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曹颂昭医案(八)

十、二至汤治疗小儿血尿二例

例一吕某,男,9岁。

初诊∶1974年10月23日。

主诉及病史∶尿血九月余。

诊查∶患儿于10个月前曾患猩红热,当时高热,全身透发细小红疹,经治热退,疹点3天即隐没。两三天后,突然右腹疼痛,痛时腰不能伸直,约1小时后缓解,次晨排尿色如咖啡。检查尿常规,红血球(+++)。1天后尿色转清。嗣后每月皆有肉眼血尿1次,3个月来,常有镜检血尿,红血球时多时少,自觉于活动后明显。初诊时,患儿尿色深黄,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浮肿,食欲一般,形体消瘦,面色无华,舌苔薄黄腻、舌质偏红,脉细。曾在某医院查血沉7mm/h。抗"O"625U。"OT"(1∶2000)试验(—)。尿浓缩找抗酸杆菌未找到。中段尿培养(—)。查两侧肾图曲线正常。静脉肾盂造影无特殊发现。尿常规;红血球(++++)~(+),尿蛋白(±)~(—)。体查:体温正常,精神一般,肾区无叩击痛。拟诊为"局灶性肾炎"。因久治不愈,而请曹老诊治。

辨证∶此系湿热下注,恙久肾阴不足。

治法∶清化湿热,佐以益肾。

处方∶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荔枝草15g金钱草15g茅根15g益母草10g小蓟炭10g细生地黄10g丹皮10g

上药仅服2剂,镜检尿中红细胞明显减少(至0~10/高)。连服药5剂后,尿常规检查转阴。尿色转淡、不混浊。继拟原方去金钱草、丹皮,加知母6g、瞿麦10g,连投10剂,尿血未作,尿检正常,体重在旬日内增加500g之多。因考虑患儿恙久肾阴亏损,故后转健脾补肾为主,略参清化。

处方∶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生熟地黄各10g怀山药10g太子参10g白茅根15g益母草10g知母6g瞿麦10g

上药间日1剂,前后经治1个月,2旬来每天复查尿常规,均为阴性。数月后患儿父亲特来感谢曹老,云该儿精神食欲均好,形体渐胖,面色转华。

例二孙某,男,12岁。

初诊∶1977年4月25日。

主诉及病史∶经常尿血八九年。

诊查∶患儿于八九年前就发现尿血,反复不已。曾在某医院作中段尿培养4次,仅1次培养到变形杆菌,其余3次均为阴性。作"OT"1∶1000试验,结果∶(+++)。静脉肾盂造影;①两侧肾功能较差;②左肾下盏充盈欠佳,轮廓似不规则,其他肾盏细而短,考虑为左肾较小(发育不良的可能性较大,亦有可疑病变);③左肾的肾盂肾盏扩张,肾盏数较多,下盏的外侧不充盈。考虑为肾下段病变,不能排除结核,并有先天发育畸形。据此诊断为∶①先天性肾畸形。②肾盂积水。③肾结核。因住某西医院用药治疗尿血不见改善,故转请中医治疗。

初诊时,患儿小便黄混,次多量少,无尿急尿痛;低热绵绵,手心灼热,口唇干红,腰酸乏力,面色萎黄,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查:患儿精神尚可,慢性病容,全身无浮肿,肾区轻度刚击痛。尿常规∶蛋白微量,红血球(++),上皮细胞少。

辨证∶恙久肾阴不足,湿热留恋下焦。

治法∶益肾清化湿热。

处方∶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细生地黄10g白茅根15g益母草10g黄柏6g地榆15g瞿麦10g太子参10g

上方连进10剂,症情好转,尿频已减,尿混转清、色转淡黄,低热渐平。尿常规∶蛋白微量,红血球0~9。药证相符,故治拟原方随症损益调治。

【按语】二至汤系曹颂昭老中医宗《证治准绳》二至丸加味自制方。本方由女贞子、旱莲草、荔枝草、金钱草、白茅根、益母草、细生地黄、小蓟炭八味药组成。小儿血尿是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疾病。中医治之,不论见于何病,只要证候相同,即可选用同一处方。本方仅适用于肾阴不足,兼夹下焦湿热者。曹老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补益肾阴不可滋腻,以免有碍脾运。故取二至丸加味,承而不腻,且能清化、两相兼顾,凡药证相符者,用之皆有效,不少病例获得痊愈。在实际应用时,仍可根据病情加味,如肺肾阴虚明显者,可选加北沙参、枸杞子等;下焦湿热偏盛者,可选加知母、黄柏、丹皮、地榆、瞿麦等;伴见脾虚症状者,可选加太子参、怀山药、芡实等,而不可拘泥。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