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痰太多二陈丸都搞不定,民国大医张锡纯的一剂强力化痰方,把顽痰...

痰太多二陈丸都搞不定,民国大医张锡纯的一剂强力化痰方,把顽痰...

中医界有句话,叫“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湿”有个特点——粘滞,胶水大家都见过吧?湿就像胶水一样粘在身上,很难去除。

“湿”尚且如此,而痰比湿又更进了一步,如果湿是胶水,那痰就是胶水中的502,所以,祛痰这件事就显得更为困难。

虽然难,但该做的事还是要做,为什么呢?因为痰在身体里危害太大了,痰是对身体危害最大的垃圾,痰积在脑子里就是癫痫、脑萎缩,积在子宫里就是肌瘤,积在肺里就会哮喘、憋气,积在喉咙里就是慢性咽炎,积在肢体、关节会肢体麻木屈伸不利,总之,痰到了哪里就会哪哪都是病,哪哪都不舒服。

关于这一点,清代的汪昂似乎认识得更为清楚,他在《医方集解》里说:痰在肺则咳,在胃则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痰也会引起各种各样的表现,比如咳嗽、喘促、头痛、胸痹、呕吐、癫狂等等。

关于祛痰的法子我们已经有了千古化痰名方——二陈丸这把利器,在祛痰这条路上,二陈丸一路披荆斩棘,创下了不少功绩。可是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很多人用了二陈丸以后效果微乎其微,这又是为什么呢?

二陈丸是健脾化痰的,脾是生痰之源,一边健脾一边化痰,看起来既能够掐断痰湿的源头,又能把痰消灭掉,按理说应该万无一失才对,为什么没效呢?

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重点,痰是怎么来的呢?

水液运行障碍就会生痰。

说白了,痰湿是体内代谢不掉的废水产生的,谁管着水液的代谢呢?

负责水液代谢的不仅有脾,还有肾和肺,跟肝也有一定的关系。

肾主水,肺主通调水道,肺为水之上源,肾为水之下源;肝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水行。

肺和肾就好像一条河的上游和下游,上游不放水,水就下不来,下游不通畅,河水就会泛滥成灾,肝的任务是保证上下游之间河流运行畅通无阻。

由此可见,要想彻底把体内的痰清除,就要把脾、肺、肾、肝通通照顾到。

小郎中今天分享的理痰汤,相信能担当此任,理痰汤出自民国大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话不多说,直接看方子。

理痰汤:芡实30克,黑芝麻9克,柏子仁6克,生杭芍(白芍)6克,清半夏12克,陈皮6克,茯苓片6克,每日一剂,水煎,早晚两次温服。这个方子我们可以分成两个梯队。

第一梯队,半夏、陈皮、茯苓则是化痰名方二陈汤。

三味药均有健脾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从源头上杜绝痰湿的生成。

那如果已经生成水湿了咋办呢?别担心,半夏和茯苓一个燥湿,一个利湿,它们的药性都是往下走的,可以把水湿引到小便排出去;水湿进一步凝聚成痰,储存在肺里,就会胸闷、咳嗽,这时候咋办呢?半夏和陈皮都是化痰的高手,不但可以清肺里的有形之痰,还能将体内的无形之痰化为乌有。

看到了吧?二陈汤之所以成为千古名方,可以说多方位对痰湿围追堵截,让痰湿无处遁形。

第二梯队,芡实,黑芝麻,柏子仁,生杭芍。

芡实是睡莲的种子,跟莲子是近亲,功效也很相似,芡实是中药里的多面手,能健脾祛湿、固肾止泻,其补肾效果强于山药,祛湿效果优于赤小豆,镇静效果强过莲子,可以说是一种被埋没的补益佳品。

芡实还有很强的往里收的力量,经常用于各种漏证,比如脾虚引起的腹泻,肾虚引起的遗精,水湿下泛引起的白带多等等。

芝麻和柏子仁都是植物的种子,种子类药材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补肾,中医喜欢用取象比类的方式认识药材,以子通子,用植物的种子来补益人的肾精;而且种子含有大量的油脂,可以制约半夏的燥热之性,同时还能润肠通便,把痰湿引入到大肠,通过大便排出去。

生杭芍就是现在的白芍,以前白芍的主产地主要在浙江杭州一带,所以叫杭芍或浙芍,后来白芍的产地逐渐转移到安徽亳州,现在用的白芍主要是亳芍。

白芍在这里有两点用处,一方面养血柔肝,让肝变得柔润柔和,这样才更利于肝木的伸展舒发,有利于肝气的顺达,再加上理气的陈皮,就能让全身气机运行起来,气顺了,水液运行正常,也就不会生痰生湿了。

另外,白芍还能通利小便,和茯苓搭配可以利尿,可以把痰湿导入膀胱,通过小便排出去。

理痰汤是一个专门化痰的方子,全身各处凡是有痰难以清除,都可以用理痰汤。

理痰汤弥补了二陈丸的不足,很多时候用二陈丸确实很难搞定,因为二陈丸更注重健脾,忽略了肝和肾这一层面,而张锡纯也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创立了理痰汤这个方子。

如果你也有以上痰多的表现,并且用二陈丸也没有效果,相信这个方子能够帮到你。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