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五行针灸指南》读书笔记(三)

第四章 辅助诊断信息

一.脉诊

除观察颜色、声音、气味和情志得来的信息外,还有一些其他信息可帮助更准确诊断。华思礼教授教我们在诊脉时,应该这样来问候每个脏器:“小肠,今天你需要什么?”“心,今天您需要什么?”这些问题,使我们的诊脉异于对脉搏的纯粹物理记录,而是将其置于以有灵性之深度。此时,我们要把自己变成大自然之工具,通过该同居开启一个交流渠道——病人的十二官(脏腑)会告诉我们它们的需要。我们在感受脉象时,未经过大脑对脉象的分析,医者的神直接与脉象交流。用我们的心神来感受事物,与用思维来想事物,完全不相同。此即我们为何不在诊脉时停留太久的原因,因为神之领悟一瞬即可(正如我们一瞬便看出愤怒与喜悦),而大脑对于所见才需思考。

思考能有这样的作用,可以很容易把摸着的脉象想成另外一种脉象。如果你的想法改变,脉象可能随之改变。怀疑和旁人的提示都会影响脉象判断。因此诊脉前平心静气非常重要,使我们能够去除一些影响自己的杂念对初学者,闭目诊脉不失为一好方法,这样可帮助培养自己的注意力和静力,使脉象直接同我们交流。熟练后,不一定需要闭目,因为所有打坐的人都知道:静坐的最高境界便是深入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与外界完全相通。

二、怎样诊脉

治疗者用双手握住病人的一只手,病人的手被十分安全地握住。这种亲密接触为五行针灸所强调。它突出两方面的重要性:与病人身体的接触既可作为诊断工作,又能将安慰、支持传达给病人。医者手指置于病人的桡动脉之上,如图1所示。在诊脉同时,观察病人对握手的反应,感受其皮肤之质感、温度。随着进一步治疗,应该注意以上这些诊断信息的任何变化,并于脉象的变化进行综合考虑。

五行针灸采用的脉象定位出于《难经》,这种诊脉法经过日本针灸而流传至英国。诊脉时试用手指尖而非指腹,其他一些针灸流派使用指腹诊脉。脉象定位如图2所示:



五行针灸中诊察脉象根据的是比较不同部位脉力的相对强弱,可记录为:太过(+),平脉(√),不及(-)。不过,因为临床上几乎没有完全平衡的人,所以脉象很少是平脉,所以一部脉平而其他部脉不平,当一个脏腑失调时,所有的脏腑都会不和。如果一部脉提示-1,表示比+1的脉虚,而+1的脉比-1的脉实。“+”(实)与“-”(虚)都不好,因为二者都偏离平衡状态,即平脉。不同部位脉象的相对平衡或失衡显示了五行之间、脏腑之间的相互和谐或失调。

这种方法诊脉,诊到气虚的情况远较气实多见。绝大多数情况下十二官之气血需补(针施补法)而非泻。

脉象不能提示的是:哪一行是护持一行。

脉象能提示的是

治疗前

  • 以下阻滞
    -夫妻不和脉
    -十二经之出入阻滞
  • 十二官(脏腑)之间相对的虚实状况
  • 气血整体的虚实情况,失调的程度
    治疗后
  • 十二官(脏腑)的失衡情况是否得到改善
  • 十二官之间气血相对的虚实状况是否改善
  • 是否有新的阻滞出现

    诊脉的要点总结
  • 尽量保持内心平静
  • 脑中尽量无杂念
  • 让手指去感受,让十二官发出自己的声音
  • 明白脉象能说明什么,不能说明什么
  • 提高水平,克服诊脉的主观性
  • 学会恰当评估诊脉水平,使自己不至于过分依赖脉象

三、血压

病人的血压高低永远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它还决定治疗中是否采用灸法,灸法为五行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情况禁用灸法:

  • 病人有高血压,或者脉压差大于40MMHG。这种情况下,应定期测量血压, 观察其是否降至正常范围,如果血压正常则可用灸法。如果病人服用降压药而血压正常,可稍稍用灸病观察其对血压有无影响。如果灸后血压有升高之势,则停灸。某些情况下,由于艾灸的温暖能减轻心脏的压力,血压反而下降。
  • 某些特殊穴位。禁灸的穴位名单参考华思礼教授的“穴位参考指南”(传统针灸学院,Maryland,1979)

四、三焦

五行针灸使用三种扪诊法来获得辅助诊断信息。三种方法都是为了了解身体不同部位的敏感度。每一种都能提示各脏腑的平衡状况,也是治疗进展的一个尺度。有时,这些信息能决定穴位的选择,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来说,气血不调畅常表现为腹部扪诊时压痛、募穴压痛,或者腹部三焦区皮肤温度不均匀,这些表现将随脏腑气血恢复平衡而逐渐消失。

三焦

对三焦的扪诊有助于我们判断三焦的平衡状态,表现在腹部的三个区域。

上焦(横隔膜以上) 主接纳

心包

中焦(脐以上) 主运化

下焦(脐以下) 主排泄

小肠

膀胱

大肠

医者的手依次接触腹部上、中、下焦皮肤,记录各焦温暖程度。扪诊之前数分钟应拿走盖在病人腹部的毛巾,以确保扪诊前周身各处的温度一致。

三焦的平衡状况如下记录:-表示凉,√表示正常,+表示灼热

只有在某一焦表现出明显的失调现象,而且经过治疗仍然持续存在时,我们才可根据此信息选择穴位。比如,下焦一直比中上焦凉,我们可选用任脉穴位,可考虑任脉下腹区的穴位,如石门或阴交,针对失调的一焦,使其恢复平衡。

五、募穴

进一步的扪诊与募穴有关。每一器官被认为与某特殊的穴位,即募穴有关,通过按压这个穴位可以知道与之对应的脏器气血是否平衡。如果脏器不和,它的募穴会出现压痛。常有这种情况:病人诉说的疼痛位置或压痛点恰是募穴位置。

每个募穴都应该依次用手指按压,并记录病人的反应。随着治疗进展,募穴敏感度的变化表示气血趋于调和。

募穴用于治疗

治疗中有时可以适当使用募穴。比如,一个患便秘的土行病人,天枢压痛,使用大肠募穴天枢(胃经之穴)治疗,即为恰当。有些情况下,此募穴与病人五行所属不符,也可使用,但必须是病人所属的五行已经得到多次治疗,而效果仍不理想,方能用之。同样,如果一个病人中焦区一直冰凉,可以考虑使用中脘。

募穴如下:

心 巨阙

小肠 关元

膀胱 中极

肾 京门

心包 鸠尾

三焦膻中(上焦)

中脘(中焦)

阴交(下焦)

石门(整个三焦的募穴)

胆 辄筋

日月

肝 期门

肺中府

大肠 天 枢

胃 中脘

脾章门

六、中央动脉

腹部扪诊时,脐动脉(中央)搏动应位于肚脐中央。如果搏动偏离中心,病人会有种仿佛一直被左右抛来抛去之感,就像一个有些失控的陀螺。

怎样扪动中央动脉

术者的大拇指、食指及中指轻轻插入肚脐中,然后向内用力按压直到触及脉搏。操作时嘱病人吸气,使其放松腹部。如果搏动偏离中心,应将其纠正至正常位置。术者将双手掌置于病人胃脘部,双手大拇指向下直到位于搏动之后,将脐主动脉有力地推至肚脐中心。术者的大拇指应掀起一层皮肤皱褶,但不至于令人感觉难受。可能操作几次之后,偏斜的脐动脉才得到纠正,还可让病人看到怎样操作,这也是让病人参与到治疗中来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中央动脉的搏动往往会在治疗中得到自动纠正,不过如果一开始予以纠正可加快治疗进展。

七、赤羽氏测试(Akabane test)

我们还要检查的是,流动于身体左右两侧的成对经脉之中的经气是否平衡,必要时可进行调整。这一检查法成为赤羽氏测试,以发现此方法的日本针灸师赤羽氏幸兵卫(Akabane)命名。他发现,保证成对的经脉其左右经气相对平衡十分重要。测试和纠正应在其他治疗之前,但在纠正中央动脉搏动之后进行,因为不居中的脐动脉会影响该测试之数值。经气左右不平衡常常导致顽固的身体单侧症状。治疗过程中,如果这些症状出现或复发,应重新进行赤羽氏测试。

测试步骤

测试之前,应将测试过程演示给病人,使其确信线香头不会触及皮肤,并以穴位感觉温暖为度。还应告诉病人,一旦感觉温热应立即相告,因为温暖感很快会转成灼热感。

标记所有的井穴,以第五趾内侧作为肾经之井穴。点燃线香,一次测试各井穴。执线香之手应靠着诊察台或病人身体,并握好患者手指或脚趾。测试手指井穴时,患者双手可放于腹部,医者顺畅地依次测试,而不要围着治疗床转来转去。测试的顺序左右应该一致,这样可以保证流程的顺利。比如,手指的数值从大值到小指依次记录,脚趾则从大趾到小趾依次记录。线香头应刚好在穴位之上,依次在每对井穴上小幅度来回,先左(穴)后右。每经过穴位上方一次数一次,线香来回的角度应与指甲角成45度,线香头应经过穴位的正上方。需注意的是,线香头与每对穴位的距离、角度、经过穴位的幅度应保持一致。一旦病人表示穴位有热感,立即移开线香头,并紧按穴位以散热。



如果左侧穴位(线香头)经过2次出现热感,而右侧3次,可做如下记录2/3。每对穴位的数值都要依次记录,测完所有穴位后,比较每一对穴位左右数值有无显著差异,并作恰当调整。左右相差大于1/3则可诊为不平衡。如一条经脉左右数值为1/5,表示左侧经气流量大于右侧5倍,数值越低,表示通过的经气量越大。

足一般较手冷,因此测脚趾的数值多高于手的数值。足的平均数值为10-20,手平均为3-10.如果所测值一直明显高于平均值,很可能是操作有误,线香头可能离穴位太远,经过穴位上方时可能太慢或者幅度太大。

纠正皮偏差的治疗

左右对称的经脉内的经气不平衡者,取其气弱的一侧(数值高的一侧)的络穴,针以补法,之后再测。如果仍然不对称,则针刺数值高的一侧经脉的原穴,补法。如果仍不能纠正,经过五六次治疗后,重新再测这一对穴位,看其左右之不平衡是否已自动纠正;如没有,则可重复以上步骤。

有时左右不平衡治疗后可出现颠倒,可以不予处理,因为这只是暂时现象。

随着治疗进展,经气的正常流动得到恢复。看来大多数成对经脉之间经气的不平衡现象都能自行恢复,赤羽氏测试加速此过程,有助于减轻经气不平衡带给经脉的压力。不过,也有不能自动恢复的情况,比如一个人身体一侧严重受伤,诸如中风,此时很可能需要多次纠正来恢复平衡。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