在最后一声钟鸣的余音袅袅中,所有的大门都轰然关闭。当然,现在没有这个景了,早在1963年已被废止。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基督教堂学院比较牛,它是牛津大学里最大的学院之一,也是最贵族化的学院,是世界上唯一一所教堂式学院,从这里走出13位英国首相。本来这就是做学问的地方,导游特别叮嘱不可大声喧哗,可《哈利波特》的霍格沃兹学校和饭堂是在这里拍摄。于是每天都有不少游客排长队买票进去看二楼的那个饭堂。而我们只有匆匆路过的份儿。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没想到是通过一个特简陋的铁栅栏门进入牛津校园的。铁栅栏门设计得只能一个人一个人地进去,两个人都不可能同时进去。为什么要这样?导游说是为了禁止机动车,显然这个理由不成立。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牛津的校园里净是古老的、姜黄色的建筑,好像翻开古书泛黄的书页,先看到的是牛津大学最大的教堂——圣玛丽教堂(St. Mary the Virgin Church),整个牛津大学便围绕着这座教堂发展起来。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路过很多漂亮的老房子,导游不讲解,只一路向前,追上她以后,问为什么不讲解?她表情诧异地说:“这里不能大声说话,你没看我用(导游)小旗子挡着嘴吗!”这么大的牛津,她愣是不告诉哪儿是哪儿,这不是坑人吗!看到一群人静静地站在一座建筑前,有导游在轻声地,认真地讲解,好羡慕人家。我们只好用相机狂扫,有时站在大门口窥视里面,有时把相机伸到栅栏里,就是想多留一些景象。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在一座巴洛克式圆形建筑旁,追问导游,才知道这是建于1748年的拉德克利夫图书馆(Radcliffe Camera),现在相当于(Bodleian Library)的阅览室,里面有医学科学书籍。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来到到一个方形的庭院里,四面的建筑都很气派,这里就是博德利图书馆。图书馆门口有尊很神气的塑像,估计是博德利本人。从14世纪起,牛津大学不断收到来自主教、国王、王室成员捐赠的图书,但这些图书经常被损毁甚至遭到洗劫。1598年,曾任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外交家博德利向校方倡议在汉弗莱图书馆的基础上,亲自设计,重建该馆,历时4年终于建成。为了纪念博德利的突出贡献,该馆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后来这个图书馆一直领军英国,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被大英图书馆超过,位居第二。可以进去看看,但要买票。看到导游已经走了,赶紧跟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下一个院落里,可以看到牛津的叹息桥,是仿威尼斯的那座,不过牛津没有河,只能把桥架在两座楼之间。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这里有座半圆形的建筑,是著名的谢尔登剧院,建于17世纪。名叫剧院,却从来不上演戏剧,而是用来开音乐会,讲座和举办大学的毕业典礼。它的设计师很有名,是英国建筑学家瑞安(Christopher Wren)。圣保罗大教堂也是瑞安设计的。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从出来就是宽街了。导游带着我们在宽街上“窥视”了两个学院,三一学院和奥利尔学院。都没能进去看看,只能趴门口往里瞅,没什么印象,拍的照片也分不出哪个是哪个了,在一个铁栅栏门上挂着一幅油画,画的大约是宽街从前的样子。一个小时的时间,导游的任务完成了,她告诉我们一个集合时间和地点,就放鸭子了。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一半秋凉一半春暖——英国游记【7】牛津(上)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