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汉代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语言与样式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汉代墓室壁画作为汉代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传统,而且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时代特征,其所创造的各种绘画技法、构图法则、思想理念等,为中国绘画奠定了基础和准则,影响至今。

2007年发现于山东东平县的汉墓壁画,是山东地区迄今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艺术水平最高的壁画,填补了山东省汉代考古的空白,也是中国早期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在全国极为罕见。

东平汉墓壁画于2011年被专家学者与观众共同评选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目前,这些精美的壁画被置于恒温恒湿的展橱中向公众展示。

考古新成果: 18座汉墓重见天日

2007年10月,在山东省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罕见的色彩精美、保存完好的彩绘壁画。在清理过程中,共发掘汉代墓葬18座,其中包括一些较为丰富的陶器、铜器和铁器等,发现壁画的墓葬编号分别为1号墓、12号墓和13号墓。

1号墓墓葬结构规整,壁画内容丰富,布局匀称合理,保存完好。墓门西向,由墓道、双墓门、前堂和4个墓室组成,使用事先加工好的大石板构筑。

12号墓亦西向,由墓道、双墓门、前堂、双墓室组成,砖石混合结构。北侧为石室,前堂和南侧墓室为砖砌券顶。前堂门楣上绘有青龙白虎和神人,墓门两侧涂有白灰,墨线边框,图案漫漶。东西壁绘有辟邪的神荼、郁垒画像。

13号墓的墓向、规格、形制与1号墓近似,惟其只有中间两个墓室,外则为凹字形回廊。前堂石壁上有射虎图等。12、13号墓壁画保存现状不如1号墓,内容题材也较为简单。

经考证,该处墓地是一处家族墓地,在多座墓葬中,石椁和砖砌券顶墓并存。依据山东地区汉墓的特点,石椁墓是典型的西汉墓样式,砖砌券顶和多室墓又是东汉墓葬的特色,但是并没有发现东汉晚期结构复杂的多室墓,因此,墓葬的时代约为西汉末年到东汉早期。这座汉代壁画墓壁画内容较为丰富,既有历史故事,又有礼俗记载,还有民间娱乐场面。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省博物馆 西汉至东汉 仕女持镜人物拜谒和门吏画像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上为献礼,其次为孔子见老子,再次为走狗,最下为斗鸡图

“孔子见老子”问礼故事,亦分为两幅。先是孔子、老子二人相对,老子略显瘦小,身稍外侧,右手抬至胸部,左手微曲置于胯部,微微侧首看向孔子,似有拒绝之意。孔子身材则显魁梧肥胖,身体前倾,双手拢于胸前,首微扬,面向老子躬身作谦虚问礼状。第二幅则是二人互相拱手相对状,犹如尽兴交谈。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宴享,歌舞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盘鼓舞图

学术价值: 重现汉代生活场景

保存最完好的1号墓南北总宽535厘米、东西总长366厘米,画像集中在前堂,在墓门立柱、门楣、前堂南北两壁、西壁、墓门内侧等部位。

壁画的石材加工平整,因此只是在表面涂抹白地,直接绘制。壁画墓白灰地极薄,不会脱落,只是色彩鲜艳程度同样需要恒温恒湿的保存环境,因此,这次的发现非常重要。

壁画的内容十分丰富,墓顶绘制云气纹和金乌,象征天空和太阳。门楣、墓壁以人物画像为主,间以鸡、狗等动物形象,富于生活气息。有敬献、谒见、斗鸡、宴饮、舞蹈等场面,各类人物形象多达48人。图中人物多做稽首状,而且身带佩剑,胡须纹理清晰,面部表情丰富。宴享图中有数人对饮,并欣赏着下面的优美舞蹈,神情怡然自得。

盘鼓舞图中一名女子在数个鼓之间穿行跳跃,长袖翩翩。盘鼓舞为汉代著名舞蹈,也叫七盘舞。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上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仰、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深邃的意境。其中,绘制于门楣内侧的12个人物形象神态各异,眉须飘然,栩栩如生,描绘出汉代的武士形象。他们著短褐、草鞋或者赤脚,须发皆张,肌肉发达,表现出武士张扬的个性和辟除邪恶的才能,被摆放在门口,也是护卫墓主人、避免打扰的目的。

斗鸡图中两只鸡四目相对,一只鸡脖子上的羽毛直立,另一只则昂首挺立。在画有斗鸡图的石块上还有两只非常逼真的小狗。壁画画面色彩艳丽,造型比例匀称,线条简练流畅,刻画细腻精美,形态生动逼真,反映出汉代画匠高超的艺术水准和绘画技巧。经过发掘,发现1号墓多次被盗,随葬品几乎没有遗留,反而是壁画保留了下来,成为汉代人们生活形象而直接的描述。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一女子在跳盘鼓舞,两男子在看在欣赏七盘舞也叫盘鼓舞,为汉代著名舞蹈,舞者在七个盘鼓上以不同的节奏,时而仰面折腰双脚踏鼓,时而腾空跃起,然后又跪倒在地,以足趾巧妙踏止盘鼓,身体作跌倒姿态摩击鼓面。敏捷的踏鼓动作,如飞行似的轻盈舞步,若俯若仰、时来时往的姿态和地位调度,与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深邃的意境。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上面两幅 壁画初出土,有人考证这是孔子见老子图,并冠以最早的孔子形象。有人推断此为孔子的真貌,它面部的胡须清晰,皱纹满额,鼻翼高挺,颈后凸瘤,到底是真是假没人知道。因为目前博物馆似乎并没有认可此说法,只标明是谒见场景。,

艺术价值: 汉画写实性强画风泼辣

东平汉墓壁画在造型手法上继承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采用规整、均衡的图案结构与写实形象相结合的手法,主题突出,上下连贯,丰富而又奇变动人。通过东平汉代壁画的造型方式,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和汉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其人物造型均有一定规律,主要表现在头像的造型。人物身体无论正、侧,形态不论动、静,其头部均为3/4侧面、1/4侧面或正侧面。 东平汉墓壁画的造型可分为动态造型与静态造型两种,动态造型又可分为人物动态和动物动态。人物动态造型一般是为了表现画面内容的情节,揭示人物的内在世界,表达人物的身份特征。工匠把生活中的生动情态通过艺术夸张,真实地再现到壁画上,是汉代生活的真实写照。动物造型描绘自然,细致入微地刻画出逼真的形态,充分显示了汉代画工在动态造型方面的高超技艺。 东平汉墓壁画以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在绘制技巧上则发展了战国至西汉早期宫廷壁画和帛画上所见的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构图以密托疏,使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壁画色彩历久不变,厚重沉稳、鲜丽夺目而又谐调。 汉代以后的三国两晋是大画家人才辈出的时代,相信这些青史留名的画家的画技决不会是无源之水,正是汉代绘画工艺的成熟和积累造就了画家们炉火纯青的绘画技法。东平壁画墓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天界中王母形象,与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人物形象极其相似,这就传达出一种薪火相传的信息,而绝不只是巧合。 东平汉墓壁画总体写实性强,与中原地区彩色壁画浪漫夸张为主的绘画风格不同,但由于汉代人民对自然界和人生的认识尚处于幼稚而又世俗的阶段,从而其艺术风格也是朴拙而稚气天真的。人与兽的造型,所突出的是高度夸张的形体动态,手舞足蹈的大动作,单纯简洁的整体形象。线条强劲有力,粗犷流利,与粗轮廓的整体形象相配合,构成一种飞扬快速的节奏感,形成泼辣、野性旺盛的画风,体现了艺术草创阶段古拙质实的风貌。所以,汉代艺术蓬勃旺盛的生命、整体性的力量和气势是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的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敬献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山东省博物馆 汉 宴飨踏鼓乐舞享堂画像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门楣画武士用来辟邪这是专家认为水平最高的武士像,可看出武士凶神恶煞看着前来跪见的人,由此可见,衙门难进,狗仗人势,古今相同!

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东平汉墓壁画

墓顶,绘云气纹和金乌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