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 > 正文

​人际关系22:表达意愿,让TA知道

有一位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鲁白,当年他在美国《自然》杂志上看到了一篇论文,便直接写信给作者,表达了想去美国留学的想法,然后他就获得了去美国康纳尔大学医学院免费学习的机会。有一位跨文化研究者叫戴愫,她刚刚进入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时候没有任何人脉。在校长出席的迎新活动中,她主动发言说: “作为像我这样的中国研究生,大多来自普通家庭,我们有足够的冲劲儿,热切地想对马大的学术做出贡献。如果我们在刚到校园的时刻,这里的各种机会能够对我们更友好更开放一些,让我们排除障碍,更有效率地投入到学术研究中,那马大的兼容并包的美名一定会走得更远。”她讲完之后,校长深深地记住了她,并主动给她推荐岗位。我当年在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工作的时候,内心很想去外宣办工作,犹豫了好几次都没好意思说,直到后来工作调整才去到外宣办。其实对领导来说,只要条件允许,他更愿意把人安排在其愿意工作的岗位,这样的话,这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会更高,业绩也会更大。我曾先后两次到韩国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机会跟我个人争取有很大关系。当时侨办找我,是让我推荐人选,我表达了自己想去的愿望。尽管有些困难,但最终还是实现了。人世间好多事情是在两可之间的。有道是“张口三分利”,只要表达了意愿,别人就会知道,被满足的几率就会大很多。求人也是概率游戏,有人愿意帮,有人不愿意帮,但是多求就会多得。当然,求助也要讲求方式方法。一种是乞讨式的求助,只是索取,没有回报;第二种是优雅地求助,合作互惠,交换价值。第二种是我们所推崇的求助方式。不要怕求人,要怕自己不值得帮,正如《论语》所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要知道,蜡烛点亮另一支蜡烛,这支蜡烛本身毫无损失,很多的帮助都是如此。点燃者本身没有损失,问题是求助者首先要能够被点燃。稻盛和夫说有三种人:一种是自燃型,即不带扬鞭自奋蹄;第二种是点燃型,只要去点,他就能着;第三种是阻燃型,怎么点也点不着。要做自燃型的人,最差也要做个点燃型,坚决不做阻燃型。表达意愿也有技巧:技巧1:唤醒对方的“大哥情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尊重,这是人性。你求他,高看他,就是尊重。求大哥就要把自己放在小弟的位置上,摆正了角色,姿势也就对了。技巧2:唤起对方的显摆欲望。常用的话术是:您是怎么做到的?我想向您学习,要怎么开始?技巧3:先小求后真求。有经验的销售员进门先不推销,而是讨杯水喝,对方给水,就有了聊天的契机,再慢慢说出自己真正的需求不晚,至少不会上来就吃闭门羹。技巧4:诉苦,不求而求。陈述自己的困难,以及完不成的后果,把选择权交给对方。他给你的支持可能超出预期,至少可以避免被拒绝的尴尬。技巧5:帮“助我者”更好的帮自己。就是你求他帮你,同时也要为他提供便利,让他更好地帮助你。举个例子:你写了一本书,求人写序,要自己先拟个草稿供他参考,而不是让他展开稿纸从头开始。再比如,你当面或者电话求人办事,说完之后再编辑一个信息,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清楚,为的是方便他转发给相关人。为别人节省时间、精力永远是受欢迎的。为什么求人最常见的方式是请客吃饭?因为大家都要吃饭,一边吃饭一边把事办了,不多花时间精力。请客的地点也有讲究,一般会安排在对方位置的附近,这样可以为他节省时间成本。因为所求的人多是大佬,大佬不缺钱,稀缺的是时间。更有会办事的人,知道大佬要坐飞机出差,就打车相送,路上就全是自己的时间了。更有甚者陪大佬坐飞机到目的地,然后自己再回来,为的就是在飞机上能跟大佬把事情说清楚。所谓天助自助者,你自己做的好,别人才更愿意帮你。最后还要多说几句:1.帮人者更容易获得帮助。要多帮人、少求人,一般是帮三求二,即帮助别人三件事,只求别人两件事,这样自己的“人情池子”永远是满的。2.帮不帮是别人的事。在成人世界里面不存在理所应当的帮助,包括父母。同事之间,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因为没有人有义务帮你,所以别人不帮很正常,没理由报怨。3.没帮成也要感谢。道理很简单,别人为你付出了时间精力。4.这个人帮不了,再找下一个人。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