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超8万观众感悟红色精神

本报记者 李祺瑶

昨天,蒙藏学校旧址开放已满1个月,讲解员佟烔和往常一样,带着从四面八方赶来的观众参观。他熟练地介绍,这里有两个展览,分别是“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及“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展出了420多张照片,280余件实物、文献、档案,“我将带您一起重温一段段动人的红色故事。”

“这面旗子怎么看着像被面”“上面的字是谁写的”“‘小鸦头’是什么意思”……站在“中国夷民红军沽鸡支队”队旗的展柜旁,观众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佟烔逐一解答:“没错,这面队旗就是用被面做的。虽然我们已经无从考证旗面上的字是谁写的,但是可以知道‘小鸦头’这个名字指的就是小叶丹。”

随着他的讲述,观众们沉浸到红色记忆里: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四川凉山彝族果基部首领小叶丹举行结盟仪式,红军帮助彝族人民建立革命武装,成立了红军沽鸡支队并授予队旗,在小叶丹的帮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1942年小叶丹遇袭身亡,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搜查,他的妻子就将这面队旗缝进百褶裙中。这一藏,就是8年。”佟烔一边讲,一边用手比划着,“1950年,他的妻子把这面队旗交给了当地的解放军。这面队旗现在是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红军与彝族人民的伟大革命情谊。”

刘佳勃是一名初三学生,“五一”假期和家人来京旅游。一路上,他紧跟着讲解员仔细听。参观结束后,他说:“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受益匪浅。”

他的父亲刘龙补充说,父子俩这趟旅游的目的之一就是探访北京的红色遗迹。“展厅里的文物和老照片是最生动的教材。要让孩子铭记历史,传承好红色记忆。”

佟烔说,开放1个月,蒙藏学校旧址累计接待观众8万余人次。“不少民大附中毕业的老人回到这里,重温青葱岁月;很多年轻的观众,来此追寻先辈的光辉印记。”

讲解员周显昂碰到过一位民大附中毕业生故地重游。“老先生对旧址很有感情。他告诉我,三进院里的东、西厢房原来是学生宿舍,最北侧的一排房是大教室。我特意将这些内容加到了讲解词里。”

翻开留言簿,观众写下的一字一句饱含心意。“有幸重回母校,很想见见当年的老同学”“让我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的重要性”“不忘初心,继承先辈传统”……

“五一”假期,包括佟烔在内的10位讲解员轮班在岗,为观众提供定时讲解服务。“我们会做红色记忆的传播者,把蒙藏学校和民族团结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佟烔说,“希望有更多人走进这座红色‘课堂’。”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