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正文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6年级下册)

1-4年级内容点击链接查阅——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4年级下册)

五年级下册

1.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名师来指导〕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了解诗的意思,反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诗的画面,最后抓住三首诗的具体景物将三首诗背诵下来。

默写古诗时要关注生字,注意较难字。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答案大家找〕(1)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2)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脱下,用彩丝把冰块穿起来当银钲。

(3)那小牧童横坐在牛背上,缓缓地把家还;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声腔。

●小练笔

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

〔答案大家找〕示例:  

《村晚》改写

夏末秋初,乡村的傍晚真美!雨过天晴,池塘里涨满了水,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小鱼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池塘边的青草和水中的芦苇长得十分茂盛,有的尖叶上还滚动着晶莹剔透的水珠。夕阳西下,与两座山相连接,这景色连同小桥和岸边的树木一起倒映在池塘中,随着池中细小的波纹晃荡着,起伏着。

柳荫下,慢悠悠地走来了一头黄牛,它拍打着尾巴,“哞哞”叫着,似乎在赞叹傍晚的美丽景色呢!仔细一看,牛背上还横坐着一个牧童,他头戴草帽,身披一件小褂子,腰间系一条棕色腰带,合身的短裤和那双草鞋搭配得恰到好处。忽然,一阵稚嫩却悦耳的笛声传来,它时而婉转,时而悠扬,时而高亢,时而低沉,似乎不成曲调,就这样无忧无虑地跳着,奔向前方。小牧童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暮色里,只有那跳跃的笛音,仍然隐隐约约地在淡淡的暮霭里飞翔。

2.祖父的园子

1.默读课文。说说“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答案大家找〕“我”和祖父在园子里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水,“我”还在园子里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睡觉。

特别之处:祖父的园子里不但动植物齐全,而且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

2.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1)我感受到了一切都是充满活力的,都有梦幻般的色彩,一切都是那样美好。

(2)黄瓜是有灵性的,能做得了自己的主,是自由快乐、不受约束的。

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3.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你对课文有什么新的体会,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案大家找〕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童年生活是快乐、自由的,是让人难以忘怀的,长大后即使再回到故地,因为没有了祖父,所以也没有了童年时的快乐,可以说作者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是祖父给予的。作者怀念、留恋童年的生活,同时也留恋祖父、怀念祖父。

5.草船借箭

1.默读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大家找〕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文中还有一些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画出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诸葛亮一是从大局着想,不愿破坏联吴抗曹的大局;二是夜观天象知道两天后的晚上大雾弥江,草船借箭之计已然胸有成竹。

周瑜认为三天造十万支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而诸葛亮又立下了军令状,这样,周瑜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诸葛亮的罪。

鲁肃答应了。他不知道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说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胶膝这些材料。

3.读课文前,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有什么了解?读课文后,你对哪些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答案大家找〕阅读课文前,我知道诸葛亮和周瑜都是足智多谋、不可多得的人才;阅读课文后,我发现周瑜虽然聪明,足智多谋,但是心胸狭窄,自私自利,不顾大局,而诸葛亮不但足智多谋,而且心胸宽广,大局观强。我还想了解“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4.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的段落,感受语言的特点。

〔答案大家找〕阅读链接对应的是课文最后的三个自然段,链接中的语言更加凝练,读起来给人一气呵成的感觉,也让故事的结构变得紧凑。

6.景 阳 冈

1.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如“筛酒、哨棒”,可以猜一猜意思。

〔答案大家找〕筛酒:斟酒。本文指从壶里往杯子或者碗里倒酒。哨棒:古代防狼的器具,一头是空心的,可以吹,发出像虎叫的声音,另一头是棒子。

2.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再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答案大家找〕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本文主要写了武松路过景阳冈,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过冈,遇到老虎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然后下冈的故事。

3.用自己的话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可以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

〔答案大家找〕武松由于酒力发作,便找了一块大青石,仰身躺下。刚要入睡,忽然一阵狂风呼啸,一只斑斓猛虎朝武松扑了过来,武松急忙一闪身,躲在老虎背后。老虎一纵身,武松又躲了过去。老虎急了,大吼一声,用尾巴向武松打来,武松又急忙跳开,并趁猛虎转身的那一瞬间,举起哨棒,运足力气,朝虎头猛打下去。只听“咔嚓”一声,哨棒打在树枝上断了。老虎兽性大发,又向武松扑过来,武松扔掉半截哨棒,顺势骑在虎背上,左手揪住老虎头上的皮,右手猛击虎头,没多久就把老虎打得眼、嘴、鼻、耳到处流血,趴在地上不能动弹。武松怕老虎装死,举起半截哨棒又打了一阵,见那老虎确实没气了,才住手。从此武松威名大震。

4.对于课文中的武松,人们有不同的评价。你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大家找〕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中国古典名著中的精彩片段。文中刻画了武松临危不惊、镇定自若的气魄和为民除害的壮举。人人都应当学习这种精神,也应当发扬这种精神,现代社会中就缺乏这种面对恶势力时的勇气和胆量。

8.红楼春趣

●阅读链接

林庚的《风筝》主要回忆了儿时如何放风筝和各种风筝的样子,与《红楼趣事》一文比较没有语言描写,没有神态描写。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给我们生动地展现了放风筝的画面。

9.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名师来指导〕反复诵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并借助画面,深入理解课文。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大家找〕(1)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

(2)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

(3)赶紧动身启程从巴峡穿过巫峡,穿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表达了诗人急切、喜悦的心情,是诗人想象中的飞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毛主席得知儿子牺牲后心情悲痛。

第二部分:虽然很想看看儿子的遗骨,但毛主席最终还是决定将毛岸英安葬在朝鲜。

2.从课文中画出描写毛主席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岸英!岸英!”毛泽东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2.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3.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示例:毛主席认为儿子既然是革命者,就是把身心都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死后躯体是否回到家乡并不重要,长眠在异国他乡的战场又何妨呢?

11.军神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名师来指导〕根据人物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语速和语气,凸显人物的特征和情感的变化。

2.沃克医生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后来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答案大家找〕沃克医生曾经当过军医,根据伤口就能判断出来;刘伯承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如此镇定从容,这是一名军人应该具备的素质。由此,也可以判断出来。

刘伯承头部连中两弹,右眼受重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刘伯承未用一点麻药,疼痛使他把身下的新床单都抓破了,但是却一声没吭。他钢铁一般的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沃克医生,所以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体会刘伯承的心理活动,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答案大家找〕(1)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不单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战士们负责,为革命负责。

(2)这种痛苦真的是难以忍受啊,但是为了大局我也一定要坚持住,不能倒下,这点困难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答案大家找〕“冷冷……惊疑……柔和……怔住……慈祥……肃然起敬”。

体现了沃克医生对刘伯承从轻视到认可再到赞叹的心理变化。

讲故事:

一天,我的诊所里来了一位病人。每天来我这看病的人很多,开始我并没有在意,只是冷冷地对待他。这是一个眼睛受了伤的人,根据伤口来看应该是枪伤。他伤得很重,但是却依然很镇定,我知道他应该是一个军人,而他的回答也证实了我的猜测。我准备要给他做手术了,但是他却提出了不用麻醉的要求。要知道,这么大的手术,不用麻药风险太大,于是我教训了他,认为他这是在胡闹,但是我听了他的理由后,我不得不给他做这个手术。手术过程非常烦琐,要知道眼睛不比别的地方,而他的伤势又是这样的重。看到他因过度疼痛而失去色彩的嘴唇,用力揪住床单而青筋暴起的双手,我的心里真的很担心他承受不住痛苦而晕倒,可是他却坚强地挺住了,一刀一刀地数着手术的刀数。这绝对是我见过有着最坚强意志的人!我知道他的身份一定不简单,当我得知他就是川东支队将领刘伯承的时候,不禁感叹有这样的将领,何愁战争不取得胜利。

●阅读链接

文章围绕“丰碑”这个主题记叙了红军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战友,自己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

13.人物描写一组

1.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的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答案大家找〕嘎子是一个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骆驼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由此可以看出嘎子是一个顽皮、争强好胜、聪明伶俐的孩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由此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朝气蓬勃、淳朴忠厚、懂得上进的人。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由此可以看出严监生是一个爱财如命,十分吝啬的人。

2.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答案大家找〕写嘎子时,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例如:起初,他依据自己和胖墩儿的体形差异,找准对方的弱点,“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采取了围着对手“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的战术。在摔跤中,当小嘎子处于劣势时,他便积极开动脑筋,“推拉拽顶”,想出了各种办法。就是在他与胖墩儿酣战到最后时,他还是“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写祥子时运用了外貌描写,如“他没有什么模样, 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

写严监生时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如“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14.刷 子 李

1.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物的特点。

〔答案大家找〕“刷子李一举刷子, 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从中可以看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自信;“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从中可以看出刷子李的心细如发。

2.画出描写刷子李和曹小三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么写出刷子李的特点的。

〔答案大家找〕作者写刷子李的奇妙绝活时,首先极力写他手艺之高,“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升天一般美。最让人叫绝的是,他刷浆时必穿一身黑,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这是在与自己挑战?还是以特立独行显示自己的超凡出众?但不管怎么写,这样写却吊起了读者的胃口。然后作者从一个小徒弟的视角印证了刷子李的真功夫: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一波三折的叙事,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紧紧抓住了读者,起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15.自相矛盾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先通读全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要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根据现代文翻译的意思进行断句,并反复诵读,边诵读边想象画面,再借助画面深入理解文章,背诵课文。

2.联系上下文,猜测加点字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誉:称赞。弗:不能。立:存在。

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答案大家找〕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有一天他去集市上卖矛和盾,他先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非常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 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集市上有人问:“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答案大家找〕这个人说的话前后矛盾,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生活中有这样的事情。例如:一个年轻人对发明家爱迪生说: “我有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盛放这种万能溶液呢?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品吗?”

16.田忌赛马

1.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得意扬扬、轻蔑”等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答案大家找〕“得意扬扬”“轻蔑”这两个词语写出了齐威王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样子,读课文时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词语,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默读课文。把齐威王和田忌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标画出来。想一想: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了?

〔答案大家找〕田忌:下等马——齐威王:上等马

田忌:上等马——齐威王:中等马

田忌:中等马——齐威王:下等马

取胜原因:因为双方每个等级的马相差不是很悬殊,田忌采用孙膑的计策,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以最弱对最强,抵消其优势,然后再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自己的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所以会取胜。

●选做

历史上有不少像“田忌赛马”这样以弱胜强的故事,找一找,和同学交流。

〔名师来指导〕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一些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故事。

〔答案大家找〕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

17.跳水

1.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答案大家找〕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孩子被激怒,孩子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取帽子,陷入险境)→(船长逼孩子跳海而化险为夷)

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人们逗猴子取乐,猴子放肆起来,摘走船长儿子的帽子,反过来逗孩子。孩子因猴子的挑逗和水手的哄笑而生气,爬上了桅杆去夺帽子。后来,孩子在猴子的挑衅下失去理智,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去取帽子,从而陷入险境。在水手和孩子都被吓呆的关键时刻,船长机智、果断,用枪逼着孩子跳入大海而化险为夷。

2.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答案大家找〕句子: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孩子一方面因为水手的哄笑而难堪,另一方面对猴子无计可施,所以一时哭笑不得。

句子: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水手们更加放肆的笑声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恼羞成怒。

正是因为水手们的笑才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得猴子肆无忌惮,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渐渐失去理智,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3.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答案大家找〕因为孩子当时所处的地方是桅杆的最顶端的横木上,孩子稍有不慎掉到甲板上就会粉身碎骨,性命不保。而跳水后孩子不会因为摔伤而有性命之忧,船上的水手们如果能及时救起孩子,孩子生还的可能性很大,综合当时的所有因素分析,船长的办法是最好的。

18.威尼斯的小艇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小艇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从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小艇的外形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船夫的驾驶技术好、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等几方面,介绍了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风土人情。

2.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小艇有哪些特点,再体会加点部分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加点的部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小艇的特点,突出了威尼斯小艇的外形特殊、美观实用的特点。

3.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你一天生活的情景,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早上起来,坐上小艇,欣赏沿途美丽的风光,中午可以回家休息,也可以在小艇上美美地睡上一觉,晚上去剧院看电影,散场后坐上小艇回家。

4.读读下面的“阅读链接”,想想在介绍威尼斯时,三位作家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大家找〕《威尼斯》《威尼斯之夜》《威尼斯的小艇》三篇文章都是对威尼斯进行描写,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三位作家在描写威尼斯的时候都运用了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进行描写。

19.牧场之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名师来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相处的画面。傍晚的喧嚣与夜晚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一动一静,把牧场之国的不同景象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2.作者眼中 “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答案大家找〕在作者的眼中,真正的荷兰是奶牛的天堂,骏马的世界,猪、羊、鸡各种小动物的乐园,也是一个宁静的世界。

作者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既是为了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荷兰作为牧场之国,不但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也表达了作者对荷兰强烈的热爱。

3.课文中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答案大家找〕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

成群的骏马,匹匹膘肥体壮。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远方。

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这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

21.杨氏之子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下面的句子。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可以借助课文的注释先理解原文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

〔答案大家找〕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答案大家找〕从杨家小儿的回答可以看出他的机智与幽默。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以后,没有直接反对他的话,而是用“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22.手指

1.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大家找〕大拇指肯吃苦,不图名利。食指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中指:姿态优美和性格高傲。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但是能力薄弱。

2.课文的语言很风趣,如,“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体会,再抄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

3.作者笔下的五根手指分别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答案大家找〕大拇指:对工作认真负责,肯吃苦的人。食指:勤奋刻苦的人。中指:性格高傲,注重形象的人。无名指和小指:单纯可爱,能力不足的人。

●小练笔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答案大家找〕现实生活中,见得最多莫过于家长老师严厉的眼神了,真是纳闷,为何那眼神总是阴雨连绵,不知何时才会放晴。同学的眼神是友善的,就算小打小闹也无伤大雅,毕竟孩童的眼睛是最纯真善良的,它没有大人们的深沉复杂,值得任何人信任。陌生人的眼睛是匪夷所思的,你无法看透他们的内心世界,但有一点必须记住“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六年级下册

1.北京的春节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大家找〕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课文在处理详略上非常恰当,其中“腊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天的情景描写得比较详细,而对于“过小年”“正月初六”“正月十九”这三天的情景描写得相对简略些。作者这样写使得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更有利于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再说说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答案大家找〕春节是我最开心、最快乐的日子,小年到来的时候,我总要缠着爸爸到街上买爆竹,这天傍晚就可以燃放一部分烟花爆竹了,可以说我们孩子的春节从这天就开始了 。在以后的几天里,我们可以到街上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除夕之夜是我最快乐的时刻,年夜饭前,我们把鞭炮拿出一大部分,尽情地燃放,放完鞭炮之后,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一家人谈笑风生,气氛特别融洽。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答案大家找〕老舍用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干果与蜜饯掺和成的杂拌儿称为“零七八碎儿”;称风筝、空竹、口琴为“玩意儿”;“闲在”指的是闲暇的时间, 通俗幽默、明白如话,充满北京的地域特色,读起来犹如一位长者话家常、讲故事一般亲切有味。

4.下面的“阅读链接”也写了过春节的事情,读一读,想想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是按照时间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语言通俗直白,对除夕这一天热闹场景的描写井然有序,如一位长者侃侃而谈,清浅俗白之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

斯妤的《除夕》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除夕这一天的忙碌,介绍了闽南的春节习俗,忙碌中透出温馨与喜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家庭生活的热爱。

2.腊 八 粥

1.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答案大家找〕从他“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体现了八儿焦急的心理,一个天真、嘴馋的可爱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2.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部分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描写“等粥”这部分详写,“喝粥”这部分略写。对“八儿等妈妈煮腊八粥”这一过程的描写,不仅写出了八儿嘴馋与天真可爱的特点,还写出了妈妈对八儿的疼爱,准确地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塑造了令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而喝粥部分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了一家人吃粥时的其乐融融。这样写详略得当,使文章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锅巴,正是围了锅边成一圈儿。”像这样细腻描写腊八粥的句子,课文中还有一些,找出来读读,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描写腊八粥的句子: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合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嘴里塞灌呢!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看”“闻”“吃”等角度写出了腊八粥引人垂涎,美味可口,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

4.小练笔。

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喜爱的食物。

〔答案大家找〕示例:上至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下至刚会走路的小朋友,提到饺子,谁不立马口舌生津?把白菜、葱姜、精肉剁碎,加上食盐、香油、醋调和均匀,用筷子夹起一团放在面皮上轻轻捏,一个匀称健美的饺子便诞生了。包完数十个,放入沸水滚滚的锅里,单看它们优美的舞姿,就垂涎欲滴了,何况是,满盘地盛出来,一口一个往嘴里塞呢!

3.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在熟读古诗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

〔答案大家找〕《迢迢牵牛星》表面上写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实则抒发人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诗人借天上的爱情悲剧来表现人间爱情的相思悲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愤懑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盼。

3.《十五夜望月》中的“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等都是思亲的诗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

选做这三首古诗分别与哪些传统节日有关?还有一些古诗也写到了传统节日和习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

〔答案大家找〕《十五夜望月》写了中秋佳节望月的习俗;《迢迢牵牛星》写了七夕节的习俗;《寒食》写了寒食节的习俗。还有不少古诗也写了传统习俗,如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王安石的《元日》等。

通过阅读这些描写传统习俗的古诗词,不仅让我了解到传统节日的相应习俗,提升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而且还充分感受到古诗的优美凝练,以及古人过传统节日时浓郁的节日氛围。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1.默读梗概,想想这部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来。

流落荒岛→

〔答案大家找〕 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

→回到英国

2.默读节选的片段。说一说:鲁滨逊克服了哪些困难?他的心态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觉得鲁滨逊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案大家找〕 鲁滨逊由于缺乏纸笔,就用刀子刻斫痕记录时间;从船上虽得到了不少东西,但缺少的东西还不少;工具的缺乏使他建木栅栏围墙的工作进行得非常吃力;没事时,在岛上各处走走,为自己寻找食物。

鲁滨逊开始知足安命,一心一意安排自己今后的生活,勇敢地生活。

鲁滨逊具有不畏艰险、正视现实、乐观向上、顽强生存的精神品质。

8.匆 匆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名师来指导〕 首先认真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然后多读几遍,融入自己的情感,达到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目的。

这篇抒情散文语言清秀隽永,篇幅短小精悍,是积累语言的良好素材。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文。另外,还应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以便条理清晰地进行背诵课文。

2.课文中有两处使用了一连串的问句,找出来读读,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体会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1)“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这一连串的发问,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又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这三个问句是点睛之笔,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不甘虚度年华的强烈感情。文中一连串的问句像一条线,在全文中巧妙地起到了牵引情感的作用,层层紧扣,深化了主题。

3.时间的流逝本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常现象,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 3 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1) 作者运用了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易察觉的时光流逝写得非常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2)仿写示例: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学习的时候,日子从书本里流逝;发呆的时候,日子从那美丽的风景中飘过;骑车的时候,日子从耳边呼呼的风声中过去。

9.那个星期天

1.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大家找〕 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的热切盼望、等待过程中的焦急无奈、最后的失望委屈。

2.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答案大家找〕 (1)“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作者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写出了“我”盼着妈妈早点儿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的这种心情。

(2)表现了“我”知道不可能出去以后失望、难过的心情。

从环境和声音的描写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从侧面描写更能映出“我”的失望与悲伤。

3.《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大家找〕 相同点: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露。

《匆匆》一文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那个星期天》是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逝去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

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和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情感;《那个星期天》一文作者则是通过多处的心理描写,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我”在等待中的孤寂、落寞、痛苦以及母亲想带“我”去玩却又分身乏术的无奈、焦急、惶惑就是在这些真切而细腻的心理刻画中让我们感同身受。

10.古诗三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名师来指导〕

根据书中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再进行背诵。在熟读背诵《竹石》的基础上,默写古诗,做到正确书写,没有错别字,不加字,不丢字。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大家找〕 (1)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够套上镶金的笼头,在明净爽朗的秋天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呢?

(2)即使身体粉碎变成石灰,也不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3)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劲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大家找〕 (1)《马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不被统治者赏识,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可以为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石灰吟》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的情操。

《竹石》借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2)这三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点,即看起来描写的是物,实际上是在赞颂人的一种精神。

这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都突出了所咏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点。

《马诗》通过马表现贤才的雄心壮志及其怀才不遇的愤慨;《石灰吟》突出了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骨碎身而把白白的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竹石》突出了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

在表达方式上都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答案大家找〕 本文按时间顺序,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3.下面的句子分别写了李大钊的动作、外貌和语言,读一读,再找出类似的句子体会他的品格。

◇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答案大家找〕 类似的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不但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悲伤。相反,他要用“安”“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4.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大家找〕 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这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悲痛心情。

5.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刘胡兰、董存瑞,还有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查找资料,了解先烈的革命事迹,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赵一曼:1935 年 11 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

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的帮助下,她于 1936 年 6 月 28 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第三天凌晨被日军追上,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怒斥敌人:“你们能够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杨靖宇:杨靖宇是我党我军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将领。他牺牲前五天,“讨伐队”将已无力奔跑的杨靖宇包围在一片小树林中。他们逐步逼近到 50 米处,喊话劝降,对方依然用手枪向“讨伐队”射击。

日军见生擒困难就猛烈开火,有一弹击中胸部,杨靖宇壮烈牺牲。日军根据追踪估算,认为他缺粮已有半个月,完全断粮也至少在 5 天以上,能够在零下 20 摄氏度且没有房屋的山林中坚持下来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遗体送到县医院解剖。当肠胃被切开后,看到的只是草根和棉絮。日本军官狠狠地说:“算他是一条好汉!”

12.为人民服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2~3 自然段。

〔名师来指导〕 背诵课文要建立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另外,抓住文章的行文线索,也有助于我们背诵。第 2 自然段是关于死的意义和价值的论述。第3 自然段是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说说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答案大家找〕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三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提高勇气、克服困难、互相爱护、搞好团结,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3.读下面这段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想想句子之间是怎样连起来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答案大家找〕 第一句话是讲我们要欢迎批评;第二句话是讲我们欢迎任何人的批评;第三句话是讲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只要批评是正确的我们就改正;第四句话是讲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四句话之间联系紧密,意思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是围绕一个意思从不同的侧面展开论述的。

4.结合下面的“阅读链接”,说说对“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案大家找〕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他以崇高的品格,获得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爱戴。1976 年 1 月 8 日,周总理因病逝世,1 月 11日,首都人民全部聚集到北京长安街送总理,场面十分感人。

人总是要死的,但每个人死的意义是不同的。国难当头,那些为了人民挺身而出的英雄,他们的死的意义是重大的,甚至远重于泰山,他们的牺牲会沉淀在历史长河中,镌刻进民族魂,被后代永远铭记。这一句也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赞扬了那些为了国家牺牲的英雄的伟大品质。

14.文言文二则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答案大家找〕 首先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然后多读几遍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要求。最后在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的基础上完成背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孔子不能决.也。

〔答案大家找〕 善:善于,擅长。之:指弈秋的教导。决:判断。

3.对照注释,想想每句话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故事的内容。

〔答案大家找〕

学 弈

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棋的人。让他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

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子争辩不休,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一些,而正午时近些。

一个小孩说:“ 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正午就像盘盂一样小,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正午就热得像把手伸向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 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4.在《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孩的观点分别是什么?他们是怎样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答案大家找〕 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他是凭自己所观察到的不同时间太阳大小的变化所做出的判断;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不同时间太阳照在身上的凉热感觉得出结论的。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1.默读课文,想想“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的含义,

说说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大家找〕 (1)三个故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这句话是说要敏锐地发现问题,坚持不懈地思考,深入地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现事物的规律。

(2)给我的启发是:只有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有可能发现真理。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每个事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答案大家找〕 (1)第一个事例是波义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溅上盐酸的花瓣变红,并制成石蕊试纸。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将蚯蚓的分布写进书中,并对地质界产生重大影响。第三个事例是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证实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2)三个事例中提到的科学家发现或者发明的过程都是相同的,都是先偶然发现问题,不断地追问,再进行反复研究和实验,最后解决了问题,得出了结论。

3.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

“玩也能玩出名堂”。

〔答案大家找〕

功夫不负有心人

中国有句古话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它告诉人们只要勤奋,就没有什么做不成的事。

演讲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而美国第 16 任总统林肯却因为演讲而成名。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和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多看、多听。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伐木工、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 30 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

所以,做任何事都不能三心二意、虎头蛇尾,应该有始有终、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才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千万要记住“功夫不负有心人”。

失败乃成功之母

阳光总在风雨后,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你若能从挫折中站起来,重新出发,必定能获得成功,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一生的成功不计其数,一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他却并不以为这是浪费,而是说:“ 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一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者的事例,他们都是从失败中站起来的。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16.表里的生物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答案大家找〕 (1)默读就是无声阅读,是用大脑直接感受文字的意思,而不必将文字转化为声音。我们默读课文时,应做到“一用两不能”,即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小声叨念,“出声”则会影响阅读速度,“用手指文章”则影响眼睛的扫视幅度。另外,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默读速度。

(2)主要写了“我”小时候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其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表现了“我”童年时代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答案大家找〕 (1)这段话是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吓了一跳” 是因为表里的生物在“我”的想象中不会是蝎子,“感到愉快”是因为弄清缘由之后,证实了“我”关于“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的猜测,于是感到愉快和满足。

(2)这句话是对“我”的心理描写,再次反映了儿时的“我”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3)从这两句话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是个善于观察、爱思考、有丰富的想象力的孩子。

这样的句子还有: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3.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答案大家找〕 示例:

那是在我五岁的时候,有一次,妈妈买回一些蔬菜,让我洗菜,我一看,哇!妈妈买的菜真多啊!有绿如翡翠的白菜,有紫莹莹、嫩生生的茄子,有细长细长的豆角,还有身披红外衣的西红柿……这么多的蔬菜,怎样才能很快洗完呢?我飞快转动大脑,突然眼前一亮,一个想法诞生了——用洗衣机来洗菜。我小心翼翼地把菜放进洗衣机里,盖上盖子,摁下开关,然后坐在洗衣机旁得意地看起书来。好不容易,“呼呼呼” 的洗衣机声终于停止了转动,我心花怒放地打开了洗衣机的盖子。呀!出乎我的意料:白菜成了光杆司令,茄子千疮百孔,西红柿早已无影无踪……见此情景,我吓出了一身冷汗。心想:惨了,惨了,这下完蛋了,妈妈肯定会责怪我的,我该怎么办呢?我像热锅

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最后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真是我的‘得力小助手’啊!”

需要打印版的老师和家长

教你打印!

建议只打印所需要内容

需要电子版的老师和家长

教你下载

温馨提示

1.阅读文章后, 记得点击“在看”;2.点文首 ☞进入老师吧公众号,点右上角 ●●●, 把“老师吧”设为星标🌟;

更多公众号视频号

加入老师吧微信矩阵,点亮智慧人生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期待与更多的你温暖同行。喜欢就告诉我,你在看~

有话要说...

取消
扫码支持 支付码