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跟我学舌诊33-临床案例3

案例5:

这是一个高血压的病案。病人男,54岁,高血压11年,没有经过正规治疗,胸骨后闷痛,头晕,目糊,夜寐欠佳,血压:180/135。我们来看下他的舌像:舌胖大,舌质稍稍偏红,有齿痕,舌苔偏腻,舌根处剥苔,脉沉弦。

我们先来讲一下,对于高血压这个病中医的病机病因。这个是中医内科学要学习的内容了,如果不清楚这个问题,舌像看的再好也没用。第一种症型,阴虚阳亢。通常我们可以见到老年病人,在天气转冷之后,血压容易陡然升高,其发病机理就是这个。中医讲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气转冷以后,人体的阳气、能量应该趋于收敛和闭藏,才是顺乎自然。但老年人和肾虚者往往由于下焦肾阴亏虚,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来及时地封藏这么多的阳气,于是,阳气反弹而上亢,使得人体上实下虚,这就是第一种高血压的发病机理,中医习惯上把这种高血压的病机叫做肝阳上亢或虚阳上亢,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高血压的症型。在我们这个案例中,病人的舌像,舌根部剥苔,说明他下焦有阴亏的情况存在;但是其脉沉,并没有这种病机造成血压升高的足够证据。

第二种,气滞血瘀。不论是气的阻滞,还是血的淤堵,都是不通,是不通造成的血压升高。就像一根注水的胶皮管,用手堵住一端,使其不通,就会造成管子内部压力的不断增大。验证一下我们这个案例,并没有发现气滞血瘀的症况。

第三种,热邪导致。这种症型的病人除了血压高外,还会有烦躁不安、失眠等情况,从舌脉上看其热像也是比较明显。这个案例中并没有发现明显的热像。

第四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这句话我们倒过来更好理解,即浊阴不降而清阳不升,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我们看这个案例的舌像照片,舌苔的腻即代表痰湿浊盛,痰湿即浊阴,它阻碍了水谷化生的轻清阳气不能正常濡养头部、肌表与四肢。清阳即能量,清阳不升就会造成头部的能量缺乏,如上述案例的症状:头晕、目糊。所以,这个案例从这个角度来做切入,治疗上以化湿行气、健脾升阳为主;把湿浊、浊阴去除,化掉厚腻的舌苔,同时健脾以治本,解决舌体胖大齿痕舌的问题。方剂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中即为滋补中焦脾胃,益气即升清阳之气;可在该方基础上进一步加味化湿浊的药物以更好的祛湿化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例表面是讲高血压,但病位依然是在中焦脾胃。

不过,对于此类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我们辨证准确,如果患者脉浮弦而实,就很可能属于第一种肝阳上亢的情况,是不宜再使用柴胡、升麻这样的升提药物,这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案例6:

男,47岁,上腹部疼10天,偶有嗳气,泛酸,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而偏干燥;脉沉。

分析:从症状上看,此例有明显得胃气上逆,胃失和降的情况;看舌像,无论舌质、舌苔都是一派湿热;所以,可以考虑温胆汤、三仁汤之属,既可以清热化湿治其本,又有和胃降逆的半夏、竹茹等药来治其标。

案例7:

女 65岁 腹胀、腹痛,大便秘结5天,口气重浊;舌淡,苔黄腻,脉细数。

分析:这一例的舌像看与上一例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舌苔都是黄腻,体现了二者同样都存在着痰热的病机。但本例的舌质并没有那么红,甚至偏淡,体现出该患者素体的体质不热甚至是脾胃虚寒;所以,尽管大便秘结,承气汤系列的峻猛泻药是不能用的,可以考虑在三仁汤的基础上加全瓜蒌,它既能涤痰,又有清凉润下之功;当然也可以考虑麻子仁丸这样的缓下之品。本例的标症除了便秘之外,就是口气重浊了,应对口臭可以考虑芳香化湿之品,比如藿香、佩兰,既能化湿健脾,又可去除口腔的异味。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