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创造力的来源,是每天用20%的时间,在你的领域进行“刻意吸收”

创造力的来源,是每天用20%的时间,在你的领域进行“刻意吸收”。
1. 技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低端技艺,进入门槛比较低学起来很容易,比如外卖、快递等等;一种是高端技艺,进入门槛比较高学起来也很难,比如说相声、讲评书、编程序等等。高端技艺的难体现在它不是依靠知道和不知道进行区分的,它需要天赋、刻意练习和文化自觉。天赋和刻意练习都好理解,文化自觉是个硬功夫。
2. 表面上,售货员是个低端技艺,用不了几个小时就能成为熟练工;但是,如果你对自己卖的东西足够的了解,如同百科全书一般,就有了高端的价值。你会成为顾客的顾问,你把卖东西变成了影响力。早年间在录像店结账的售货员泰德·萨兰多斯(Ted Sarandos),因为对电影的了解,成了那个时代来租电影的顾客的搜索引擎。人们甚至为了和他聊上几句愿意花时间排长队,会根据他的推荐来选择看什么。后来,他成了著名的网飞Netflix 公司的首席内容官。泰德的本事,是很多有创造力人物的共性,这个叫做“cultural awareness”,费孝通先生有个类似的概念,叫做“文化自觉”。
3. 过去,中国把工作分为两种,一种叫工人,一种叫做干部。更通俗的叫法是体力工作者和脑力工作者,或者是蓝领和白领。彼得·德鲁克将后者称之为知识工作者。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这种明显的区分了,结合“手艺”的工作,也往往需要大量的脑力。送外卖也要有数学知识,先送哪个再送哪个整体的时间最优。文化自觉是知识工作者的一项软能力。
4. 文化自觉不是品味。品味是自己的事情,是你认为什么更好,是帮助你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文化自觉说的是你对这个领域整体的感知,你知道现在流行什么,别人喜欢什么,别人需要什么,这可以帮助你开创事业。
5. 说白了,打造自己的文化自觉,就是要对自己所在的领域有足够的了解,这就需要你进行“刻意吸收”。所谓刻意,就是主动;所谓吸收,就是学习。《创造曲线》(The Creative Curve)的作者艾伦·甘尼特(Allen Gannett),采访了很多有创造力的人物,他的发现是这些人每天用大概20%左右的时间,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刻意吸收”。如果你是科幻小说作家,你需要每天有4个小时左右的时候去看别人的作品;如果你是一位销售,你也需要每天花20%的时候,去研究新的销售策略、技能和工具。你得去了解你的客户,比如Z世代的客户都有哪些新的决策特点。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