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24条

第324条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24条

【每日一诵】伤寒论第324条

导读:历代伤寒学者对《伤寒论》多有注释,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毕竟,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末有留言,大家可以发表自己的注解,一起提高!

金·成无己《注解伤寒论》

伤寒表邪传里,至于少阴。少阴之脉,从肺出,络心注胸中。邪既留于胸中而不散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阳气受于胸中,邪既留于胸中,则阳气不得宣发于外,是以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是胸中实,不可下,而当吐。其膈上有寒饮,亦使人心中温温而手足寒,吐则物出,呕则物不出,吐与呕别焉。胸中实,则吐而物出;若膈上有寒饮,则但干呕而不吐也,此不可吐,可与四逆汤以温其膈。

清·吴谦《医宗金鉴》

【按】

温温,当是「嗢嗢」。嗢嗢者,乃吐饮之状也。

【注】

此承上条欲吐不吐详别脉证,以明其治也。饮食入口即吐,且心中嗢嗢欲吐复不能吐,恶心不已,非少阴寒虚吐也,乃胸中寒实吐也。故始得之脉弦迟。弦者饮也,迟者寒也。而手足寒者,乃胸中阳气,为寒饮所阻,不能通于四肢也。寒实在胸,当因而越之,故不可下也。若膈上有寒饮,但干呕有声而无物出,此为少阴寒虚之饮,非胸中寒实之饮也,故不可吐,惟急温之,宜四逆汤或理中汤加丁香、吴茱萸亦可也。

【集注】

程知曰:此言少阴饮吐,为肾邪上逆,当温不当吐也。欲吐不吐,阴邪上逆之证也。若始得病时,邪未深入,其手足但寒而不厥,脉但弦迟而不沉细,则为邪实胸中,寒尚在表,属于阳分,当吐而不当下。吐者有物,呕则无物,两者须辨。若膈上有寒饮,但见干呕而不能吐出,则是阴寒上逆,当温而不当吐也。曰急温者,明不温则见厥逆无脉诸变证也。

程应旄曰:寒在胸中,法不可下,而属实邪,但从吐法一吐,而阳气得通,吐法便是温法。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虚寒从下而上,阻留其饮于胸中,究非胸中之病也,直从四逆汤,急温其下可矣。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欲吐而不吐者,少阴虚证。此饮食入口即吐,非胃寒矣。心下温即欲吐,温止则不欲吐矣。复不能吐者,寒气在胸中,似有形而实无形,非若饮食有形而可直拒之也。此病升而不降,宜从“高者抑之”之法,下之则愈矣。而不敢者,以始得病时手足寒,脉弦迟,疑其为寒。今以心下温证之,此为热实,然实不在胃而在胸中,则不可下也。当因其势而利导之,不出“高者越之”之法。然病在少阴,呕吐多属于虚寒,最宜细究。若膈上有寒饮,与心下温者不同;而反干呕者,与饮食即吐者不同矣。瓜蒂散不中与也。气上冲、满而烦、心下温,皆是瓜蒂散着眼处。

手足寒,脉弦迟,有心温、膈寒二证,须着眼。

清·黄元御《伤寒悬解》

入口即吐者,新入之饮食,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者,旧日之痰涎。此先有痰涎在胸,故食入即吐,而宿痰胶滞,故不能吐。温温者,痰阻清道,君火郁遏,浊气翻腾之象也,手足寒者,阳郁不能四达也。阳衰湿旺,是以脉迟。土湿木郁,是以脉弦。此胸中邪实,不可下也,腐败壅塞,法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则土败胃逆,不可吐也,当急温之,宜四逆汤。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饮食入口即吐,有肠胃隔塞不通而热痰上窜者,于法当下,此《金匮》大黄甘草汤证也。惟肠胃不实而气逆上膈者,不在当下之例。所谓「心中温温欲吐」者,譬如水之将沸,甑底时泛一沤,气之上逆者不甚,故欲吐而复不能吐(今人谓之泛恶)。始得之手足寒,则中阳不达可知。脉弦为有水,迟则为寒,寒水留于心下,故曰胸中实,此与太阳篇「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同例。彼言胸有寒,为水气在心下,故宜瓜蒂散以吐之。此言胸中实,亦心下有水气,故亦宜瓜蒂散以吐之。仲师所以不列方治者,此节特为少阴寒证不可吐而当温者说法,特借不可下而当吐者以明其例耳。惟膈上有寒饮干呕,其方治似当为半夏干姜散,轻则小半夏加茯苓汤。仲师乃谓四逆汤者,按《金匮》云:「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少阴本证,脉必微细,四肢必厥逆,水寒血冷,与《金匮》脉弱见厥相似,而为阴邪上逆之危候,故亦宜四逆汤也。

刘渡舟《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这一条是论述阳郁痰实与阳虚寒饮的证治。

这一条是对比辨证,一个虚证一个实证。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这是一个实证,为胸里有寒实,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这是一个虚证,为阳虚有寒饮,要用急温之法。

饮食入口即吐,胃不能容纳东西。吐完了以后,心中温温,温温当是愠愠,就是心里不舒服的意思,还想吐,复不能吐,又吐不出来,就恶心、难受,心里闹腾,这是一个证候。第二个证候,这个病刚一开始,始得之,手足寒,手脚就凉了,脉弦迟而有力。这是阳虚还是寒盛?张仲景说此胸中实,不可下也,这是胸里有实,实是邪气实,可能有痰饮。因为脉弦,弦主有饮,有实性的痰饮格拒,所以要吐;痰饮闭塞了膻中的阳气,所以手足厥冷。不可下也,病在上焦,应当吐,不应当泻下,当吐之,用瓜蒂散引吐,把膈上的痰饮吐出来就好了。这是个实证,这种手足厥冷不是阳虚,而是阳气被痰饮闭塞,不能够达于四肢了,所以脉是弦迟而有力的。

若膈上有寒饮,膈上,一些注家认为是膈下。如果是由于胸阳气虚,不能够蒸化而形成的虚性寒饮,干呕者,出现干呕,也可能有四肢厥冷,但脉都是沉微的,不可吐也,和上面所说的那个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有虚实之别。那个属于实证,这个属于虚证。所以就不可吐也,急温之,应当用四逆汤。这一条说明,胸中有阳虚的手足厥冷、干呕,阳气不能够蒸化而出现寒饮,这是虚性的,和胸中实是不一样的。胸中实,阳气不虚,阳气是闭郁的,所以一个用吐法,一个用温法。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它这个头一段不是少阴病,有少阴病的外观,同时饮食入口则吐,这是由于胃里有停水,水往上逆,它就要吐了,所以饮食不纳、饮食不受,一吃它就要吐,就由于这个问题,所以心中温温欲吐。这个「温温」是「愠愠」的意思,咱们讲《论语》的说「人不知而不愠」,愠就是烦呢。心中温温欲吐就是说不出来的烦恼,老想要吐,但是复不能吐,而不能吐出来,所以在这个情形之下,饮食入口则吐,那没问题的,它不受。

始得之,手足寒,这个病一开始手脚就发凉,为什么呢?它有解释,脉弦迟者,此胸中实,弦也主有水饮,迟有寒,就是里头有寒饮,这个寒饮往上冲逆呀,所以胸中实。从病机上来看它就要吐,可自己的本能吐不出来,它只能老想要吐、老想要吐的,身体想用吐来解除疾病,就是这么一种机制呀,这很清楚。你们看吐逆都是这样的,不是随便拿出一个病就要吐的,我们应该顺其势而导之,这时应该吐,不应该下。

那么这一段不是少阴病,可是由于胸中实,阻碍气机,所以脉是弦迟,那么人也是精神不振,它老要吐老要吐,温温欲吐,另外也因为气机受阻碍而不得旁流,所以它手足也厥冷,外观像是少阴病,其实不是少阴病。我们前头讲那个热结旁流也一样,这个实质也不是少阴病。为什么不是呢?这个瓜蒂散,虚寒证是用不得的,它是攻实的,咱们汗吐下三种治病方法呀全是攻实,病实需吐之、需汗之、需下之,虚寒证没有用吐法的。

若膈上有寒饮,就是胃有寒饮。干呕,它不是真要吐,里头没有什么水,只是不像上边那个水往上逆,只是干呕,并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也没有饮食入口则吐,没有这些个情形,只是膈上有寒饮,老想冲逆干呕而已,这就和我们前头讲那个「脉沉者,急温之」是同一个问题。

那么假若胃有停饮而发生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这种病情,你不要认为胸中实给它吐药了,这是真正的里有寒而有水气,既已合有少阴病外观,也赶紧急温之。不可吐也,这个你要拿它当胸中实,吃吐药那就坏了。

它特意出这么一段是大有用意的,就让你辨别二种证,有的时候胸中实瓜蒂散证,像阴证差不多,也有四肢厥冷,脉弦迟,那么这个你当虚寒治就坏了,你吃四逆汤都不行了。那么这个四逆汤有类似的,它是干呕,没有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没有这些情况,这是里头真正的在胃里有寒饮,这与那种要吐而不能吐的病是两种,这在临床上很要紧的,这二个你要用错了,是关系生死的。

宜四逆汤,它这个主要给四逆汤立论,少阴病、不少阴病不是重要的,少阴病与瓜蒂散主要的鉴别点在哪呢?真正的病有欲吐之势,你看看前头讲的瓜蒂散,气上冲胸咽而不得息者,它这个病整个要往上来,是与呼吸有关的病变,那你赶紧吐,那么这个呢就是要吐吐不上来,一吐得了,病就好了。所以治病有一个顺势利导,这个顺势利导就是顺病机之势。咱们前头讲的六经开始也说过,咱们说那个太阳病,它自己要从表解而不得解,咱们对那个征候不也分析了,确实是那个样子。

有一个病要出汗,但出不来汗的,古人通过临床发现,这个一发汗就好了。所以古人它掌握了这一种规律、方法,那么咱们现在也根据这个规律、方法来治病。再往下透视看整个情形,这个里证也是如此。人身体呀它有一个愈病的方式,对这个病呀,它打算从消化道的方面,或者把它吐下去,或者把它泻下去,就这么一个情况。人体有这么一种防御机制,西医书上也是这样说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似是而非的情形,应该温之的,你不要吐之,这个发生太阴病了,虽然只是干呕,可是里头确实有寒饮,这个如果不用四逆汤急温之,马上就要发生呕吐、下利这种病。所以治病是个难事呀,你得辨仔细,要是疏忽了,那可不得了,你看我们讲的这几段全是这样,它要一发作起来了,这个病就很费劲救治了,那么还有一个看出它要发作,就抓紧治,所以上工治未病,这就是未病,你看前面讲的急温之,就一个脉沉,这个只是有干呕,但是也有四肢厥逆,是结合上面一段说的。这个也应该用四逆汤来温之了。

子恒试注

本条应分为两个部分,“少阴病…当吐之”是第一部分,余文是第二部分。

患少阴病,饮食入口,尚未到胃即出现呕吐,胸中郁闷不舒,想吐又不能再吐,初得病时,手足寒冷,脉弦而迟,是胸中有阴寒实邪,阻滞胸中阳气,从而出现手足冷,脉弦迟(弦主饮,迟主寒),此时若攻下必然引邪入里,应当用吐法祛邪外出。此证类少阴证而非少阴证。

如果是少阴本证,阳虚不化,寒饮内生停滞于胸中导致的干呕,不能用吐法,吐则伤阳,阳愈虚则寒饮愈难祛,应温化寒饮,适宜选择四逆汤。

二证一虚一实,虚者干呕无物,四肢逆冷,脉微细,治宜补虚温化;实者呕吐有物,手足但寒,脉弦迟,治宜祛邪外出。

【注】

心: 心脏所在的胸部。

温温:通“愠愠”,忧郁不舒貌。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刘渡舟伤寒论讲稿》,作者/刘渡舟;《胡希恕讲伤寒论》,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前文提要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第305条: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第306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第307条: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第308条: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第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第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第314条:少阴病,下利,白通汤主之。

第31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服汤脉暴出者死,微续者生。

第316条: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第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第319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第320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1条: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可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2条: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第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自我测验

第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

复制可见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