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追忆张至顺真人 | 张真人传授长寿功(内八部) | 元篇

张至顺真人长寿功起源介绍

张至顺真人传授长寿功

以下文字及图片内容来源于,湖南省人民警察学校编印的《金刚长寿功》一书及张至顺真人《长寿功》视频等资料,感恩《金刚长寿功》书籍编印者及视频拍摄制作者。本文皆在介绍、推广、传播金刚长寿功。

《八部金刚功》和《长寿功》为祖师所传秘法,本在道门内部也很少有人知晓。今张真人慈悲,济世利人,广布于世。普通人习练可祛病强身,更为修士筑基之本。此功法虽习练简单,但从名字到方法蕴含大道,我辈当按张真人所授要领与方法习练,不擅自改变本功法的名字和习练方法。或改名字,或改方法,或擅加意念.......等等之行为,更有违祖师所创此功法之精神。轻者习练者不得效果,重者害人害己。请慎之。

前 言

中国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摄生、养生学术,素为世人视为瑰宝。生死之道,重“炁、體”二字。“炁”生万物,“體”包万物。“炁”为“體”之本,“體”为“炁”之寓。无“炁”不成“體”,无“體”“炁”不存。故讲道不离體,离體不为道。“炁、體”,即道德、即性命、即内外、即阴阳。《黄帝内经》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又曰:“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金刚长寿功》是我国道家祛病强身、健康长寿的一套秘不外传的优秀功法。它吸取我国传统优秀的气功文化之精华。应用“天人合一”自然规律,结合“阴阳五行”中医理论,由《金刚功(外八部)》和《长寿功(内八部)》两部功法复合而成。《金刚功》为阳、为刚、为外、为显、为离、为火、为乾、为体、为后天、为基础;《长寿功》为阴、为柔、为内、为隐、为坎、为水、为坤、为神、为先天、为上乘。修练《金刚长寿功》实为内外结合、刚柔结合、乾坤结合、坎离结合、先天之气与后天脏腑五谷水化精微之气结合。长期习练可以达到“天人合一”虚空无为的境界和性命双修、阴阳平衡、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

《金刚功》练外功,练形体,练五脏六腑。运用双臂变成一横一直的直线弧形,用刚性内劲之气疏通全身的经脉。坚持习练调节、理顺四肢,使身躯、骨骼、关节的连接舒畅;能调整身体中柱脊椎骨的某些变形与错位,使其神经系统恢复正常;能协调五脏六腑运作,排除体内各种病气,强身健体。

《长寿功》练内功,练心神,练人的先天之气。它着眼于松静自然,存心凝神,采用许多柔和的曲线弧形动作,沟通天地先天之气与人体脏腑元气交融。长久习练,使进入“玄牝之门”,练精化气,练气化神,五气归元,最终达到练神还虚、复归无极、无思无为、物我两忘而“天人合一”的无极境地。此乃长生之道也。

外气动诱发内气,内气动则带动外气。先天气赖后天气培育充养,后天气得先天气以活力资助。故《金刚长寿功》刚柔互辅,内外交融,阴阳相合,实为道家养生长寿之上乘功法。

本功法不分男女老幼均宜习练。不论肥瘦病残、不讲东西南北、不拘室内野外皆可习练。少壮练之长智长力;老人练之长寿长生;健者练之增气增力;病者练之除疾除根;胖者练之正常减肥;瘦者练之体重增加;不出偏差,更无走火入魔。《金刚功》外刚,强劲好动,象征阳气方刚,宜在清晨阳光快出时,选择一幽静环境习练,让全身金刚之阳气与朝阳相映同辉;《长寿功》内柔,虚静,宜在深更夜静,晶莹的月光下习练,意景相宜,功效倍增。

守株待兔,固不可取;叶公好龙,亦非所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亡羊补牢,何如未雨绸缪。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求。欲健壮而长寿、长寿还健壮者,朝练“金刚”,夜练“长寿”,百天四月,自己可知,亲友可见,长期坚持,倒啖甘蔗,渐人佳境!贫道讲求实际,不爱多言。

“道生之,德蓄之。”金刚长寿功讲德。若恬淡虚无,心神宁谧,豁达开朗,顺应自然,人之元气必定聚集,周流于身,长寿则不难矣!

昔道祖邱处机秉王重阳全真教之精义,集众家之所长,深受元太祖器重,赐号“神仙”,进爵“大宗师”,掌管天下道教,乃造就道教风靡鼎盛之势。邱祖创立全真龙门派,人才辈出,代有高人沿袭相传,其辈份字号历经道、德、通、玄、静、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教、永、园、明、至、理,累计二十二代。吾师祖席永贵,全真龙门派正宗第十八代,为湖北省武当山太子坡主持;师爷王圆吉,全真龙门派正宗第十九代,接任武当山太子坡主持;师父刘明苍,全真龙门派正宗第二十代,出家于大天竺山铁钟坪大庙,后云迹陕西省华县福城山(即少华山)碧云庵任当家。收徒弟十七人,香火余烬,今尽存吾一人矣!

《金刚长寿功》为历代单传之功法,知者甚少。由于历代皆是口传。无文字留下,社会上尚无此功法,即便道友中亦无流传。吾十七岁于华山遇师刘明苍而出家,承传此功,八十七载习练不辍,获益殊深。今虽年居百岁有余,因得师之法,又承天施大恩,体格还算硬朗。

为弘扬祖国道教文化,为炎黄子孙乃至全人类的文明昌盛、福寿康宁,遵循祖师“代代传,不能断”之遗训,将此单传口授之秘法,结合自身数十年修炼之心得,整理成文字公诸于世,以期望对众生作微薄贡献,使功德更大圆满。愿历代祖师颔首微笑,助我修成大道也。

中国道教全真派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

张至顺(米晶子)

养浩然之气 炼金刚之体

(张至顺道长简介)

张至顺道长,道号米晶子,又号九曲回阳道人。河南省沈丘县人。生于一九一二年。七岁时值清末民初,战乱灾荒交加。因家境贫困离家乞讨。十二岁随师学艺,十七岁在陕西省华山遇师刘明苍道长而出家。在道观,他从事杂役,终日劳苦,磨练心志,因道心清明和修炼上独辟蹊径,被师授以真传,为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

张至顺道长终生清修,苦己利人,顺应自然,他心地虔诚,奉师如父母,恪守门训不曾逾越。

他离尘脱俗,研读道经,专心修炼,把握阴阳造化之妙,立志攀登丹道之巅峰。

他长途跋涉,忍饥挨饿,苦行募化,积累资财,整修一座又一座的道庙;

他恭谦好学,广交良师益友,掌握到中医、中药、针炙、按摩的高超医术,急人之急,为许许多多的疑难重病患者除疾救命。

他心无挂碍,洒脱飘逸,云游四方,随缘变化。

历经风风雨雨,道长志坚笃行,功具德备,在修炼上获得了极深的造诣,曾被同辈道友羡称为“水上漂”、“七九道人”、“八卦神仙”。

张至顺道长修炼八十多年的惊人成就之一,就是他那金刚长寿之躯。虽然百岁高龄,但耳聪目明,思维敏捷,肌肉结实,肢体灵巧,语音洪亮,步履娇健,其体格之健壮为世所罕见。生动地显现了道家的“寸柄在握,我命在我不由天”的伟大思想和“长生久视之道”的修真妙缔。

道长解放前隐世修炼,解放后曾任陕西省宝鸡县人民代表,全国重点宫观陕西周至楼观台(道教祖庭)监院、山东崂山太清宫南岳玄都观知客及湖南张家界明元宫道长、湖南慈利五雷山道教协会会长、全国道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

张至顺道长是当今世上的高道。从当年流浪乞讨,清苦出家到今日修养有度、气质非凡,他深深体会到祖国道教的伟大。

有感于国家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和气功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的现状,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本着道教“济世度人”的宗旨和传统,他不同于那些匿迹遁世的修道者,于一九九三年毅然出山,将祖师的秘传和自己毕生修炼所得献之于世。先后在山东(青岛)、湖南(张家界)、广东(增城、湛江、肇庆)、上海、泰国等地传授《金刚长寿功》和《丹道内功》。

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无比自豪,对炎黄子孙殷切厚望,给学员以强烈感染;而他的道家真传“点点入骨,处处见血,更使学员如入宝山,日不暇接。

《金刚长寿功》就是他近几年来在讲授基础上整理出来的。该功法在刘明苍师传时比较零散,尤其是《长寿功》后四部的功理部分阐述甚少,经张至顺道长梳理充实,这一几百年来单传口授之秘法,成为系统文字,广为世人受用。

中国道教炁体养生法研究小组

功法简介

《长寿功》主要练人的先天阴阳二气,为乾阳与坤阴之真气而设,引导真气由动而致虚静。

道家处处讲阴阳。有阴就有阳,有阳必有阴。阴消阳长,阳消阴长。外八部金刚功属阳,内八部长寿功属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

内八部长寿功的前四部属阴中之阳,后四部属阳中之阴。其功法顺序是:前四部由阴转阳,后四部由阳转阴。

笫一部,窃吃昆仑长生酒,外表上好像没有动作,实际内里在活动。吞咽津液,炼阴(津液)化阳。这时,阳气萌动,带动万物生长。体内气体开始发动,为少阳。

第二部,形体开始有了动作,阳气上升。意想一个火球经任、督二脉上、下循环转动。任、督二脉是一阴一阳。这时,体内阴阳相接,阴阳交换,阴向阳转化,为纯阳(太阳)。

第三部,由阴阳生化出四象、八卦。形体动作的幅度加大,经过的经络穴位也多,主要是把人体内的元气,从根源上加以深化,由内向外渗发,把人体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作整体的调整运动,使人的心神,体内阴阳二气,与宇宙天体之真气相沟通,相交换。

第四部,形体动作幅度更大,内气活动完全包拢到整个世界,与天地融为一体。所以,这部功法的名目称“大转逍遥”。第四部,阳气旺盛到了极点,阳光照耀世界,实现了由阴到阳的转化,为老阳(阳明)。前四部由阴转阳。由阳的萌动、生长变化到爆发;由人体内,向宇宙间引发,效法宇宙的宏观之理;后四部由阳转阴。效法自然,模仿生物,从宇宙回归于人体本身。

第五部,仿大雁俯空。

第六部,仿安稳行舟。

第七部,仿白鹤定神。

第八部,仿鱼沉海底。形体由较大的动作,到小幅度的动,到更小的动。体内的元气也逐步由收敛,到聚拢,到存定合成。这就是由少阴向纯阴(太阴)、老阴(厥阴)的转化,由动入静的境界。这个静,对修炼大道来说,不过是初静,是静功之基础。静极生动。长寿功练好了,会出现初动。进一步修炼,能达到真静,大动,阳神出窍。

所以,长寿功是修炼大道的基础,它和静功的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后四部,与静功实难截然划分。但倘若不分,又难明其深奥妙理,学练者,则难以下手。所以,在这里勉强地分一分,使其功理、功法比较集中明了,有思想与顺序可循。

讲道不离体,离体不为道,“道法自然”。离开身体不是讲道。讲道,比天地,比日月,比山河,比龙虎,比飞禽走兽,讲的都是身体。

所以,习练长寿功,本意须时时在体内流转。神不外驰,才能凝炼成灵珠一粒,破邪祛病,延年益寿,所谓“神在身,身常健,不修炼,自成仙”。

否则,把长寿功当作一般的养生动功,当作一般的导引吐纳,神光外驰,元气走散,就完全背离了长寿功的真谛。

第一部 窃昆仑长生酒

功 理

“昆仑”,是我国西部著名的高山,这里形容人体的头部。头部,在人体之上,最高处,为六阳之首,是修炼机窍最多的地方,也是静功修炼的着手处。“长生酒”,不是指平常市场上卖的酒,它指人体口中的唾液,又称“金津玉液”。可以使人除病健身,长生久视。“窍吃”,不是偷吃,是指自己吞咽口水时,别人不知不觉。八仙之一吕洞宾祖师《百字碑》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先祖对这部功有诗一首作为概括:

昆仑山下一清泉,泉中有水流万年。

有人窃吃泉中水,活个生长不老仙!

我也曾就自己几十年的经验,写了四句作为注解:

龙戏九江水,虎登万重山。

阴阳交换处,火内开白莲!

“龙”者,舌也,为心之苗;“虎”者,齿也,为肾之苗。心为阳,为离,为火;肾为阴,为坎、为水。“九江水”即口水。“万重山”,即头部。这“龙戏水,虎登山”,正是坎离相合,水火相济,“阴阳交换”。如此时时相交通融,阴阳平衡,定会“火内开白莲”,岂有不益寿延年之理!

这个长生酒,不是尘世之酒。我们道家经典《元道真经》上讲,它是坚精补髓,固护五脏,归根复命之法。一般修道的人,得道的神仙都离不了这一步。

我体会这个长生酒作用就是大。天黑了你想睡,你先不要睡,慢慢咽几口,十口,二十口口水,晚上睡那里,灵灵醒醒,打坐精精神神,不昏沉,不糊涂。好比你想去病,舌在口里搅动,想象舌在病的部位搅动,坚持炼,慢慢病也就好了。

这个道理,中医认为:舌是人体相对独立的部分。主要脏腑在舌上都有特定的部位: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膀胱,舌边属肝胆、四肢。舌体是人体的缩影。当人的脏器有病,首先心动意引,用舌搅动口水,口水里有高级能量,通过以意领气,意到,气到,血到,液到,力到,就能够治病。

本部功法关系重大。《黄庭经》说:“至道不烦也。”大道至简至易。窃吃“长生酒”,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身体强弱,不论行站坐卧,不拘室内野外,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大家多练,潜移默化,佳境无穷。

(1-1图)

【1-1】身体松立,口闭齿合,以意引津。

(1-2图)

(1-3图)

【1-(2~3)】口闭住,舌尖在口内,上下左右来回任意搅动。哪里有病灶,就想在哪里搅动。

(1-4图)

(1-5图)

【1-(4~5)】搅出来的口水,慢慢的,一点点咽。不要大口猛咽,要一点一点咽下去。咽到什么地方,你眼睛往后看。往内里面看,闭目养神,能看到水送到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

但注意,没有口水时,不能干咽,干咽有火,容易导致喉咙干燥,干渴。

(1-6图)

(1-7图)

(1-8图)

(1-9图)

(1-10图)

(1-11图)

(1-12图)

【1-(6~12)】当口水满口时,分三次慢慢咽到“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也就是咽到下丹田(脐下腹内),一切病菌病毒在炉中炼化。或从二便,口中,毛孔排出,疾病渐愈。

第二部 升降日月任督走

功 理

任、督二脉属奇经八脉。任脉在前,属阴,走胸腹正中,上到额部,六阴经脉都来交会,是“阴脉之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气的作用;督脉在后,属阳,走腰背正中,上至头面,六阳经脉都来交会,是“阳脉之海”,有调节全身诸阳经气的作用。

任、督二脉是练功的主要的运气路线。“升降日月任督走”,目的在去病健身,也是为修炼静功打基础,火要冲关一定要走这条路线。

“升降日月”。升者为日,降者为月。“日月”表示人体坎离之中的精华。升降日月,是人体先天之气上下来回转动,带动后天五谷之气。

那么,先天之气又由什么来诱导呢?用不用意念呢?我们说,不用之用。如果你一心用意念,就成了后天的识意了。心里一动,已经是机灵(真意,灵感,直觉),它自动的带动阴阳二气,何必再加那么多意念!还有你的神光(眼光),也是领导阴阳二气沿任、督二脉转动的。

阳气从督脉尾闾穴沿背腰上升,经头顶到上唇人中穴(上唇坑中线三分之一处),阴气从任脉下龈开始,往下经喉部,胸部,腹部中线到会阴处,这就是任、督二脉气流的循环路线。

任、督二脉通畅了,阴、阳二气相互交融,调节后天五谷之气达到平衡:人就百病消除,健康长寿了。

(2-1图)

【2-1】起式:左脚向左平开一步,左右手覆于脐之上下。

(2-2图)

(2-3图)

【2-(2~3)】双手翻转一圈,转立掌,左掌在前,右掌在内,左掌提至额前,右掌附于左手腕处,手指向上,稍停。

(2-4图)

(2-5图)

(2-6图)

【2-(4~6)】意想泥宫有一“火球”。双掌向内旋转开始下降,同时屈膝略成马步。两手降到胸部,稍停。随手降落时,舌顶上腭,意想“火球”由舌面经过,沿任脉下降。

(2-7图)

(2-8图)

【2-(7~8)】双手继续向内旋转,下降至小腹部,两腿屈膝成正马步,同时意想“火球”沿任脉下降至会阴部。

(2-9图)

【2-9】两拳向外旋转上升,意想会阴部之“火球”从尾闾沿督脉上升。

(2-10图)

【2-10】双掌继续外旋上升;同时,渐渐直膝,意想“火球”沿督脉继续上升。

(2-11图)

(2-12图)

【2-(11~12)】双掌继续外旋上升至额前,手指向上,右手附于左腕处;同时意想“火球”沿督脉继续上升,经玉枕、百会、至泥丸宫。然后,双手下降,动作与第【2-(3~8)】图相同。

如此反复进行,不计次数。

(2-13图)

(2-14图)

【2-(13~14)】收式:最后,当双掌降落至脐部时,意想“火球”也降至脐内,双手变横掌,掌心向内,上下旋转一周,左掌覆于脐上,右掌覆于脐下,稍停,收回左脚。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