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新书上架 | 《大唐夜宴——唐代人的饮食生活》

新书上架 | 《大唐夜宴——唐代人的饮食生活》

武斌 著

沈阳出版社 2023年2月出版

ISBN 978-7-5716-2271-8

定价:88.00元

那一场豪横的烧尾宴

(书 摘)

在唐代名目繁多的各种宴会中,最著名的是“烧尾宴”,被称为中国古代五大名宴之一。烧尾宴是唐代长安曾经盛行过的一种特殊宴会,是指士人新官上任或官员升迁时招待前来恭贺的亲朋同僚朝官,或宴请皇帝以谢上恩的宴会。

新书上架 | 《大唐夜宴——唐代人的饮食生活》

从魏晋时代开始,每逢官吏升迁之时,都要举办高水平的喜庆家宴,接待前来庆贺的客人。唐代同样继承了这个传统,不仅要设宴款待前来祝贺的同僚,还要向天子献食。唐代对这种宴席还有个奇妙的称谓,叫作“烧尾宴”,或直简单称为“烧尾”。这比起前代的同类宴席更为华丽,也更为奢侈。《辨物小志》记载,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献食于天子,名曰“烧尾”。

有关烧尾宴的得名,有很多说法。有人说,这是出自“鲤鱼跃龙门”的典故。传说黄河鲤鱼跳龙门,跳过去的鱼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从而转化为龙。官吏功成名就,就如同鲤鱼烧尾,所以摆出烧尾宴来庆贺。

不过,据唐人封演所著《封氏闻见记》里专论“烧尾”一节看来还有其他的意义。封演说道:“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说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为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气体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群,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可见,封演又记载了两种说法:一是说老虎变人,其尾犹在,烧点其尾,才能完成蜕变;二是说新羊入群,群羊欺生,只有将新羊的尾巴烧断,新羊才能安宁的生活。这样,烧尾就有了烧鱼尾、虎尾、羊尾三说。

唐代的烧尾宴奢侈至极,除了一般的喜庆家宴,还有专给皇帝献的烧尾食。在当时的官场已经形成了风气,唐代的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都向皇上进献烧尾宴。在众多烧尾宴中,最为著名的一次摆于唐中宗景龙年间。关于这次烧尾宴,宋代陶谷所撰《清异录》中有详细的记载。书中说,唐中宗景龙年间(707— 709),韦巨源官拜尚书令,照例要上烧尾食,在自己的家中设“烧尾宴”,宴请唐中宗。他上奉中宗的宴席清单完整地保存在传家的旧书中,这就是著名的《烧尾宴食单》。

唐代除了拜得高官者要给皇上烧尾,一些没有机会做官的皇室公主们,也仿效烧尾的模式,寻找机会给皇上献食,以求取恩宠。中书舍人窦华有次退朝返家时,正遇公主献食的队伍涌来,道路为之一塞,窦华只能在献食举盘的数百人队伍中穿行,颇为狼狈。唐玄宗讲求饮食,品评献食很为精心,专门任命宦官袁思艺为检校进食使。每次进食,都有“水陆珍馐素数千盘,一盘费中人十家之产”。

烧尾宴过于奢华,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新唐书·苏瑰传》记载:“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瑰独不进。”苏瑰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后,却不向唐中宗进献烧尾宴。当时,百官嘲笑,甚至有人为他能否保住乌纱帽而担忧。苏瑰不但没有恐惧,反而直接向中宗进谏:“现在米粮昂贵,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还办什么烧尾宴?”中宗听后只好作罢。

烧尾宴的风习是从唐中宗景龙时期开始的,唐玄宗开元年间停止,仅仅流行20年。

《清异录》中记载了韦巨源设烧尾宴时留下的一份不完全的清单,其中有58款馔馐留存于世,成为唐代负有盛名的“食单”之一。

这58种菜点有主食,有羹汤,有山珍海味,也有家畜飞禽。其中除“御黄王母饭”“长生粥”外,共有20余种糕饼点心,用料考究、制作精细。例如:光是饼的名目,就有“单笼金乳酥”“贵粉红”“见风消”“双拌方破饼”“玉露团”“八方寒食饼”等七八种之多;馄饨一项,有24种形式和馅料;粽子是内含香料、外淋蜜水,并用红色饰物包裹的;夹馅烤饼,样子作成曼陀罗蒴果;用糯米做成的“水晶龙凤糕”,里面嵌着枣子,要蒸到糕面开花,枣泻外露;另一种“金银夹花平截”是把蟹黄、蟹肉剔出来,夹在蒸卷里面, 然后切成大小相等的小段。

筵席上有一种“看菜”,即工艺菜,主要用来装饰和观赏,这是古来就有的。这张食单中有一道“素蒸音声部”的看菜,用素菜和蒸面做成一群蓬莱仙子般的歌女舞女,共有70件,可以想见其华丽与壮观的情景。

食单中的菜肴有32种。从取材看,有北方的熊、鹿,南方的狸、虾、蟹、青蛙、鳖,还有鱼、鸡、鸭、鹅、鹌鹑、猪、牛、羊、兔等, 山珍海味,水陆杂陈。

在烹调技术方面,更是新奇别致,难以想象。比如“炙”是一种烤制食品。食单中的“金铃炙”,要求在食料中加酥油,烤成金铃的形状;“红羊枝杖”,要求用4只羊蹄支撑羊的躯体,可能是“烤全羊”;“光明虾炙”,则是把活虾放在火上烤炙,而不减其光泽透明度;“水炼犊”,就是清炖整只小牛,要求“炙尽火力”,即火候到家,把肉炖烂;“葱醋鸡”,把鸡蒸熟后调以葱、醋,是一种别有风味的吃法;“雪婴儿”,把青蛙(俗称田鸡)剥皮去内脏后,粘裹精豆粉,煎贴而成,银色白如雪,形似婴儿。

羹汤最能体现调味技术。食单中的羹汤都是匠心独运的特色菜。如:“冷蟾儿羹”,即蛤蜊羹,但要冷却后凉食;“白龙”,是用鳜鱼肉做成汤羹;“清凉碎”,是用狸肉做成汤羹,冷却后切碎凉食,类似肉冻;“汤浴秀丸”,则是用肉末和鸡蛋做成肉丸子,如绣球状,很像“狮子头”,然后加汤煨成。

食单中还有一些加工食品,如:“通花软牛肠”,是用羊骨髓加上其他辅料灌入牛肠,做成香肠一类的食品;“同心生结脯”,是将生肉加工成薄片(这是对厨师刀工的考验),打一个同心结,风干后,成为肉脯;“丁子香淋脍”,是用丁香油淋过的腌制鱼脍或肉脍。

58种菜点,还不是“烧尾宴”的全部食单,只是其中的“奇异者”。由于年代久远,记载简略,很多名目无法详考。

作者简介

新书上架 | 《大唐夜宴——唐代人的饮食生活》

武斌,历史文化学者,研究员。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长青学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文联副主席等。

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已出版著作数十种,近年出版的主要有:《沈阳故宫四百年——一部叙事体的文化史记》《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史纲》《中华文明养成记》《丝绸之路全史》《文明的力量——中华文明的世界影响力》《孔子西游记——中国智慧在西方》《孔子的世界——儒家文化的世界价值》《新编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中国接受海外文化史》以及随笔集《从歌德的书房向外望去》《柏拉图的夜宴》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散文的形式,分十章四十八个专题,分门别类地介绍了唐代人的饮食文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大唐文化的辉煌与繁荣。既包括皇室贵族的宫廷宴会,也包括普通百姓的日常饮食,讲述了唐代人的饮食习俗与风尚,餐饮制度,各种食材,各式食品,流行的胡风食尚,饮酒和饮茶习俗,以及餐具、酒具和茶具等,全面地展现了唐代的饮食文化以及相关的民俗风情。

编辑推荐

本书的叙述采取讲故事的形式,每个专题包括与之相关的有趣人物故事,同时还结合相关的文物、书画和唐诗等方面的材料,叙述生动,可读性强,是面向普通读者的历史文化读物。全书28万字,同时配有相关的历史文物彩色图片数十幅。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