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及针灸经验案例

  带状疱疹民间又称其为“缠腰火丹”,“串腰龙”,“蛇盘疮”等。该病起病突然,症状为腰肋间神经分布区出现成丛的红斑,先有刺痛,继而出现如黄豆或绿豆大小的水疱,排列成束状。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及针灸经验案例

  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发疹前有轻度乏力、低热、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也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占53%)、颈神经(20%)、三叉神经(15%)及腰骶部神经(11%)。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而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区域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带状疱疹还有一些特殊临床类型:

  ①眼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表现单侧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疼痛常较为剧烈,常伴同侧头部疼痛,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

  ②耳带状疱疹: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疱疹及外耳道疼痛。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③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

  ④无疹性带状疱疹:仅有皮区疼痛而无皮疹;

  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实质和脑膜时,发生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⑥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引起急性胃肠炎、膀胱炎,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⑦播散性带状疱疹: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患者,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⑧其他:尚有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等表现的带状疱疹。

  (以上内容摘自:《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作者: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带状疱疹专家共识工作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年第6期第403-408页)

  带状疱疹医院主要采用输液治疗,常用的药物是一些强效的广谱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和伐昔洛韦这两种,也有一些医院会提供干扰素或者利巴韦林溶液来进行输液治疗。

  输液治疗可以让药物直接进入患者的血管内,从吸收药物的角度来说比口服更强。带状疱疹的主要后遗症就是神经痛。由于带状疱疹侵犯的是人体神经组织后,引起的神经炎,而非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皮疹、水泡,所以这个治疗并不是以表面皮疹水泡好转为标准,而是以神经疼痛消失为标准,所以不仅治疗难度大,而且治疗的时间长。

  而且非常容易产生后遗症。特别是三叉神经远支,其后遗症到时发作是相当的疼痛,可以说是痛不欲生。

  用药经验

  2000~2004年某医院应用速效教心丸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患者2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选20例带状疱疹患者,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2~69岁。患者均有单侧沿外周神经分布的成簇水疱状损害,以胸、腰、背部为多,头面部少见。患者均有疼痛,有的患者伴有神经痛。20例患者全部确诊,并排除单纯疱疹等其他皮肤疾患。

  治疗方法:口服速效救心丸,每次5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同时取速效救心丸适量(视疱疹多少及皮损面积而定),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稀糊状,用无菌棉签涂于患处,以能全部遮盖住疱疹和皮损为度。若溃烂流水者,可用药末直接撒于患处,每天2~3次。治疗期间不用其他任何疗法。

  治疗结果:疗效评定标准:疱疹全部结痂,自觉症状消失,无后遗疼痛为治愈;疱疹未结痂,症状没有消失,遗留疼痛为未愈。结果:20例中4天治愈10例,6天治愈9例,其中1例因年龄偏大,病史超过1周,未愈。治愈率为95%。

  讨论:中医认为带状疱疹多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或湿热内蕴,感受毒邪,湿热毒邪搏结,壅滞肌肤所致。治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患者病久可见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而速效救心丸能活血行气,祛瘀止痛。其主要成分为川芎、冰片。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冰片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现代研究认为川芎、冰片具有抗炎、搞病毒作用。临床观察表明,速效救心丸内服外敷,可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皮疹消退,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

  患者出现症状后应卧床休息,进高蛋白饮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避免搔抓或摩擦疱疹部位以防破溃糜烂,并应防止继发感染。同时还要采取安慰疗法,因本病受累部位疼痛较明显,尤其老年患者常因烦躁不安而影响休息,可采取转移患者注意力的办法,以减轻疼痛。

  针灸经验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甑带疮范畴。中医认为与情志不遂,饮食失调,脾失健运有关。其病因病机主要由于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胃湿热内蕴,外溢肌肤,兼因外感毒邪,以致湿、热、火毒蕴积肌肤而成。可根据其舌脉症状,辨证分为肝经郁热证、脾虚湿盛证、气滞血瘀证。

  带状疱疹治疗的目标是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早期给予中等剂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炎症,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但长期使用激素也可以引起复发。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在古今文献都广有记载,中医针灸、中药内服外敷、物理治疗等疗效肯定,简便易行,安全性好,毒副作用小,故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青睐。

  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有针刺、电针、艾灸、棉花灸、火针、放血、穴位注射等治疗,取穴多为局部取穴,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毒副作用少。棉花灸治疗带状疱疹成本低廉、痛苦小、见效快、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明代李健斋《医学入门》:“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运用棉花灸治本病,乃取“火郁发之”之意,因势利导,以火攻火,以热引热,火能燥湿,使郁滞于皮肤的邪热迅速透达体表,泄而散之,经络疏通,从而达到拔引郁毒,祛腐止痛之功效。

  治疗中,采取患者卧位,暴露患部,患部皮肤生理盐水洗净、擦干,医用脱脂棉撕拉成透亮无网眼薄如蝉翼的薄片,大小与病灶相符,紧贴于病灶上,将病损皮肤完全遮盖,然后用火将其一端点燃,任由棉絮自然燃尽息灭,此时患者有一过性轻微的烧灼感,无其他痛苦和危险,灸后以患部疱疹略现暗红色为佳。对已化脓但未破溃的较大疱疹先以75%的酒精消毒后,用无菌针头挑破排脓,然后施灸;对皮损范围大的成簇密集疱疹,宜划分为若干小块施治(如分成3cm×3cm左右大小的棉片),以免给患者带来更大痛苦。每次施灸一遍,一般一次就可以止痛,如效果不佳,可于次日再灸一次。只要操作得当,不会烧伤皮肤,患者也不会感觉痛苦。

  现代研究认为,灸法可增进皮肤免疫因子释放,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减轻或解除无菌性炎症状态;同时,温热效应加快了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产物吸收,防止疱疹扩散,起到抗感染、收敛及止痛的作用,从而加快疱疹的结痂和皮损修复,而使疾病尽快痊愈。

  典型案例

  周女士,66岁,3天前因操劳家务及与人争吵后,情绪不佳影响睡眠,次日上午出现腹部右侧疼痛不适,当时未注意,后疼痛逐渐加重,偶感烧灼样疼痛,洗漱时发现疼痛处大片红斑,其中3处有簇集性水疱,夜间疼痛明显,辗转难以入睡,起床后疼痛红斑处出现大片散在簇集性小水疱。因疼痛难忍,于2019年11月3日前来门诊就诊。

  诊断:肝经郁热型蛇串疮(西医称为带状疱疹)。

  治则:第1次行棉花灸取阿是穴,局部水疱簇集处,大的融合水疱先用注射器挑破,铺棉施灸,15分钟后治疗结束,患者自觉疼痛瞬减大半。第2天至住院部续诊,患者施灸处已变黄结痂,疼痛较前缓解,但有新发水疱,再次于簇集状水疱处,行棉花灸治疗。1周后门诊复诊,患者腹部右侧疼痛不适明显缓解,无烧灼感,偶感牵扯痛及瘙痒皮损处,疼痛基本缓解,黄痂消退,新皮肤生长中,自诉食欲、睡眠均可。每次治疗结束皆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劳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海鲜等物,后期随访1月余未再复发,疼痛基本缓解,疗效满意。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及针灸经验案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