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杨长懿:想改变“最关键的”诀窍

杨长懿:想改变“最关键的”诀窍

文:杨长懿

前段时间事情比较多,没什么时间写文章,今天我们继续

先上一张图

杨长懿:想改变“最关键的”诀窍

现在我们来解构这张图

许多人改变自己的方式是改变自己的行为,因为他认为这个行为不好,但是相信看过我以前写的文章的朋友会明白,任何行为都是好与坏同时存在的,行为会随着环境、时间、人事物的不同,而引发不同的效果。

举例:

小孩子吃糖,孩子晚上(时间)睡觉前吃糖,父母会不允许孩子吃糖,因为会担心孩子长蛀牙,对牙齿不好,但是如果孩子在过年时(时间)吃糖父母便会很开心,因为吃糖代表着有年味。

男女接吻,男女如果在家中(环境)当着父母的面接吻相对来说会比较羞涩,但是如果在结婚婚宴上(环境)接吻,便是秀恩爱和理所当然的事情。

聊麻将,和一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人物)聊麻将,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如果和一个不喜欢打麻将的人(人物)聊麻将,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嗜赌成性,不学好的,不干正事。

从这几个例子当中,相信你会很容易发现,任何行为都是好与坏同时存在的,行为会随着环境、时间、人事物的不同,而引发“正负”不同的效果。

行为的重复便形成了习惯,习惯的背后是支持这个习惯的信念,即一个人主观判断后的观点、看法和认为。

而这一切行为、习惯、信念的背后则是这个人的动机。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信念在与不同的环境、时间、人事物的互动中会有正负之分,但是:一个人的动机和情绪总不会错,只是有时行为、习惯、信念不适当而已。

例如:

为什么许多小偷被抓进派出所接受教育、罚款和拘留后被放出来,还是会死性不改,重操旧业?

套用我今天画的这张图的内容后,我们先要做的第一步,不是去改变这个人的行为和习惯,而是去看见这个人行为和习惯背后的信念和动机是什么?

否则就像是除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治标不治本,没有到达根部。

其实我们从旁观者来看,也知道干小偷这行,那可是高危行业,同时也是个技术行业,技术活要非常娴熟,要不然被人抓住了基本上免不了一顿猛揍,危险和难度系数是非常大的。

同时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交流人群也非常的单一和狭窄,没有什么发展前景。

那小偷偷钱的动机是什么?可能是养活自己、养家、实现人生财富自由等,Ta的信念可能是偷钱是最快速的致富方法,除了这个方法可以让自己赚到钱,不会其它的方法了,同时身边的人也没有人教会Ta用其它的方式来赚钱,所以Ta当然只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了。

当我们了解到了背后的动机和信念之后,便可以做一些不一样的工作了,同时效果会更好。

所以有些地方和国家,抓住小偷后他们做的工作是会给小偷安排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工作,同时做定期的走访和交流,这样以来城市的被盗窃率和安全性便达成了一定程度的水平。

其实,这个也是许多家庭想改变孩子的行为,用打或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之后却发现只是一时有用,到后面又没有什么作用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为孩子不懂得用其它方式来满足自己行动背后的动机,所以只好继续重复以往的行为方式了。

OK,今天就写到这里

互动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你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是想要拿出来交流的?

杨长懿

2017.4.10 22:27

微信公众号:杨长懿
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