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作为一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国家,中国历史上出现了80多个王朝,500多位帝王。这些王朝,有的历经上百年,例如商朝,汉朝、唐朝、宋朝,而有的王朝却只有短短数十年,甚至不到一年,例如李自成的“大顺王朝”。

伴随这些王朝不断兴衰更迭的就是无数帝王的诞生和灭亡。这500多位帝王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时暗时灭。有的如启明星一样,光耀千年,有的却如流星一样,转瞬即逝。而在这些帝王中,亡国之君更是数不胜数。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其中,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是这些亡国之君中,最受后人争议的两位。同为亡国之君,李煜和宋徽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两人都多才多艺,都是极富艺术气质的的“文化帝王”。论知名度,他们二人在中国历代的帝王中都是排在前10位的。

作为北宋著名书画家,宋徽宗在绘画和书法上具有极高的造诣,其独创的瘦金体更是美轮美奂;此外,他的诗词婉约流丽,具有极高的的艺术水平。而李煜了,其亡国之后所做的词几乎首首都是经典,有“千古词帝”之称。后人对李煜的评价就是“他不是一个好君王,却是一个再出色不过的词人”。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然而,同样都是亡国之君,同样都是亡国之后所作的词,为何宋徽宗的《燕山亭 北行见杏花》寂寂无名,而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却载誉千年?今天,笔者就此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分析:先看赵佶的《燕山亭》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荒淫无度,不理朝政,终于在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汴京,宋徽宗与其子宋钦宗赵桓一起,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最后囚禁致死。在被北行的途中,宋徽宗忽然看到了满树如火如荼的杏花,一时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上片描写杏花,运笔极其细腻,就像在画一幅工笔画。在词人笔下,这一朵杏花,活色生香,轻点胭脂,就像略施粉黛的宫廷侍女。可是在一场风雨过后,这些杏花就凋零了,残红满地,春光易逝,令人哀叹。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词的下阙转写离恨哀情,层层深入,越转越深,越深越痛。词人由燕子回巢想到人间的离愁别恨,又想到自己此时与汴京隔着千山万水,而后说到自己做梦回到故国,最后又说自己现在连梦都做不成了,可以说是百折千回,肝肠断绝。

但从词的艺术水平上来说,这首词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赵佶生活遭遇最悲惨的一个实录,不失为一篇佳作。但是,从词的思想深度来讲,他还是停留在对个人以往繁华奢侈生活的眷恋上,并没有对自己身为帝王在国家治理上所犯错误的悔恨和醒悟。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就整首词的格局而言,这首词不过是赵佶个人的一首自怨自艾之作,在亡国被俘的时刻,他还来得及如此细致观察和注意文学技巧,也只能说他痛得不够深,伤得不够深。对于他的遭遇,以及这首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悲情,人们最多送上“同情”二字。此外,就没有太多感触了。

而同为亡国之君,李煜在国破家亡成为阶下囚之后所做的词,却首首脍炙人口,句句动人心魄,千百年来不知道感动了多少文人骚客。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以他的一首《虞美人》来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全词如下: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一个帝王,后主李煜失败的非常彻底。他没有在正确的位置上,作应该做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碌碌无为。然而“术业有专攻”,李煜钻研的不是政治,他只想弹弹琴,写写诗,和后妃们呆在一起,填词唱歌。对李煜来说,他最大的错就是投错了胎,以一个文青的身份做在了帝王的位置上。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在亡国之后,李煜像一个天真赤子一样,丝毫不掩盖自己的情感,将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以及自己的悔恨都写进了他的词作里。就词的内容而言,他的这首《虞美人》和赵佶的《燕山亭》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然而,从词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来说,李煜的这首《虞美人》要出色百倍。

在这首词中,词人由自然界春花秋月的美好易逛联想到了故国,又由故国之思上升到一个人生哲学的高度:人世间的哀愁是永远存在的,就像那东流不息的江水一样。整首词不事雕饰,一任天然,毫无斧凿痕迹。你在读这首词的时候,会感觉他的一腔血泪正滚滚而出,催人泪下。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和赵佶的《燕山亭》一样,李煜的词抒发的也是一己的悲慨,但是他的笔墨却又没有仅仅局限于自身的悲慨,而是将这悲慨放在了“春花秋月,流水落花”这些自然界永恒轮回的事物之中,将词的格局放大了,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这个层面讲,李煜的词可以引发全人类的共鸣,而赵佶的词却最多只能博得人们的一丝同情罢了。

李煜和赵佶都有亡国之恨和失国之痛,可是李煜的恨和痛,是他一个人在一日一日的反复回想与追忆之中逐渐累积起来的。他就像一个“赤子”一样,任性地抒写着自己心中的痛苦和绝望,全然不在意自己阶下囚的危险处境。要知道,身为一个阶下囚,宋人捏死他就像捏死一只蚂蚁一样。

李煜和宋徽宗都亡了国,为何李煜词比宋徽宗词更受后世推崇

在李煜的词作中,有他全部的生命和记忆,有比他自身悲痛更为深远浩大的东西,有超脱人类命运之上的巨大感染力,这样的词作岂是赵估自怨自艾的一味抒发个人悲愤的作品可以比拟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赵光义因为其中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终于下决心把李煜除掉了,一代才子就这样魂归西天,真是令人可惜可叹可悲!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