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 > 正文

闲话伤科之十五 组织学,解剖学与伤科操作

 Facebook

  

  林兩傳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兩傳, join Facebook today.

  林兩傳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兩傳, join Facebook today.

  

  

  

  

   ·

  閒話中醫傷科之十五 組織學、解剖學與傷科操作

  當年通宵師父為我們上課時,經常師父講了一整天,但我完全聽不懂他要說什麼。

  師父常說一種叫“夾心症”的症狀,是背的肌肉繃緊,夾住心臟,會導致胸悶心悸。師父說藥物須用丹參沉香之類的,手法則要把內角肌鬆解,藉推、退胛骨,及推抓手法才能解鬆。有內角肌當然有外角肌,調肱骨除了退胛骨外,就要鬆外角肌。

  很多年後,我才知道,原來師父說的夾心症,就是胸椎卡住不能動,胸廓歪斜,牽引心臟造成的症狀。師父是藉理肌鬆骨架,而我現在是藉調骨鬆肌。師父把肩胛骨以內近胸椎處的肌肉(斜方,闊背,稜形,豎脊肌等)叫內角肌,肩胛骨以外的肌肉(岡上,岡下,大小圓肌等)叫外角肌。原來師父只是把肌肉照著手下感覺的功能分類,根本不管解剖學的實際內容。

  更有趣的是,師父剛上課,一直說“ㄐㄧㄠˇ骨,ㄐㄧㄠˇ骨”,我完全不知道那是什麼,後來才明白,原來是撓骨。師父為了教我們,特地去看解剖書,而唸錯字了!師父說他為了做傷科,去墳墓幫忙撿骨,可以把人的骨頭重新排列起來,所以骨頭的形狀,師父是知道的。但是死人骨頭沒有肌肉,肌肉卻乖乖的被師父隨手撥弄。

  師父調骨頭的手法,細膩至極,不僅每個關節,甚至可以單獨調整任何一根肋骨。雖然已經二十年,師父有些整骨手法,我還不一定做的到。傷科的操作,重要在腦中有圖像,手下有清明覺受,手腦清楚相依,就像自然走在回家的路。

  組織、解剖學的知識,就傷科操作來說,是一個規範、架構,是不能違反的規矩,但是其中的變化,並非組織解剖學所能知曉,就像雖然知道股市構成的原理,股票市場的規定,跟會買賣股票會不會賺錢是兩回事。

  結構網絡(筋膜),在實際傷科操作中,只是一種維持張力均勻分布的感覺,在不違反骨架、肌腱、韌帶的架構及自然張力極限下,緩緩伸展排列堆疊回去。猛烈的瞬間擠壓、拉扯、扭轉,都沒有辦法使深淺層的結構網絡自然對位,而留下應有氣液流通所需的濡潤空間,如此粗魯調整後,結構網絡會滑移回它腦中的應有圖像狀態,所以不是醫者想要如何便能如何,反而常常產生很多醫者無法預期的狀況。

  講結構網絡的書,很多描述的是伸展極限的控制因素,固然那是大結構變形主要的牽扯因素,但也是操作中最容易直接感受的力量,只要手下有基本清明,知不知道其實沒有差別,就像師父只分外角內角肌,其中肌肉不同的收縮狀態是手下有區別,並不是照書看就能知道變化。

  實際操作中,難在很多錯亂,是微細結構的糾結和深淺層次的各種扭曲交錯,這些都不是組織解剖學所能知曉。那須有另外的變化原則才能說明。就像股市規章跟投資原則是不同的。

  可惜看見很多學弟妹們,花了很多力氣去讀書,卻不知道如果手下沒有練出一下感覺,是沒有用的。尤其結構網絡的變化,所依是手下的張力,是藉手弄清楚深淺縱橫張力的來去,操作中結構網絡只是一個概念,完全不能當作實質存在,想要去“掌握,抓住”它,抓住任何實質,其實就弄亂了它自己變化回去的路。

  所以傷科手法的學習,還是老實從理筋整骨下手,知道筋骨動態的原則,才能在調整結構網絡時,不違反那些原則,去考慮張力變化,才能真正掌握結構網絡,而不是讀了結構網絡的實質,就能去調整它。

  

  這是小弟看了文,傳來的訊:

  清明覺受是很難練出來的!

  常常病人做到後面會ㄧ直有好像是這樣調的感覺,但是這感覺有點真實又很難表達的,因此會有點心虛,但是客人又改善了,事後再想剛做了什麼,手下感覺卻又糊糊的……

  ………………………………

  下面是我答他的話:

  思維不清當然混亂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當然信心沒有辦法建立。

  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再比對病人的反應,就會知道自己想對了沒有。

  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永遠一團漿糊。

   · · 14 December 2014

  

  那漿糊已經稀釋過了!

   · · 14 December 2014

  Jack Chang

  感謝老師的心得分享!

  2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Rose Hsu

  內角、外角是想當然爾的稱呼,有時候要把肌肉名稱、起始、神經控制、肌肉層疊,都一一了然、跟手下觸診的觀察、似乎還是兩種訓練。但同樣都需要吧。(吧?)老師教學受限於時代語言,但也跟學生對知識、技藝兩相轉譯的能力有關。知識迷人、哲理真相更加吸引人。感謝老師分享。

  4 · Hide · 14 December 2014

  Jerry Chen

  老師好~剛剛在思考為什麼有些結構會卡住~短程肌肉使用過度或張力失衡使得長短程結構網絡相互糾纏~所以我們該做的事情是像老師說的長短程對上就可以恢復結構~平常使用的翻平後極限有深淺與範圍上的差異~如果沒有與造的勢配合上就會效果不佳或產生新的錯位~(胡思亂想~請老師糾正ㄧ下^^)

  Edited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林兩傳

  翻平(造弧)這個概念,基本上是二維的,結構比較精準的歸位是三維的……

  4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Jerry Chen

  感恩~看到'三維'這兩個字~腦中的影像似乎又清晰ㄧ些了(坐姿根於坐骨甚至足弓內外八)謝謝老師~~~

  1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Cindy Chou

  為了調骨去檢骨真的令人敬佩。

  2 · Hide · 24 December 2014

  林峰而

  所以傷科手法的學習,還是老實從理筋整骨下手,知道筋骨動態的原則,才能在調整結構網絡時,不違反那些原則,去考慮張力變化,才能真正掌握結構網絡,而不是讀了結構網絡的實質,就能去調整它。 大哥最後這段話真是用心良苦 掏心掏肺......萬丈高樓!! 可惜多數人依舊站在塔底 眼望向塔頂.........

  6 · Hide · 25 December 2014

  余爵佑

  我最喜歡這句:「傷科的操作,重要在腦中有圖像,手下有清明覺受,手腦清楚相依,就像自然走在回家的路。」不過我比較多是「腦中蒙蒙,手下糊糊,手腦不依,就像自然地找不到回家的路,也就是迷路。」最近發現比較容易找到路回家的方法是提醒自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3 · Hide · 26 December 2014

  Loading...

  Try Again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Can't connect at the moment.

  There was an error while processing your request.

  EditDeleteHideReportBanDelete Comment and Block User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