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品味医道之十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品味医道之十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很多人不清楚《阴阳应象大论》中的这段话讲的是什么意思,阿伟哥今天就来解读一下。

这段文字开始就说“水为阴”和“火为阳”,看似废话,其实是点题之笔——下面介绍的东西和“饮食”有关。

《尚书正义》中说:“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是为人用。”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水火的确是饮食必不可少的两大要素。

中药汤剂传说是由商代的伊尹发明的,而伊尹本身就是一个好的厨子兼医生兼政治家,所以中医一直有“药食同源”的说法。

对于饮食在身体保健中的作用,《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无论是食物还是药物,中医对它们的认识,都是建立在“气味”的基础之上。

中医基于人体感官的感知,将食物和药物的成分,归纳为“气”和“味”。气和味是一对“阴阳类象”:“阳为气”,对于通过嗅觉或其他方式感知到的无形东西,中医称为“气”;“阴为味”,对于通过咀嚼品尝出的有形东西,中医称为“味” 如同其它“阴阳类象”一样,气味的概念虽然基于人体感官的认知,但本质上也是一种“象”,是类比四时五行建立的模型,这是中药“四气五味”的理论来源。 气味作用于人体,最终的结果是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对于这个过程,中医有自己的认识。

品味医道之十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其中,味为阴,偏重于描述有形成分;气为阳,偏重于描述无形成分,两者结合,用来表征食物和药物的特性。所谓“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地面上一切有形有质的事物,都可以用“气味”来表征特性。其中,气既存在于这些有形质的事物内,是体现这些事物特性的一部分,同时,又由于“万物同源”,时时刻刻在不同的事物间发生着转化和交换。

形,指生命的形质,由气味调控和滋养;精,指贮藏于五脏之中的精华,由气味转化而成。

所谓化,“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玄、道,都是同一级别的“类象”,在地为化,化生五味。对于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而言,“化”是居于核心,起到控制和调节的作用。由味到化,从繁到简,所以用“归”来形容。归,返回的意思,用来形容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和贮藏过程。由化到味,从简到繁,所以用“生”和“食”来形容。食(sì),供养的意思,生,化生的意思,用来形容物质和能量由贮藏到释放的过程。其中,“食”强调物质或能量的转化,也就是A→B,B出现,A消失;“生”强调物质或能量的调控,也就是A→B,B出现,A依然存在。

当然,这种认识,和现代医学的研究相比,非常粗浅。但是,由于它是建立在“取类比象”的基础之上,和中医的生理、药理可以做到无缝衔接,因此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我们看到,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那样——中医概念缺少严密性和逻辑性,其实古人还是非常注重遣词用句的,具有非常严格的逻辑性。

我们且看看,这种理论是如何指导具体实践的。

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这一句话,也出于《阴阳应象大论》,只是在这句话,和上下文意思没有衔接,让人摸不着头脑,其中蕴含的意思,千百年来争论不休。

按照一般的解释:“对于阳气不足者,应用益气、补阳的药物温养,对于阴血亏耗者,应用滋阴、养血的药物滋补。”

这样的解释,看上去似乎说得过去。其实由于未能真正理解“形不足”和“精不足”,不了解《内经》时代治疗方法的特点,因此就出现这种看似正确,却偏离古人本意的见解。

精不足,指的是五脏所藏之精的不足。这种情况,需要“补之以味”,因为五脏之精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脾胃消化分解饮食后生成的水谷精微”,这也正是《内经》中所说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意思。

形不足,指的是形质不足。不过可不是指瘦弱,而是“相格”上的不足。因为瘦弱,完全可以靠肉禽蛋奶这些富含“五味”的饮食去补充,而“相格”上的不足,就需要“温之以气”了。

对于形不足,《神相全编》中罗列了很多,比如:肩膊狭斜、腰肋疏细、肘节短促、掌薄指疏、鼻仰耳反、腰低胸陷、齿黄而露、口臭而尖等等。最后总结说:“形不足者,多疾而短命,福薄而贫贱矣。”

品味医道之十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玄学五术是彼此相通的,因此相学上的“形不足”,也是中医中的“形不足”。中医不太关注是否“福薄而贫贱”,重点关注是否“多疾而短命”。

对于“相格”的不足,需要“温之以气”。但这种“温之以气”,不是指大鱼大肉或者温阳补阳的药物,而是指蓄养人体的阳气。这种阳气,可以从地里(食物和药物)获取,但主要还是要从天上(天气)和自身(真气)获得。


喜欢,就到我的公众号看看

阿伟哥只把真正的干货给你

品味医道之十九:《内经》中的饮食之道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