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 正文

学习写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写出朗朗上口的金句?

我们平时说话前,总会考虑一下,怎样说才合适,这叫措辞。

写作的道理也是一样,哪句写在前面,哪句写在后面,大有讲究,这就是句子的排布。

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

学习写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写出朗朗上口的金句?

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有不同的功能,灵活地运用,文章才会通顺。

具体方法如下:

1.巧妙运用整句散句。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它主要指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

如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这样写到:'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段文字整句散句结合,节奏鲜明,把作者悲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灵活运用长句短句。长句与短句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气势磅礴。短句干净,利落,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各尽其妙。

如:苏轼的《赤壁赋》中长句短句交替,整散灵活,把怀古思今的感受真切的表达出来。

3. 要发挥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不同句式的作用。

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精心设计疑问句可以激发读者的好奇心,把问题引向深入。

反问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而感叹句能强化感情,使文章充满激情。

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中有这样一段话:“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这里一个问句,三个感叹句,表达强烈的憎恶之情,如同当面斥责,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有一个反问句'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其实答案就在其中,你们杀死李先生是没有道理的。激发了听众强烈的共鸣。

4.交错运用肯定句与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表示,也可以用否定来表示。

对事物做肯定的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作否定的判断的句子就叫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语气较重,否定句语气较轻,双重否定语气更重。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交错使用能取得特定的表达效果。

如:面对滔天巨浪,成熟的船长从不会害怕,而是沉着面对;面对残酷的侵略战争,士兵们绝不会退缩,而是勇往直前;面对艰难的比赛,运动员们即使倒下了,也会迅速的站起来继续前行。

这是一种气质,一种性格,更是一种永不妥协的决心。

学习写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写出朗朗上口的金句?

我们常常会听到写作课的老师让我们锤炼语言,一般都会理解为多写多练笔。其实,锤炼语言具体的做法就是打磨句子。只有写出精美的句子,才会有优美的语言。

怎么打磨句子呢?方法如下:

1.写外貌不用'有'字

如果你的文章里总看到类似这样的句子:'她可漂亮了,她有一头卷卷的黄头发,有一双乌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有一个高高的鼻子,还有一张樱桃小嘴'。

现在,试着去掉文中的'有'这个字,把文字重新串联一遍,稍加修饰一下。修改如下:'她可漂亮了,一头卷卷的黄头发自然的披在肩上,她的眼睛太吸引人了,乌黑乌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和樱桃的小嘴,配合起来有点混血的味道,周围人都很喜欢她。'

是不是读起来舒服多了,同样描写动物们外貌也可以用这个方法。如:它有一身黄白相间的毛和一双尖尖的耳朵。就写成:毛黄白相间,耳朵尖尖向上竖起。

文章写的生动,就需要一个灵动的句子,读者在阅读时产生愉悦感。

2.写对话不用'说'字

让我们比较一下三句话。

张三说:'那好吧。'

张三无可奈何的说:'那好吧。'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那好吧。'

显而易见,不出现'说'的第三句更精彩。

选对话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加上动作和神态。

不仅有细节描写,还会避免干巴巴地写“某某说”。

3. 具体写“很”后面的词。

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是'很'、'非常'这两个词。

提醒大家在非要用这几个字时停下来想一想,是不是非要出现这几个字呢?

比如写热,别出现'很热'这两个字。

学会用其他描写来体现'热' 。

比如:'树叶低垂,没有一丝风,狗颤悠着长舌头四处寻找阴凉的地方。'这样写更形象。

4.前后两句意思关联性要强。

比如: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它应该不仅仅是标新立异,它应该是你世界观的表现,你的创新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句话逻辑上有问题,创新的本质与一个人的世界观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创新的本质就是标新立异。

“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它不仅仅是标新立异,它应该是你世界观的表现”这是无法证明的,这种说法过于武断,这种假设难以成立,所以这两句话前后衔接性很弱,缺乏关联。

整个句子应该围绕“创新”来展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延伸。

修改成:创新的本质是什么?创新的本质是标新立异,你的创新有可能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去掉中间一句,这样,逻辑上也是自洽的。

5.不使用过长的句子。

为什么许多人不喜欢看外国名著和直译过来的哲学书籍?

因为句子很长晦涩难懂,拗口,看不下去,读起来很费力。

《道德情操论》中这句:倘若正是这些悲伤或高兴的表情使我们产生一定程度的相似情绪,这是由于这些表情使我们心中浮起有关落在我们所看到的人的头上好的或坏的命运的一般念头。

换成短句:倘若他人悲伤或高兴的表情,让我们产生了共鸣,那是因为在我们看到这些表情时,我们心中也浮现出这个人的命运。

用短句就好理解多了,简单多了。

所以尽量用短语、口语,别人看不懂,文字就没有传播的价值。

同时,使用长句容易产生歧义,出现病句。

还有,现在是“屏读”时代,大多数人阅读都是靠手机。

一块屏幕上显示的句子,如果太长,眼睛会累,大脑也会累。

要将长句变成短句,就好比是把一个大馒头,掰开了,揉碎了,这样吃起来更容易。

其实,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世界级的名著和经典,往往使用的都是比较简洁明了的语言。

比如,莎士比亚在故事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往往使用最简单的语言。

“世界是个舞台,男男女女只是演员而已“。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哲学家加缪《局外人》的开头只有几个字:“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楚。”

哲学大师叔本华说过的那句话:“真正为了表达思想而写作的人,总是能用简明易懂,毫不含糊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像古老的谚语总是简单而深刻。只有那些为了写作而写作,想把自己显得很高深的人,才会用一些读者看不懂的生僻字眼,复杂的长句子,牵强的短语。”

学习写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写出朗朗上口的金句?

网上有一个很老很老的梗,说有文化的人乘船看见落日下群鸟奋飞,马上想起“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没文化的人只会来一句“我靠,看那些鸟!”

虽然段子有点极端,但确实说出了一个真相: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由他掌握和认识的语言词汇量决定。

比如你不认识洋槐、桂花、香樟、法桐、榆钱、白杨、红柳、冷杉……你的世界里,就只有'树'。

你不曾认真的研究过茫然、失落,伤感,挫败,忧郁,酸楚,悲怆,苦涩,痛楚,绝望。你有的只是'不舒服'。

词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

词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着语言的表达效果。

要使文章生动形象,需要选用恰当、精妙、新鲜、传神、具有形象性的、极具表现力的词语。

如何选词才能增强语言的文采呢?一般说来应注重注意4点:

1.精心选用动词。

动词是文章活的灵魂,运用得妙能使文章的表述精确,鲜明,生动。

动词出现的时候,增加字数的机会就出现了。

扩充动作,在表示动作的前面或后面再加上另外一些动作,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同一件事。

比如体育新闻的解说中常常就会出现动词。

'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对方手忙脚乱。'

这里面有个动词'发',如果在这个动作的前后加上更多的动作就变成这样'只见他高高的将球抛起,眼睛死死地盯着球,球接触到球拍的一刹那,他手腕轻轻一抖,微微一个转身,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对面飞去!'

看看,几个字的一个动作经过我们将其变成一连串的动作,加上了'抛、盯、接触、抖、转身、跺、旋转'这些动作之后一下子就变成一个60多字的段落了。

不仅文章变长了,更重要的是过程也变得精彩了,生动了,表现力增强。

2.选用叠音词。

叠音词能增强文章的意境,具有音乐美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将息'这14个叠字的运用,自然妥帖,既表现了丰富的内容,又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节奏上形成凄厉激越音乐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生动贴切的表现出词人愁苦悲惨的心情。

再如'堆堆雪浪,点点白帆,声声鸥叫,串串笑声'4个叠词在读者面前展现了碧海,翔鸥、游人,这样一幅海滨图画。

3.选用表现色彩的词。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闪烁着五颜六色,作为描写客观事物的语言,其中有色彩描写的词语,色彩描写词语在语言中丰富多彩,表意具体细致。

精心选用表现色彩的词,能增强文章的意境美绘画美。

如鲁迅的《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想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桠尽力的刺去,那桠却将身一扭,反而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几种清新明快的色彩放在一起,以显示环境的清新明丽,充满生机,用来烘托少年闰土的聪明灵活,矫健伶俐。

学习写作,用哪些方法可以写出朗朗上口的金句?

我们知道,金句自带光源,闪闪发亮。

我们在写文章时,合理引用它们,会使文章更有生命力。

一篇文章就因为这样一句话立住了。

所谓“一言立文”就是这个意思。

不仅如此,警句、名言、权威论证、定律、各种实例。

都可以当素材,用来佐证你的论点,增加说服力。

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还可以提升了文章的品质。

比如你有一个观点:将更多的精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

这是一个日常时间管理、提高工作学习效率的小技巧。

你想就此观点写一篇分享文章,

但是,不论怎样表达,好像都太过平淡了。

读者很容易将其归类为空话和废话。

那么,我们用比较权威的二、八原则来诠释。

改为:根据二、八原则,将80%的时间花费在20%最重要的事情上。

这样的表达,就有了权威背书,让你的方法显得更有依据。

同时,减少了读者的审美疲劳,更令人信服。

金句、谚语、警句、诗词名句,天生具有表达经验,含义深刻。

引用的好,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名言、警句是前人智慧经验的总结,有比较成熟的见解。

写作中巧妙地应用、化用经典,言简意赅,观点明确。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