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万万没想到,这些中国文学界的大佬们,会靠“段子”走红。

余华,能用一本书让你哭到凌晨三点,也能把访谈讲成个人脱口秀,逗得你嘎嘎直乐。

莫言,开通公众号后的粉丝福利是:在线表演一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开拖拉机”。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以前看他们的文字,总以为他们要么是苦大仇深的批判者,要么是温文尔雅的学者;

现实则恰恰相反,许多文人真实的一面,简直能把人笑裂!

余华:把悲伤留给读者,

把快乐都留给了自己

文坛顶流“段子手”,余华当之无愧。

很多人以为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样“伤痛文学”的余华,应该经历了不少苦难吧?

但当你真正了解这个人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被“骗”了——

他把悲伤留给读者,把快乐都留给了自己。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曾有记者提问余华:“您的童年是幸福的么?”

余华笑着说:“我的童年反正就是不用上学嘛,肯定是幸福的。”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与大家所想诸如“心怀文学梦”的理由不同,余华自嘲当年弃医从文是为了“偷懒”。

他年轻时的梦想是找一份永远不用被闹钟吵醒的工作:

“有一次我问一位在文化馆工作的人,问他为什么经常在大街上游玩?

他告诉我,这就是他的工作,我心想这样的工作我也喜欢。”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于是余华决定写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文化馆,后来终于得偿所愿:

“我第一天到文化馆上班时故意迟到了两个小时,结果我发现自己竟然是第一个到的,

我心想这地方来对了。”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被问法国作家和中国作家的区别,余华一句话结束采访: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把废话文学拿捏得炉火纯青

《活着》畅销两千万册,就连业内人士都很好奇他的版税收入;

结果余华套娃式回答: “我靠《活着》活着。”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接受采访时,主持人问余华给《活着》打多少分,他回答9.4分。

对方追问原因,余华笑着说:“剩下的0.6问那个豆瓣。”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余华不仅采访搞笑,还是个最佳损友,最有发言权的要数史铁生。

史铁生在瘫痪后,家里人为了照顾他的感受,连跑、走、跳这些词都不敢提起。

结果余华、莫言还有刘震云三个人把史铁生扛上了火车,在篮球场上搞了场足球比赛,还让史铁生做守门员。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余华还跟对方球员道德绑架一番:“你们要是把球踢到铁生身上,可能会把他踢死。”

史铁生内心O:“你礼貌吗?”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搞笑人余华的幽默细胞还体现在“代签业务”上。

去年,余华前往韩国为《文城》韩文版本举办签售会,和海外读者亲切交流之余,他也不忘整新活。

因为签售会人气爆棚,新书销售一空,一些读者尝试买别的书想获得签名。

他大手一挥,再现“莫言”签名,又新签了“加缪”,被读者戏称“AAA 专业代签 余华”。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当有趣的灵魂写起爱情来,细腻到直击人心。

前段时间,因为一段关于爱情的描述,余华老师的《第七天》在全网爆火。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我在情感上的愚钝就像是门窗紧闭的屋子,虽然爱情的脚步在屋前走过去又走过来,我也听到了;

可是我觉得那是路过的脚步,那是走向别人的脚步。直到有一天,这个脚步停留在这里,

然后门铃响了。”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第七天》

作者:余华

豆瓣评分:8.1

不少网友都感叹这段话真是太浪漫了,生动描写出了自己在爱情中小心翼翼的模样。

就这样, “门铃响了”成了当代网友们官宣爱情的热门文案。

莫言

“冷面笑匠”段子手

同样是文学界在逃脱口秀演员的,还有余华的好朋友——莫言。

之前莫言上直播,主持人问他:“听说您曾经43天写了43万字?”

莫言微微叹了口气,答曰:“好汉不提当年勇,哥也不是当年的哥了。”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在人物专访中,主持人问他:“您现在最希望的一种状态是什么?”

莫言说:“我们结束采访。”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以鲁迅为首的许多文人都被编造过各种语录和作品,莫言也不例外。

有一次在北京吃完饭,莫言被一位粉丝深情表白。

粉丝说,“莫言老师,我要朗读一首你的诗歌献给你。”

莫言回忆时说道:“她朗读得声情并茂,目光里边含着泪光,我听了也很感动。后来她读完了,我就说, 如果是我写的该有多好。”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莫言不仅语言戏谑、幽默,就连讲述故事的方式也非常有趣。

这股幽默的劲儿在《生死疲劳》中得到了最完美的释放!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豆瓣评分:9.1

莫言用奇幻而真切的笔法,向我们讲述了西门屯三代人的兴衰沉浮,以及主角西门闹转世几辈子的命运波折。

可以说这是一本借六道轮回,书写历史变迁与农民命运的史诗巨著。

这部作品的壳是我们常说的“宿命”,不同的是,莫言用中国人独有的幽默和戏谑填充了它的灵魂。

苏童:因为太真诚

成为段子的“素材库”

作为余华的又一位“相爱相杀”的好朋友,苏童老师因为太“清流”而成功出圈。

在文人界有个爆笑的梗,那是苏童这辈子都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情:因为热爱而写作。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在1998年的时候,当时就已经成为文学大佬的余华、莫言、王朔还有苏童,四人当时就是好友,组队一起去意大利参加当时的文学界论坛的时候。

当时的演讲主题就是:自己为什么要写作。

会前四个人之间并不知道对方写的什么内容——

余华说:不愿意做牙医,想睡懒觉,想不上班写小说稿费还归自己。

莫言说:当了好几年哨兵,想给赚稿费给自己弄双皮鞋。

王朔:要追女孩子。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只有苏童最真诚地写了如何考上了北师大,然后在大学里面如何热爱文学继而开始写作的故事。

听完以上另外三个人的演讲之后,苏童死活不愿意念自己的稿子了;

他觉得自己写的很丢脸, “咒骂”他们提前“串供”却不带自己:

“我太蠢了,我怎么那么愚蠢,我应该也跟你们一样瞎编一个。”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前面三位大佬走上文学之路的原因已经很搞笑了,而“老实人”苏童老师的衬托让这段故事变成了“经典永流传”的段子。

很难想象这是写出《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这样细腻绵长、冲突激烈、揭露社会和人性作品的人。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妻妾成群》

作者:苏童

豆瓣评分:8.4

在综艺《我在岛屿读书》中,我们又看到了苏童“调皮”的一面——

他曾经写信件给余华、铁凝等好友约稿,却因字迹太深印到了纸上,被余华回忆吐槽“除了名字,写信内容几乎一模一样” 。

这不妥妥的群发消息的鼻祖嘛!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作为“读书天花板”,苏童在节目中解答了许多年轻人“阅读困惑”。

就像90后主持人房琪所说的:

“上学的学生时代,我喜欢读言情小说、青春疼痛文学,我一直不觉得喜欢这些东西,有什么好丢脸的。”

但她也会隐隐担心,逃避沉重的文学是否意味着自己成长的厚度会变窄。

文坛巨匠们的顶级“反差感”,能把人笑裂

对此,苏童表示:

“不丢脸,从来没觉得丢脸,就是所有的阅读,不存在有羞耻感;

阅读本身没有什么贵贱之分,什么类型的作品都值得你去读。”

正如苏童所说“阅读不分贵贱”,不管读怎样的书都是一种良好的开始。

4·23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诸多知名作家齐聚一堂,邀你进行一场深度阅读,分享你的阅读态度。

莫言、苏童、阿来、海飞、麦家、马伯庸、梁晓声、单霁翔、王旭烽,每位都是重量级!

还有 王濛、徐梦桃等奥运健儿跨界助力,妥妥的文体两开花。

这次 “全民阅读·月读好书”倡议签名接力活动,由中宣部出版局指导,浙江省委宣传部、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承办。

诸位名家齐聚,倡议大家每天读书一小时,每月阅读一本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4月14日-4月22日,登录咪咕阅读客户端,搜索关键词 “月读好书”;

或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进入月读好书签名接力活动H5页面。

进入专区后,还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数智人形象,生成个性化海报,就有机会抽取 名家签名实体书、数字权益产品等书香盲盒好礼!

花期有时,读书无止。

让我们从纸质阅读中闻到书香,从数字阅读世界里瞭望世界。

共赴一场说走就走的阅读之旅!

星标一下,精彩不错过

为了各位书友 不错过我们每天文章推送

这个小小操作千万别漏哦~

对照下方2步教程,1秒即可完成设置

您的星标⭐️对我们超级重要!

追更“读书博主”180天,我连怎么翻书都忘了

一片茶叶,为何成了欧洲人的“续命神器”?

豆瓣9.6,快来围观亿万富翁一夜“破产”!

为什么春天是最适合读书的季节?

戳原文,和名家大咖一起共读好书~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